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诗词国度的文化遗产·2011教学版块

七夕

七夕民俗特色
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衍生出许多有趣的民间习俗。七夕的重头戏主要在女孩的身上。因为传说中,织女的手艺极巧,能织出云彩一般美丽的天衣。为了使自己也能拥有织女一般的巧手,在少女之间发展出了一种"乞巧"的习俗。乞巧的习俗大约早在汉代就已形成,只不过是后来才和牛郎、织女的故事相结合。另外,七月正值各色植物活泼朝气的盛夏,一些七夕节风俗还与夏季特有的季节特色紧密相连。
1、针线 女孩子们乞巧用的器物都极为精细。乞巧用的针就有很多种,双眼、五孔、七孔、九孔,精细异常。七夕晚上,手拿丝线,对着月光穿针,看谁先穿过就是"得巧"。另一种丢针卜巧的方法,是在七夕的中午,放一盆水在太阳下曝晒,过一段时间后,空间中的尘土就会在水面上结成一层薄膜。这时把针丢在水里,有了薄膜的支撑,针就会漂浮在水面上。水中便清晰可见各异的针影来。如果针影是云彩、花朵、鸟兽之形,就是得巧。反之,若呈现细如线、粗如槌的影子,就是未能得巧。
2、鲜花 除了针线,女子们还在鲜花上做文章。有些妇女采集各种鲜花,放在盛有水的铜盆里,放在露天的庭院中,第二天取来搽面,据说可使皮肤娇嫩白净。还有些妇女捣凤仙花,取汁,染在无名指和小指甲上,称"红指甲"。
3、唱歌 唱《乞巧歌》也是过七夕节重要的一项活动。歌是这样唱的:"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姐妹千万年。"
4、祭织女 除此之外,七夕当天还得在月下设香案,供上水果、仙花向织女乞巧。供品中必不可少的是瓜果,如果夜里有嬉子(一种小蜘蛛)在瓜果上结网,就表示该女子已得巧。讲究一点的,如唐朝宫女,就把喜子放在小盒子中,第二天早晨打开来看。如果网结得不好就是巧乞得少。
5、窃听哭声 七夕情人节还有窃听哭声之说。据说听哭声的人必须要是个童女,在夜来人静之时,悄悄的走进古井旁边,或是葡萄架下,屏息静听,隐隐之中如果能听到牛郎、织女对谈或是哭泣的声音,此女必能得巧。
6、许愿 虽然说七夕节上少女是绝对的主角,但已婚的人和年老的人也都各怀所愿,等着在七夕节这天许下美好的愿望,于是七夕俨然成了一个许愿的日子。据说七夕当夜拜牛郎、织女时,马上下拜,说出自己的愿望,不管是乞富、乞寿、乞子,莫不灵验。但是所乞求的愿望一次只能有一种,而且要连乞三年才会灵验。
7、预告收成 据说七夕的天河,还可预告当年的收成,天河明显,收成就好,粮价就低;天河灰暗,收成就不好,粮价就高。还有一些地区在七夕做"青苗会",也是一种许愿的活动。
8、玩偶 北宋时期,汴京城到了七夕前几天,市面上还会推出各式应节的特殊产品。例如以蜡铸成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做成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称之为"水上浮"。有人还用蜡制成婴儿玩偶,妇女买回家后将玩偶浮在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还有人在七夕前几天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在磁碗里,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七月也是荷花盛开之际,有人便动脑筋,折下未开的荷花,做成假的双头莲,造型可爱,颇受时人欢迎。
9、晒书、晒衣 夏季特有的炎热阳光,又促成了另一项七夕的习俗--晒书、晒衣。历史上关于文人晒书、晒衣的习俗有过几则有趣的小故事。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考虑到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司马懿决定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暗中探查真相。当时正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按照风俗,正在家中晒书。亲信回去后禀报魏武帝说司马懿并没疯,而且还在家中晒书。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刻收押。司马懿只好乖乖的遵命回朝。 另外,汉代还有晒衣的风俗。魏晋时,这一风俗也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

TOP

回复 36# 的帖子

普洱茶种类:
一  历史上的普洱茶种类
    清代阮福的《普洱茶说》中有“二月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茶;采而蒸之揉为茶饼,其叶少放而柔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圆茶也”的记载。由此可知,普洱茶在历史上即分为散茶(即毛尖,粗叶)和紧压茶(芽茶,女儿茶)两大类。
二 现代普洱茶的种类
   由于流传久远,品赏,收藏者众多,加之近代制茶工艺的发展变化,普洱茶的分类已渐趋复杂。
(一)依制法分类
      生茶:是指茶菁摘采后,以自然方式发酵的茶品。生茶含有果酸,单宁酸等成份,茶性刺激,放置多年后,茶性才会转为较为温和。好的普洱茶通常是以此种制法制成,并利用时间的延伸,产生越陈越香的效果。
      熟茶:是指在现代科学基础上,利用人工陈化工艺,通过调配合适的温度,湿度,加速茶叶的发酵过程,使茶性变得温和,茶味得到改变。
(二)依保存方式分类
      干仓普洱茶:是指茶叶存放在干净通风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具有樟树香。如果经过自然陈放10-20年并妥善保存,就能越陈越香,成为珍品。
      湿仓普洱茶:是指将茶叶存放在地下室,地窖等较湿热不通风的地方,加快其发酵的速度。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喝起来常有泥味或霉味。所谓“湿仓”,是指投机商将年份比较短的普洱茶成品陈置于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利用高湿度或泼水,使新茶快速陈变,外观上可以伪充陈年茶以应市。用这种方法催化,加工出来的茶品容易产生霉变,而且禁不住高温冲泡,更对人体健康不利。
(三)依外形分类
      茶饼: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g,每7个为一筒,每筒净重2500g,故名“七子饼”。
      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g,250g,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g-5g.
      砖茶: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以250g-1000g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运输方便。
      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g到数千克均有。
      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每条都有50kg左右)。
      散茶:指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散茶有用整张茶叶制成的条索粗壮肥大的叶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细小条状的芽尖茶。
      了解普洱茶的分类,我们就会很容易发现,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

TOP

回复 36# 的帖子

普洱茶树种类
    云南大茶树包括野生大茶树和栽培大茶树。
    适宜制菁的茶树种类:
    1 野生型乔木茶树:这种树的高一般在3m以上,出于原始森林中,承自然雨露。茶菁嫩叶无毛或少毛,叶缘有稀钝齿,半展未开的三级芽叶长5cm-20cm.因叶片革质肥厚,揉捻不易成条索,毛茶颜色多呈墨绿色。茶性滑柔而质重,香气深沉而特异,口感刺激性很弱,但水甜回甘长且稳定。
       许多野生型茶菁苦而不化,当地少数民族称之为苦茶,这种茶容易导致腹泻,并不适合饮用。
     2 栽培型野生古茶树:这种茶树以灌木或小乔木居多,树枝多开展或半开展,树高1.5-3m.茶菁嫩叶多银毫,叶缘细锐齿,半展未开的三级芽叶长3-5cm,成叶长可达6-15cm.叶身较乔木叶片薄,毛茶颜色多呈深绿或黄绿色,主副叶脉明显。
       茶性较野生型强烈而茶质相当,香气高扬,口感较野生型略水薄而刚烈。
     3 茶园野放型:云南许多晒青茶来源多属于野放茶。这种茶经茶园栽种后少有人工管理,不洒人工化肥与农药,只稍微锄草与整理。野放茶茶龄在50年以上,树高约1.5m-2m.
       此茶香气,口感介于栽培型野生茶与茶园茶之间。
     4 茶园茶:茶园茶是我国茶业界公认的好茶种,茶叶中内含物浓度高,目前以勐海大叶茶,景谷大白茶,云抗10号等作为主要推广种植的普洱茶种,一般采取灌木茶园生产管理。茶园茶越原始,茶种叶脉越明显,茶质也越重。
       茶园茶的茶性最烈,茶质则多数较薄,香气最扬,口感刺激性也最强,回甘快且留存时间较短,水薄甜而较不稳定。
     适制普洱茶的茶树品种:
     1 勐海大叶茶,2 易武绿芽茶, 3 元江糯茶, 4 景谷大白茶, 5 云抗10号 , 6 云抗14 号, 7 云选9号, 8 双江勐库大叶种, 9 凤庆大叶种
@

