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诗词国度的文化遗产·2011教学版块

回复 11# 的帖子

1.泰山的遗产类型:泰山是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混合体。
2.为了使这个伟大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得到传承,我们应该实施积极地保护措施。比如:(一)在立法中注重引入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理念。一是充分重视世界遗产保护传承的责任和重要意义,在保护资源、服务当代、永续利用上下功夫。既要充分发挥世界遗产的品牌作用,引领、推动所在地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实现遗产地保护与周边居民致富的双赢;又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大对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力度,确保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如可借鉴黄山、四川等遗产保护经验,出台景点轮休的有关规定等。
二是认真把握理解世界遗产公约规定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原则,切实与“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理念有机结合,指导工作实践。“真实性”概念最早出现于《威尼斯宪章》(Venice Charter,1964)中,详见于《奈良文件》(Nara Document,1994)和世界遗产委员会在“行动指南”中的规定,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除了至少必须符合登录标准中的一条外,还必须符合真实性标准;同时还要求“具备足够的法律的/合同的/传统的保护和管理机制,确保被提名的文化财产或文化景观有足够的保护”。因此,真实性也就成为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基本条件和保护原则。完整性(integrity)一词来源于拉丁词根,表示尚未被人扰动过的原初状态(intact and original condition)。它主要用于评价自然遗产,如原始森林或野生生物区等。完整性原则既保证了世界遗产的价值,同时也为遗产的保护划定了原则性范围。目前,随着世界遗产事业的发展,“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已经成为评价文化、自然遗产的综合性原则,对已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单位具有深入的指导作用和监督价值。
三是注重世界遗产知识的普及推广,提升社会各界关注世界遗产、热爱世界遗产、传承世界遗产的热情和意识。增强媒体和社会对世界遗产的关注和监督力度,督促遗产地政府、管理者履行保护管理责任。

(二)注重吸收国内外世界遗产地好的做法。具体归纳如下:一是出台世界遗产主题的立法。如国内从地方性法规角度出台了《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2002年4月1号实施)、《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2002年9月1日起施行)、《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2001年1月1日实施)、《云南省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2005年7月1日施行)。从国外遗产地来看,20世纪20年代,英国政府制订了《古迹与考古地区法》;2007年,英国政府出台了《21世纪遗产保护白皮书》,制定了“更为简单、更有效的统一遗产保护体系”,让公众和社区有更多参与的机会。二是通过立法实现遗产地可持续发展。黄山在全国首创景点轮休制度,《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管委会应根据保护环境和恢复生态的需要,对重要景区、景点实行定期封闭轮休”。通过立法,诠释了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保护理念,同时也为如何扩大遗产立法的保护范围推开了一扇大门。从国外看,西班牙的门票预售系统异曲同工,为较好的处理保护遗产和旅游开发的关系,政府通过银行和网络预售系统控制客流量,减轻一些比较脆弱的遗产景点的压力。三是注重依法监督和公众参与。美国的遗产保护建立在完善的法律体系之上,几乎每一个国家公园都有独立立法,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各项政策也都以联邦法律为依据。同时,遗产管理部门的重大举措必须向公众征询意见乃至进行一定范围的全民公决,这使主管部门的决策都不得不考虑多数人的利益最大化而非部门利益最大化,也使管理机构本身几乎没有以权谋私的空间。四是通过立法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本是世界上做早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并将其上升为国家行为的国家。1950年,日本率先制定了《文化财保护法》,后又推出对无形文化财传承人的保护制度。韩国于1962年颁布了《韩国文化财保护法》,并陆续公布了1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了金字塔式的文化传承人制度,对于最杰出的传承人给予公演、展示会以及研究、扩展技能的全部经费,保证其衣食无忧。

(三)加强世界遗产主题的立法。世界遗产涉及的立法不可谓不多,但真正从与国际公约接轨、加强世界遗产自身保护管理的立法少之又少。一是建议尽快解决世界遗产管理立法缺失、效力较低等问题。世界遗产至今尚没有自己的《世界遗产法》,甚至专属性的行政法规也没有,对全国的世界遗产缺乏有力的指导和约束管理。仅靠各地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予以保障,与国际公约的要求不相符、不匹配。二是进一步扩大遗产的法律保护范围。在立法上除了进一步完善现有立法外,还要针对特定的保护对象制定一系列专门的法律法规:制定泰山资源、品牌的保护立法,如泰山赤磷鱼、泰山松、泰山石、泰山玉的保护等;泰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通过立法明确管理主体、职责、申报程序等;泰山相关知识产权的立法,如经石屿、彩石溪、天烛峰、桃花峪等商标权的申报;世界遗产称号的保护等。三是针对部分现有立法规定模糊、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建议有关立法机关深入遗产地定期开展立法调研,修订现有立法或者出台新的补充性规定,以解决遗产地立法、执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武当山古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

