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诗词国度的文化遗产·2011教学版块

我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社会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日益关注和重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雪顿节、傣族泼水节等27个民族的49个传统节日分别列入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大批与传统节日密切相关的项目如年画、剪纸、花炮制作技艺、灯彩制作技艺、风筝制作技艺等也分别列入了国家级名录中的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类别。
    传统节日是承载和展现广大民众社会思想情感、精神信仰、道德观念及人生理想等的文化空间。在传统节日期间,广大民众通过传统习俗、礼仪、游艺等各种活动方式以及相应的物质载体,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未来的期望。作为农历新年伊始的春节,是我国最为隆重、最为热闹,也最能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面貌的节日。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在除旧迎新的年节里,依照习俗欢庆娱乐,祈愿来年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千百年来,春节在传承中华文明、保持文化认同、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TOP

回复 36# 的帖子

刘邦彦《谢龙井僧献秉中寄茶》诗云:“春茗初收谷雨前,老僧分惠意勤虔,也知顾渚无双品,须试吴山第一泉。竹里细烹清睡思,风前小啜悟诗禅,相酬拟作长歌赠,浅薄何能继玉川?               
  刘士亨《谢璘上人惠桂花茶》诗云:“金粟金芽出焙篝,鹤边小试兔丝瓯,叶含雷信三春雨,花带天香八月秋。味美绝胜阳羡产,神清如在广寒游,玉川句好无才续,我欲逃禅问赵州。”
  陈眉公《试茶》:“龙井源头问子瞻,我亦生来半近禅。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园。此意偏於廉士得,之情那许俗只专。蔡襄夙辩兰芽贵,不到兹山识不全。”
  童汉臣《龙井试茶》:“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因之消酩酊,兼以玩嶙峋。”孙一元《饮龙井》:“眼底闲云乱不收,偶随麋鹿入云来。平生于物原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
  屠隆《游龙井寺》:“藕花菱叶傍轻鸥,路入南山景更幽。赤日未消团扇暑,青萝先到寺门秋。风前万树蝉鸣急,雨后千崖水乱流。好士只今刘尹在,身惭玄度得同游。”
  他更作长篇《龙井茶歌》:“山通海眼蟠龙脉,神物蜿蜒此真宅;飞泉毮甙缀纾蚬帕樵闯げ幌ⅲ荤b时谐琴筑声,澄泓泠浸玻璃色;令人对此清心魂,一漱如饮甘露液;吾闻龙女渗灵山,岂是如来八功德;此山秀结复产茶,谷雨霡霂抽仙芽;香胜旃檀华严界,味同沆瀣上清家,雀舌龙团亦浪说,顾渚阳羡讵须夸;摘来片片通灵窍,啜处冷冷馨齿牙;玉川何妨尽七盌,赵州借此演三车。采取龙井茶,还念龙井水;文武每将火候传,调停暗合金丹理;茶经水品雨足佳,可惜陆羽未知此;山人酒后酣氋氃,陶然万事归虚空;一杯入口宿醒解,耳畔飒飒来松风;即此便是清凉国,谁同饮者陇西公。”
  这些对龙井茶极尽赞誉的诗歌,进一步提升了龙井茶的美誉,也使得龙井一带成为“游人骈集”的游览胜地。可见,在明代,老龙井一带所产茶以其非凡品质已经冠绝西湖南北两山及杭州各地所产茶之上,到龙井品茶也已经成为士人游客来杭州旅游的休闲之旅。

TOP

回复36#帖子

龙井茶与虎跑泉的传说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龙井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现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说,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们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将童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昏倒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老虎,小孩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们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万朵,两只老虎从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园里,前爪刨地,不一会就刨了一个深坑,突然狂风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见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为了纪念大虎和二虎,他们给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来为了顺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龙井茶,色香味绝佳,现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尝到这“双绝”佳饮

TOP

回复36#的帖子

  普洱茶作为中国茶叶的一朵奇葩,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明代已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的盛况。源于唐宋、盛于明清,从普洱起步廷伸至东南亚、南亚的茶马古道,见证了普洱茶久盛不衰、延绵不断的辉煌历史,架起了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积淀,成就了源远流长的普洱茶文化。   普洱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对茶的发现、驯化、种植、利用等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和精神的文化总和。从公元180年,帕岩冷带领先民濮人种茶和利用茶开始,普洱茶就与云南的自然、地理、民族、经济、文化紧密相连,涉及到各民族的生活习俗、生产方式、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以至藏族人民说“加霞热、加察热、加梳热”,汉语的意思就是: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普洱茶成了生活的必需,融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了生命的必需,融人了人们的生命。正是这种融人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许许多多与普洱茶有关的传说、故事、小说、诗词、曲艺、歌舞等文化艺术,普洱茶走进了《红楼梦》、《战争与和平》等文学巨著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普洱茶文化。