TOP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遗产内涵(一)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遗产内涵之遗产类型
    湖北的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严格来讲,武当山古建筑群是属于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具有突出的历史学、考古学、美学、科学、人类学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物,可以作为一种建筑群的杰出范例,展示人类历史上几个重要阶段,并且它所承载的道家思想或信仰有着直接的实质联系。

TOP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乞巧七夕的习俗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而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TOP

七夕节诗词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TOP

南柯子•又七夕
       范成大 (南宋)
    
      银渚盈盈渡,金风缓缓吹。
      晚香浮动五云飞。
      月姊妒人、颦尽一弯眉。
  
  
    
    七夕
      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 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 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 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 青鸟几时过?
  
  
  
      
     
           七夕
             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
           李贺
      
      别浦今朝暗, 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 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 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 更值一年秋。
      
      
      
      七夕
          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 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 不教回脚渡天河。
      
      
      
      七夕
           温庭筠
      
      鹊归燕去两悠悠, 青琐西南月似钩。
      天上岁时星右转, 人间离别水东流。
      金风入树千门夜, 银汉横空万象秋。
      苏小横塘通桂楫, 未应清浅隔牵牛。
      
      
      
      七夕
           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 青霞断绛河。
      天街七襄转, 阁道二神过。
      袨服锵环佩, 香筵拂绮罗。
      年年今夜尽, 机杼别情多。
      
      
      
      七夕
          晏殊
      
      云幕无多斗柄移, 鹊慵乌慢得桥迟。
      若教精卫填河汉, 一水还应有尽时。
      
      
      七夕  
                杨朴
          会牵牛意若何 ,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 ,不道人间巧几多。
  
  
  
  
             七夕(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施肩吾
       乞巧望星河,双双并绮罗。不嫌针眼小,只道月明多

TOP

回复 25# 的帖子

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酒,叫女儿红,女儿出生时埋在地下,女儿出嫁是取出来,这就是女儿红。
 著名的绍兴“花雕酒”又名“女儿酒”。中国晋代上虞人稽含《南方草木状》记载:“女儿酒为旧时富家生女、嫁女必备物”,说起这个名字,还有一个故事呢!   传说很久以前,绍兴东关有一员外盼嗣心切,无奈妻久不孕,员外寻遍周遭终得一偏方,妻方孕,员外喜极之际,特酿黄酒廿余坛以庆。冬去春来十月怀胎,员外妻诞下千金,不日便迎满月,按当地习俗,员外设剃头酒大宴宾客。酒席散毕,员外见数坛好酒尚未启封,弃之不免可惜,遂将此酒埋于花园桂花树下。光阴似箭,岁月如梭,18载转眼即逝,员外千金也已长大成人,其容貌艳丽,可谓沉鱼落雁、倾国倾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说媒提亲之   人遂络绎不绝,乃父慎思,许嫁于恩人之子。不久,大喜之日即到,喜宴间,老员外与宾客欢庆畅饮,酒水渐尽仍不尽兴,老员外愁眉之际忽忆桂花树下还有那已埋藏18年的好酒,即命人掘陈酿以宴宾客,待酒坛出土置于宴厅,去其泥头,顿时芳香扑来、浸润心脾,众人争相尝饮,无不为其晶莹瑰丽之色、甘洌爽口之味所倒,席上骚人不禁赞道:“地埋女儿红,闺阁出仙童”,众客称好!此后,隔壁邻居,远远近近的人家生了女儿时,就酿酒埋藏,嫁女时就掘酒请客,形成了风俗。此后千百年间,古绍兴一带逐渐形成“生女必酿女儿酒,嫁女必饮女儿红”的习俗。   后来,连生男孩子时,也依照着酿酒、埋酒,盼儿子中状元时庆贺饮用,所以,这酒又叫“状元红”。“女儿红”、“状元红”都是经过长期储藏的陈年老酒。这酒实在太香太好喝了,因此,人们都把这种酒当名贵的礼品来赠送了。


多么美好的传说。女儿红,蕴含了父母对子女的深情,想象一下,在儿女成人之后,打开那一坛陈年老酒,去品味他的香醇,这时,也会浮现关于儿女美好的回忆。
许多人说中国古代的人不懂得浪漫,其实我觉得不然。在流传下来的许多文化中,都蕴涵有先人们的浪漫思想。它不同于西方的那种露骨的浪漫。而是蕴含在深处的,需要体会。就像酒一样,就像这个女儿红一样。给人的感觉就是美好而香醇。


就作为一种文化,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他伴随着中国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在中国的历史上,就已经是不可或缺的。就像任毕灵同学发表的中国的十大酒局,许多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酒文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古人对生活的一种热爱,同时也有对生活的一种憧憬,一种幻想,一种浪漫。