武当山古建筑群于1994年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现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主要包括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四座宫殿,玉虚宫、五龙宫两座宫殿遗址,以及各类庵堂祠庙等共200余处。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占地总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规模极其庞大。被列入的主要文化遗产包括:太和宫、紫霄宫、南岩宫、复真观、“治世玄岳”牌坊等。

TOP

回复 15# 的帖子 明代关于泰山的诗词

三阳庵
萧协中风来树里沸洪涛,满目河山兴自豪。野蔬味冲消俗念,黄冠致逸不劳骚。
青帝观
萧协中万国苍黥此禀生,飞甍金壁倚云平。轮回自古司东岳,懿号讹传两地名。
白鹤泉
萧协中名泉喷激漾悠悠,达入雉城堪泛舟。鹤翥源枯空怅望,蓁芜满道野烟浮。
高真院
萧协中香林栖碧宇,旷古事高真。岚翠空中色,昙花象外身。径微悬石细,松老得枝新。城市仍非远,宁辞蜡屐频。
香井
萧协中凿石分流细,芬芳脉长濬。岭梅寒濑夜,岩桂夜澄浆。鼻观闻初异,泉痕溴自香。茶铛闲煮月,应共老僧尝。
虬在湾
萧协中扰扰路傍人,昏昏云靉 。虬去池犹空,波光清于黛。
杨老园
萧协中山径仄石欹,荒圃睛烟曙。杨老何年人,此是避兵处。
凤凰台
萧协中台上曾闻集凤凰,时和应自兆祯祥。汉臣不似宋臣媚,浪撷灵芝奏中央。
都庙
萧协中森严庙貌昼长阴,风雨遥闻苔杖音。莫道游人争却步,满墀密树断鸣禽。
封家池
萧协中山翁频醉习池头,此地名园亦胜游。赖有灵泉通浩荡,且邻白鹤倍清幽。一泓势可倾千里,百折期将到十洲。歌管每邀岩际月,芙蕖纷集水中鸥。游人耐可酬嘉赏,地主无端厌拍浮。消歇繁华宁物理,搜寻遗迹待人谋。
凤凰台
萧协中台上曾闻集凤凰,时和应自兆祯祥。汉臣不似宋臣媚,浪撷灵芝奏中央。
白骡塚
萧协中御厩騕褭秣食多,登峰阅巘几能过。功成身死无余慕,芳塚黄麻翳碧萝。
梳洗河
萧协中蕊宫原不珥明璫,楼去波澄映夕阳。轻抹霁烟迎黛色,嫩萦河芷带天香。瑶池沁液风寒冷,岳麓分泉月浸凉。欲借双成问王母,恐随时局亦新装。
朝元观
萧协中古柏阴阴覆画廊,风飘霜叶满墀黄。楼台敞邃难穷胜,到处笙歌佐客觞。
梳洗河
萧协中蕊宫原不珥明璫,楼去波澄映夕阳。轻抹霁烟迎黛色,嫩萦河芷带天香。瑶池沁液风寒冷,岳麓分泉月浸凉。欲借双成问王母,恐随时局亦新装。
王母池
萧协中仙风吹动水涟漪,信是当年阿母池。青鸟书回波镜绿,碧桃花系洞春迟。琮琤暖液遥穿溜,浅淡睛莎细绕堤。乞得丹砂消世劫,一飘长日灌琼芝。
剑匣石
萧协中谁人刻琢石函方,中有青蛇夜吐光。一自神仙携去后,至今风雨绕萧湘。
吕公洞
萧协中仙人当日度神虬,石洞栖真水畔浮。寻字凌云探故迹,覆崖珠露滴松秋。
东溪
萧协中闲看罨画水澄溪,岳色西倾树影移。流出前村幽赏足,一湾春绕碧琉璃。
四阳庵
萧协中莱蒙遥望覆青霞,万井千峦点暮鸦。庵无林樾妆生色,藓绿苔苍遍地花
谢过城
萧协中齐人夹谷能归过,千载犹存谢过城。今日军戎频玩寇,更无人可去莱兵。
天井
萧协中天成方井汇诸流,莎茁波澄隐浴鸥。滉漾逶迤通百里,东南汇汶送漕舟。
周明堂
萧协中明堂当日奠王居,水声山光丽有余。一自殿庭隤圮后,赋诗总属野人书。
东岳庙
萧协中寰海名山尊五岳,岱主天孙帝天角。春德生人冠百灵,燔柴秩祀原超卓。爰有神居体势崇,巍峨竦拔疑云中。高城百雄围金壁,殿阁千里卧螮蝀。朱门轮奂辉金榜,黄屋飞翚足宏敞。两两廊庑翼寝宫,明神赫弈昭英爽。
嬴城
萧协中憩望芊绵绿草平,轻车遥过听莺声。延陵马鬣知何处,不是嬴城是博城。
汉柏唐槐
肃协中汉唐英主侈东封,并植灵柯古色浓。柏叶傲霜迎翠葆,槐枝结夏荫苍龙。虚疑神物同千载,自是仙根托九重。安得虎头携捐素,纵横仿佛写奇踪。
云云山
萧协中水尽云生成,山空云亦归。无心邀帝泽,宠锡不相违。
环咏亭
肃协中一亭如斗缀神祠,四壁名贤砌勒诗。尊酒搜奇犹未艾,云飞锦烂目迷离。
龙窝
肃协中生逢盛世泰山阿,皓首青童鼓腹歌。已识域中无虎政,复看堂上有龙窝。
鲁两先生祠
肃协中徂徕高矗泰山南,迭起名贤列具瞻。万古春秋心共契,千年庙貌德同龛。椒浆苾芾留云暖,松柏阴森系日酣。肃拜登阶聊一问,近来祠位可容三。