TOP

回复 72# 的帖子

传统节日虽冠以传统之名,其实也是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节日不仅是一种民众生活与文化的传统,而且是一种活态发展着的、可以不断创新的现实生活。作为人类社会中一种普遍的生活与文化现象,传统节日在构建民众生活世界和民族国家文化体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其自身也成为人类生活中的精彩华章。
在现代化、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正在经历着从已持续数千年的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急剧转变。同时,伴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逐渐惠及到普通民众,传统的时空观念和交流方式也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此为背景,与传统农耕文明关联密切的传统节日正面临着比较严重的传承危机。当在衣食温饱的层面上,当今日常生活与节日生活的界限趋于模糊,与传统农耕文明关联密切的传统节日所面临的严重危机也就自然发生了。“吃喝玩乐”中的“玩”、“乐”,便作为节日生活中最重要的元素被凸显出来。然而,如果节日中的娱乐方式被千篇一律地推行,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神满足,民众的节日娱乐活动是具有不同的地域传统、表达形式及一整套调控模式的,从而凝结为历代相传、为民众所掌握所实践的形形色色的节俗。
如何让传统节日面对新时代的民众需求而旧命维新、生生不已,为当今社会有机体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是“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一重大课题的关键所在。在这样的意义上,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广泛涉及到文化、经济、社会、政治等国家社会的方方面面,应该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形成宣传、文化、社科联、发改委特别是旅游等政府部门的高效联动。以传统民俗化解社会危机,改善民众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TOP

回复36#的帖子

普洱茶大事记
年份与入仓一直是普洱茶为人所质疑与诟病之罩门,进入湿仓一二年即能以陈年老茶的名义来卖,发霉当陈化,年份以倍数灌水,哄抬价格,而消费者在不知所以、无法求证的情形下,却只能盲从。事实上对于老茶而言,茶商根本不用惧怕普洱茶真实年份曝光,因为价格由市场决定,如果老茶质量好、供不应求,就算年份就是少了十年二十年,也无碍其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消费者与茶商应该都可以最严谨的角度、如治学的态度般,探讨普洱茶的历史,而不只是单纯以商业手法来吹嘘年份、藉以哄抬价格或取不当利益。本文针对普洱茶的年份来做探讨,尤其针对云南七子饼的部分,让普洱茶年份不再永远是个盲点。

有关普洱茶书籍
许多消费者对于茶的认知,仅只是解渴或社交功能,对于茶文化没有切身性的需求;这也是台湾虽然对于茶品的需求量那么大,但却一直无法深耕成为文化一部分的原因。普洱茶亦然,进入台湾至少五十年以上,但至今无论消费者或茶商却仍然对普洱茶不甚了解,坊间充满的不是文化,而是神话。虽然普洱茶文化非一年半载可以一窥求究,但是将普洱茶的正确知识传递给消费者,是身为茶商的责任也是义务,茶商本着职业道德,不断增进职能是必要的。

近几年坊间出现过不少介绍普洱茶的专书,但多数根据制作市场需求,以商业考虑为主;做为有历史价值的参考文献并不多,且在台湾更为少见。『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云南省下关厂志』、『中国普洱茶』、『普洱茶文化』,以及『2002年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虽仍有许多历史论断仍待深入研究,但仍较具文献参考价值。而由台湾文字工作者曾志贤所撰述的『方圆之缘』一书,虽介绍茶品不多,较少商业气息,可说是普洱茶文化传承的代表作。而其它书籍都只能当作普洱茶的初学入门,商业书籍仅供参考。

普洱茶年份断代
  在普洱茶的年份里,有几个特殊意义的年代需要去探讨与了解。笔者整理出一些数据,出现的年代意义与坊间所强调的年份多有冲突之处,可让读者加以思考。普洱茶品茗的爱好者中,多未曾参与或见过这些茶品的制作,而在战乱的年代里,文献的取得更加困难,尤其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就算是云南省国营制茶厂所留下的资料也多是在1980年以后,在这之前的文献多有缺漏,厂志的完成,许多都是依赖老制茶人的记忆所编撰。现代市场所谈及的普洱茶年份,从百年前到当年新制茶,而在1980年以前有多少茶商真正去过云南,且能了解其使用茶菁与制茶程序(1979年曾有香港茶商前往下关厂参观)?多数普洱茶人都未存在于那些老茶当时在云南制茶的时空,年份的真实性如何得知,尤其那些在1956年就已经完全消失的民间私人制茶厂?本文将只针对现存的二家国营厂的历史文化背景,摘录其厂志以及一些国营厂的老茶人的记忆,综合整理出一些较具争议的数据,让普洱茶的爱好者参考。