TOP

回复 36# 的帖子

茶的艺术价值
茶的艺术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茶艺
茶艺在茶文化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几千多年的优秀历史文化中重要构成。从古自今,人们喝茶品茗,为的不仅是味觉上得享受,身体上得受益,更重要的在于情趣上的陶冶。而于情趣而言视觉上得享受自然少不了。于是茶艺应允而生。
茶艺,萌芽于唐,发扬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可谓有相当的历史渊源,自成一系统。
  中国的民族性,自然谦和,不重形式。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茶经,宋代的大观论茶,或明代的茶疏,文中所谈仅是通论,一般人民将饮茶融成生活一部份,没有什么仪式,没有任何宗教色彩,茶是生活必需品,高兴怎么喝,就怎么喝。饮茶所讲究的是情趣,如「披咏疲倦」、「夜深共语」、「小桥画舫」、「小院焚香」,都是品茗的最佳环境和时机,「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境界,不但表露出宾主之间的和谐欢愉,而且蕴蓄着一种高雅的情致。
  有中国人落脚的地方,就带去饮茶的习惯;中国人最先发现茶叶,是饮茶的古老民族。当你来到宝岛台湾,可能在一条老街中的寺庙内,看见叁叁两两的老者,悠闲地围坐在一个拳头大小而古可喜的茶壶旁,人手一杯,边谈边饮,那就是中国传统的老人茶。你也可能在台北大都会繁忙的街道上,看见挂有茶字招牌的茶艺馆,迎面一阵天然的茶香扑鼻而来,如果你有兴致驻足品一番,还会有专人为你示范如何泡一壶简单易学的功夫
二,        茶中得诗歌
茶可以陶冶性情,可以让人品味人生之道。张爱玲说“人生如同品茗,第一道苦若黄连,第二道甜如蜜糖,第三道云淡风轻。”于是茶从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成为了古代文人墨客笔中喜爱的抒情对象。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茶文化在诗歌的领域中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如:《茶中杂咏•煮茶 》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即目
【唐】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即事
【唐】白居易
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
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三,茶的收藏(以普洱茶为例)
近年来,普洱茶收藏风气盛行,这要得益于普洱茶饼的升值潜力。品质好的普洱茶,每年能以10%至15%的增长率升值。某7542号常规茶(干仓货),当时一饼(七两茶)才卖10元,6年后升到了150多元。一块重350克、存放了50年的普洱茶饼,身价甚至贵过一辆本田车。如今各茶庄都把普洱茶摆到显要的位置吸引顾客,更有“存钱不如存普洱,开店就开茶叶店”的说法。而各种各样的普洱茶“珍藏版”也层出不穷,老茶饼动辄拍出数万乃至数十万元高价已非新鲜事了。但是福村梅记普洱茶的负责人提醒大家,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普洱茶也不例外,若是平时不饮用普洱茶的人在购买时不小心就会受骗上当。必须要选择品质高的普洱茶,通过正确的储藏方式保存,才能让普洱茶越陈越香,实现增值。
  都说普洱茶越陈越香,若是说百年普洱,马上让人想到价格昂贵。普洱的价值是完全由时间决定的吗?是不是越古老的普洱价值越高呢?其实普洱茶越陈越香不管是想要收藏来自己饮用,还是作为投资,都应该具备挑选优质普洱茶的能力,以免被不良商贩蒙蔽。
  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福村梅记普洱茶的资深茶叶专家,与大家分享收藏普洱茶的心得。优质普洱茶的原料首先必须是优质云南野生大叶种,最主要的传统普洱茶产区为云南易武镇、西双版纳州等,具有较长的茶叶种植历史和优厚的自然条件。另外,古茶并非全部为古代遗留,而是泛指以百年野生乔木型古茶树为原料所制作,老茶则是以树龄三十年以上的乔木型茶树为主,新茶则大半采自人工种植的灌木型茶园。未经过发酵工序,把采来的茶青萎凋、晒干、蒸压成型后干燥而成的饼茶、散茶称为生茶,让其与空气接触,自然变化而产生后发酵,储存时间越长,茶质越醇;而通过加温渥堆技术在一定温度、一定湿度下把茶叶做熟的制作方法称为熟茶。干仓指茶叶在湿度、温度适中、通风透气的环境中后发酵存放;湿仓是指茶商为了获取利润,把茶叶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环境加速陈化。茶友应该对这些概念有清晰的了解,避免在购买时受人误导。
  普洱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这些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即时不作为投资,收藏一些优质的普洱茶,像带孩子一样将它珍惜,存到了一定年限后,可以每年取出一张茶饼品茗,感受一年一味的独特情怀,对人生也是一种别样的滋味。
  普洱茶收藏价值高,掌握收藏方法是关键
原产地云南的普洱茶,素有“可以喝的古董”之称。一般来说“隔年茶如草”,茶叶讲究新鲜,时间一长不仅口味变质,功效丧失,身价自然也日趋下跌。但是云南普洱茶却是个特例。当年新茶不值钱,倒是越陈越好。其实,普洱茶是茶叶中惟一具有生命力的茶叶,在空气中能够继续发酵,存放越久,茶香越加醇厚。也就是说,别的茶都是“先发酵”,而普洱茶却是“后发酵”,其在生产、运输、销售、收藏等过程中一直都在发酵。所以,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随着存放时间增长而增值的特性,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
    茶的艺术价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到那时我们就会发现茶更多的价值。茶文化是中国的文化,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它作为中国优秀传统的文化早已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心中。茶,它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应以此为豪,以此为傲,并将它作为精神物质财富世代传承下去。

