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诗词国度的文化遗产·2011教学版块

回复 265# 的帖子

品牌文化
  五粮液在中国市场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浓香型白酒的杰出代表,她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和玉  五粮液
米五种粮食为原料,以"包包曲"为动力,经陈年老窖发酵,长年陈酿,精心勾兑而成。她以"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酒味全面"的独特风格闻名于世,常用作喜庆宴会及馈赠亲友的热门选择。数年来"五粮液"品牌连续在中国白酒制造业和食品行业"最有价值品牌"中排位第一,2004年其品牌价值达306.82亿元,具有领导市场的影响力。2004年底,五粮液稳居全国白酒评比第一名。   "五粮文化"自不用多言,是中国5000年农耕文化的代表,将中国酒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大中华文化融会贯通,不能不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据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中国先生介绍,新品68度五粮液基酒来源于五粮液集团的600年窖池,其价值可与国家文物比美;其生产班组是从生产五粮液的班组里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五粮液调动了生产系统、产品研发系统、506车间、宣传系统和物资采购系统等各大系统协作,几乎是举"全身之力"来酿制。————来自《百度百科》

TOP

回复 282# 的帖子

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的
水平
  长城不是文物部门的,也不是地方政府的,是社
会的公众的. 长城途经的区域广大,单靠政府和文
物部门的力度是不能对长城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长城保护不仅要制定法规和各项规划,配套相应的
管理办法,更要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水
平,对长城的环境保护应该结合宣传、普及教育等形
式,引导公众参与到保护长城环境的事业中. 居住
在长城附近的民众和到长城游览的游客都可加入到
保护的行列,并参与保护地带的保护、管理、监督工
作,以达到上下齐动,共同保护我们共有的文化遗产的目标。

TOP

回复 66# 的帖子

庐山区宗教文化旅游潜力大。庐山区地处世界遗产地庐山北麓,长江、鄱阳湖之滨,坐拥众多古刹、名观,宗教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丰富。目前,该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与其他地区比发展太慢。
       主要问题:一是有景点,但缺规划。
                         二是有内涵,但缺挖掘。
                         三是有产品,但缺品牌。
       针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议学习外省新兴宗教文化主题旅游经验,充分挖掘和发挥我区宗教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配合全市打造“大庐山”旅游的战略方针,大力发展宗教“观光旅游”:
一、加强管理、积极引导、形成发展合力。
二、深入挖掘宗教文化内涵,全面提升旅游品位。
三、打好“宗教牌”,丰富产业链,科学开发旅游商品。
四、营造声势、科学规划、打造宗教文化旅游金字招牌。

TOP

新增加几首有关泰山的诗

别鲁颂   
           李白     

        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
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
        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
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赠言镂宝刀,千岁庶不灭。


       
        独酌   
          杜牧

        长空碧杳杳,万古一飞鸟。
生前酒伴闲,愁醉闲多少。
        烟深隋家寺,殷叶暗相照。
独佩一壶游,秋毫泰山小。


       
        省试白云起封中   
               陈希烈     


        千年泰山顶,云起汉王封。不作奇峰状,宁分触石容。
为霖虽易得,表圣自难逢。
        冉冉排空上,依依叠影重。素光非曳练,灵贶是从龙。岂学无心出,东西任所从。


       
        寓言   
            韦庄  
        黄金日日销还铸,仙桂年年折又生。
兔走乌飞如未息,路尘终见泰山平。


    泰山吟
    (元)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泰山吟
       陆机
   泰山壹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极周以远,层云郁冥冥。梁甫亦有馆,蒿里亦有亭。
   幽岑延万鬼,神房集百灵。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泰山吟
     谢灵运
   岱宗秀维岳,崔萃刺云天。岞崿既嶮巘,触石辄迁绵。登封瘞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闾何晻霭,明唐秘灵篇。

TOP

回复 287# 的帖子

我们组的成员们,加点油,赶紧发帖!论文在大家的协作下拼凑起来了,虽然不怎么样,但我们学到了团结协作的快乐!祝朗诵的我组成员加把劲!