勐海茶厂
1938~1966
1938年民国政府令中国茶业公司派专员郑鹤春与技师冯绍裘来滇,经调查,云南有发展茶叶事业之经济价值。于当年12月16日成立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1944年改名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此名称沿用至1950年。
1940年创建佛海实验茶厂,由范和钧先生担任厂长。
1941年秋,完成基础厂房,试验生产第一批滇红。『….绿茶销印度78箱,销缅甸56箱,七子饼茶销泰国462担,….』,
1942年持续建厂,因应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役爆发,中茶公司下令所有职员工撤退制昆明。职员工一周内快速完成建厂任务,但机房通电后隔日立即拆迁,所以当时佛海茶厂应并未制茶,而所生产的紧茶及圆茶并非由厂方自制。而是『扶助茶农茶工自产自销,凡自愿经营紧茶业务的,皆可由我厂出面担保,向当地富滇银行贷款,制成紧茶后,交由我厂验收,合格者由我厂统一运销…』(范和钧口述)。
1944年一度复业又立即停业,『恢复生产红茶43担收购当地私商紧茶3268驮』。
1950年『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创立,简称省茶司。
1952年佛海茶厂再次复业。『注册商标统一为中茶牌,开始是红印中茶牌,就是中茶的茶字是红色的,到了50年代末期改为绿印。』
1964年省茶司改名为『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期间也更改过多次名称。
  
1972
1972年6月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合并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才正式成立『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
1976年省公司召开全省普洱茶生产会议,要求昆明、孟力海、下关三个厂加大生产普洱茶(渥堆熟茶),并决定茶品唛号。孟力海茶厂为74、75开头,末尾为2。
1976~79年孟力海茶厂外销出口多以麻袋与纸箱包装的散茶为主,紧压茶只有7452及7572二种。
1979年以后外销出口开始出现多样化拼配的茶品唛号,如7542、7532、7582等。
1981年省茶司接受香港利安茶行订单,由孟力海茶厂制作7572青饼。
1985年香港南天贸易公司开始向省茶司订制8582青饼,由孟力海茶厂制作。
1988年孟力海茶厂大益牌商标正式开始启用,此时期只生产茶砖。
1989年6月20日大益牌正式注册为孟力海茶厂主要之外销品牌。
1994年开始生产大益牌七子饼茶。开始筹备股份制公司化。
1996年正式改制成立为西双版纳孟力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1999年省公司营运不善,茶厂自行接受茶商订单,茶品规格包装多样化。

下关茶厂
1941年(民国三十年)蒙藏委员会派任桑泽仁与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省茶司)商定,共同合资于大理下关创办康藏茶厂,也就是下关茶厂的前身。主要加工紧茶、饼茶销西藏地区,加工沱茶销四川。至目前为止,紧茶与沱茶仍然是下关茶厂主要的特色产品。1942年加工的紧茶销往西藏、四川,及云南省当地少数民族地区,注册商标为『宝焰牌』。1949年停止生产。
  1950年改名为『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分公司下关茶厂』,1952年中国茶叶公司所属系统内统一使用『中茶牌』商标,从此各国营茶厂统一沿用『中茶牌』至今。1955年,下关地区历史悠久的私人制茶商号全部纳入下关茶厂。期间,与
孟力海茶厂相同更名多次,1959年又恢复为云南省下关茶厂。
1990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宝焰牌(紧茶、饼茶、方茶)注册商标正式启用,1992年松鹤牌沱茶注册商标正式启用。1994年由云南省下关茶厂、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重庆渝中茶叶公司、云南省下关茶业综合经营公司、下关茶厂职工持股会,共同发起组成『云南下关沱茶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下关茶厂正式规范为云南下关茶厂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52~1968
1951年紧茶统一规格,每个238g,每筒七个,每担30筒。
1952年中国茶叶公司所属系统内公司统一使用『中茶牌』。下关茶厂开始生产七子饼茶。进入60年代因原料调拨计划和加工产品的分工,下关茶厂以沱茶与紧茶为主要产品,圆茶只少量生产,多数计划交由孟力海茶厂。
1953年茶厂通过试验,将饼茶揉制由布袋揉成圆型后,再用十八公斤重的铅饼加压的方法,改用铝甑直接蒸压的方法。
1955年经省公司批准,紧茶规格由心脏型改为砖型,先生产10吨到丽江等地试销并征求消费者意见。同年,省公司通知茶厂对出口紧茶进行人工后发酵试验。
下关茶厂七子饼茶形状由凹型底改为平底。

1956年按股合并私营茶庄或茶业公司于国营企业,从此结束私商经营茶业的历史。
1958年试验成功高温快速人工后发酵,达到缩短发酵周期、降低成本的效果。
1960年批准量产250g普洱方茶。
1962年开始生产125g沱茶。
1963年边销紧茶内包装改用牛皮纸袋、麻绳捆渣,改变长期以糯叶包装。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影响,紧茶宝焰牌改为团结牌;而心脏型不利于机械加工、包装,遂停止生产,1967年开始生产砖型紧茶,配料与加工工艺不变。
1968年为配合茶厂定量定量供应的原因,沱茶重量从原来的125g改为100g。
1972~1978
1972年经省茶叶公司批准,恢复七子饼茶的生产。同年六月,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合并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才正式成立『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经省公司批准恢复七子饼茶生产。