TOP

回复 36# 的帖子

茶的社会价值


茶对于社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拥有几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意义非凡。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茶的社会价值显得越来越重要。茶对于社会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茶的药用价值
1、喝茶可以减肥
茶叶所含的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多种成分,在综合作用下,有预防和抑制肥胖的功效。在日本,特别喜欢中国的乌龙茶。因为乌龙茶对分解脂肪的作用较强,可以帮助解除油腻,帮助消化,有减肥作用。法国巴黎圣东安尼医学系临床主任卡罗比医生研究证实,常饮云南产的普洱茶,可降低人体中的三酸甘油脂和胆固醇。法国妇女,特别是女青年很讲究形体美,她们把普洱茶称为“减肥茶”。法国医生用普洱茶作了试验,受试者每人每天饮三杯普洱茶,坚持一个月,结果有的体重减轻了,有的血脂降低了。法国医生还用云南陀茶对40名男女肥胖者进行实验,让他们每日早、午、晚各饮一杯陀茶,连用一个月后,有40%以上人的体重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这是法国人喜欢喝云南茶的一个原因。根据茶能减肥的作用,茶叶成为“减肥茶”、“健美茶”的主要原料。
2、喝茶可预防蛀牙
饮茶或用茶漱口、刷牙,不但能除口臭,还可防治龋齿。据报道,北京市口腔医院医学博士周大成,从70年代即开始研究茶叶在预防龋齿方面的功效、饮茶、用茶汤漱口、刷牙,或者用含茶的牙膏均可,但以茶汤刷牙为最好。这是因为茶中含有氟,氟离子与牙齿的钙质有很大的亲和力,能变成一种较难溶于酸的“氖磷灰石”。就象给牙齿加上一个保护层,提高了牙齿的防酸杭龋能力。利用茶防龋是牙齿保健的途径之一。因此,可在儿童中推广用茶汤漱口、刷牙和饮茶。低氟地区,提倡饮用一般低档茶(高档茶和名茶含氟量较低),可以防止龋齿。每人每天饮用10克茶叶冲泡的茶汤,即可满足人体对氟的需要。含氟量较高的茶叶有福建“乌龙茶”、云南、“滇红”、浙江“杭绿”、江西“茉莉花茶”和贵州“茯砖”等。
3、茶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饮茶对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有人通过临床实验证实,一个月中日喝三碗沱茶的人,他们的血脂下降了13%,胆固醇也有所减低,对8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结果有30名患者经用绿茶进行五天治疗后,有的血压下降,有的恢复到正常;有人还对喝茶与冠心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为不喝茶、偶尔喝茶、常喝茶三个组,发现不喝茶的冠心病发生率为3.1%,偶喝茶者患病率为2.3%,常喝茶者为1.4%。由此可以看出喝茶对预防冠心病的效果。
4、茶叶是肠道疾病的良药
医圣张仲景说:“茶治便脓血甚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茶是肠道疾病的良药。茶中的多酚类物质,能使蛋白质凝固沉淀。茶多酚与单细胞的细菌结合,能凝固蛋自质,将细菌杀死。如把危害严重的霍乱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放在浓茶汤中浸泡几分钟,多数会失去活动能力。因此,中医和民间常用浓茶或以绿茶研末服之,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炎等肠道疾病。方法是茶叶3克,水一碗,煎服,一日三次;或用浓茶一杯,醋20毫升,混合服下,一日三次;也可用茶叶、荠菜花各15克,煎服,一日三次,饭前服用。其次,用水泡茶时,如果饮用水不洁,茶叶能吸收水中的杂质,并使之沉淀,有净化、消毒作用,这对预防肠道传染病有好处
5、古书上的功效
《中药大辞典》中记载:茉莉花有“理气开郁、辟秽和中”的功效,并对痢疾、腹痛、结膜炎及疮毒等具有很好的消炎解毒的作用。常饮茉莉花,有清肝明目、生津止渴、祛痰治痢、通便利水、祛风解表、疗瘘、坚齿、益气力、降血压、强心、防龋防辐射损伤、抗癌、抗衰老之功效,使人延年益寿、身心健康。
〖性味归经〗 叶:苦、甘,微寒;子:苦,寒、有毒;根:苦,平。
  〖功能主治〗 强心利尿,抗菌消炎,收敛止泻。
  叶:用于肠炎,痢疾,小便不利,水肿,嗜睡症;外用治烧烫伤。
  根:用于肝炎,心脏病水肿。
  〖用法用量〗 叶3~5钱;外用适量研末,加麻油调敷患处。根:3~6钱。 [编辑本段]12.喝茶的好处  茶的最早发现与利用,是从药用开始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晋张华《博物志》也同样有“饮真荼,令人少眠”的说法。陶弘景《杂录》中所说“茗荼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君服之”。其实对丹丘子饮茶的记载还有早于此的汉代的《神异记》: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栖之余,乞相遗也。”因立奠祀。后常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丹丘子为汉代“仙人”,茶文化中最早的一个道家人物,历史上的余姚瀑布山为产茶名山。因此“大茗”与“仙茗”的记载亦完全一致。这几则记录中的“荼”与“茗”,也就是今天的茶。更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早在晋代郭璞在注解《尔雅》时,即解说:(茶)树小如栀子,冬生叶,一名葬,蜀人名之苦茶。此中所谓“蜀人”之记载,即可视为饮茶习俗在古巴蜀的最早萌芽。还有西汉壶居士在《食忌》中所说:“苦荼,久食羽化。”都说明茶开始时被利用是和药联系起来的。
  荼与茶通,是唐显庆年间苏恭、长孙无忌等人详注《唐本草》定荼为茶以前茶的异体字。有关荼的最早的正式文献记载是《诗经》,其中共有多处提到荼字,如《邶风。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郑风。出其东门》中的“有女如荼”,《豳风。七月》中的“采荼薪樗”,《豳风。鸱鸮》中的“予所捋荼”,《大雅。绵诗》中的“堇荼如饴”,和《周颂。良耜》中的“以薅荼蓼,荼蓼朽止”,意思分别为苦菜、茅花和陆地秽草,与后来用于饮用的茶并无非常明显的联系。茶之进入饮食的确切事实当在汉代,王褒《僮约》中有“武阳买荼”、“烹荼尽具”语,烹当然是为了食的。此外据《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成书于三国魏的字书《广雅》中有这样的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可见茶之最早进入饮食,正如后来陆羽所说是从加入葱、姜、橘皮等物煮而作茗饮或羹饮,形同煮菜饮汤,用来解渴或佐餐,饮食兼具,还不是单纯的饮品。所以唐时尚有“茶之为食物,无异于米盐”的说法。茶成为纯粹的饮品大抵是在唐中期陆羽《茶经》之后,由于陆羽及其《茶经》的提倡和引导,人们在茶中的添加物才逐渐减少,茶也才慢慢地变成单纯的饮品。可见,茶最初进入饮食是食饮兼具或药用的物品,而当茶用作食物时,与礼等庙堂文化毫不相干。
  茶在英国人是: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我国被誉为“国饮”。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可见,茶叶药理功效之多,作用之广,是其他饮料无可替代的。茶叶具有药理作用的主要成份是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具体作用有:
  1. 有助于延缓衰老
  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据有关部门研究证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肌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大大高于其它同类物质。茶多酚有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活性酶的作用。据日本奥田拓勇试验结果,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2、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人体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含量高,血管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使这种斑状增生受到抑制,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3、有助于预防和抗癌
  茶多酚可以阻断亚硝酸铵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并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肌体免疫能力的功效。据有关资料显示,茶叶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对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均有裨益。
  (附):茶叶中含有哪些有益成份?
  茶叶中所含的成份很多,将近500种。主要有咖啡碱、茶碱、可可碱、胆碱、黄嘌呤、黄酮类及甙类化合物、茶鞣质、儿茶素、萜烯类、酚类、醇类、醛类、酸类、酯类、芳香油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氨基酸。氨基酸有半胱氨酸、蛋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等。茶中还含有钙、磷、铁、氟、碘、锰 、钼、锌、硒、铜、锗、镁等多种矿物质。茶叶中的这些成份,对人体是有益的,其中尤以锰能促进鲜茶中维生素C的形成,提高茶叶抗癌效果。它们的共同作用,对人体防病治病有着重要意义,故有“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4、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
  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锶90和钴60毒害的能力。据有关医疗部门临床试验证实,对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轻度放射病,用茶叶提取物进行治疗,有效率可达90%以上;对血细胞减少症,茶叶提取物治疗的有效率达81.7%;对因放射辐射而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治疗效果更好。
  5、有助于抑制和抵抗病毒菌
  茶多酚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病原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消炎止泻有明显效果。我国有不少医疗单位应用茶叶制剂治疗急性和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流感,治愈率达90%左右。
  6、有助于美容护肤
  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它洗脸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
  7、有助于醒脑提神
  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8、有助于利尿解乏
  茶叶中的咖啡碱可刺激肾脏,促使尿液迅速排出体外,提高肾脏的滤出率,减少有害物质在肾脏中滞留时间。咖啡碱还可排除尿液中的过量乳酸,有助于使人体尽快消除疲劳。
  9、有助于降脂助消化
  唐代《本草拾遗》中对茶的功效有“久食令人瘦”的记载。我国边疆少数民族有“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因为茶叶有助消化和降低脂肪的重要功效,用当今时尚语言说,就是有助于“减肥”。这是由于茶叶中的咖啡碱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可以帮助消化,增强分解脂肪的能力。所谓“久食令人瘦”的道理就在这里。
  10、有助于护齿明目
  茶叶中含氟量较高,每100克干茶中含氟量为10毫克~15毫克,且80%为水溶性成份。若每人每天饮茶叶10克,则可吸收水溶性氟1毫克~1.5毫克,而且茶叶是碱性饮料,可抑制人体钙质的减少,这对预防龋齿、护齿、坚齿,都是有益的。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小学生中进行“饮后茶疗漱口”试验,龋齿率可降低80%。另据有关医疗单位调查,在白内障患者中有饮茶习惯的占28.6%;无饮茶习惯的则占71.4%。这是因为茶叶中的维生素C等成份,能降低眼睛晶体混浊度,经常饮茶,对减少眼疾、护眼明目均有积极的作用。
二,茶的营养价值
经分析鉴定茶叶内含化合物多达500种左右。这些化合物中有些是人体所必需的成分,称之为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类、蛋白质、氨基酸、类脂类、糖类及矿物质元素等,它们对人体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有一部分化合物是对人体有保健和药效作用的成分,称之为有药用价值的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   
  1、饮茶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
  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按其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其中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可以通过饮茶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因此,饮茶是补充水溶性维生素的好方法,经常饮茶可以补充人体对多种维生素的需要。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在茶叶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一般每100克绿茶中含量可高达IO0毫克~250毫克,高级龙井茶含量可达360毫克以上,比柠檬、柑橘等水果含量还高。红茶、乌龙茶因加工中经发酵工序,维生素C受到氧化破坏而含量下降,每100克茶叶只剩几十毫克,尤其是红茶,含量更低。因此,绿茶档次越高,其营养价值也相对增高。每人每日只要喝10克高档绿茶,就能满足人体对维生素C的日需要量。
  B族维生素中的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B2又称核黄素,B3又称泛酸,B5又称烟酸,B11又称叶酸。茶叶中B族维生素的含量如表3所示。
  由于脂溶性维生素难溶于水,茶叶用沸水冲泡也难以被吸收利用。因此,现今提倡适当“吃茶”来弥补这一缺陷,即将茶叶制成超微细粉,添加在各种食品中,如含茶豆腐、含茶面条、含茶糕点、含茶糖果、含茶冰淇淋等。吃了这些茶食品,则可获得茶叶中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营养成分,更好地发挥茶叶的营养价值。
  2、饮茶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蛋白质和氨基酸
  茶叶中能通过饮茶被直接吸收利用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约为2%,大部分蛋白质为水不溶性物质,存在于茶渣内。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丰富,多达25种以上,其中的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是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中的六种。还有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组氨酸。这些氨基酸在茶叶中含量虽不高,但可作为人体日需量不足的补充。
  3、饮茶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元素
  茶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主要是磷、钙、钾、钠、镁、硫等;微量元素主要是铁、锰、锌、硒、铜、氟和碘等。如茶叶中含锌量较高,尤其是绿茶,每克绿条平均含锌量达73微克,高的可达252微克;每克红茶中平均含锌量也有32微克。茶叶中铁的平均含量,每克干条中为123微克;每克红茶中含量为196微克。这些元素对人体的生理机能有着重要的作用。经常饮茶,是获得这些矿物质元素的重要渠道之一。

