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诗词国度的文化遗产·2011教学版块

回复 81# 的帖子

本人(第二组组长杨媛)根据唐树雪、赵月、胡芳所收集的关于泰山的事、神话、诗词文献分析泰山的社会影响如下(重要内容已用红色字、粗体、下划线标记):
在中国人心目中,被尊为中国五大名山之首的泰山是如此神圣,如此巍峨。亘久以来,它是华夏民族古老而悠长的历史记忆的化身。
早期的社会影响:
一、宗教影响: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传说泰山神作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秦汉以降,泰山神的影响逐渐渗透社会各阶层,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信仰他,认为他可保国安民,从秦始皇到清乾隆帝,都曾接撞到泰山进行过封禅祭扫活动。于是信仰向四周扩散开来,在全国各地几乎都建有规模不等的东岳庙,反映了泰山神--东岳大帝在中国传统宗教中的地位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历代帝王对泰山神尊崇有加,唐代封为“天齐王”,宋代晋为“仁圣天齐王”、“天齐仁圣帝”,元代加封为“天齐大生仁圣帝”,明代又恢复为东岳泰山神。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东岳泰山神的生日,全国各地的善男信女来此焚香祭拜,以示庆贺。如:岱庙,用供奉泰山神.举行祭祀大典的地方。
二、民间思想影响:根据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发祥之地,因此成为五岳之首。同时泰山神还被传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职能,泰山治鬼魂之说,汉魏间已经盛行。”《后汉书•方技传》载:“许峻自云,尝笃病,三年不愈,乃谒泰山请命。”这样看来,泰山还能知人年寿修短,可以治一些疑难杂症。正所谓新旧相代,固国安民;延年益寿,长命成仙;福禄官职,贵贱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统。

TOP

回复 292# 的帖子

补充二、民间思想影响根据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发祥之地,因此成为五岳之首。同时泰山神还被传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职能,泰山治鬼魂之说,汉魏间已经盛行。”《后汉书•方技传》载:“许峻自云,尝笃病,三年不愈,乃谒泰山请命。”这样看来,泰山还能知人年寿修短,可以治一些疑难杂症。正所谓新旧相代,固国安民;延年益寿,长命成仙;福禄官职,贵贱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统。
     泰山奶奶庙:从老师放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了解,泰山奶奶从最初的个别功能到最后的全能,逢泰山奶奶的生辰之日,泰山周围的居民匍匐前行向着泰山奶奶庙朝拜,祈福平安。可以看出泰山周围群众和居民对一些传说神话以及历史故事的坚信不疑和对泰山的无比敬畏。据东岳碧霞宫碑》记载:“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为亲愿,弟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相交愿,而神亦靡诚弗应。”由此可知,碧霞元君在民众的心理层面上简直是有求必应,无所不能。其次,碧霞元君作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乐善好施的女神,更是让劳苦大众倍觉亲切,从而愈加信赖她,一跃成为民众心目中的慈母、圣母。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是碧霞元君的生日,香客多来此祭拜以示庆。明清时,由于碧霞元君影响日益扩大,祀元君的庙宇也从泰山扩展到全国各地,每日里香火旺盛,对其的信仰遍及大半个中国。
三、泰山文化对其他地区的社会影响泰山的文化渊源流长,不仅影响到了当地的居民,而且在世界各地产生了不小得影响。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第453-455页,齐鲁书社,1985年版。王献唐云:“伏羲族居泰山一带,故称泰皇。”其中就反映了泰山除在泰安县本地的影响外,邹县、凫山、染山均有伏羲庙,鱼台、寨里有伏羲陵,陵南有伏羲画石,其他鲁南各地,如嘉祥、滕县及兰山各处,有伏羲、女娲画石,作蛇身者亦伙。现在四川大足舒成岩有宋代的道教造像数龛,其中就供奉有东岳大帝。在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也有座名闻遐迩的泰山奶奶殿。徐州的泰山奶奶殿坐落在徐州的泰山之巅。
四、泰山给古代文人的异人灵感:历代文化名人纷至泰山进行诗文著述,留下了数以干计的诗文刻石。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马迁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这些古代文人写出的泰山诗文,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传世名篇。如果不是大山的宏伟及壮观,震撼心灵怎能给人如此绝世而空灵的感受呢。正所谓感时而发,感事而吟,无大物者何能动其大情。 如《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参照组员唐树雪的资料收集,这只举几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封禅颂 [汉] 司马相如
自我天覆,云之油油。 甘露时雨,厥埌可游。
滋液渗漉,何生不育。 嘉谷六穗,我穑何蓄。
非惟雨之,又润泽之。 非惟犏之,我汜布濩之。
万物熙熙,怀而慕思。 名山显位,望君之来。
君乎君乎,侯不迈哉。 般般之兽,乐我君囿。
白质黑章,其仪可嘉。 畋畋穆穆,君子之能。
盖闻其声,今观其来。 厥涂靡踪,天瑞之征。
兹亦于舜,虞氏以必。 濯濯之麟,游彼灵畤。
盂冬十月,君徂郊祀。 驰我君舆,帝用享祉。
三代之前,盖未尝有。 宛宛黄龙,兴德而升。
采色炫耀,爌炳煇煌。 正阳显见,觉悟黎蒸。
于传载之,云受命所乘。厥之有章,不必谆谆。
依类托寓,谕以封峦。