1973年昆明茶厂吸取下关茶厂紧茶渥堆发酵的原理,再经高温高湿人工速成的后发酵处理,制程现今的云南普洱茶(熟茶)。
1975年试制普洱沱茶(熟茶),1976年批量出口沱茶(7663)专供香港天生行,由该行转销法国市场销售。
1976年省公司召开全省普洱茶生产会议,要求昆明、孟力海、下关三个厂加大生产普洱茶(渥堆熟茶),并决定茶品唛号。下关厂为76开头,末尾为3。
1978年下关茶厂原本产量不大的圆茶(七子饼茶),因原料调拨困难,省公司将生产计划下达给孟力海茶厂加工。
1979~
1979年香港天生行到下关厂参观,1980年再偕同法国茶叶批发公司、专栏作家、医学博士等一行人到厂参观。
1983年因订单需求,向省公司申请恢复制作七子饼茶,唯量少以供应日本外销订单为主。
1985年为解决厂内的野生茶(荒野茶,又称大树茶)出路问题,经抽样送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鉴测,结果确认属茶科植物,可饮用。
1986年班禅参观下关茶厂,希望恢复心脏型紧茶的生产,并当场订购500担,由下关茶厂加工后运交青海省政协;而当时亦在省内边销茶区销售一部分,但数量不多。

1987年底台湾开放大陆探亲,1988年底台湾茶艺界一行十四人到下关茶厂参观。
1988年为解决中档原料过多,开始试制加工「丙级沱茶」。
1989年昆明茶厂开发出旅游微型沱茶。下关茶厂于1997年生产3g微型小普洱沱茶,主要出口日本。
1992年松鹤牌沱茶(内销)注册商标正式启用。
1993年开始生产「一级沱茶」。
1996年茶厂决定将厂徽图形做为产品标志,压制在甲级沱茶上,以取代原来压制在甲级沱茶上的「甲」字。

TOP

回复 72# 的帖子

关于“春节”的传承与发展的一点思考:
   其一,政府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如在国务院或文化部成立“春节办”,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对内保障民众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探索如何保护春节的文化生态,保持春节文化的区域特色;对外通过举办春节文化博览会、推广标准化的“中国春节”、春节文化五洲体验等活动,使以春节为载体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墙内开花墙外香”,“走出去”的春节文化又会反过来促进其国内传承。
    其二,政府部门借助社会中介层来实现社会服务的做法值得推广。正如舒乙先生所说,所谓“政府行为”,说穿了就是两个字“组织”。这里所说的“组织工作”,说穿了,就是服务。过节的主角是人民大众,政府的职责恰好是“为人民服务”,帮助群众过好节,替大家服好务,出好点子,策划好群体性活动,搭好台子,让老百姓自己唱好过春节这场大戏。此言可谓深中肯綮,值得各级政府深思。好客山东贺年会的成功,也是山东省旅游局借助商家、学界、媒体来实现社会服务的范例。
    其三,知识分子应在当今社会的急剧变迁中有所担当。前些年,在很多非遗项目的挖掘、认定、申报的过程中,民俗学者经常被地方政府当作一种“文化工具”,申报之前奉若上宾,申报成功之后马放南山,许多学者因之甚感失落。其实,学者在抱怨地方政府因追求政绩而文化短视的同时,也应该检讨学者自身的文化担当问题。尤其是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各地市对于非遗的拉网式普查宣告结束,通过非遗项目在各级名录中的数量来体现政绩的做法已不再是主流,此时,与非遗有关的政府行为便已悄然转向,政府部门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操作已确立的非遗资源,“通过行政手段使之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8],原先以代言者的身份密切介入非遗运动的学者,此时不仅不应沉浸于顾影自怜,而应尽快走出失语状态,在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使命感与服务广大民众的责任感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到国计民生的人文关怀之中。比如,目前以田野作业为基点、从生活实践层面展开的春节个案研究比较薄弱,也就难以从整体上对春节的源流、内涵、特征、功能意义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如何遵循以文化整体观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民俗学理念,尽快完成对各地春节文化的田野调查工作,从功能与意义的层面去切近民众的知识形态,寻找准确理解春节文化并切实传承、弘扬的路径,就是摆在广大学者面前一个不容回避的大问题。春节文化的弘扬,虽然不见得一定要以文化普及的形式去教育民众,但如果将学者在细致调查后精心梳理出来的丰富节俗广为传播,至少可以为当代民众提供欢度春节的多样化选择。
    其四,在服务民众的大前提下,政府探索“如何服务”、知识分子探索“如何参与服务”是关键。春节作为民众世代相承的一种生活文化空间,民众在这一活动之中是理所当然的传承主体。近年来社会上关于旅游过年、到饭店吃年夜饭的争论,其实是隔靴搔痒。春节传统的神圣感需要尊重,同时应积极关注传统节俗的现代性转换,而其中之关键在于是否为民众普遍接受,凡是民众群体性选择的东西,总会在年复一年的实践中被民众赋予种种文化意义,成为生活的幸福之源。事实上,生活于今天的村民基本上都具有相当的文化自觉意识,他们对于主流文化、外来文化和自身所处的边缘文化状态有着明确的区分意识,体现出对自身的文化认知的某种自觉性。如何在继承丰富多样的传统年俗的同时,寻找、设计出适合当今人们需求的新元素,营造出庄重肃穆与欢快热闹兼具的新“年味”,是摆在政府、学界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
    时至今日,在当今现代化、全球化的语境下,传统年俗在社会功能、文化意义等方面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许多节俗因为缺少与现代生活的一种转化性介入,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世界。传统节日如果不能通过节俗活动形式的现代转型适应当代社会生活之需,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其衰落将是不可避免的。传统节俗内容的革新成为人们普遍的期待,其神圣传统需要以种种方式促进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在尊重传统节日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积极关注其文化内涵的现代性转换,使之在当代和谐社会建设中继续发挥作用,是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应有之义。如何促成春节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在当代文化格局中重建春节与当下社会的语境关联,使之在当代和谐社会建设中继续发挥作用,应是我们所特别关注的。