TOP

回复 36# 的帖子

茶历史价值
                                                              一一 以普洱茶为例
普洱茶有什么历史价值?从周武王在公元前1066年率北方八个小国征伐纣王算起,距今三千多年。
  野生古茶树:镇沅县千家寨1号古茶树、树龄为2700年。位于上坝高山边的坡脚,海拔2450米,乔木型,树姿竖立,分枝较稀,树高25.6米,树幅22×20米,最低分枝3.6米,第二分枝7.3米,基部干径1.2米,胸径0.86米。还有巴达1700年野生古茶树、香竹箐最粗野生古茶树。
  过渡型大茶树:树龄约千年的澜沧县邦崴村过渡型大茶树,为乔木型大茶树,树姿竖立,分枝密,树高11.8米,基部干径1.14米,树幅8.2×9.0米,最低分枝0.70米,一级分枝3个,二级分枝13个。树龄在千年的邦崴古茶树,海拔1990米的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脚园地里。
  栽培型古茶树:南糥山位于勐海县东部,距县城约30公里。这里,已经生长着一株树龄超越800年的栽培型茶树王,树高5.5米,树幅10米,主杆圆周1.4米,外形奇特,茶素含量达30%,比普通栽培型茶树含量高,因而被称作茶树王之乡。
  再从景谷发现3500万年木兰化石到千家寨、普洱永胜村等野生古茶树群落这一活化石的存在,无力地证实了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家乡,中国云南东北部是世界茶树来源,茶的原产地。
  普洱茶有什么历史价值?雍正七年,1729年,普洱茶成为贡茶,距今280年。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普洱贡茶在昆明左近被抢,后中止纳贡,陆续进贡180年。
  大清一代,普洱方茶做为皇帝赐给臣子的特礼和赠给本国使节的国礼。
  《滇海虞衡志》称:“普茶名重天下,此滇之所产而资利赖者也,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购,运于各处,每盈利,可谓大钱粮矣。”普洱茶以味酽称绝,“京师尤重之”。每年无数以千计的藏商来思普贩茶,印度、缅甸、锡兰、柬埔寨、安南外商往来茶区盛极一时。
  鸦片战后,中国被列强侵占瓜分,国势衰微,印锡茶叶衰亡,占领国际市场,横征暴敛剥削,有“普洱产茶颇为民害”之说,茶农弃茶,另营生计,清末普洱茶降为5万担,1938年降为3万担。
普洱茶在历史上已经辉煌过,也已经衰落过,如今再度辉煌。
  希望茶商们、茶人们抓住历史机遇做好茶,卖好茶,不必伤消费者的心,让人们认为普洱茶历来都是廉价劣茶。
  普洱茶的审美:香于九畹芳兰气 圆如三秋皓月轮
  “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普洱茶保存了唐代蒸而团之的古朴工艺。
  百年生态古茶园——岁月沉香,时刻价值。人生有几个百年?!
  晒青工艺——返璞归真
  良好的自然环境——原生态
  不论冷热都很好喝,泡的时分也不用太在意。——自然容易
  随贮藏时刻增长而越来越醇和。——仿若人生?!
  粗暴质朴,率性自然。苦后回甘,涩而能化。——至美素朴物莫能饰也。

TOP

回复 36# 的帖子

武夷岩茶的分类如下:
•        大红袍系列:是名枞系列的一种,但因为其知名度最高,故单独列出一个系列.
•        肉桂系例:武夷山传统茶叶品种,肉桂是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之一.
•        水仙系列:武夷山传统茶叶品种,武夷岩茶的老枞水仙是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之一
•        名枞系列:指的是从“菜茶”品种中经过长期选育而成,自然品质优异,具有典型的岩茶岩韵特征的有命名的茶树单枞名枞.典型的有十大名枞: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白牡丹,金桂,金锁匙,北斗,白瑞香.
•        奇种系列:武夷山野生茶叶树种.武夷山没有命名的野生茶叶树种或菜茶树种.
武夷山岩岩有茶,非岩不茶,武夷岩茶主要两个产区是名岩产区和丹岩产区.
    武夷岩茶是指在独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繁育和栽培,用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
    武夷岩茶按等级分为四大类,由好到次为:正岩茶、半岩茶、洲茶、外山茶.正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品质 高味醇厚,岩韵特显.半岩茶指武夷山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洲茶泛指靠武夷岩两岸所产的茶叶,品质又低一筹.历代对岩茶的分类严格,品种花色数以百计,茶名繁杂最为突出.采自正岩的称” 奇种 “,采自偏岩的称” 名种 “,在正岩中选择部分优良茶树单株采制的,品质在奇种之上的,称” 单丛 “.名岩专选一二株品质特优的茶树单株采制的,称” 名枞 “.著名的武夷岩茶四大名枞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武夷岩茶名枞网

    武夷山位于福建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故名岩茶.武夷岩茶的名丛数以千计,丰富的茶叶品种基因库,是育种可贵的品种库,可能对众多名丛筛选育成纯系品种.在福建省科委,福建省农业厅等有关业务部门的支持下,1980年武夷山茶科所重整了《御茶园》,征集了历代有代表性的名枞216种武夷岩茶的著名名枞、单枞名录 ,重植于《御茶园》.
武夷岩茶名枞网
@

