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文化明镜──评《圣经文化导论》

文化明镜──评《圣经文化导论》

张三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2月29日   18 版)



  唐太宗曾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当我们迷惑无助的时候往往能在历史长河中寻觅慰藉,因为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物是人非底下是同样的人心、人性。魏征之于李世民诠释了以人为镜的难得和可贵。倘若唐太宗能活到今日一定会不满足只有这三面镜子,因为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能照出一个民族之魂的文化之镜。由任东升、张德禄、马月兰潜心编著的《圣经文化导论》(含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或能担当一回文化明镜的角色,照出西方世界的圣经底蕴,引出我们对自身文化渊源的反思。

  《圣经文化导论》堪比中国的长城,承载了西方社会的历史、政治、文学、艺术乃至一切的本源。它正是以这样的视角,拂去宗教的神学面纱,站在“人类文本观”的立场上,为读者奉上了一道道可圈可点的文化大餐。

  作者在篇首便交代了以圣经文化为切入点的良苦用心:“我们采用‘圣经文化’(Biblical Culture)的提法,是为了体现《圣经》文本的三重‘文化性’:(1)《圣经》的语言,尤其是其原创意义上的语言意象具有独特的文化气质;(2)《圣经》里所描述的民族性事件具有元典意义、原型意义和普世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全人类的文化现象;(3)从学术角度来看,长期以来人们对《圣经》的文本诠释和解读并非局限于语言层面,更多的是一种跨文化的解读。”基于这三个层次的认识,《圣经文化导论》依干铺枝,分成三大板块。第一板块由导读、选文与注释组成。“导读”三言两语给出背景;原汁原味的钦定本圣经选文让人耳目一新,不禁叹服于如此独到的连词组句,布局谋篇,远远高于中文或英文的“圣经故事”的层次;“注释”排难解惑,毕竟圣经英语与现代英语还有一定的差异。解密语言、文本之后再到文化解码的第二大板块就水到渠成了,这一板块由圣经文化知识链接、圣经文化专题与圣经典故集锦三个分支组成。“链接”旨在拓展,举一反三;“专题”以本讲圣经主题为切入点,探究西方哲学、政治、经济、教育、美学、影视等方面的圣经源头和精髓;“典故”结合具体事例指出文学作品对《圣经》的引用及其目的。至此,《圣经》文本的文化明镜作用已经彰显出来了,但仍缺少画龙点睛之笔,即如何通过魔镜认识和反思自我的文化。由课堂讨论题和课后思考题组成的第三大板块正起着登堂入室的作用。这些问题非常有益于学生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备,评判地进行中西文学和文化方面的对比和分析。这些问题均可在教师用书中找到相应的参考答案,每个回答都凝聚了作者对这些文化专题的深层次思考。

  本书节录的圣经篇目都为经典之作。通过一部部“美不胜收”的圣经篇目,如荡气回肠的《师士记》,人生苦难思索的《约伯记》,田园诗歌《路得记》,浪漫爱情歌集《雅歌》,以色列民族的绝唱《哀歌》,耶稣形象的多维视角福音书等等,我们可以感受圣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久远魅力,或许能回答《圣经》何以成为世界上各种文字译本最多、印刷量最大、影响最广的著作。我们在西方世界可以找出这样一部著作,千百年来一直流淌在人们的血液里,读或不读它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一言一行,这才是文化的真正魅力。

  一边含英咀华“西方文明的基石”《圣经》,一边审视自身乃至我们民族的文化渊源,这不正是当今提倡的“阅读中外经典、通识人类文化”的至高境界和最终目的吗?《圣经文化导论》便是这样一次有益的尝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