TOP

“春节”传承所面对的挑战

中国春节文化传承正遭遇着来自现代文明的“挑战”与西方文化的“冲击”。
   中国春节文化已有4000多年历史,是中华民族最富特色的文化,伴之而生的民俗非常多,如年夜饭、守岁、吃“元宵”、拜年、压岁钱、生肖、贴春联等。
   春联文化是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如今,人们都是到街上买早已印好的春联,笔法、内容都差不多。
    拜年文化同样遭到了“挑战”。现在人们把到家拜年这一习俗省了,都是直接发重复的拜年短信,有些都能收到好几十条同样的拜年短信。
    春节与西方情人节遭遇,表面上是一种巧合,实际上却反映了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西方节庆文化和价值观也进入中国,并对年轻一代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西方人的情人节、圣诞节成了中国青年人必过的节日。
      如何才能将春节文化很好地传承下去?传承传统文化还需要结合当下时代特色,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的时代血液;同时还要处理好中西方文化的关系。

TOP

回复36#

西湖龙井的科学价值:
     龙井茶是采摘细嫩芽叶加工制作而成,现代茶叶生物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芽叶越细嫩,内含营养保健成分就越多,加上龙井茶是小锅手工炒制,因而,使丰富的保健成分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另外,龙井茶生产的土壤、气候条件都有利于很多保健成分的形成。 龙井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人体正常代谢每天约需维生素 c60 毫克左右,人们每天喝 2 ~ 3 杯龙井茶就能满足人体对维生素 c 的需要量。维生素 c 。 又名抗坏血酸,可抗坏血病,增强肌体抵抗力,有抗癌、延缓衰老作用,从美容的功效来看维生素 c 能防止肌肉弹性降低、水分减少和抑制皮肤黑色的生成。 龙井茶中含有多种 b 族维生素,人们每天通过喝茶可以满足 b 族维生素日需要量的 1 ~ 15 %,其中硫胺素能维持神经、心脏及消化系统正常机能,有助于脚气病、心脏活动失调、胃机能障碍的防治,核黄素对维持视网膜正常机能、防治角膜炎、结膜炎、脂溢性皮炎、口角炎都有明显的作用;核酸具有预防癞皮病、防治尼克酸缺乏性皮炎、腹泻和痴呆等症。泛酸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生物素对治疗皮炎、毛发脱落和不育症均有一定作用。
        龙井茶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 a ,具有主治夜盲症,抗干眼病、抗肿瘤等作用,饮茶明目的功效与维生素 a 有很大关系。龙井茶中含有较多的嘌呤碱。喝茶时这些嘌呤碱进入人体,具有兴奋中枢神经作用,因而可消除疲劳,提高思维能力,难怪很多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都喜欢喝龙井茶。嘌呤碱具有利尿、解痉强心等多种功效,饮酒过量后,喝一杯龙井茶通过利尿可加速酒精排出,达到解酒的目的。
除此之外,龙井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有兴奋作用,抑菌消炎作用、解除烟酒毒害的作用,帮助消化、降低血糖及血压和防辐射作用等等。因此,人们经常饮用龙井茶,不仅是物质精神享受,而且也是健身防病的一种有效途径。