TOP

回复 36# 的帖子

武夷岩茶216种著名的名枞、单枞名录:
铁罗汉 素心兰 醉西施 白月桂 正太仑
水葫芦 夜来香 金狮子 红月桂 瓜子红
醉贵妃 赛文旦 正雪梨 巡山猴 绿蒂梅
正碧梅 过山龙 醉海棠 醉毛猴 金丁香
仙人掌 桃红梅 正碧桃 瓜子金 吕洞宾
白雪梨 并蒂兰 正芍药 正瑞香 绿芙蓉
白杜鹃 付独占 碧桃仁 正玉兰 白射香
白吊兰 绿莺歌 金观音 正蔷薇 月月桂
红孩儿 白奇兰 粉红梅 金柳条 绿牡丹
正黄龙 绿独占 罗汉松 白瑞香 正肉桂
石乳香 正毛猴 正珊瑚 水金钱 莲子心
苦 瓜 石中玉 不知春 万年红 正木瓜
万年青 石观音 水金龟 正梅占 四方竹
满树香 奇兰香 虎耳草 一枝香 龙须草
金钱草 观音竹 月上香 八步香 四季香
英雄草 千里香 满山香 灵芝草 叶下红
满地红 满红红 太阳菊 渊明菊 精神草
日日红 半畔药 老来红 状元红 沉香草
东璃菊 凤尾草 蟹爪菊 水沙莲 午时莲
佛手莲 千层莲 八角莲 瓶中梅 岭上梅
出墙梅 庆阳兰 莺爪兰 石吊兰 四季兰
金蝴蝶 金玉蟾 金石斛 金英子 金不换
玉狮子 麒 麟 玉莲环 红梅裳 红鸡冠
红绣球 鸡爪黄 玉孩儿 绿芙蓉 大桂林
水中蒲 绿菖莆 水中仙 老君眉 老来娇
老翁须 点点金 向日葵 剪春罗 剪秋罗
国公鞭 蟾宫桂 孔雀尾 万年松 关公眉
马尾素 七宝塔 珍珠球 叶下青 人参果
石莲子 吊金龟 双凤冠 威灵仙 过江龙
佛手柑 双如意 提金钗 小玉桂 一枝香
一叶金 翠花娇 蓝田玉 洛阳锦 节节青
王母桃 花藻石 紫金冠 石钟乳 隐士笔
同心结 竹叶青 洞宾剑 天明冬 不老丹
马蹄金 五经魁 芭蕉绿 西园柳 虞美人
夹竹桃 香茗涩 天南星 小桃仁 云南碧
絮柳条 梧桐子 宋玉树 步步娇 笑牡丹
莲花笺 夜明珠 绣花针 观音掌 紫金绽
名橄榄 紫木笔 迎春柳 野蔷薇 山上臻
醉和合 还魂草 胭脂米 醉小仙 白苍兰
白豆蔻 十八草 墨斗笔 白杜鹃 白玉梅
金紫燕 赛花齿 赛羚羊 赛珠琪 赛玉枕
赛络阳 出林素 玉如意 玉美人 正水枝
正玉盏 正斑竹 正玛瑙 正参须 正荔枝
正松罗 正白毫 正紫锦 正长春 正束香
正琉璃 坠柳条 正浮萍 正银光 正唐树
正荆棘 正罗衣 正棋楠 红豆蔻 玉兔耳
岩中兰 七宝丹 五彩冠 白玉霜 向东葵
海龙角 倒叶柳 蕃芙蓉 初伏兰 向天梅
玉堂春 虎爪红 月月红 正青苔 正白果
正凤尾 正萱草 正桑草 正竹兰 正玉菊
大夫板 万年木 君子竹 紫荆树 千年矮
九品莲 金锁匙 水杨梅 水底月 月中仙
四季竹 忘忧草 正唐梅 玉女掌
附武夷慧苑岩茶八百三—十个花名种类:武夷岩茶名枞网
铁罗汉 素心兰 醉西施 白月桂 正太仑 水葫芦
夜来香 金狮子 红月桂 瓜子仁 醉贵妃 赛文旦
正雪梨 巡山猴 绿蒂梅 正碧梅 过山龙 醉海棠
醉毛猴 金丁香 仙人掌 桃红梅 正碧桃 瓜子金
醉洞宾 白雪梨 并蒂兰 正芍药 正瑞香 绿芙蓉
白杜鹃 付独占 碧桃仁 正玉兰 白射香 白吊兰
绿莺歌 金观音 正蔷薇 月月桂 红孩儿 白奇兰
粉红梅 金柳条 绿牡丹 正黄龙 绿独占 罗汉松
白瑞香 正肉桂 石乳香 正毛猴 正珊瑚 水金钱
莲子心 苦 瓜 石中玉 不知春 万年红 正木瓜
万年春 石观音 水金龟 正梅占 四方竹 满树香
奇兰香 虎耳草 —枝香 龙须草 金钱草 观旨竹
月上香 八步香 四季香 英雄草 千里香 满山香
灵芝草 叶下红 满地红 满红红 太阳菊 渊明菊
精神草 日日红 半畔药 老来红 状元红 沉香草
东璃菊 凤尾草 蟹爪菊 水沙莲 午时莲 佛手莲
千层莲 八角莲 瓶中梅 岭上梅
出墙梅 庆阳兰 莺瓜兰 石吊兰
四季兰 金蝴蝶 金玉蟾 金石斛
金英子 金不换 玉狮子 麒 麟
玉莲环 红梅棠
纤鸡冠 红绣球 鸡爪黄 玉孩儿
绿芙蓉 入桂林
水中蒲 绿菖莆 水中仙 老君眉 老来娇 老翁须
点点金 向日葵 剪春罗 剪秋罗 国公鞭 蟾宫桂
孔雀尾 万年松 关公眉 马尾素 七宝塔 珍珠球
叶下青 人参果 石莲子 吊金龟 双凤冠 威灵仙
过江龙 佛手柑 双如意 提金钗 小玉桂 一枝香
一叶金 翠花娇 蓝田玉 洛阳锦 节节青 工母桃
花藻石 紫金冠 石钟乳 隐士笔 同心结 竹叶青
洞宾剑 天明冬 不老丹 马蹄金 五经魁 邑蕉绿
西园柳 虞美人 夹竹桃 香茗涩 天南星 小桃仁
云南碧 絮柳条 梧桐子 宋玉树 步步娇 笑牡丹
莲花笺 夜来珠 绣花针 观音掌 紫金锭 名橄榄
紫木笔 迎春柳 野蔷微 山上臻 十八草 墨斗笔
醉和合 还魂草 胭脂米 醉水仙 白苍兰 白豆蔻
白杜鹃 白玉梅 金紫燕 赛龙齿 赛羚羊 赛珠琪
赛卡枕 赛络阳 出林素 玉如意 玉美人 正水枝
正玉盏 正斑竹 正玛瑙 正参须 正荔枝 正松罗
正白毫 正紫锦 正长春 正束香
正琉璃 坠柳条
正浮萍 正银光 正唐树 正荆辣 正罗衣 正棋楠
红豆蔻 王免耳 岩中兰 七宝丹 五彩冠 白玉霜
向东葵 海龙角 倒叶柳 蕃芙蓉 初伏兰 向天梅
玉常春 虎爪红 月月红 正青苔 正白果 正风尾
正萱草 正桑葚 正竹兰 正玉菊 大夫板 万年木
君子竹 紫荆树 千年矮 九品莲 金锁匙 水杨梅
水底月 月中仙 四季竹 忘忧草 正唐梅 玉女掌
@