TOP

回复 82# 的帖子

秦汉以来,随着帝王的封禅,儒、释、道教的相继传入,泰山建筑亦陆续营建。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回复 81# 的帖子

本人(第二组组长杨媛)根据唐树雪、赵月、胡芳所收集的关于泰山的事、神话、诗词文献分析泰山的社会影响如下(重要内容已用红色字、粗体、下划线标记):
在中国人心目中,被尊为中国五大名山之首的泰山是如此神圣,如此巍峨。亘久以来,它是华夏民族古老而悠长的历史记忆的化身。
早期的社会影响:
一、宗教影响: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传说泰山神作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秦汉以降,泰山神的影响逐渐渗透社会各阶层,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信仰他,认为他可保国安民,从秦始皇到清乾隆帝,都曾接撞到泰山进行过封禅祭扫活动。于是信仰向四周扩散开来,在全国各地几乎都建有规模不等的东岳庙,反映了泰山神--东岳大帝在中国传统宗教中的地位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历代帝王对泰山神尊崇有加,唐代封为“天齐王”,宋代晋为“仁圣天齐王”、“天齐仁圣帝”,元代加封为“天齐大生仁圣帝”,明代又恢复为东岳泰山神。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东岳泰山神的生日,全国各地的善男信女来此焚香祭拜,以示庆贺。如:岱庙,用供奉泰山神.举行祭祀大典的地方。
二、民间思想影响:根据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发祥之地,因此成为五岳之首。同时泰山神还被传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职能,泰山治鬼魂之说,汉魏间已经盛行。”《后汉书•方技传》载:“许峻自云,尝笃病,三年不愈,乃谒泰山请命。”这样看来,泰山还能知人年寿修短,可以治一些疑难杂症。正所谓新旧相代,固国安民;延年益寿,长命成仙;福禄官职,贵贱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统。

TOP

七夕

七夕:中国爱情节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8-08/07/content_9013672.htm


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七夕节的简介
http://www.china.com.cn/ch-jieri/qixi/1.htm


七夕吧 百度贴吧
http://tieba.baidu.com/f?kw=%C6%DF%CF%A6&fr=ala0#


各地七夕习俗_读书频道_凤凰网
http://book.ifeng.com/culture/ji ... /12/1940625_0.shtml

专家:重塑牛郎织女传说 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http://www.cflac.org.cn/minjian/2008-08/15/content_14134210.htm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据库系统_牛郎织女传说
http://fy.folkw.com/View.asp?Id=2433

TOP

姚鼐《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无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 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时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TOP

回复 82# 的帖子

 泰山在现代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泰山精神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它深邃的文化内涵及其象征意义深深地扎根于民族的心灵深处。季羡林先生曾著长诗《泰山颂》,赞誉泰山为“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并倡言“欲弘扬中华文化必先弘扬泰山文化”。泰山精神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1、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直上危巅休怯险,登天毕竟要雄才。”泰山高大雄伟,七千级盘道逶迤通达岱顶。从红门至岱顶,有多处以“登”为题的刻石,如“登高必自”、“勇登仙境”、“从善如登”、“若登天然”、“努力登高”和“共登青云梯”等,所宣扬的都是努力进取、自强不息的主题。十八盘是登山盘道中最险峻最难登的一段,同时也是天门咫尺、希望就在眼前的一段。因此,在南天门下刻有“努力登高”以示鼓励。虽然千辛万苦,如果登上南天门,到达玉皇顶,给人的感觉则是“万里清风来”、“一览众山小”、“登高壮观天地间”和“山为绝顶我为峰”。
  2、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究天人之际”是中华民族不懈的追求。季羡林先生认为,“东方的以中国为代表的思维方式是综合的”。“综合的”即“天人合一”的,用宋代大哲学家张载话讲,“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所谓中华民族的“独特思维方式”就是“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泰山是“天地交泰”之地,历代帝王封天禅地之所,阴阳之和谐;泰山是中国首例文化与自然有机融为一体的双重世界遗产,自然与人文之和谐;泰山儒释道兼而有之,优势互补,多元文化之和谐;泰山人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主体与客体、客体与客体之和谐。
  3、顶天立地的担当精神。在中华文化典籍中,我们常见“稳如泰山”、“泰山北斗”、“泰山压顶不弯腰”、“责任重如泰山”等等。特别是“泰山石敢当”,意即泰山石可抵挡一切。在长久的流传中,泰山石敢当在人们心目中成了正义的化身,誉为泰山平安文化的传播大使。2006年6月,“泰山石敢当习俗”被国务院公布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吉祥物——“泰山童子”,也是从泰山石敢当幻化而来。
  4、胸怀博大的包容精神。早在二千多年前,秦李斯在其《谏逐客书》中就论称“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诚哉斯言。泰山古称大山,是比大还大之山,故曰“太山”。泰山之“太”,固然有其岩岩气象的自然因素,更体现在人文的崇高和胸怀的博大一面。