TOP

回复 99# 的帖子

普洱茶的科学价值:
云南大叶种茶的普洱茶,内含生物硷、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芳香类物质等物质。因其普洱茶特殊的制茶工艺,茶叶中对人体有益的茶多酚、咖啡硷等特质充分氧化,形成了独特的风味而具有药理保健功能。
  西南农业大学研究认为,普洱茶在制作渥堆过程中,黄酮类物质中以黄酮苷形式存在者最多,而黄酮苷具有维生素P的作用。学者何国藩先生研究认为,普洱茶对高脂模型兔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作用,是一脂蛋白质总脂含量的效应。  
  云南农业大学茶业专家对普洱茶的品质因子、总灰分、水浸出物、多酚类、粗织维、咖啡硷等成份构成作过综合性研究,回归方程效果较理想。云南医学专家梁明达教授研究,经测定普洱茶含有多种丰富的抗癌维生素,如β-戎萝葡素、维生素B1、B2、C、E等,用电子检测法观察,普洱茶共有30多种化学元素,发现含有多种极为重要的抗癌微量元素。湖南医学家曹进教授研究了能防龄齿的普洱茶的水溶性氟含量,碎茶高于修形茶,茶多酚含量修形茶高于碎茶。
普洱茶有一个奇怪现象,就是普洱茶的身后有一个庞大的“存茶群体”。这个群体是由制茶企业、经销商和消费者构成。这其中,经销商与消费者是“存茶群体”的主体,占90%以上的比例。“存茶”最早始于云南,因为云南自古就有“爷爷制茶、孙子卖茶”之说,其后,在中国近代与现代,“存茶”的主体转移到香港,并向台湾扩展。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广东又成为“存茶”的主流区域,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普洱茶集散地。进入二十一世纪初,以广东为核心,“存茶群体”又呈几何状翻倍增长,并快速形成“南下北上”的格局。所谓“南下”是指“存茶”的群体已扩展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北上”是指从广州经长沙、武汉、合肥、南京、郑州、济南、石家庄、天津、北京,直至东三省,“存茶”大军一路拓展,新加盟者人数更是无法统计。普洱茶的“存茶”现象是中国茶叶界一道独有的风景线。很多人认为普洱茶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普洱茶商业炒作的成功,这种成功实际是商业中的一种假象,也就是泡沫现象。

TOP

春节风俗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

春节,是我们现代人对于夏历 (农历)新年的称呼。

在古代汉语中,“春节”二字的原始含义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日,它是一个迎接春季到来的重要节日。但是,辛亥革命之后,为了打破封建正朔观念,并与国际接轨,在公务活动中改用公历。同时,为了便于农业生产和民众生活,仍保留夏历。于是,公历新年第一天取代夏历(农历)新年第一天而称为“元旦”。夏历(农历)新年第一天改称“春节”。不过,立春和夏历(农历)新年在时间上比较接近,现代中国的春节风俗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融合了古代的立春和新年的内容,所以,用“春节”指代新年还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

新年的开始时刻

中国传统历法对于新年时间点的设置曾经有过变化,即学术界所谓的“三正”问题—-夏、商、周各自历法的正月不同。从《史记·历书》可知,汉代人普遍认为夏代历法建寅——以寅月作为每年第一个月,“寅月”相当于现在农历正月。夏代新年相当于现在农历正月初一。而商代历法建丑——以丑月作为每年第一个月,“丑月”相当于现在农历十二月。商代新年相当于现在农历十二月初一。周代建子——以子月作为每年第一个月,“子月”相当于现在农历十一月。周代新年相当于现在农历十一月初一。秦王朝建亥——以亥月作为每年第一个月,“亥月”相当于现在农历十月。秦代新年相当于现在农历十月初一。汉代初年沿袭秦制,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实施太初历,才恢复夏历建寅。太初历的这一规定一直延续至今。从此,正月一直在春季。

一天十二个时辰,24个小时,究竟以哪一个时刻为新旧交替的时刻?新年到来的具体时刻在历史上也存在变化。夏代以平旦(实指黎明的寅时,3点至5点)为一天的开始时刻,商代以鸡鸣时(实指丑时,1点至3点)为一天的开始时刻,周代以夜半(实指子时,23点至1点)为一天的开始时刻。此后主要沿用周代人的日始概念,以子时为准。新年来临被称为“交子时”,所以,古人是把除夕夜的子时刚刚到来的子初(即23点)时刻作为新年的开始时刻。不过,也有人把子正(0点)时刻当作新年开始时刻。

现代实行公历以后,我们以0点为一天的开始时刻。所以,人们通常在半夜开始放鞭炮庆祝新年的到来。

春节是夏历一年的开端。夏历作为一种阴阳合历,它的制订是兼顾太阳和太阴──月亮的运行情况。这体现了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追求阴阳调和的思想境界。阴阳和谐,才能生生不息。正月初一是个朔日,月亮即将从三十日的“晦”走出,重新显现。正月是太阳从南逐步返回、大地即将回春的时刻。总之,是阴阳双方重新结合的开端。不仅是春节,其他节日如夏至、冬至、中秋等等也都和阴阳和谐的哲学观念和价值观密切相关。而阳历是无法体现这种传统哲学观念的。使用阳历替代夏历,要付出很大的文化代价。

总之,我们的祖先根据自己独有的“阴阳和谐”观念发现了早春时节一个原本普普通通的看不见月亮的日子的价值意义──开端,于是把它确定为自己历法制度中一年的开端,这就是春节。此后,人们陆陆续续创造了神话和种种仪式行为来标志这个开端,说明这个开端。不同的社会阶层按照自己的理解,赋予春节不同的文化意义。但是,春节的全部传统意义都是围绕着“开端”而存在的:宇宙的诞生、万物的起源、文化的建立、新生活的开端……