TOP

酒神精神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世界文化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苏斯为象征,到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使这种酒神精神得以升华,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神精神无所不往,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因为,自由、艺术和美是三位一体的,因自由而艺术,因艺术而产生美。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   与官司人、商人、匠人、农人相比,文人似乎和酒更有缘分。一是文人多嗜酒。酒能激发灵感,活跃形象思维;酒后吟诗作文,每有佳句华章。饮酒本身,也往往成为创作素材。一部中国文学史,几乎页页都散发出酒香。李白和杜甫,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都终生嗜酒。李白自称“酒仙”,杜甫因有一句“性豪业嗜酒”,被郭沫若先生谥之为“酒豪”。“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独酌成诗》)“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郭老还煞费苦心地统计出,在他们现存的诗作中,言及酒的,李占17%,杜占21%。这就使我们想到,假设没有酒,李杜的诗歌一定会少了许多韵味,我们今天读到的《李太白集》、《杜工部集》,也一定会薄了许多。   二是文人饮酒特别讲究那个饮的过程,特别讲究饮酒过程中的那套繁文缛节。于是,便要制定颇为严刻的觞政,便要舞弄花样百出的酒令。那酒令,可不是好玩的,是对人的聪明才情、知识水平、文学修养和应变能力的严峻考验;没有满腹诗书和机敏睿智,是要临场出丑的。文人们硬是把这一套玩出美妙的极至,硬是把经史百家、诗文词曲、歌谣谚语、典故对联等等文化内容,都有出神入化地囊括到酒令中去了。于是,酒宴始终,便充溢着浓浓的而又绵绵的书卷气和文化味。觥筹交错中,不仅享受了酒的醇美,也享受了文化的馨香。古代文人宴饮时的逸雅情趣,我们是不能亲眼见识了,只能从《红楼梦》、《镜花缘》等小说和记载酒令的书籍中窥知若干。由于文人的参与,饮酒才饮出了档次,饮出了境界,饮出了无限风光。酒文化中的精彩部分,实在是文人创造的。“五四”以后的现代文人,也常相聚宴饮,连鲁迅先生也多次参加,《鲁迅日记》中常有记载。他那首诗《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成为名联),就是在郁达夫做东的宴席上做成的。郁达夫更嗜酒,曾有“大醉三千日,微醺又十年”之句;酒中醉中,他乘兴做出许多好诗文。新文人雅集,樽俎之间仍然充满文化味,谈诗话文,即席吟咏,仍是一大主题。丰子恺就曾写道:“世间最好是酒肴,莫如诗句。”五四运动,狂飙突起,涤荡了旧世界,但千古传下的酒文化仍然一脉相承。创造新文化的新文人,一端起酒杯,仍似他们的先辈。   不仅为诗如是,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书法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画家中,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李白写醉僧怀素:“吾师醉后依胡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飞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怀素酒醉泼墨,方留其神鬼皆惊的《自叙帖》。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TOP

