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诗词国度的文化遗产·2011教学版块

回复 66# 的帖子 .庐山.

1、庐山遗产类型:文化遗产

全称: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因庐山主要是自然景观,故为自然(景观)遗产(不是文化景观),而不是文化遗产。该名录有三层含义:(1)自然遗产(2)文化遗产(3)自然文化遗著}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

庐山是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之一。10年前的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组,在对庐山进行考察以后,对庐山的文化遗产价值作了这样的定性:四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会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紧密相连的文化景观。

TOP

庐山

2、文化遗产内容:

庐山的地形成因是断裂隙起的断块山,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由于这种断层块构造而形成的山体,故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千姿百态,有的浑圆如华盖,有的绵延似长城;有的高摩天穹,有的俯瞰波涛,有的象船航巷海,有的如龟行大地,雄伟状观、气象万千。山地的周围则满布着断崖峭壁,峙谷幽深;但从牯岭街至汉阳峰及其他山峰的相对高度却不大,走伏较小,谷地宽广,形成“外陡里平”的奇特地形,极便于旅游。

  庐山处于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宜人,盛夏季节是高悬于长江中下游“热海中”的“凉岛”。庐山的年降水量可达1950―2000毫米,而山下的九江则为1400毫米左右,故山中温差大,云雾多,千姿百态,变幻无穷。有时山巅高出云层之上,从山下看山上,庐山云天飘渺,时隐时现,宛如仙境;从山上往山下看,脚下则云海茫茫,有如腾云驾雾一般。有时山上暗无天日,山下则是细雨飘飞,情趣异常。

  这样的自然条件,使得庐山植物生长茂盛,植被丰富,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分别生长着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据不完全统计,庐山植物有210科、735属、1720种,分为温带、热带、亚热带、东亚、北美和我国7个类型,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

  庐山主要风景名胜有五老峰、三叠泉、含鄱口、芦林湖、大天池、花径、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小天池、东林寺、白鹿洞书院、庐山植物园、庐山博物院等。牯岭镇是庐山上一座奇特的山城,也是庐山风景名胜区的游览中心。

  庐山富有独特的庐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庐山风景名胜区面积302平方千米,外围保护地带500平方千米。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地质公园之称。

庐山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形迹明显,展现出地壳变化的主要过程。第四纪庐山上升强烈,许多断裂构造形成众多山峰。庐山上升之际,周围相对下陷,鄱阳湖盆地进一步发展,形成鄱阳湖。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列谷岭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则为一系列断层崖,形成高峻的山峰。山地中分布着宽谷和峡谷,外围则发育为阶地和谷阶。众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布、岩石等,形成了奇特瑰丽的山岳景观。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为庐山第一高峰。铁船峰,海拔950米,危崖耸立,似一艘巨舰,伟岸壮观。王家坡双瀑,飞瀑成双,势若二龙倚天,喷珠泻玉。三叠泉,既分为三叠,又呵成一气,落差达155米,风飘日映,千姿百态。

  庐山是中国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白鹿洞书院创建于公元940年,居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此提出的教育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准则,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重要影响。

  公元391年,佛教领袖慧远建立东林寺,是中国最早的寺庙园林。慧远在庐山活动了36年,创建净土法门,使庐山成为中国南方的佛教中心。公元5世纪,南朝道士陆修静在庐山开创道教南天师派。唐代马祖道在山上开创佛叫临济宗和沩仰宗,影响极大。到宋代,庐山有寺庙多达361座。明清以后,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也在庐山建堂传教。经过1600年的发展,庐山已形成一山兼聚五教的罕见现象。

  庐山有至今保存完好的国际别墅群落。庐山是中外闻名的避暑胜地,现有英、美、德、法等18个国家建筑风格的别墅600余栋。美庐别墅、原歇尔曼别墅、原威廉斯别墅等已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国的名山中,唯有庐山有这样大规模的“世界村”。