TOP

茶文化内容

茶文化的内容

茶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茶与文化关系至深,涉及面很广,内容也很丰富。这里既有精神文明的体现,又有意识形态的延伸。无疑,它有益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
1、茶书
我国悠久的茶业历史为人类创造了茶业科学技术,也为世界积累了最丰富的茶业历史文献。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不但有专门论述茶叶的书,而且在史籍、方志、笔记、杂考和字书类古书中,也都记有大量关于茶事、茶史、茶法及茶叶生产技术的内容。
2、茶刊
茶刊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成册的连续性茶叶专业出版物。据不完全统计,经整顿后的我国茶叶期刊共有22种,其数量之多是其他产茶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3、茶与婚礼
茶与婚礼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在婚礼中应用、吸收茶叶或茶叶文化作为礼仪的一部分。其实,茶叶文化的浸渗或吸收到婚礼之中,是与我国饮茶的约定成俗和以茶待客的礼仪相联系的。因为,婚礼不仅仅是向社会公布或要求社会承认婚姻关系的一种形式,实际也是通过宴庆,为新郎、新娘举行认亲拜友的一次“招待会”。所以,结婚喜庆的一天,一般也是缔姻两家至亲好友大聚会之日,客至献茶,这样,婚礼也就自然而然地和茶叶结下不解之缘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茶与婚礼的联系,最早可上溯到我国开始盛行饮茶的时代。但是,这里要说的还不是缔婚过程中以茶待客,而是婚礼中直接用茶为仪的各种礼俗。
4、茶与祭祀
茶作为祭品始于何时,我们的先人似未作过专门研究。一般都认为茶叶的利用,是由药用到饮用,由饮用再派生出一系列的茶叶文化现象的。这也即是说,只有在茶叶成为日常生活用品之后,才慢慢被用诸或吸收到我国礼制包括丧礼之中。我国随葬用的明器,《释名》称“送死之器”,主要是一些“助生送死,追思终副”的物品。至于祭礼,如东汉阮珞七在哀诗中所吟:“嘉肴设不御,旨酒盈觞杯”,都是死者生前享用和最喜欢吃的那些东西。在上引诗句中,可以约略看出,我国大致在东汉时,至少这时的北方,还没有用茶来作祭礼。

5、茶与佛教
佛教是公元前6~5世纪由古代印度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的王子释迦牟尼创立的。最初从西域传入我国。但佛教在我国的正式流传,还是东汉初年的事情。至魏晋特别是南北朝这一时期才有了较大发展。不过,佛教特别是寺院经济有突出发展,还是在隋唐尤其是盛唐时期。
6、茶与诗词
我国既是“茶的祖国”,又是“诗的国家”,因此,茶很早就渗透进诗词之中,从最早出现的茶诗(如左思《娇女诗》到现在,历时一千七百年,为数众多的诗人、文学家已创作了不少的优美茶叶诗词。
7、茶歌茶舞
茶歌、茶舞,和茶与诗词的情况一样,是由茶叶生产、饮用这一主体文化派生出来的一种茶叶文化现象。它们的出现,不只是在我国歌、舞发展的较迟阶段上,也是我国茶叶生产和饮用形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经常内容以后才见的事情。从现存的茶史资料来说,茶叶成为歌咏的内容,最早见于西晋的孙楚《出歌》,其称“姜桂茶舛出巴蜀”,这里所说的“茶舛”,就都是指茶。在我国古时,如《尔雅》所说:“声比于琴瑟日歌”;《韩诗章句》称:“有章曲日歌”,认为诗词只要配以章曲,声之如琴瑟,则其诗也亦歌了。宋时由茶叶诗词而传为茶歌的这种情况较多,如熊蕃在十首《御苑采茶歌》的序文中称:“先朝漕司封修睦,自号退士,曾作《御苑采茶歌》十首,传在人口。蕃谨抚故事,亦赋十首献漕使。”这里所谓“传在人口”,就是歌唱在人民中间。
8、茶与戏曲
我国是茶叶文化的肇创国,也是世界上唯一由茶事发展产生独立的剧种——“采茶戏”的国家。所谓采茶戏,是流行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一种戏曲类别。在各省每每还以流行的地区不同,而冠以各地的地名来加以区别。如广东的“粤北采茶戏”,湖北的“阳新采茶戏”、“黄梅采茶戏”、“蕲春采茶戏”等等。这种戏,尤以江西较为普遍,剧种也多。如江西采茶戏的剧种,即有“赣南采茶戏”、“抚州采茶戏”、“南昌采茶戏”、“武宁采茶戏”、“吉安采茶戏”等。这些剧种虽然名目繁多,但它们形成的时间,大致都在清代中期至清代末年的这一阶段。
9、茶与美术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是通过构图、造型、施色等手段,来创造可视形象的一种艺术。所以,它的范围或内容,除一般认为的绘画、雕塑以外,甚至还包括建筑在内。
10、茶与楹联
茶联,乃是我国楹联宝库中的一枝夺目鲜花。它字数多少不限,但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是诗词形式的演变。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室、茶叶店、茶座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艺、茶礼表演的厅堂墙壁上,甚至在茶人的起居室内,常可见到悬挂有以茶事为内容的茶联。使人见之,不但有古朴高雅之美,而且有“公德正气”、情操高尚之感,还可以给人带来联想,增加品茗情趣。
11、茶叶谚语
茶谚,是我国茶叶文化发展过程中派生的又一文化现象。所谓“谚语”,用许慎《说文解字》的话说,“谚:传言也”;也即是指群众中交口相传的一种易讲、易记而又富含哲理的俗语。茶叶谚语,就其内容或性质来分,大致不外属于茶叶饮用和茶叶生产两类。换句话说,也就是茶谚主要来源于茶叶饮用和生产实践,是一种关于茶叶饮用和生产经验的概括或表述,并通过谚语的形式,采取口传心记的办法来保存和流传。所以,茶谚不只是我国茶学或茶叶文化的一宗宝贵遗产,从创作或文学的角度不看,它又是我国民间文学中的一枝娟秀的馨花。

TOP

回复 99# 的帖子

还有它的文化价值呢?