回复 36# 的帖子

 中国茶文化的思想价值:
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与茶文化精神是一致的。就其要义来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德,摆正人与自我关系的准则。
  重德,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讲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是历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标,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内涵。而茶德的树立,既是茶的自然特性的显现,又是茶人精神的流露,同时又是茶人所确立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首先,茶性蕴含着茶德。茶品即人品。茶品是指人们在对茶的认识中提炼出来的象征性品貌,陆羽在《茶经》一之源开宗明义地指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被称为嘉木,是因为茶的生长、体型、特色和内质等具有刚强、质朴、清纯和幽静的本性。茶树生长在山野的烂石、砾壤或黄土中,仍不失坚强、幽深;茶叶凝聚阳光雨露的精华,其“性洁不可污”;茶汤晶莹清澈,清香怡人,给人以智慧和幽雅的韵致。茶性与茶品相联系,无喧嚣之形,也无激扬之态,茶性与茶品这些自然的本质特征渗透到人们生活领域,表现在人对生活的一种理解,一种静观,一种品鉴,一种回味;延伸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则是一种境界,一种理念,一种智慧,一种品格。因此,重德观念的形成,源于茶的自然本性。
  其次,茶德是茶道的灵魂。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人们对茶德早已确认,并崇尚备至。陆羽在《茶经》提出的“精行俭德”,说明茶的美好品质应与品德美好之人相配,这是最早确立的茶德标准,也是中国茶道的精神所在。到了后来,唐代刘贞亮对茶德的阐述则更为具体:以茶散闷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行,以茶可行道。在当代,王泽农,庄晚芳等茶学专家,对茶德都作了深刻的注解。王泽农先生认为,茶道的本质精髓应该是“德”,德是天地的属性,天性、人性、茶性乃共性所在也。庄晚芳先生提出了“廉美和敬”为核心内容的茶德,他认为“廉俭”可以“育德”,以一杯清茶来推行清廉与勤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由此可见,茶德的树立和推崇,不仅为中国茶道形成奠定了基础、丰富了内容,而且也为茶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明确了方向。
  第三,茶道孕育了茶人精神。如前所述,中国茶道,很大程度上是在树立茶德的基础上创立的。尽管目前人们对茶道的论述,各执己见。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茶道讲求的是精神内涵。中国茶文化继承了儒、佛、道的精义,把饮茶等茶事活动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茶的品饮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洗礼和人格上的澡雪,这就是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中国茶道孕育了茶人精神,茶人精神推动了茶道的发展。被人们尊为茶圣的陆羽,幼为弃儿,长于佛门,一生不仕,致力于茶事研究,他常脚着芒鞋,独行野中,采茶觅泉,品茶鉴水,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对理想的追求,写下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为推动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陆羽的一生,不羡官爵,不慕名利,甘愿荒餐野宿,栉风沐雨,始终生活在人民大众之中,他这种牺牲自我,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以及勇于吃苦、善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既是茶人精神的充分体现,也是中国茶道关于人的人生价值思想的完美表达。
  二、尚和,协调人与他人关系的宗旨。
  茶道中“和”的基本涵义包括和谐、和敬、和美、平和等等,其中主要是和谐。通过以“和”为本质的茶事活动,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茶文化关于“和”的内涵既包含儒、佛、道的哲学思想,又包括人们认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同时也是评价人伦关系和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
  第一,“和”是中国茶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茶道是在吸收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虽然三教对“和”的阐释各不相同,但“和”则是三教共通的哲学思想理念。儒家推崇的是中庸之道,《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大道也。”指出了“和”与“中”的关系,“和”包含中,“持中”就能“和”。因而儒家提倡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必须节制而不放纵;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亲和自然,保护自然;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倡导“礼之用、和为贵”。佛教中的“和”提倡“父子兄弟夫妇、家室内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并强调“言色相和”,这是一种舍弃根本的“和”。特别是在茶道中的“茶禅一味”强调,人如果要脱离苦海,就须六根清净,明心见性。禅茶是僧侣们通过品茶品味人生,这是“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致清导和”“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和”表达了人们崇尚自然、热爱生命、追求真善美的理念。总之,儒、释、道三家关于“和”的哲学思想贯穿于茶道之中,既是自然规律与人文精神的契合,也是茶的本性的体现,同时也是特定时代的文人雅士人生价值追求的目标,如儒家基于治世的机缘,佛家则是缘于淡泊出世的操节,道家又赖于尊人贵生的精神等。
  第二,“和”是人们认识茶性、了解自然的态度和方法。茶,得天地之精华,钟山川之灵秀,具有“清和”的本性,这一点,已被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所认识。陆羽在《茶经》中关于煮茶风炉的制作所提出的“坎上巽下离于中”与“体均五行去百疾”,是依据“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的哲学思想提出来的。陆羽把茶性与自然规律结合起来,表达了“和”的思想与方法。煮茶时,风炉置在地上,为土;炉内燃烧木炭,为木、为火;炉上安锅,为金;锅内有煮茶之水,为水。煮茶实际上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达到平衡的过程,煮出的茶汤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另外陆羽还对采茶的时间、煮茶的火候、茶汤的浓淡、水质的优劣、茶具的精简以及品茶环境的自然等论述,无一不体现出“和美”的自然法则。
 第三,“和”是规范人伦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价值尺度。中国茶文化对于“和”精神,主要表现在客来敬茶,以礼待人,和诚处世,互敬互重,互助互勉等。通过饮茶、敬茶,形成了茶礼、茶艺、茶会、茶宴、茶俗以及茶文学等多种茶的表现形式,而实质内容则是以茶示礼、以茶联谊、以茶传情,而达到的目的则是以茶健身,以茶养性,以茶表德。
  客来敬茶,以茶示礼,既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礼节。人们通过敬茶、饮茶、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之间的友情。这种习俗和礼节在人们生活中积淀,凝炼和阐发,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处世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现在人伦关系与人际行为上,就是以和谐、和睦、和平为基本原则,来达到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平衡。如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诚信、宽厚、仁爱待人是为了“和”;遇到矛盾时,求大同、存小异,这是一种“和”;在激烈的竞争中,坚持平等、公开、公正的原则,也是一种“和”;对待纷繁、浮躁的世俗生活,要求平心静气,则是另一种“和”。
  总之,茶文化崇尚以“和”为目标的价值取向,对于建立团结和睦、和诚相处、和谐一致的人伦和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崇俭,处理个人与民族及国家关系的基础。
  崇俭,就是倡导勤俭、朴实、清廉的个人思想品德与社会道德风尚。以茶崇俭、以俭育德,既是中国茶道精神的精义,也是茶文化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重要思想内容。
  茶在守操、养廉、雅志、励节等方面的作用被历代茶人所崇尚。陆羽在《茶经》中追述了自神农至唐代诸多有关饮茶的名人轶事,其中不乏以茶崇俭的例子。如齐国的宰相晏婴以茶为廉,他吃的是糙米饭,除少量荤菜,只有茶而已。晋代的陆纳以茶待客,反对铺张,不让他人沾污了自己俭朴的清名。桓温以茶示俭,宴客只用七盘茶和果来招待。齐武帝在遗诏中说他死后,只要供上茶与饼果,而不用牺牲,并要求天下人无论贵贱,都按照这种方式去做。如果说这些以茶崇俭的例子只是对廉俭之风的追求,那么陆羽崇俭的思想,则更多地表达了自己匡时济世的政治向往和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
  陆羽对煮茶的锅,要求用生铁制成,如果用瓷、石则不耐用,如果用银制,则“涉于侈丽”,这种观念仍然是崇俭。而他在风炉上铸上“伊公羹、陆氏茶”和“圣唐灭胡明年铸”的字样,是陆羽用自己的茶比伊尹治理国家所调之羹,来说明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至于风炉的铸造时间,标明是在唐代平息安史之乱第二年铸造的,表明了陆羽对国家兴亡的关注,同时也寄托了茶人积极入世,以身许国的高尚情怀。
  陆羽一生勤奋好学,俭朴处世,他不求仕进,不成家,却成就了《茶经》。他虽身为闲云野鹤的隐士,但却处江湖之远亦忧其民。在安史之乱时,他写的《四悲诗》,就是对人民的痛苦有所感触,用悲愤的泪水写成的。
  以茶崇俭,以俭育德,茶是人们寄托感情的媒介,也是历代茶人爱国忧民的情结的载体。“啜苦励志,咽甘报国”代表了茶人以爱国主义为人生价值的崇高品格。
四、贵真,沟通人与自然关系的要求。
  贵真,就是讲求人与自然的亲和,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这既是中国茶道的核心内容,也是传统茶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是茶人对人生价值的最终追求。
  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庄子曾经说:“真者所以受于天,自然不可易,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解释了真的本质,即“真”与“天”、“自然”是一致的,是不可改变的。所谓“天道自然,“天人合一”,是古代先哲们解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本观念。中国传统茶文化讲究的真,包括了茶的自然本性之真、品茶的环境之真和人的性情之真。
  第一,茶的自然本性之真。茶叶是天涵地载人育的灵芽,其天然性质为清纯、淡雅、质朴。陆羽《茶经》指出,“茶之性俭”,“茶之为用,味至寒”。唐代裴汶在《茶述》中说:“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喜园中茶生》的诗中写下:“洁性不可污,为饮涤烦尘”的名句。由此可见,人们对茶的发现、利用和享受,既有感观上的真香、真味,也有精神上的真性、真趣。茶,由最初的药用到生活中的享用,由提神醒脑的天然功用到致清导和的精神作用,由自然的茶品到社会的人品,这种渐进的认识、升化过程,不仅表现出了人对自然的认识历程,而且也反映出了人与自然高度契合、和谐统一的过程,同时也彰显出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过程。
  第二,品茶的环境之真。人们品茶,还须要有适宜的环境、氛围和时间,“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矣。”天趣则是指自然天成的环境。《徐文长秘集》称“品茶宜精舍、宜云林、宜永昼清谈、宜寒宵兀坐、宜松月下、宜花鸟间、宜绿藓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妆扫雪、宜船头吹火、宜竹里飘烟”。表明了品茶需要野、幽、清、净的自然环境。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提出了品茶的适宜时候:“心手闲适,披咏疲倦,意绪纷乱,听歌拍曲。歌罢曲终,杜门避事。鼓琴看画,夜深共话。明窗净几,佳客小姬。访友初归,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酒阑人散。儿辈斋馆,清幽寺观,名泉怪石”等,此外,历代文人雅士选择茶境时,离不开松、竹、梅、兰与琴、棋、书、画等,这些即是人与自然沟通时,对“真”的追求,也是人文精神与自然精神交相涵摄时,对美的感悟。
 第三,茶人的性情之真。人们对茶的品饮,除了外在的环境之外,重要的还必须有内在的心境。自然环境与人的心境和谐一致,人就能真正地放松自己,进入忘我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目的。
  茶人心境的形成和创造,来自于“虚静”。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虚静早有深刻的阐述,道家认为,人的心虚静之极,可以像镜子一样真实地反映天地万物,儒家则以静为本,致良知,止于至善;佛家认为,人的心灵不为名利欲望所占据,谓虚,人的思想不受外界的干扰,谓静。这种虚静,既顺乎茶之本性,又合乎人之心性。因此,虚静的心境,可以说是茶人的性情。性情之真来源于人对茶的品赏。人在工作的忙碌之后,生活的余暇之时,端起茶杯细啜漫品。当茶汤静静地浸润人们的心田时,人的心灵就在虚静中得到净化,精神也就在虚静中得到升华,这样就可以尽享怡然自得的人生之乐。由此看来,人们品茶,不仅仅是生理的需要、生活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心性的修炼、品质的涵养和人格力量的锻造。人们只要以宁静淡泊的心情,旷达超逸的襟怀去品茶,就一定能得到道德力量的扩充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从而就能更好地享受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真趣。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茶文化关于人生价值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思想,构成互相联系统一的人生价值观,它是中国茶道的核心内容。千百年来,这种价值观潜移默化于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之中,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共同享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她与世界其它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融会在一起,形成了共识与认同。当今世界面临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让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对于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中国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大工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研究和开发传统文化的人生价值观的思想资源,弘扬和重建民族文化精神,对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