TOP

苏东坡与酒文化

北宋熙宁十年(1077)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调任徐州知州,在徐州生活了1年零11个月。距今已有900多年,而徐州人民一直怀念这位杰出的大文豪,怀念这位“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林语堂语)。
苏东坡在徐任职期间,不仅给徐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如黄楼、快哉亭、放鹤亭、东坡石床、苏堤等,而且还对徐州风土民情有着美好的记述,传承着徐州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这期间,他写了170多首诗词,特别是那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放鹤亭记》,它记述了云龙山隐士张天骥筑亭放鹤的实际,赞颂了清远出尘的山林隐逸之乐,张扬着一股冥思哲想的穿透力。这些,对徐州悠久文化品格的形成和铸造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这些丰富的文化遗存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酒文化了。据说,苏轼是中国文人中写酒写得最多的文人。中年之后,他的生活和创作都离不开酒。在董治祥、刘玉芝编著的《鹤兮归来——苏轼在徐州》一书中,选注了苏轼在徐州的作品共95篇,提到酒的就有35篇。其中选注的诗词有77篇,提到酒的有32篇,不可谓不多也。比如,“吾一醉岂易得,买羊酿酒从今始”、“念君官舍冰雪冷,新诗美酒聊相温”、“入城都不记,归路醉眠中”、“山城酒薄不堪饮、欢君且吸杯中月”、“酒困路长唯欲睡、日高人喝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等等。在《放鹤亭记》一文中,有六处说到酒。其中卫武公作《抑戒》,认为没有比酒更令人荒唐腐败的;而刘伶、阮籍等人却因为好酒而留名后世。值得一提的是,文中第二段重点本来是讲放鹤的,可苏轼却大讲特讲起酒来,以“酒”做宾,来陪衬鹤。这样,“山林遁士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从历史上看,做过徐州太守的人何其多也,惟有苏公经常与朋友一起登山临水,寻胜访幽,诗酒唱和,以他生花妙笔描绘了徐州的山山水水,并赋予了神气与灵性。
  诗言志,酒载情。在苏轼的诗文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借酒抒怀,充分体现了在徐期间的畅快心情和“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爱民思想。“但喜宾客来,置酒花满堂”、“轻舟弄水买一笑,醉中荡浆肩相摩”、“醉呼妙舞留连夜,闲作清诗断送秋”、“从君学种,斗酒时自劳”等都是例证。最能反映他与百姓亲密无间的莫过于《登云龙山》这首诗了。诗云:“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苏轼身为使君,不摆架子,平易近人,老百姓见他醉卧在石床上,无所顾忌,拍手大笑。这不仅生动描绘了苏轼不拘一格的豪情,而且体现了他一贯“遇民如儿吏如奴”的爱民如子的思想。还有“东坡偕民求雨”,在当时被传为佳话。面对徐州“久旱千里赤”的严重旱情,苏轼尊重风俗民情,同百姓一起来到城东石潭求雨。“天地本无功,祈禳何足数”。苏轼并不迷信祈禳,只不过是尽知州“守土之责”罢了。说来也巧,不久,徐州真的下了一场喜雨。当他亲眼看到旱情解除、丰收在望、农民喜气洋洋时,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著名的《浣溪沙》词五首。词中写到:“老幼扶携收麦社,乌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垂白杖抬醉眼,捋青捣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农村淳朴的风光、老少俱欢的情景,写得生动活泼、亲切感人。究其原因,恐怕是“使君元是此中人”吧。
  徐州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在1077年秋,到任还不到半年的苏东坡遇到了百年不遇的黄河决口。当洪水抵达徐州城下时,他奋不顾身,“以身帅之”,亲荷,结庐城上,过家门而不入,与民众一道抢救城池。“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就是当时真实的写照。抗洪胜利后,他在东门城墙上新建两层高楼,取名“黄楼”。在落成典礼这天,苏轼在楼上摆酒设宴,全城万人空巷前来庆贺。苏轼高兴地作了《九日黄楼作》这首诗。在回忆抗洪情景后写到:“岂知还复有今日,把盏对花容一押” ,“一杯相属君勿辞,此境何殊泛清”。去年抗洪斗争惊心动魄,风雨泥泞;今年与民把酒赏花,优游从容,如同泛舟江南溪,怎不令人感慨。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指出:“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这是对苏东坡一生最好的概括了。而徐州人民只要一提起苏东坡,无不感到亲切自豪,无不流露出自然的微笑。徐州人民为什么厚爱苏东坡呢?我想,根本原因是他在职期间恪尽职守,一心为民。作为一州之长,他率民抗洪,劝民耕桑,带头寻找并开挖煤炭,做的都是与人民息息相关的事;作为一位文学家,他反映时代呼声,倾诉人民心愿,积极为黎民百姓鼓与呼,从而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在心系人民、办事为民的实践中,他与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所以,当徐州人民闻知他要调离时,纷纷挎挽马头,甚至割截马镫,不愿让他离去。乡亲们送花献酒,诉说衷肠,场面十分感人,这在当时身为太守者所绝无仅有的。实践证明,谁同人民群众心心相印、血脉相通并成为他们的代言者,谁就能赢得人民的尊敬。
  今天,我们重温苏东坡作品中的酒文化,特别是这些作品中体现的“与民同乐、为民办事”的高尚精神,对于我们增强为民、爱民、富民的意识,努力把那些与人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办好,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TOP

