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读《2011乡村死亡档案》感受

读《2011乡村死亡档案》感受

河南日报农村版  2012年06月20日00:44


   柴明清

  历来,死亡都是一个冷峻、沉重的话题。于是,有人避之唯恐不及,也有人反弹琵琶在作品里对死亡大加渲染,不惊悚、不刺激誓不罢休。

  而宋朝先生笔下的各次死亡事件,死亡过程本身其实都较为简约,他更为在意的,是生者对死者的态度、言行。各种与死者或者与各次死亡事件关系密切以及不怎么密切的人,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既有死者的亲人,也有街坊邻居;既有官员,也有群众,包括阴阳仙、响器班吹鼓手、运尸工……读这本书,你的眼前仿佛徐徐展开了一幅比《清明上河图》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民俗画卷,氤氲缭绕、活色生香,一帧帧生活的“动画”,变幻着光与影、虚与实、爱与恨、情与仇、酸与辣、苦与甜,奔来眼底,让你怜惜、让你伤感、让你叹惋。有时,你很无奈;有时,你很生气;有时,你很紧张;有时,你很释然。

  “真”是我读此书深切的感受之一。虽然“扁担沟”的“沟名”可能在地图上查不到,但我相信,它一定就坐落在伏牛山东侧离登封、伊川、偃师等县、市不远的山岭之中,那里是宋朝的出生地。那里的人们虽然同全国大多数的农村一样,有人出去打工,有人在家里种地,有的穷,有的富,但那里的特色也很鲜明:离少林寺不远,附近有大小不同的煤矿和生产耐火材料的厂子,人们的主食是馍、面条,常喝玉米糁,小麦青黄之际爱吃捻馔,经常骂人“衅球”、“孬货”。他们可能没有大智大勇,但不乏仗义执言;他们可能很少胸怀天下,但非常注重邻里互济;他们并非一尘不染,但做人的底线泾渭分明。他们总体上是一群朴实善良、循规蹈矩、讲究面子的角色,但偶尔也斤斤计较、油滑狡黠、甚至搞笑幽默。总之,这里的风物不是一般电视电影、书籍杂志里的风物,人物不是一般电视电影、书籍杂志里的人物,让你感受不到一丝一毫的虚假、做作,他们普通如你如我,他们完全来自生活本身。是为真。

  “善”是我读此书深切的感受之二。书中的人物绝大多数都是草芥小民。作者虽然并非刻意表现他们身上的“真”、“善”、“美”,但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而这片山水上的人们从古至今对人、对事都是这种做派。他们对自己,吃不讲究、穿不讲究,但对亲人一般都很厚道,尤其是对老人,多数人都很孝顺。书里虽然也有几个“恶”媳妇,但这几个“恶”媳妇,在龇龉多年的婆婆即将过世之际,却都不约而同地变了态度,从而让婆婆在离开人世时嘴角是含着笑意的。这群人特别好面子,他们行事,最多考虑的似乎不是实际的需要,而是看邻里、乡亲们怎么评价。这乍一看,好像有点儿“虚伪”,但仔细一想,邻里、乡亲们的评价,哪条不遵循舍己为人、尊老爱幼、扶贫济弱的原则?当一个人真的能够按照这些原则待人接物时,这个人的身上自然而然就有了善的因素。

  “圆”是我读此书深切的感受之三。在对包括丧事在内的一系列事情的处理过程中,有些人总是考虑得更周到、更细致。这些人,就是乡亲们眼中的能人。而能人之所以成为能人,是因为他们深谙人情世故,更多地懂得取舍。这是艺术,而非技术。这项艺术,要求你能够深刻地把握个人心理和社会心理。一件事,他们为什么建议这样处理而不那样处理?一句话,他们为什么这样说而不那样说?仔细思量,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读这本书,我相信多数人都会增长智慧,都能够从中学到一些说话、办事的技巧。这些技巧只要用心体会,并不太难学。只要你善于总结、学习,在几年、十几年之后,你也许同样能变成一个处世圆润的智者。这一点,不仅适用于农村,同样也适用于城镇居民。

  “博”是我读此书深切的感受之四。古人说,读《诗经》的好处之一是,多识山川、鸟兽、草木、虫鱼之名。宋朝先生的这本书,同样不仅反映了他深厚的生活积淀,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很多方面是个博学的学者。读这本书,一是可以让你增长很多民俗学的知识。比如豫西农历各大节气的风俗习惯,比如什么叫“定殃”等。二是可以了解豫西地区丧葬的一些禁忌。三是可以让你多懂很多豫西方言。四是可以让你多认识很多虽生僻但豫西人们常说的字。五是可以让你了解很多流传久远的器物。这本书,不是百科全书,但胜似百科全书。因为,读下去,你总能发现你长知识了。

  一本书,具备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之一,便为可读;具备之二,便为佳作;三者皆备,堪称优秀。我以为,宋朝的这本书,可以毫不勉强地归于后者。

  作者档案

  柴明清,男,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资深网络评论员,百度高影响力撰稿人。先后在各类媒体发表小说、散文、评论等百余万字。任职于河南省森林公安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