TOP

回复#36 有关于酒文化

酒,好像已经成为中国人宴请宾客的必备之品,不管质量好坏,亦不在意是白酒、啤酒还是红酒、葡萄酒,它都得出现在餐桌之上,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宴”之说,否则就有了怠慢客人的嫌疑。中国人喝酒的架势也是很有特色的,大声劝酒,不醉不归是常有的事。中国人喝酒时不需要理由的,就像吃饭般,不高兴要喝,高兴更得喝,就是平常日子那也是要小酌几杯的,李清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主人何言为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等等,古代人特别是诗人,对于酒几乎是狂热,酒不仅是他们感情的寄托,更是他们灵感的重要来源。到了现代,酒似乎多了一层更明显的作用——公关。周总理用茅台宴请克林顿,并利用茅台酒的高纯度特点玩起了魔术,顿时被称为佳话,于是酒被调侃的说成是中美关系缓解的功臣。当然这里的玩笑以为更大一些,但是酒的作用还是非一般的吧,要不然中国人为什么都爱在酒桌上谈事呢?
  酒,除京剧之外的又一中国国粹。中国的酒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各地根据自己的自然条件,创造了各种酒,如黄酒、米酒等。科技的发展为酒也带来了新的春天,企业将自然条件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制造出的酒口感愈益醇厚,现在比较有名甚至走出了国门的就有茅台、五粮液等。

TOP

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民十分重视的节日之一,以前的春节,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春节的味道变淡了,甚至有些人开始吧过春节当做一种累赘。这里首先分析下春节年味变淡的原因。

一.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时候盼过年,一盼好吃的,二盼放鞭炮,三盼压岁钱,四盼穿新衣。而在今天,这些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当以前过年的东西变得不在那么难得和稀有,而是成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春节年味变淡就顺理成章了。

二.文化娱乐活动的减少
以前的春节,人们比较重视,所以各种娱乐活动开展的多姿多彩,赶集备年货,写、贴春联,看灯展,舞龙灯,走旱船,放烟花鞭炮,最重要的是一家团聚包饺子、吃年饭,欢欢喜喜过大年。内容丰富,年味十足。而现在的过年活动比较单一,吃年饭、晚上看春晚,看完了春晚,大多数人都会有一种年过完了的感觉。剩下的几天,串亲访友,当然离不开喝酒搓麻,而这些,在平时也是习以为常的,户外只有商家红红火火,文化娱乐活动荡然无存。
文化娱乐活动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重视不够,文化部门形同虚设,经费少的可怜。领导们春节前忙着团拜,走访老干部、困难职工家庭、关系单位,唯独忽视安排节日的文化娱乐活动。同时现代人的疏懒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家庭过年一家人还是天各一方,大人在外抓住机会挣钱,老人孩子在家过年。春联早已经不自己写了,大街上到处都是。礼物也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变成了累赘被换来换去,最后还是回到自己家里来了。
由于文化娱乐活动的减少,过年就剩下吃吃喝喝了。

三.洋节日的异军突起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改革开放,人们开始看外国电影,学外语,当时学外语大多是为了赶时髦,都是凭着兴趣学,不像现在都是被动在学。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腰包开始鼓了起来,商家也是紧盯着人们的腰包,时不时就搞些促销活动,传统节日过完了,就开始盯着洋节目,什么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万圣节,复活节,甚至于愚人节,一个不落。尤其是圣诞节,其火爆场面仅次于春节,与圣诞节有关的商品十分抢手,购买的大多是80后、90后。80后、90后的热衷,加上商家的促销,以及时下的外语热,使得洋节日异军突起。
四.传统节日的变味
以往过年,人们走亲访友,参加寿宴,带上一盒点心,两瓶酒,礼轻情意重。而今,光是走亲访友是远远不够的,下级要给上级送,有的是为了来年能提升,有的是为了不至于年后被领导穿小鞋;上级还要给他的上级送,有的是为了继续提升,有的是为了保住官位;而领导之间也要互相宴请,礼尚往来,关系单位的领导之间要处好关系,以便来年的工作,本单位的领导之间也更要处好关系,目标是笼络人心,培养感情,以便将来为自己投票打分,还有的是为了找到个好的靠山,结果把个商家和酒店都搞的红红火火,过年肥了当官的,苦了老百姓。难怪有些人害怕过年,说“过年就是在过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