TOP

庐山

3、遗产地保护与传承措施

(1)、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 ... content_4871318.htm

                                   标题:为保护世界遗产庐山的环境 1.2万居民3年全部下山

为保护世界遗产庐山,避免人口居住、大气污染等可能对风景名胜区造成的损害,7月22日,江西省九江市正式确定了庐山文明新城的选址方案,山上的4000多户1.2万名居民将在3年内分批迁下山。

    据介绍,经多次勘察和比较,九江市决定在距市区4公里的庐山区威家镇芳兰村开发建设庐山新城。新城总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首期开发1平方公里,预计今年下半年动工,2008年初步建成。在此期间,将有计划地把居住在庐山上牯岭镇的1.2万居民全部迁到山下。

    庐山风景名胜区在1996年成为世界文化景观,是我国现有的33处世界遗产之一,它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密切关注。近年来,有关方面多次邀请专家,对庐山的山体面积、景点分布、游客在庐山的活动范围、生态恢复周期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论证。在此基础上作出了两大决定:一是对庐山接待游客数量实行总量控制,其接待规模每年基本控制在180万人次以内;二是分批将山上现有1.2万居民迁居山下。

    有关方面介绍说,庐山新城首期建设实行住房公积金存款与贷款挂钩。土地用地性质区别对待,凡属于应当享受房改政策的土地实行无偿划拨,避免一城两制。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的建设与商业用地的土地出让结合起来,做到学校、医院和商业网点三同步,完善新城的功能性设施。

    据了解,此次建设庐山新城,是继庐山综合垦殖场、庐山茶科所、庐山水电厂等移交庐山管理局统一管理后,九江市为理顺庐山管理体制推出的又一实质性步骤。从去年底开始,庐山进行着有史以来最为猛烈的“扩山”运动,整合后的庐山管理范围从46.6平方公里迅速扩大到了121.04平方公里。规划设计既结合了当地的历史、人文、建筑风格等要求,又有相关的配套设施,使游人充分感受到了庐山的美丽意境。

    江西省副省长、九江市委书记赵智勇表示,将居民分批迁下山,减少庐山上的非游客人群,与风景名胜区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世界遗产的环境破坏,使庐山的自然生态资源得以永续利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http://www.jxcn.cn/33/2003-2-28/30017@10145.htm

                                              标题:保护世界遗产迈出重要一步 庐山“第一爆”

2月27日10时16分,在6声爆炸声接连响过之后,位于庐山中心牯牛岭顶部的观景台,仅用4秒钟,便在数以千计翘首以待的庐山居民和外地游客的视野中永远地消失了。放眼牯牛岭,远处的天空顿显开阔。

  这是庐山有史以来第一次在风景区中心爆破拆除有碍观瞻建筑物,也是庐山人为保护世界遗产迈出的重要一步。

爆破,确保万无一失

  2月25日上午,庐山,春光明媚。记者从“月照松林”景点出发,沿着崎岖的山路,脚踏松软的落叶和枯枝,攀上海拔1215米的牯牛岭。建于1993年的观景台即将消失,不管怎样,它毕竟在庐山曾经“标志性”地矗立了10年,记者心中生发了与许多庐山居民一样的心情,带着一份与它告别的情绪,希望留住它的最后一抹印象。

  山顶,松涛阵阵。南昌陆军学院爆破工程大队的18名施工人员挥着铁锤,正在紧张地拆除观景台的楼层地面。沉而有力的咚咚敲击声伴着松涛声在山谷里回响,混凝土浇制而成的楼面此时只剩下钢筋网架。

  罗海平,南昌陆军学院爆破工程大队大队长,有着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爆破指挥经验。最近江西省老博物馆的成功爆破,便是由他坐镇指挥的。27日10时30分,当记者好不容易接通他的手机时,他十分激动地说:“我们在世界文化景观庐山上施行爆破取得圆满成功,也算是我们对保护世界遗产作出的一点贡献吧。我们对爆破方案进行了上百次的论证,对爆破数据进行了精确测算,并动用了620块毛竹片、120根毛竹、200多公斤铁丝,进行全方位静体爆破防护,以确保观景台原地整体坍塌,对周围建筑不产生影响。”