泰山石
[唐]李德裕
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树。
沧海似镕金,众山如点黛。
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
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题灵岩寺泉池

[唐]李 白
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
片石含清锦,疏松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
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再书王母池
[唐]吕洞宾
昔年留字识曾来,
事满华夷遍九垓。
无赖蚊虬知我字,
故留踪迹不沉埋。
“泰山何其大,万物都归纳,泰山何尊严,万象都包含。一切宇宙事,皆作如是现”。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李斯

TOP

回复 299# 的帖子

不计分帖,由于上个帖子忘了排版,没弄出标记故重发:
本人根据唐树雪、赵月、胡芳所收集的关于泰山的事、神话、诗词文献分析泰山的社会影响如下(重要内容已用红色字、粗体、下划线标记):
在中国人心目中,被尊为中国五大名山之首的泰山是如此神圣,如此巍峨。亘久以来,它是华夏民族古老而悠长的历史记忆的化身。
早期的社会影响:
一、宗教影响: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传说泰山神作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秦汉以降,泰山神的影响逐渐渗透社会各阶层,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信仰他,认为他可保国安民,从秦始皇到清乾隆帝,都曾接撞到泰山进行过封禅祭扫活动。于是信仰向四周扩散开来,在全国各地几乎都建有规模不等的东岳庙,反映了泰山神--东岳大帝在中国传统宗教中的地位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历代帝王对泰山神尊崇有加,唐代封为“天齐王”,宋代晋为“仁圣天齐王”、“天齐仁圣帝”,元代加封为“天齐大生仁圣帝”,明代又恢复为东岳泰山神。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东岳泰山神的生日,全国各地的善男信女来此焚香祭拜,以示庆贺。如:岱庙,用供奉泰山神.举行祭祀大典的地方

TOP

回复 305# 的帖子

五、泰山的石刻、碑碣对社会文艺界,如对书法、建筑的影响:
中国书法艺术之大成,真草隶篆各体俱全,颜柳欧赵各派毕至,是中国历代书法及石刻艺术的博览馆。泰山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现存古遗址97处,古建筑群22处,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实物资料。泰山石刻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中的一枝奇葩。它不仅仅是中国书法艺术品的一座宝库,而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品。
历代帝王到泰山祭天告地,儒家释道传教授经,文化名士登攀览胜,留下了琳琅满目的碑碣、摩崖、楹联石刻,而泰山摩崖石刻是名山之最。泰山石刻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中的一枝奇葩。它不仅仅是中国书法艺术品的一座宝库,而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品。历代帝王到泰山祭天告地,儒家释道传教授经,文化名士登攀览胜,留下了琳琅满目的碑碣、摩崖、楹联石刻,而泰山摩崖石刻是名山之最。 著名的有刻于南北朝时期的经石峪《金刚经》,经文刻在约三千平方米的大石坪上,隶书,原有2500多字,现尚存1067个。字大达半米,笔力刚健有力,历代尊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是泰山佛教文化的瑰宝 。还有在岱顶大观峰崖壁上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由唐玄宗御制御书的《纪泰山铭》摩崖石刻。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集中体现。在此,附张图片:

