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一幅晚清民国的水墨画卷──读《绮情楼杂记》

一幅晚清民国的水墨画卷──读《绮情楼杂记》

谢毓洁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2月01日   10 版)



《绮情楼杂记》,喻血轮著,眉睫整理,中国长安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29.80元

  最近读得中国长安出版社一部很有意思的书,由青年学者眉睫整理的辛亥报人喻血轮撰写的《绮情楼杂记》。非常惭愧,在读到这本书之前,我并不知喻血轮是何许人也。也许是因为在正史当中,几乎看不到其人其事。从晚清到民国时间虽不长,建立卓越功勋者不胜枚举,很多人物只是历史舞台上的配角,往往只是惊鸿一瞥,便销声匿迹了。喻血轮大概类似于配角这样的人物。

  喻血轮是湖北黄梅人,民国著名报人、鸳鸯蝴蝶派文学家,“中国铁娘子”吴仪的舅舅。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学生军,历任《汉口中西报》、《四民报》、《京报》、《湖北中山日报》的主笔、编辑主任和总编辑,著有《林黛玉日记》等。在晚年旅居台湾时,喻血轮追思往昔在报界和政界的所闻所见,撰写《绮情楼杂记》,在台湾出版发行,颇得读者青睐。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晚清残影、辛亥风雷、北洋轶事和宁渝旧梦。顾名思义,此书涉及的人物,大多活跃在晚清、辛亥革命、北洋和民国年间,他们之中有世家子弟,草莽武夫,报界名流,戏子妓女,文人墨客,高官贵胄……总之,读罢此书,眼前好似出现一幅晚清到民国的水墨画卷,各色人物粉墨登场,令人目不暇接。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说,《绮情楼杂记》是一部逸史,或者说,它是一部野史。然而,这并不是贬低之词。正史固然是传世之作,而逸史、野史也有其历史价值。辛亥著名人物冯自由便撰写过著名的《革命逸史》。何谓逸史呢?冯自由解释说,除官书之外,举凡民间记载及历代相传之逸闻轶事,都是逸史。逸史又称野史,它和正史有两大区别:一是在内容上;二是在形式上。从内容上看,正史以简约明达要言不烦为主,而逸史旨在搜罗世闻之典章、故实、嘉言、懿行、旧闻、琐语、奇谈、艳迹等。从形式上看,逸史的体例无需谨严,记载不厌琐细,既可以躲避文网的制裁,又可以弥补官书记载之缺漏。显然,身为逸史的大家,冯自由深谙逸史的魅力,也道出了逸史的意义。

  作为一本逸史的《绮情楼杂记》,书中的内容,很多都难登大雅之堂。不过这些被正史淡化、甚至舍弃的故事,能让我们更加了解真实的历史。

  有人说,《绮情楼杂记》堪称一部“民国版的《世说新语》”,此语确有过誉之嫌。不过,喻血轮的文笔精彩绝伦,笔下的人物也有血有肉,读来趣味盎然。这种文人写史的笔法虽然缺少一些严谨,但的确引人入胜。联想到近几年来历史读物的升温,如袁腾飞的《历史是什么玩意》,还有《明朝的那些事儿》等等书籍一版再版,创下了历史类书籍销售的奇迹。明明在学者眼中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胡编乱造,为何能赢得大众的青睐与认可?这其中的关键也许就在于:他们的讲授,或者他们的文章,让历史换了一副容貌:历史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走近常人的生活;历史不再是刀光剑影的政治斗争,而是我们身边的柴米油盐;历史不再是英雄的独角戏,而是多数人的生活舞台。我觉得,喻血轮讲述历史的方式,正是家常里短式的,充满浓厚的人情味儿。比如《汤芗铭偷国父皮包》一文,截取了汤芗铭一生中几个重要的片段。早年留学欧洲,受人指使偷窃国父的皮包;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笼络其兄汤化龙,任命他为“楚同”军舰舰长;二次战役中,汤芗铭率舰队攻克湖口,立下赫赫战功,被袁世凯任命为湖南督军;在湖南任职时,血腥屠杀湖南革命党人,人称汤屠户;袁世凯称帝之时,最得袁世凯信任的汤芗铭宣布湖南独立,电文劝说袁世凯下野,袁世凯气得七窍生烟,深恨此人忘恩负义;汤芗铭在汉阳时,深居简出且信奉佛教,当其闭紧双目,端坐在蒲团之上时,谁能认出这就是当年在湖南杀人不眨眼的汤屠户呢?记录汤芗铭的一生,喻血轮感慨万千,只觉汤芗铭“得志太早,不识涵养,遂致蹉跌不振也。”

  人们为什么读历史?或者说,人们为什么会深情地回忆过去?这个问题,其实有无数个答案。有的人认为,历史是规律的化身,是真理的象征,是人类理性的家园;有的人认为,历史即社会,读历史能扩大知识视野,了解真实的社会生活;有的人认为,历史如同一台戏剧,上演着各色人等的悲欢离合,读历史好比看戏,心中泛起情感的微澜……喻血轮的历史观是什么样的呢?一言以蔽之,充满感伤式的回望。在《严几道遗嘱》当中,作者用寥寥几笔简单勾勒了严复的一生,其盖世才华不被当局所用,乃致力于西学的传播,译本风行海外,影响了几代人。而其遗嘱更大有深意:一是中国必不亡,旧法可损益,必不可背;二是新知无尽,真理无穷,人生一世,宜励业益知;三是两害相权,轻己重群。作者认为,这是严复博读群书与数十年经验所得之结论,对当今的中国青年,仍然大有裨益。遥想严复临终之时,一心不忘中国,对后代谆谆告诫,勉励他们好学求知,舍己为人。其风范如高山巍巍,如江河滔滔,令吾辈敬重不已。类似的行文,在喻血轮的《绮情楼杂记》中还有许多,比如《革命奇人张静江》、《王湘绮一语救叶德辉》、《沈知方与世界书局》等。

  当然,喻血轮的《绮情楼杂记》并非毫无瑕疵。行文格调低下者有之,故意猎奇者有之,有些内容与《革命逸史》雷同,也颇有剽窃之嫌。不过,这些不足只能算是瑕不掩瑜了。

  笔者十分敬佩整理《绮情楼杂记》的眉睫先生,他出版过《关于废名》和《现代文学史料探微》等著作,还编有《许君远文存》、《梅光迪文存》,是一位勤奋的青年学人。据他说,年少时便对家乡的这位著名报人心怀敬意,而后费尽心血,从台湾“国家图书馆”将此书复印,并在大陆出版。正是由于眉睫的努力,我们才能看到一代名报人喻血轮的回忆录,这种踏实的资料整理工作着实令人敬重。

TOP

礼拜六

找那些年的报纸,翻到周瘦鹃主编的“礼拜六”栏目,总是能有意外收获。
另外,谁能悬赏搜集周瘦鹃资料?沙野没有钱赏同仁。。。
干嘛要签名,又不是真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