观景台,为何要拆

  普通老百姓也许会纳闷,这座投资400余万元的观景台当初为何要建,现在又为何非要拆除不可呢?当记者为此求证有关专家时,他们这样解释:原先论证建设观景台,出发点是想充分开发庐山的旅游资源,在庐山增加一个游览点,增加庐山的收入。可后来,当我们从保护世界文化景观的高度来反思时,却发现这座位于牯岭景区中心位置的建筑,明显地突破了山脊线,与周围景致极不协调,破坏了庐山整体景观。

  更令庐山管理局痛下决心拆除的原因是,观景台在质量、安全上存在严重隐患。而且,观景台建成后,历年来经营亏损,使用价值已是微乎其微。如对工程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整改,只会造成新的损失。况且,这更有悖于世界文化景观的保护。

  庐山名胜风景区管理局党委书记欧阳泉华说起拆除观景台的缘由时,平静的神情中透出决心和果敢:“拆除违章建筑和有碍观瞻建筑,是保护世界遗产的必然选择。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推动庐山环境整治工作,努力使世界遗产和风景区的保护工作达到全国和世界先进水平。”

我们的“金山”,世界的遗产

  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有这么一段话:“保护不论属于哪国人民的这类罕见且无法替代的财产,对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

  作为我国惟一一处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庐山,保护得怎样呢?

  庐山管理局的领导介绍情况时说了两组数据,一组是:自1996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庐山的森林面积大幅增长,牯岭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69%提高到82%,庐山山麓地带由35%~40%提高为60%;野生动物和鸟类大量增加。

  另一组数据则是:去年,庐山共拆除各类违章建筑和有碍观瞻建筑329处,建筑面积8995平方米;许多在景区范围内难以拆除的服务设施,全被拆除。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庐山自行拆除违章建筑和有碍观瞻建筑面积最大、效果最好的一次,赢得了全山人民群众的由衷赞誉,也受到了国家旅游局、省市领导和联合国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为保护世界遗产,庐山人进行着不懈的努力:2001年,庐山在我国率先实施“无烟山”环保工程;加快庐山污水治理步伐,确保今年7月底前高质量完成如琴湖和剪刀峡污水治理工程;扩大别墅保护范围,力争有更多的别墅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大投入,建设品位高、有创意的现代文化作品遗传后世,充实世界文化景观内涵……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去年,庐山经全国人民投票、专家论证,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超越许多名山大岳,高居第四。

  庐山,江西的“金山”,世界的遗产。为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庐山人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世界级名山———庐山人的下一个目标。

(3)、


   改造庐山的旅游设施,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庐山存留的欧美时期的700余栋名人别墅,有一百年的历史,庐山推出别墅休闲游,投资5千万元改造项目,已经修缮改造了近百栋。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突出每一栋别墅的风格和价值,规划建设相对独立,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一流接待基地。寻找名人别墅居住过的资料,陈列展示。如:178#别墅不但保留了别墅外貌和内部结构,更突出了欧式风格。173#别墅恢复了原有的外走廊,使之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182#别墅是全国唯一一栋保存完好的英国圣公会别墅,在改造过程中,原有的壁柜、窗台柜,木门窗完整保留。

   庐山青莲谷旅游服务区市场改造项目,共拆除6000平方米的各种建筑,按照现代化旅游功能的发展要求,新建了5000平方米的服务区,包括餐厅,特产商店,游客服务中心和大型超市。达到提升三叠泉景区的环境品位,消除原来家庭式作坊式的粗放经营,彻底解决了对三叠泉水系的污染问题。如今,从青莲涧引来的溪水,形成了景观水带,绕着服务区流过,木质小桥古朴典雅,游客在溪水中玩耍,成为了精品景点。设施完备,建筑美观,有庐山特色的服务区已经投入使用。