十大酒局

十大酒局之第十:醉打金枝
  醉打金枝是“酒壮怂人胆”的典型例子。与醉打金枝相关的酒局实际上是一次家宴。醉打金枝的故事讲的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在家宴后,借酒壮胆而痛打老婆升平公
主的故事。
  且说升平公主嫁到郭家后,不改往日金枝玉叶的做派,动不动对丈夫和公婆发脾气。一般说来,中国传统社会里媳妇见了公婆是要行大礼的,但公主是皇帝女儿,是君,公婆
虽是长辈也是臣,所以那时郭子仪夫妇反过来要向公主下跪。
  郭暧对此十分不满,公婆尚且向公主行礼,自己岂非矮了两辈下去?平日在颐指气使的公主面前他倒也不敢有所造次。这天,郭暧心里不爽,在家宴上多喝了几杯。当即要求
升平公主应该遵守妇道,给郭子仪夫妇行下跪礼,结果被升平公主严词拒绝并遭到当面训斥。此时,这酒是壮胆药,这酒是忘情水,喝高了的郭暧借着酒劲,也不顾昔日情分,把
公主拖回卧室饱以一顿老拳,打的公主满脸开桃花。这可不得了,公主立即回到娘家皇宫大院里找自己的爹爹代宗皇帝去哭诉。郭子仪连忙把儿子捆起来送到皇宫请罪。最后,在
皇帝和郭子仪的调停下,小夫妻才和好如初。
  这个郭暧为天下所有惧内男人出了口恶气。俗话说,小夫妻打架不记仇。尽管这场家庭纠纷闹腾的动静儿挺大,结果却皆大欢喜,郭暧和升平公主的感情从此反而加深不少,
天天共效于飞。这升平公主从此变得贤淑无比,有不少世人称赞的事迹流传下来。仔细思量,要不是那场家庭酒局,要不是那顿老拳,怎会有这样欢天喜地的大结局?我们要坚决
反对家庭暴力,但有时也不得不承认拳头的教育作用啊。所以建议衮衮诸公,家中若有河东狮吼,不妨领贵夫人去老舍茶馆看场京戏《打金枝》,当然,不要忘了掂瓶二锅头壮行