TOP

回复 287# 的帖子

长城是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即使存在一些狭隘的黄色文明的东西,但是现在时和平文明的象征。长城老了,我们传承保护的脚步不停,我们保护的心不老!

[ 本帖最后由 木末芙蓉 于 2011-10-18 22:30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回复 277# 的帖子

中国的七夕,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七夕的诗歌,我们沉醉其中!

TOP

回复 296# 的帖子

中国知网里有关长城的论文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回复 292# 的帖子

补充二、民间思想影响根据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发祥之地,因此成为五岳之首。同时泰山神还被传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职能,泰山治鬼魂之说,汉魏间已经盛行。”《后汉书•方技传》载:“许峻自云,尝笃病,三年不愈,乃谒泰山请命。”这样看来,泰山还能知人年寿修短,可以治一些疑难杂症。正所谓新旧相代,固国安民;延年益寿,长命成仙;福禄官职,贵贱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统。
     泰山奶奶庙:从老师放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了解,泰山奶奶从最初的个别功能到最后的全能,逢泰山奶奶的生辰之日,泰山周围的居民匍匐前行向着泰山奶奶庙朝拜,祈福平安。可以看出泰山周围群众和居民对一些传说神话以及历史故事的坚信不疑和对泰山的无比敬畏。据东岳碧霞宫碑》记载:“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为亲愿,弟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相交愿,而神亦靡诚弗应。”由此可知,碧霞元君在民众的心理层面上简直是有求必应,无所不能。其次,碧霞元君作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乐善好施的女神,更是让劳苦大众倍觉亲切,从而愈加信赖她,一跃成为民众心目中的慈母、圣母。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是碧霞元君的生日,香客多来此祭拜以示庆。明清时,由于碧霞元君影响日益扩大,祀元君的庙宇也从泰山扩展到全国各地,每日里香火旺盛,对其的信仰遍及大半个中国。
三、泰山文化对其他地区的社会影响泰山的文化渊源流长,不仅影响到了当地的居民,而且在世界各地产生了不小得影响。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第453-455页,齐鲁书社,1985年版。王献唐云:“伏羲族居泰山一带,故称泰皇。”其中就反映了泰山除在泰安县本地的影响外,邹县、凫山、染山均有伏羲庙,鱼台、寨里有伏羲陵,陵南有伏羲画石,其他鲁南各地,如嘉祥、滕县及兰山各处,有伏羲、女娲画石,作蛇身者亦伙。现在四川大足舒成岩有宋代的道教造像数龛,其中就供奉有东岳大帝。在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也有座名闻遐迩的泰山奶奶殿。徐州的泰山奶奶殿坐落在徐州的泰山之巅。
四、泰山给古代文人的异人灵感:历代文化名人纷至泰山进行诗文著述,留下了数以干计的诗文刻石。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马迁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这些古代文人写出的泰山诗文,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传世名篇。如果不是大山的宏伟及壮观,震撼心灵怎能给人如此绝世而空灵的感受呢。正所谓感时而发,感事而吟,无大物者何能动其大情。 如《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参照组员唐树雪的资料收集,这只举几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封禅颂 [汉] 司马相如
自我天覆,云之油油。 甘露时雨,厥埌可游。
滋液渗漉,何生不育。 嘉谷六穗,我穑何蓄。
非惟雨之,又润泽之。 非惟犏之,我汜布濩之。
万物熙熙,怀而慕思。 名山显位,望君之来。
君乎君乎,侯不迈哉。 般般之兽,乐我君囿。
白质黑章,其仪可嘉。 畋畋穆穆,君子之能。
盖闻其声,今观其来。 厥涂靡踪,天瑞之征。
兹亦于舜,虞氏以必。 濯濯之麟,游彼灵畤。
盂冬十月,君徂郊祀。 驰我君舆,帝用享祉。
三代之前,盖未尝有。 宛宛黄龙,兴德而升。
采色炫耀,爌炳煇煌。 正阳显见,觉悟黎蒸。
于传载之,云受命所乘。厥之有章,不必谆谆。
依类托寓,谕以封峦。

