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讨论】年会,你不得不看的文章~~~

回复 30# 的帖子

终于冒泡了?
此前有童鞋还想封杀某银呢。。。

TOP

枣糕袅,有人要秋后算账袅。。。

TOP

引用:
原帖由 silver 于 2011-10-22 00:20 发表
终于冒泡了?
此前有童鞋还想封杀某银呢。。。
憋死那银。

TOP

引用:
原帖由 刘宗迪 于 2011-10-21 23:55 发表
本来以为年会在俺们山东地头开,不交文章也可以去会上混饭吃,但后来一想混吃混喝毕竟不妥, 所以临时抱佛脚,赶了一篇长文。文章刚写完,现已发到会议信箱。不知道是否还来得及编入论文集?如果来不及,印单行本也成 ...
虽然你的论文跟在“不得不看的文章”楼里,好歹给个题目,好在最后一排凳子上给你找个发言席呀。
来来来,快报个题目。

TOP

唉 我什么时候才能写一篇拿得出手的论文呢?各种羡慕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1-10-22 13:47 发表

虽然你的论文跟在“不得不看的文章”楼里,好歹给个题目,好在最后一排凳子上给你找个发言席呀。
来来来,快报个题目。
被捂在热被窝里憋死?还是被放在最后最后一排冷凳子上晾干?这是一个问题。
苦苦思索半天,决定还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坐最后一排板凳有什么打紧,又不是坐最前一排。

题目:《摩睺罗与塔穆兹:宋代七夕风俗的异域渊源》

俺的拙文已经发到了这个信箱:zhongguominsu2011@126.com

TOP

引用:
原帖由 刘宗迪 于 2011-10-22 15:26 发表


被捂在热被窝里憋死?还是被放在最后最后一排冷凳子上晾干?这是一个问题。
苦苦思索半天,决定还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坐最后一排板凳有什么打紧,又不是坐最前一排。

题目:《摩睺罗与塔穆兹:宋代七夕风俗的 ...
这个邮箱从截止日起就关闭了,现在只有王娜童鞋能打开这个信箱。
但排座位的主要是杨秀童鞋,分工不同。
你这属于违规插队,只能走后门。

好在你学会了在论坛上发帖,要不然真把你憋着了。
看你的论文题目好象还不得不读的样子,又有才子名头,还有巴莫大当家的替你求情(这是最重要的),虽然没见着你的论文,秘书处特别开会决定为你网开一面,准予发言。