  保护庐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窗口形象

  管理局在环保上舍得投入,投资4000万元,兴建的剪刀峡污水处理站、如琴湖污水处理站和配套管网建设。同时,铺设了1.32万米排污管道,将如琴湖、花径片区的雨水和居民、宾馆饭店的污水分离,使得庐山著名的如琴湖流域的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湖水水质明显好转,达到了四类水水质的标准。加强水源地一二级管理保护,庐山的自来水出厂水达到了直饮水标准。为了保护水环境,庐山开展了“节约用水、健康用水、经济用水”的宣传教育活动,减少用水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中,加强了景观树、行道树的保护,对大天池、花经、三宝树、等景点的100余棵树,实行了剪枝、填土、覆盖、支撑等工程,庐山有千年历史的“三宝树”搭起了脚手架,仙人洞景点蟾蜍石旁的石松,龙首崖上的龙冠松,庐山植物园的镇园之宝――金松(高14米)、水杉、银杉等进行了专人有效保护。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庐山的名贵树木安然无恙,得以保全。为了鼓励居民使用液化气,液化汽的价格维持在60元∕罐,庐山财政每年补贴80余万元,极大的减少了薪柴的砍伐。庐山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1.54%,列入到了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活林木蓄积量达到79万立方米,名列全省第一,绿色生态充分显现。

   庐山旅游旺季“让路于游客”,实行了限制自有车辆出行,自有车辆在牯岭街上停放收费,“减车、错峰、管制、疏导”等新管理办法,游客车辆通行顺畅,受到了广大游客的欢迎。同时,严格限制汽车尾气超标排放,实行日常管理检测,对常年超标,治理无望的本山车辆实行强制淘汰。庐山牯岭小镇洁净卫生,实行了24小时保洁,做到了瓜果、纸屑、烟头“三个不见”,做到晴雨风雪,有无接待任务、白天晚上、节假日“四个一样”。垃圾日清日结,拉到山下九江市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每年的运输费用一年就达100万元。

(4)、

   ①环境保护良好,生物多样性得到全面保护。

    风景区内水系水质优良,符合Ⅰ类水质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生活垃圾全部运往风景区外处理。

    庐山地理环境复杂,既有山地又有鄱阳湖滨湿地,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庇护所和避难所。森林覆盖率近年来有很大的提高,牯岭中心区森林覆盖率由八十年代初的51%提高到87.83%,其余地区64%,全山达到77.6%。植物种质资源丰富,风景区内生长有3400多种植物,誉为"植物王国"。

    野生动物保护。近年来,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在增加。鸟类由八十年代初的171种增长到243种,兽类由33种增长到39种,两栖爬行动物53种,昆虫2000余种。游客记录到金钱豹的野外活动。

    ②、文物、历史建筑、历史遗迹得到完好的保护。

    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的单位划定了保护和控制范围,保护状态完好。省、市、庐山三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状态完好。

    古建筑、古遗迹、石刻保持完好。近代建筑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分区分级保护,保护状态完好。

    ③、风景区内建立人与自然良好的生态体系,严格保护历史特色,实行整体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东西方建筑文化交融,森林中十八个国家的别墅高低错落,小型居民点形成最佳人居环境。

    ④、区域完整,保护和管理机构健全,管理局统一规划管理。在精简机构和编制的背景下,特批成立庐山世界遗产办公室和庐山风景资源管理办公室,定人员定经费,加强对遗产和资源的管理。

    ⑤、科学规划,以法治山。

    聘请清华大学高标准、高品位进行《庐山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划定核心保护区,制定核心保护区规划。建立规划信息监测系统。