泰山石
[唐]李德裕
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树。
沧海似镕金,众山如点黛。
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
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题灵岩寺泉池

[唐]李 白
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
片石含清锦,疏松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
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再书王母池
[唐]吕洞宾
昔年留字识曾来,
事满华夷遍九垓。
无赖蚊虬知我字,
故留踪迹不沉埋。
“泰山何其大,万物都归纳,泰山何尊严,万象都包含。一切宇宙事,皆作如是现”。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李斯

TOP

金子琳同学的跟贴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蕴育了庐山无比丰厚的内涵,使她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从慧远始建东林寺,开创"净土法门",到集佛、道、天主、基督、伊斯兰教于一身的宗教圣地的形成;从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弘扬"理学",到教育丰碑的构建;从"借得名山避世哗"的隐居之庐,到上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群的兴建;从胡先骕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从上世纪中叶,庐山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到庐山作为政治名山地位的确立……庐山的历史遗迹,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处自东晋以来,诗人们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诗人陶渊明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并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而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路上,写下《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水》家喻户晓。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影响深远,流传广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哲理的名句….而上山水画的留存也不计其数,很难统计,代表性的有东晋顾恺之《雪霁望五老峰》、五代荆浩的《匡庐图》、明代沈周的《庐山高图》、明唐寅的《三峡桥》清代石涛的《庐山观瀑图》、清代的张大千的《庐山图》等。现代的画家表现庐山的作品更是难以计数,著名的有傅抱石、刘海粟、吴湖帆、应野平、陆俨少、钱松岩、白雪石、黄秋园等众多大家。山水诗、山水画是中国山水文化中两大华项,山水诗在庐山大放光采,山水画亦在庐山一展风流,闪烁出耀人的辉光。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独立存在的山水画,从此历代丹青大师以庐山为载体,以这一艺术形式对庐山赋予美感境界的表述。中国画在理论上的第一次突破,亦是顾恺之的“传神说”,然而这是受到东亚高僧慧远在庐山阐发的“形尽神不灭论”哲学思想影响的结果。庐山东林寺莲社“十八高贤”之一的宗炳,他所撰的《画山水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中国山水画论,他所阐述的山水“畅神说”,打破了“君子此德”的美学观,表现了一个新的美学思潮的兴起。
文人墨客对庐山抒情写意,浓墨重彩,使庐山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科学家们对庐山进行科学探求,揭示其美的真谛。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以庐山第四纪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发表了《冰期之庐山》等一系列研究著作,从而开创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又由此而引发中外学者对庐山第四纪冰川的学术论争,从而演奏出一部中国第四纪地质学的世纪交响曲……
庐山的历史文化具有很高的定位,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作为庐山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庐山山水文化已经形成了明显的文化传承关系,其价值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相结合的文化体现。
处闪烁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光华,充分展示了庐山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美学价值。   
佛教文化。
公元四世纪,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首创净土宗,开创中国化佛教,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太平天国战争以前,庐山曾经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鼎盛时期全山寺庙多达三百多处。
19世纪末,英国传教士李德立规划、开发牯岭避暑地,代表着西学东渐的新趋势。到20世纪初,牯岭曾经汇集二十余国的数千名基督教传教士,兴建欧美风格的避暑别墅近千幢,以及各宗派的教堂多座。形成中国最有规模的一处避暑胜地和山地别墅群。今天,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都在庐山各有一席之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