打印

【课上课下】第5讲│瓦勒克(Ülo Valk):民俗学的概念基础

尹虎彬老师提问:民俗的范围如何界定?中国过去受苏联影响,多将民俗理解为民间文学。
valk回应:民俗范围是开放的,可表达的行为实践和演述,可书写的故事传说,难以表述的禁忌和信仰,都可以纳入民俗的范围。

TOP

尹虎彬老师提问:民俗的范围如何理解?
杨利慧老师提问:民俗的诗性在禁忌中如何体现?

TOP

杨利慧老师提问:如何理解这种将行为信仰禁忌纳入范畴之后的民俗的诗性问题,诗性特征是否还适用?
valk回应:诗性在这里有误导,不仅仅是文学性的,而是一种表达的维度。表达的多样性,可以理解为诗性的一种。

TOP

今天的现场直播给力!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文类是人处理与世界关系时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它不是人对世界的主观界定,而是在实践中二者相互建构的结果。文类同时也是一个历时的认知过程,有效性是其存在的基本特征。

TOP

杨老师:这种诗性不仅仅是诗歌式的,而是一种诗性智慧,是审美和艺术的
valk:听众决定民俗的表达策略,诗性确实是一种思维层面的。

TOP

同学们也要多多提问,暑校是为研究生和青年学人开设的嘛。。。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引用:
原帖由 木兰山人 于 2012-8-22 11:18 发表
今天的现场直播给力!
下午波波多接力哦。。。

建议用360浏览器看直播,那样能直接截图。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学生提问:民俗的共享性与文化遗产问题的讨论中,如何理解民俗的集体属性与所有权问题。
valk:过去传统民众有约定俗成的乡约习俗来应对,现代是一个法律问题,不仅民俗学要面对,有形与无形的其他文化遗产都要面对。资本社会里需要赢利,但是民俗往往没能够让传承人获得版权和利益,这种境况应该需要被扭转。

TOP

场外问题:文类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文类怎样建立起“我者”与“他者”的联系。不同的交际语境下,文类是否处于一个动态的协商平衡状态。那么,关照今天的全球化问题,文类是否会必然走向一个标准化的实践过程?民俗的多元特征是否也只能在全球化与地方化的互构中才得以谈论?绝对的文化空间和绝对的文类界定是否存在过?主要基于语境中的文类来提问的话…

TOP

回复 80# 的帖子

文类恰恰是人与人的关系而不是人与世界的关系,请注意:文类产生于交流之中。

TOP

回复86#

有道理!只有交际的需要才有文类的生成。也就是说文类只存在于言语社区而非独立于言语之外的自在的人与世界的共同体中,没有交流实践就没有文类的实践。不过人与人的交流实践仍然要从属于人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没有处理人与世界关系的必要,人与人的交流也就没有意义,前者是本体,后者是过程。

TOP

“文类”问题的讨论要有双向视野,一是学科的分类,二是本土的分类(基于民族志诗学的立场)。

TOP

引用:
原帖由 cfngroup 于 2012-8-22 11:32 发表

下午波波多接力哦。。。

建议用360浏览器看直播,那样能直接截图。
下午去地里摘花生。
家里没联网。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回复 89# 的帖子

呵呵,真是可耐冰箱一个。
那就拍点摘花生的田野图片回来?让大家也做回“酸花生”。。。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