童鞋们可千万别学刘老师呀,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走后门的。

TOP

那好吧,看在她替我求情的面子上,我把文章发给大当家信箱了。
原来唱压轴戏是要走后门的,原以为只有抢头彩才需要走后门呢。
不过戏台上好像只有后门可走哦。。。

TOP

温柔老师和品三老师真是一对 欢喜冤家 ~~

TOP

先睹为快啦。。。。

摩睺罗与塔穆兹:宋代七夕风俗的异域渊源

刘宗迪(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内容提要】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这个节日在汉魏之际确立之后,一直到唐代,其节日活动主要是以拜星乞巧为主,相沿成习,未有大变。但到了宋代,七夕风俗却大为改观,不仅节日气氛空前热闹,而且出现了众多前所未有的节物,如泥孩儿摩睺罗、谷板、种生等。尤其是摩睺罗,更是令宋代官民趋之若狂。关于摩睺罗的来历,近世学者一般都认为源于佛教。本文通过对宋代七夕风俗与古代西亚哀悼塔穆兹(阿多尼斯)风俗的比较研究,证明宋代七夕崇拜摩睺罗的风俗并非源于印度,而是来自更为遥远的西亚和更为古老的巴比伦。古巴比伦人在万物盛极而衰的夏至之际悼念植物和谷物之神塔穆兹(Tammuz)的风俗,在上古时期传遍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在希伯来旧约以及古希腊文献中都有记载。此种风俗随波斯人的统治传入中亚粟特国家,演变为(汉历)七月初一到初七日历时七天的“哭神儿节”。隋朝韦节于公元605年出使康国亲历其事,并在《西蕃记》一书中留下记载。此种风俗在隋唐之际随入华的粟特人和祆教(琐罗亚斯特教、拜火教)风俗传入中国。因其在节日风俗上与七夕有相通之处,尤其是节期恰好也在七月七日,因此逐渐融入七夕风俗,使宋代的七夕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异域风情。宋代七夕令众生颠倒的泥孩儿摩睺罗,就是脱胎于西亚的植物神塔穆兹或阿多尼斯,宋代七夕的谷板和种生则是西亚阿多尼斯花园的变种,而西亚的“塔穆兹”或“阿多尼斯”在中土之所以改名为“摩睺罗”,则与中亚粟特地区印度教、佛教与祆教的融合有关。从巴比伦,到波斯,到粟特,到西域,到唐代的长安,到北宋的汴梁和南宋的杭州,摩睺罗,一个小小的泥孩儿,牵连出来的却是一个山川迢递、时光流转的文化传播故事。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推荐论文:生活秩序与叙事逻辑—都镇湾民间叙事研究;作者:林继富

上榜理由:本年度最短小精悍的参会论文。作者将故事家的叙事逻辑与俗民的生活秩序联系起来,清晰的展示了故事讲述实际上是从信仰到信仰基础上的艺术叙事,然后达到文学幻想的效果,最后还原到现实生活、满足民众心理及精神需求的文学生成过程。别看这么短短的几段文字,实际上是作者多年来对故事家的研究以及对民间文学理论阐释的升华,从而使故事学研究达到了建构民间文学的“文艺学”(民间文学的“文学理论”)的效果,如果可以简单借用文学研究的范式来对比看待的话,因为文学研究也是针对作家(本文层面的故事家)及其作品的集中研究来达到对文学的创作、形态、社会功能等方面的阐释的。但民间文学,特别是故事学的研究的难度又远远超出了作家文学研究的难度,而其研究最终又回到了对俗民生活和民俗文化的探讨,也就是说,林老师对生活秩序与叙事逻辑的探讨实际上达到了民俗学研究的目的。确实让我受益颇多。

其他:这个图图要看懂

精彩段落摘录:“六种民间叙事表达方法之间的紧密联系构成了都镇湾民间叙事传统表达的绵密系统。从信仰到信仰基础上的艺术叙事,此时信仰已经与艺术连接,接着进入真实基础上的艺术幻想,实际是建立在幻想基础上的艺术,只不过将信仰置换为生活世界的真实了。完全脱离现实世界进入到文学的幻想范畴,最后走出信仰和幻想,发展为民间写实艺术。这个过程是信仰逐渐衰退,艺术逐渐增强,最后还原于现实生活的过程。”


提问:还是觉得图没看懂,需要进一步解释。叙事世界里包括信仰世界、幻想世界、生活世界和娱乐世界,生活世界会不会有点歧义,这里的生活世界应该是指现实日常非日常的行为世界?是狭义的生活世界。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多谢长鸿代贴提要。

TOP

引用:
原帖由 刘宗迪 于 2011-10-22 22:12 发表
多谢长鸿代贴提要。
提要写得比别人的正文还长,
你以为个子高就可以任意长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1-10-22 23:16 发表

提要写得比别人的正文还长,
你以为个子高就可以任意长啊?
看来要学习学习题目、摘要、关键词该怎么写?

年会讲座:打好基本功,成才第一步——试论学术文章题目、摘要、关键词应该怎么写
主讲人:谁谁谁
观众:某某、某某某&童鞋们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1-10-22 23:16 发表

提要写得比别人的正文还长,
你以为个子高就可以任意长啊?
你把人家安排在最后一排的冷凳子上,
难道还不让人把脖子伸长点吗?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