    依法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依据相关法律,结合实际,相继制订了《建设项目管理规定》、《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建设项目维修管理规定》、《近代别墅建筑维修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使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⑥、综合整治,优化环境。从治理环境入手,拆除违法建筑和有碍观瞻建筑,从2002年以来,拆除违法建筑3万余平方米,特别是对位于景区中心不符合规划、有碍景观的观景台,管理局决定一举拆除,受到中外游客一致赞赏,赢得了民心,景区面貌焕然一新。

    ⑦、实施"无烟山"工程。全山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改变燃料能源构成,防止水体和大气污染。

    ⑧、"十五"期间,投入1.34亿元资金进行环境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水环境治理工程已经完工,垃圾场迁往风景区外,水、电、路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使庐山的可持续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

    ⑨、严格控制建设活动。严格按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审批,所有新建工程均报省政府审批,严格批后管理。

    ⑩、封山育林、调整林相。完善森林防火责任制,组建了一支30名以退伍军人为主体的专业森林防火队伍;对282株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专人保护,建立档案,生长良好。




(5)、

                                       标题:庐山挖掘文化保护资源促旅游事业科学发展


      一、   挖掘整理庐山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完善展示内容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庐山抗战纪念碑落成。这是在小天池景区原九十九军阵亡将士纪念碑旧址上恢复修建的,新建的石牌坊上刻有“长江入海方无限,庐岳撑天始有峰”和“河山不二”的楹联。九江市博物馆捐献了一块原纪念碑残碑“精忠报国”,现在已经嵌入新碑中,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记录了70年前,庐山“孤军奋战”,全山军民奋力抗击侵略者的光荣历史,是一个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花径是白居易咏桃花的地方,为充实景区文化内涵,围绕白居易在庐山筑草堂,写大林寺序的主题,修缮了紫荆亭,在白居易草堂对面新设白莲小石拱桥,新建了“憬春”实木草亭,新增紫荆亭游步道。使得沿紫荆山林至柳杉路林荫道,赏桃亭,成一环形路线,给游客以曲径通幽之感。同时,在如琴湖周围将种植大量的桃花树,届时,桃花盛开,桃红柳绿,突出古诗的意境美。

  庐山图书馆是国家一级图书馆,有80多年的历史。馆藏了珍贵的善本图书和外文图书(上世纪初外国人在庐山办学校的图书馆、教堂和别墅里面遗留的书记)。近期,管理局投资70余万元,进行了门厅改造,设立有特色的史料陈列展,内容有:古代的庐山藏书、近代的庐山图书馆、当代的庐山图书馆、馆藏珍本、主要捐书者名录及大事记。游客在庐山有一个参观展览,阅读图书的文化活动场所。

  庐山千年以来,有四千多位诗人到访过庐山,留下了1万多首诗词歌赋。整理出版《历代庐山诗词全集》,搜集范围包括:东晋至唐的第一册已经编撰完毕,即将出版

  二、   改造庐山的旅游设施,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庐山存留的欧美时期的700余栋名人别墅,有一百年的历史,庐山推出别墅休闲游,投资5千万元改造项目,已经修缮改造了近百栋。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突出每一栋别墅的风格和价值,规划建设相对独立,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一流接待基地。寻找名人别墅居住过的资料,陈列展示。如:178#别墅不但保留了别墅外貌和内部结构,更突出了欧式风格。173#别墅恢复了原有的外走廊,使之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182#别墅是全国唯一一栋保存完好的英国圣公会别墅,在改造过程中,原有的壁柜、窗台柜,木门窗完整保留。

   庐山青莲谷旅游服务区市场改造项目,共拆除6000平方米的各种建筑,按照现代化旅游功能的发展要求,新建了5000平方米的服务区,包括餐厅,特产商店,游客服务中心和大型超市。达到提升三叠泉景区的环境品位,消除原来家庭式作坊式的粗放经营,彻底解决了对三叠泉水系的污染问题。如今,从青莲涧引来的溪水,形成了景观水带,绕着服务区流过,木质小桥古朴典雅,游客在溪水中玩耍,成为了精品景点。设施完备,建筑美观,有庐山特色的服务区已经投入使用。