  十大酒局之第九:贵妃醉酒
  贵妃醉酒历来被公推为中国传统四大美人图之一。在此次酒局中,杨贵妃美中见醉,醉中见美,与太监宫女们演了一出好戏。这是十大酒局中唯一的美人酒局,而且是唯一以
女子为主角的酒局,所以不可不选。
  却说这天傍晚,皇宫院内凉风习习,皓月当空。唐玄宗与杨贵妃本来相约在百花亭品酒赏花,届时玄宗却没有赴约,而是移驾到西宫与梅妃共度良宵。良辰美景奈何天,虽然
景色撩人欲醉,杨贵妃也只好在花前月下闷闷独饮,喝了一会不觉沉醉,边饮边舞,嘴里念叨着“李二郎你枉为人君,说话不算数……”万般春情,此时竟难自排遣,加以酒入愁
肠,立时便醉。一时春情萌动不能自持,竟至忘乎所以,面对高力士等一干太监宫女,杨贵妃频频作出种种求欢猥亵状,倦极才怏怏回宫。
  《贵妃醉酒》是出著名的京戏。据说《贵妃醉酒》最早的版本是昆曲。原曲目中杨贵妃大醉后自赏怀春,轻解罗衣,春光乍泻。当然高力士们不解这种风情,倒也无伤大雅。
后来梅兰芳同志亲自出手,以霹雳手段对这部作品做了“去污化处理”,所有少儿不宜内容统统被切掉了。于是,《贵妃醉酒》也就从当初的***变成了今日8岁以上孩童也可观赏
的正剧。
  十大酒局之第八:杜康美酒醉刘伶
  象杨贵妃一样,西晋刘伶在酒后也经常失态,但与杨贵妃不同的是,刘伶的酒后失态不是酒后乱性,似乎是刻意而为,以示其雅致高格,与众不同。刘伶每次大醉后,喜欢在
大道上裸奔,还自称以天为衣被,以地为床第。他是当时的名士,名气太大了,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时人不但不斥责他这种有违传统的做法,反而称赞他这种行为是名士风流,
是“率真”,“潇洒”,“有个性”的表现。
  十大酒局之第七:东晋新亭会
  西晋末年,中原经过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后,北方大片土地落入胡人之手。北方士家大族纷纷举家南遣,渡江而南的占十之六七,史称“衣冠渡江”。
  南渡后的北方士人,虽一时安定下来却经常心怀故国。每逢闲暇他们便相约到城外长江边的新亭饮宴。名士周?叹道:“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在座众人感怀中原落
入夷手,一时家国无望,纷纷落泪。为首的大名士王导立时变色,厉声道:“当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人听王导这么说,十分惭愧,立即振作起来。
  这里的江河之异,是指长江和洛河的区别。当年在洛水边,名士高门定期聚众举办酒会,清谈阔论,极兴而归,形成了一个极其风雅的传统。此时众人遥想当年盛况,不由悲
从中来,唏嘘一片。王导及时打消了北方士人们的消极情绪。这便是史上非常著名的新亭会。后世咏叹国破家亡的诗词歌赋里常常见到的“风景殊异”、“新亭会”、“江河”,
就是来自此次新亭会。
  这次新亭酒会对东晋政权的建立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北方士人是组成东晋司马睿政权的重要力量,此次酒会上王导打消了众士人的萎靡颓废之态。后来,众士人团结起来,
使东晋政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很快建立起来。名相王导也被时人称为“江左自有管夷吾(管仲)”。
  十大酒局之第六:北宋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一个著名的酒局,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话说宋代第一个皇帝赵匡胤自从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容登大宝,从昔日重臣摇身一变成为今天的皇帝。自打坐上
龙椅之后,赵匡胤却一直惴惴不安。他非常担心历史会重演这一幕,以后若是手握重兵的部下也效仿他当年的做为,自己的江山也就易主了。
  赵匡胤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将的兵权。于是在961年,安排一次酒局,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武将饮酒。酒席上赵匡胤效小儿女情状,象失恋了一般唉声叹气个不停。众
人问明白了才得知皇帝担心他们手握重兵日后会造反。他们只好告老还乡以享天年,并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他们的兵权从此被彻底解除了。在969年,又召集节度使王彦超等宴
饮,解除了他们的藩镇兵权。这也开启了宋朝数百年重文轻武的国家体制。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辈沿用,三军统帅常常是个文官,武人比文人低一等。这种做法主要是为
了防止兵变,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但却大大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
以至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在古代,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向来有效,拳头就是硬道理。宋朝在这方面的表现在历史上提供了一个非常奇特的范例,或者说是反面教材。若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宋朝远
