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争鸣】《中县干部》是否有悖学术伦理?

引用:
原帖由 蜜三刀 于 2011-11-6 16:57 发表
终于有人说话了。
学术的归学术,传媒的归传媒。
学术应该是一个藏在深闺的良家妇女,传媒则是站街的婊子(话说,这里面不含价值判断,因为婊子也是社会需要的)。
学术如果自愿跟传媒混一块,那就是既想当婊子又 ...
一语惊醒梦中人,看来以山间野人的姿态自居是对的,有些事情不是学者需要搀和的,而有些事情学者一旦搀和,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但反过来一想,网络不是传媒吗?民俗学论坛不属于网络吗?我们难道成了婊子?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TOP

引用:
原帖由 蜜三刀 于 2011-11-6 18:50 发表
补充一句:俺说学者不应该跟传媒搅在一起,并不意味着学者也可以给传媒写文章
读不通,应该是“并不意味着学者不可以给媒体写文章吧”?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TOP

引用:
原帖由 蜜三刀 于 2011-11-6 17:24 发表
立牌坊要耐得住即墨,当婊子要任劳任 ...
其实想一下,做婊子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太寂寞。所以我们要理解婊子。

其实更可恨的是那些想做婊子而不得的人,拿着学者教授的工资,每天处心积虑想出名想炒作自己~~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TOP

引用:
原帖由 蜜三刀 于 2011-11-6 18:44 发表
建议设立一门”卧槽民俗学“。
在这方面那谁谁似乎才是真正的高手,不仅会潜伏,还会“做实验”。曾经是不是传了这么一个桥段:某人为了搞清楚故事的在口头传播中的变异,在他离开村子的时候,专门给一个村民讲了一个故事然后让村民再去跟村民们讲,等他下次去的时候试验结果已经成熟,直接捡就行了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TOP

强调学术伦理是对的,但这个度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把握的。《中县干部》这篇博士论文只是走到了极端,太明显了,因为以前没有学者这么明目张胆的干过。

但回头想想我们人类学民俗学的调查,所谓的参与观察,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生活,这个“同”本身就存在问题,这些年大家一致讨论学者身份在田野伦理中的问题,似乎也没有什么统一的结论,了不起大家认为学者所持的身份影响到了我们的调查,影响到了我们材料的获得,特别是在口头访谈中;而且,人类学所提倡跟踪,提倡无数次的回访,但回访之后我们居然发现一个村落的权力叙事居然会因为我们学者的介入而产生变化,因为我们作为客观身份介入村落关系的时候,其实我们也被作为了一种文化资本、社会资本或话语资本在操作在使用,一个村落中跟我们调查联系紧密的总是只有一部分人,即使我们自我感觉“参与”的很好,融入的很好,也终究不可能做到田野作业的完全客观,所谓的“第一手材料”就那么干净,那么一尘不染,那么真实可靠?由此我们所得出的结论是否值得推敲?“参与观察”的合法性是否值得怀疑?

所以回头一想,社会科学的学术伦理看似边界清晰,但实际上是十分模糊的。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TOP

引用:
原帖由 kittyball 于 2011-11-6 18:22 发表
我们知道,就热点事件发表意见,很容易吸引眼球,可以为自己谋取资本。有些人究竟是因为自己水平太臭吐不出象牙还是其实是为反对而反对、哗众取宠,大概只有他本人清楚了。
看了这么多人的回帖跟帖,其实相信我们都是在严肃的对待这个问题。但不能否定的是《中县干部》所引起的讨论已经成为一个“热点事件”,而我们引用的这些材料,他们有的支持,有点反对,有的批评,有点辩护,有的泼冷水,有的打酱油……

这些人都在“发表意见”,这些人都在“吸引我们的眼球”,这些人都在“为自己谋取资本”。

这些人“究竟是因为自己水平太臭吐不出象牙还是其实是为反对而反对、哗众取宠,大概只有他本人清楚了。”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TOP

回复 42# 的帖子

综上:冯博士没有问题,《中县干部》也没有问题。只是大家同时关注到了这样一个以前没有深入讨论的话题,所以我们应该感谢冯博士,先不说道德与伦理如何操作为好,起码在道德与伦理的问题上,我们认识更近了一步,如果抛开善恶,用美的标准来看,无限接近就是美,我们都在求极值或都在求极值的路上。

也许民俗学论坛话题讨论的这些三言两语抵过了目前已发表出来的很多博文,因为这里有不想做婊子的人,因为这里有三品和三刀等诸位。

鉴定完毕!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TOP

引用:
原帖由 Robot 于 2011-11-6 20:57 发表

化名不是关键所在,而是“卧底”。
如果没有亮明身份和蹲点的目的,这样的“田野工作”是否应该受到质疑?
换个维度思考一下,亮明身份所带来的后果我们是否有过估计?我们奉为经典的田野作业模式是否也要反思。大家回到讨论的原点,卧不卧底根本就不是一个学术伦理的问题,只是我们已将人类学的经典操作放到了神坛上,从而把这个问题放大了?如果一个搞物理化学的自然科学的学者来做中县干部的调查,立马会想到卧底,藏起来观察。。

由伦理问题的严肃性从而上升到对道德问题的纠缠,卧底与亮明身份会不会仅仅只是一个方法层面的问题。因为每个研究者面对的问题和研究的目的不同,人类学的参与观察是需要进入他者的生活,要尽量的去理解他者,而涉及到文化的问题又不得不让人类学者选择公开自己的身份,以一个赤裸裸的人进入田野。而冯的目的全然不在这,所以他必须选择当卧底。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TOP

回复 46# 的帖子

“欺骗”这一点很关键。这是要害!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TOP

引用:
原帖由 蜜三刀 于 2011-11-6 21:42 发表

冯博士当然不会说自己的是卧底,问题的关键是:他是否亮明了自己的身份,他是否告知了对方,他是来调查的,将来会把他们的事情写进文章,公之于众,他们所说的一切,都将被作为“呈堂证供”?
如果他没有告知对 ...
借三刀这个说明,我想反思一下自己,貌似我以前的田野只是说我是某某大学的,来调查的,来研究某个东西的。

并没有对每个调查者说清楚“会把他们的事情写进文章,公之于众,他们所说的一切,都将被作为呈堂证供”,肿么办?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