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蒙俄三国联合推动呼麦“申遗”

中蒙俄三国联合推动呼麦“申遗”

中蒙俄三国联合推动呼麦“申遗”

作者:阿勒得尔图 乌兰巴特尔

文化传播网  2008-12-31 09:27


   

    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文化厅承办的呼麦暨蒙古族和声艺术国际研讨会于12月29日在呼和浩特落下帷幕。蒙古国呼麦协会会长阿·策登额席、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国际呼麦科学中心主任、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吴团英及3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就呼麦及蒙古族和声艺术的价值、历史沿革、传承与发展等主题展开学术交流与研讨。会议形成了《呼麦专家保护建议书》,对呼麦“申遗”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相关人士表示,呼麦有望继长调民歌之后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呼麦是中国、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共同享有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与蒙古族长调民歌、马头琴并列为蒙古族最典型的文化表现形式,是蒙古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生动艺术表现。呼麦主要分布在中国(内蒙古、新疆地区)、蒙古国和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蒙古族聚居区,各自具有不同的风格与特点,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呼麦的生存和传承面临巨大的挑战。保护呼麦,对于保护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8月,内蒙古就呼麦“申遗”事宜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调研论证、材料收集整理及比较研究。今年9月,申报材料(包括申报文本和专题申报片等)通过文化部评审,并如期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为继蒙古族长调民歌申报成功之后第二个冲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

    有关专家表示,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广泛地开展学术研讨,这是一项起到指导和支撑作用的工作,没有深入、科学的学术研究,就没有科学有效的保护。在当前呼麦面临冲击的严峻形势下,更需要科学理性的研究与思考。

    据了解,除蒙古族长调民歌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外,内蒙古目前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9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8人。

相关链接

    呼麦,又称“浩林潮尔”,是蒙古族特有的单人多声表演艺术,即一个人利用嗓音的持续声部产生的泛音,形成两个以上的和声。这种特殊的歌唱技巧是蒙古民族的独特创造和杰出贡献。

    蒙古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呼麦在分布上亦呈现出这一特点。在中国,呼麦主要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阿尔泰山一带;在蒙古国,以阿科布多省、扎布汗省为中心;在俄罗斯图瓦共和国,主要流传于蒙古族聚集区。

    呼麦的基本主题是对宇宙、大自然、祖先和英雄人物的敬仰与赞颂。其重要特征与蒙古民族的重要习俗礼仪紧密关联,构成习俗礼仪的重要部分。

    呼麦在表现形态上,分为非单独演唱型和单独演唱型,在中国从古至今一直都有流传。近年来,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加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呼麦先后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学习、表演呼麦的人越来越多。内蒙古自治区目前有300多人掌握了呼麦演唱形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