  三、   保护庐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窗口形象

  管理局在环保上舍得投入,投资4000万元,兴建的剪刀峡污水处理站、如琴湖污水处理站和配套管网建设。同时,铺设了1.32万米排污管道,将如琴湖、花径片区的雨水和居民、宾馆饭店的污水分离,使得庐山著名的如琴湖流域的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湖水水质明显好转,达到了四类水水质的标准。加强水源地一二级管理保护,庐山的自来水出厂水达到了直饮水标准。为了保护水环境,庐山开展了“节约用水、健康用水、经济用水”的宣传教育活动,减少用水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中,加强了景观树、行道树的保护,对大天池、花经、三宝树、等景点的100余棵树,实行了剪枝、填土、覆盖、支撑等工程,庐山有千年历史的“三宝树”搭起了脚手架,仙人洞景点蟾蜍石旁的石松,龙首崖上的龙冠松,庐山植物园的镇园之宝――金松(高14米)、水杉、银杉等进行了专人有效保护。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庐山的名贵树木安然无恙,得以保全。为了鼓励居民使用液化气,液化汽的价格维持在60元∕罐,庐山财政每年补贴80余万元,极大的减少了薪柴的砍伐。庐山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1.54%,列入到了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活林木蓄积量达到79万立方米,名列全省第一,绿色生态充分显现。

   庐山旅游旺季“让路于游客”,实行了限制自有车辆出行,自有车辆在牯岭街上停放收费,“减车、错峰、管制、疏导”等新管理办法,游客车辆通行顺畅,受到了广大游客的欢迎。同时,严格限制汽车尾气超标排放,实行日常管理检测,对常年超标,治理无望的本山车辆实行强制淘汰。庐山牯岭小镇洁净卫生,实行了24小时保洁,做到了瓜果、纸屑、烟头“三个不见”,做到晴雨风雪,有无接待任务、白天晚上、节假日“四个一样”。垃圾日清日结,拉到山下九江市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每年的运输费用一年就达100万元。

  四、   打造庐山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发挥龙头作用

  庐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功与中国国旅集团全面合作,引进投资1.25亿元,打造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和较强资本运作能力的平台。整合了庐山优质的旅游资源,完成了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工作。目前,各股东的资金已经到位,工商登记,取得了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和决策机制,为下一步发行公众股票上市融资,进行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年,庐山整合庐山云雾茶资源,整顿云雾茶市场。成立了露语茶业有限公司,以云雾茶“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为核心,采取 “公司+基地+农户” 的运作模式。整合了庐山茶科所茶场、庐山云雾茶场、庐山茶场、庐山林场茶厂等产区,以云雾茶的机械化、清洁化、标准化生产为基础,提升云雾茶生产品质。统一收购鲜叶、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实现庐山云雾茶的产业化、规模化、正规化经营。提高了庐山云雾茶的质量,市场销售状况混乱、市场竞争无序、假冒伪劣等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品牌无序竞争状况得到改观,逐步形成了统一的质量等级标准和价格体系等,以庐山露语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庐山牌”云雾茶的主打品牌逐步形成。

  庐山是世界遗产――世界文化景观,著名旅游胜地,中华文明摇篮,古今风水宝地。庐山引进现代发展要素,客观分析当前的形势,抓住了事关庐山发展的关键点,准确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科学和系统地提出了解决方法和具体措施,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TOP

庐山

4、遗产的相关网站和研究著述(著作、论文)



庐山东林寺http://www.donglin.org/     

庐山之家网站  http://www.mylushan.com/news/201175/2011752337205.html

庐山官方网站http://www.china-lushan.com/

中国庐山网http://old.china-lushan.com/

中国庐山区网http://www.lushan.cn/

庐山文化旅游论坛http://www.lscul.com/forum.php




论文:


《庐山古今诗词选》注解商正

尹鲁 《九江师专学报》 2001 第3期 - 维普资讯网






论历代庐山石刻的文史价值

胡迎建 《鄱阳湖学刊》 2010 第6期 - 维普资讯网






庐山旅游业发展的文化思考及对策研究

陈昭玖 陈德仄 周波 《商业研究》 2006 第24期 - 万方数据






庐山近代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的一种尝试--庐山别墅公园规划构思

欧阳怀龙 《中国园林》 2004 第12期 - 万方数据





基于资源评价的庐山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张辉 杨云仙 《生态经济》 2010 第7期 - 万方数据




浅析庐山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周晓燕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5 第1期 - 维普资讯网





庐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及持续利用对策



谢国文 赖书绅 《广西植物》 1996 第3期 - 维普资讯网







庐山植物园乡土观赏灌木园景区规划与造景

张乐华 龙金花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1 第1期 - 维普资讯网





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杨道德 谷颖乐 刘松 熊建利 王琅 《四川动物》 2007 第2期 - 维普资讯网





江西庐山发现古元古代结晶基底

谢国刚 尹国胜 《中国区域地质》 1996 第4期 - 维普资讯网





庐山植物园杜鹃花植物资源及其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前景

李晓花 鲁顺保 刘向平 梁同军 《江西林业科技》 2006 第4期 - 维普资讯网





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多样性及评价

李竹云 杨道德 王琅 宗道生 《江西农业学报》 2007 第6期 - 维普资讯网





庐山旅游气候资源优势评价及深度开发

蒋晓伟 冯立梅 杨达源 欧阳怀龙 任朝霞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 第3期 - 万方数据





庐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格局动态及其模拟

胡海胜 魏美才 唐继刚 张福庆 郑艳萍 《生态学报》 2007 第11期 - 万方数据





庐山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研究

刘庆友 杨达源 任黎秀 冯立梅 冒宇晨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第1期 - 万方数据





试论庐山文化的内涵

欧阳毛荣 《九江师专学报》 1996 第3期 - 维普资讯网





庐山的建筑文化

欧阳怀龙 欧阳芊 《南方建筑》 2003 第4期 - 维普资讯网





庐山儒家文化的内涵、旅游价值及深度开发策略

李文明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 第6期 - 万方数据





庐山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周赛霞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5 第3期 - 维普资讯网





浅谈庐山旅游经济的深度开发

漆晗东 计斌 陈伯云 《经济论坛》 2004 第10期 - 维普资讯网





庐山发展国际旅游的条件分析与目标选择

丁绍民 《求实》 2002 第6期 - 万方数据





庐山桃花源及其文化的产生与积淀

饶军 《九江学院学报》 2008 第2期 - 维普资讯网





论敦煌宗教话本《庐山远公话》和《叶净能诗》

萧欣桥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第1期 - 万方数据





庐山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构想

余良珍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0 第3期 - 维普资讯网





敦煌话本《庐山远公话》故事源流初探

钟明立 《九江师专学报》 1996 第1期 - 维普资讯网





世界地质公园——庐山

乔樵 《国土资源》 2004 第8期 - 维普资讯网





庐山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邱宁芳 王冠 丁冬荪 《江西林业科技》 2007 第6期 - 维普资讯网





《庐山典籍史》误解《史记》一则

李勤合 《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第3期 - 维普资讯网





庐山烟雨浙江潮--从王维三首诗看其一生的禅宗领悟

杨岚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 第6期 - 维普资讯网





浅谈庐山书院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李晓琼 《九江学院学报》 2009 第4期 - 维普资讯网





庐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研究

居翔汉 凌齐基 《长白山自然保护》 1995 第3期 - 维普资讯网





庐山文化的研究与弘扬

周銮书 《九江师专学报》 1990 第1期 - 维普资讯网





"庐山恋":旅行、景观与电影院

张一玮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第4期 - 万方数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