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探访濒临消失的府河号子 七旬传承人忧心“未来”

探访濒临消失的府河号子 七旬传承人忧心“未来”

2012年07月24日 11: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成都7月24日电题:探访濒临消失的府河号子 七旬传承人忧心“未来”

  中新社记者徐杨祎

  “上江口,下江流,黄龙溪转苏码头。中和二场路好走,嗨唷嗨唷,加把油……”年过七旬的郝仁富几乎每日都会站在河边,喊上几句船工号子。嘹亮的声音在成都黄龙溪古镇上空响起,显得格外高亢,仿佛昭示着曾见证成都繁华水上历史的府河号子的渐行渐远,消散在天际。

  近日,中新社记者赴府河畔的黄龙溪古镇,探访正濒临失传的府河号子的现状。  

  郝仁富口中的号子被称作“府河号子”,流传于昔日府河、锦江流域,目前仅存于成都市黄龙溪镇。旧时,府河是古成都交通运输的重要通道,也是古代南丝绸之路的重要水路路段。府河号子见证了黄龙溪码头曾经的繁盛“朝出锦官城,夜宿黄龙溪”。

  在黄龙溪,有着许多世代靠“船工”为生的人家,94岁的王绍清就是其中之一。60多年的船工生涯,让王绍清对号子有着不一样的感情,“那个时候拉船全靠号子,上滩、靠岸、离港,没有号子指挥,要乱阵脚的。”

  开船时,船工领唱,船工们应对则是唱“哦竭搓”、“嗨佐”。行船过程中,全体船工用力搬桡,情绪较紧张激烈,领唱者常用高亢的歌声唱出较长的句子,船工们则以“嗨”、“嗨佐”等号子声相呼应;当船行至浪急滩险的河道时,木船行驶非常危险,船工们情绪紧张激烈,劳动强度极大,就唱起节奏急促、近乎于嘶喊的“拼命号子”。

  尽管年岁已高,王绍清仍旧是府河号子的活字典,“桡号子”、“橹号子”、“平水号子”、“逆水号子”、“拉纤号子”……不同的水性,不同的滩,唱什么样的号子,在什么时候唱,平水时唱什么,紧水时唱什么,他都一清二楚。就连作为府河号子传承人的郝仁富也时常向他讨教一二。

  在黄龙溪,除了王绍清与郝仁富,会喊府河号子的人不足10人。两位老人深知,历代成都船工传下来的财富,很有可能会在自己手里消失了。“现在的年轻人连拉船是什么都不知道,何况是号子,大家也都是听个稀奇。”郝仁富告诉记者,每逢节庆,政府都会组织老船工表演府河号子,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工友们一个个离开,“会的人也越来越少”。

  2009年,府河号子被确认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郝仁富成为府河号子的传承人,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对府河号子的保护力度。在政府的帮助下,郝仁富和几位老船工整理出了一些号子的具体歌词。郝仁富说,“也有专门的音乐老师把喊的调子写下来了,至少这些东西以后有人晓得。”

  有了歌词,有了调子,却没有人学,府河号子依旧面临着失传。郝仁富与王绍清都知道,这与木船航运业的生存空间密不可分。“现在木船最多自己家里用,船工也不是以前的那种,要人专门来学,确实还是很困难的。”谈及府河号子的未来,郝仁富的脸上不禁流露出深深的担忧。

  相较于郝仁富的担忧,王绍清却显得有些坦然,老人明白船工号子一直唱下去几乎不可能,他只希望年轻一代能够像船工一样,做人勤勤恳恳。“号子会消失,但只要船工的这种精神能一直流传下去就好。”(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