TOP

回复 308# 的帖子

六、泰山对学术研究界的影响:岳泰山的探赜考索,在此沧桑百年之中,确乎是丰富而多彩。
   在这应用网上资料。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590000138051.html
     一、泰山研究历时综述     泰山研究从历时的角度来看,我们大致分为古代至1949年、1949年至上世纪末及新世纪三个阶段。今分论如下:    (一)第一阶段:古代至1949年     传为汉代人应劭所著《泰山记》当为泰山专著之滥觞,惜其书早已失传,仅在《艺文类聚》、《初学记》等古籍中留下片断,据周郢统计,自《泰山记》乃至1949年,泰山专著共127种。自《泰山记》后至明代,见于著录的仅有北宋刘跂的《泰山秦篆谱》。有明一代泰山专著开始大量问世,共有30种之多,其中最著名者当属汪子卿《泰山志》和查志隆《岱史》。     有清一代,泰山专著更加繁荣,共计53种,使泰山研究出现了一个全盛时期。其中以聂鈫《泰山道里记》、金棨《泰山志》和唐仲冕《岱览》最为著名。     民国时期,泰山专著共胡42种,亦属洋洋大观。如王连儒《泰山游览志》、胡君复《泰山指南》等。值得关注的是高宗岳《泰山药物志》,专录泰山所产中草药,在历代泰山专著中别具一格。这一时期最为权重者当属泰山学者王价藩、王次通父子编辑的大型文献《泰山丛书》。     《泰山丛书》系王氏父子用了四十余年的时间编辑而成。泰山文献卷帙浩繁,王氏父子披阅泰山文献一百八十多种,予以审慎细评,对其中有些篇章的内容还作了实地考察核对,按文词水平和资料价值选录四十种,共一百一十卷。用毛笔手抄成四十五册。按文献内容分甲、乙、丙、丁四集(注:其中一集与泰山无关):山经水志为甲集(十三种六十一卷);舆地人文为乙集(三种十四卷);文苑诗稿为丙集(十四种十五卷);年谱记事(包括王价藩自撰著述)为丁集(十种二十卷)。全书有例言、目次、后记等。1936年出版《泰山纪胜》、《岱宗大观》、《泰山图说》、《泰安州志》四种作第一辑,内有序、跋和梁漱溟题签,王易门的题额以及出版概况等。《中国丛书综录》收录《泰山丛书》中的《泰山纪胜》、《泰山图说》、《岱宗大观》各一卷。《泰山丛书》全部手稿今存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1989年11月复制印刷,是古代近代泰山著述的集大成者》[以上参见《周郢文史论文集》,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第246-277页。]。学东渐,二十世纪的学术新思潮的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产生了一批学术巨子,而这些学术巨子也每每用其新的思维与视角展开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研究,泰山文化他们偶有涉及,但却代表了这一时期泰山文化研究的学术高点,同时也反映了泰山文化研究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学术精英的新思维。     如章太炎在《訄书》中专设《封禅》一节,在《检论•原教》中也专论封禅。章太炎在《封禅》中称:“人主方教民佃渔,以避蜚征之螫,何暇议礼?”[章炳麟,《訄书》,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127页。]可见,“人主”教民打猎与捕鱼以防飞禽走兽侵扰的草昧时代,尚谈不上礼仪。他认为帝王“封禅为武事,非为文事。”[章炳麟,《訄书》,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127页。]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逐步演变成社会习俗,“彼夷俗事上帝,故文以祭天以肃其志,文之以祀后土以顺其礼,文之以秩群神以扬其职。是其示威者,则犹偃伯灵台者也。”[章炳麟,《訄书》,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127页。]     章太炎对斯宾塞社会学思想情有独钟。早在1898年, 时任《昌言报》主笔的章太炎和总翻译曾广铨合作翻译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著作《短论:科学的,政治的,思辩的》(Essays: Scientific, Political, and Speculative)中《论进境之理》(Progress: Its law and Cause[1])及《论礼仪》(Manners and Fashion)。     “章太炎行文的思路正是借助斯宾塞《论礼仪》中所阐明的社会风俗习惯的演变与政治统治、宗教统治一样,有其整合社会思想的目的[王天根,《章太炎对“本土经验”的强调与早期“西方社会学中国化”》,《东方丛刊》2004年第1期。]。所以他认为“然则所以恶伤土石草木者,在彼不在此;所以用蒲草者,在彼不在此。先王以‘仁物’叫号于九围,而实阴收其利,故封禅可尚也。”[章炳麟,《訄书》,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128页。]     章太炎还从社会风俗习惯变迁、新陈代谢的角度,诠释了具有神秘色彩的《河图》。实际上,随着宇宙的进化与更替,“河图”之说同“封禅”一样,不过是人们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不断诠释的结果,其原意与章太炎所处的近代社会对此的审视完全是两码事。这样,与《史记》所彰显的“封禅”观念形成强烈对比,为泰山封禅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学术视角。因受西方现代科学思想的影响,泰山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开始进行,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学者李希霍芬率先展开对泰山杂岩之探索,此后张相文、翁文灏关于泰山山脉的论争,竺可桢关于泰山高度的实测,孙云铸等关于泰山地质的调查及泰安高宗岳关于泰山药物的著录,都取得突出的成绩 。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泰山的神秘和雄奇让东西方学者趋之若鹜,他们从很早就开始对泰山进行各方面的研究,综述起来文库之大,蔚为壮观。对泰山的研究将不可终止。

TOP

回复 311# 的帖子

七、泰山历史遗迹对中国文献史的贡献
泰山以石刻众多闻名天下,这些石刻有的是帝王亲自提写的,有的出自名流之手,大都文辞优美,书体高雅,制作精巧。泰山现存有石刻1696处,分为摩崖石刻和碑刻,既是记载泰山历史的重要资料。各种古典建筑,霞祠和岱庙等都对人们研究泰山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八、泰山在社会上成语俗语的应用:

人心齐,泰山移
有眼不识泰山
稳如泰山 重如泰山 老泰山
一叶幛目,不见泰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泰山北斗     
登泰山而小天下
由于泰山在当地乃至世界的影响很大,有些诗人词人的诗词已经产生很大的影响力,所以产生了许多成语、俗语,丰富了中华的文字语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