胜秦汉,甚至与盛唐相比也不遑多让。然而宋朝的军事实力却不敢恭维,屡屡被起步于奴隶社会的辽、西夏、金、蒙古所击败。这种国富兵弱的格局,最后终于导致了宋朝的灭亡
。可见,生存权都保证不了,一切都是白搭。所有这些后果,都起始于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所以这一场酒局,虽然政治影响力极大,但在大路眼里,由于它的负面作用,无论如
何是不能让它进入前五的。
  十大酒局之第五:乾隆千叟宴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其影响力比现在的春节团拜会要大的多。按照清廷惯例,每五十年才举办一次千叟宴。1722年
康熙帝在阳春园宴请全国七十岁以上老人两千四百一十七人。后来雍正、乾隆两朝也举办过类似的“千叟宴”
  乾隆五十年(1785),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适逢清朝庆典,乾隆帝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被邀请的老人约有三千名,这些人
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的是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在座老人中有不少是饱学鸿儒,当众吟诗联句,即席用柏梁体选百联句被史官记录入史。乾隆皇帝还亲自为90岁以
上的寿星一一斟酒。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老人,据说已有141岁。当时乾隆和纪晓岚还为这位老人做了一个对子,“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根据上联的意思,两个甲子年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岁。下联是古稀双庆,两个七十,再加一,正好141岁。堪称绝对。
  这场酒局体现出来的皇家气派自与民间大不相同。不但有御厨精心制作的免费满汉全席,所有皇家贡品酒水也都全免。在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们争先恐后,一边说着
“多亏了朝廷的政策好”,一边大快朵颐,狼吞虎饮。据说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千叟宴这场浩大酒局,被当时的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十大酒局之第四:三国江东群英会
  同学们还记得中学课本里学的“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吧?
  却说周瑜在帐中正与众将议事,闻蒋干来访。当即命众将依计行事。蒋干打扮得象个世外高人,“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一见面,蒋干问道:“公瑾别来无恙!”这一
句既是问候,又道出蒋干与周瑜原有一番旧谊。周瑜直接了当:“子翼辛苦,难道是为曹操做说客吗?”蒋干立刻装作很“愕然”的样子,说:“你我分别那么久,我特来和你来
叙旧,怎么能说是当说客呢?”周瑜笑着说:“虽然比不上师旷那么聪慧,但闻弦歌而知雅意啊。”蒋干装作很恼怒的样子,说:“阁下待故人若此,我当告退!”蒋干心说,老
同学了你还跟我来这一套,于是他装作很有性格的样子,转身就要走,被周瑜拦住。
  之后周瑜大摆筵席,并禁止在席间谈论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周瑜曰:“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说罢,大笑畅饮。座上觥筹交错
。接着周瑜领蒋干参观了东吴军营的精兵强将。周瑜装醉大笑道:“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蒋干说:“以老兄高才,实不为过。”瑜拉着蒋干的手说:“大丈
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蒋干
面如土色。饮至天晚,点上灯烛,周瑜舞剑作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歇罢,满座欢笑。
  蒋干被老同学今日的NB哄哄和功成名就刺激的够呛,倒也丝毫不敢提及游说周瑜投降曹操的事。这时他忽然担心起来,责备自己当时怎么在曹丞相面前把话说的那么满,现在
回去怎么也得有个交代呀。管不了那么多了,总得有点收获回去。于是他剑走偏锋,就有了晚上偷听、盗书等宵小行为。后来曹操果然中计,斩了水军首领蔡瑁、张允。
  说到底蒋干原本想拉老同学下水,想踩着老同学的肩膀在曹操麾下步步高升,没想到反过来让老同学周瑜给自己放了把鸽子。商场里还有个说法就是“杀熟”,你总是老同学
长老同学短的挂在嘴上,OK,看在多年的情份上,今天我不灭你一道也说不过去。于是乎,一个劝降不成,便试图以鸡鸣狗盗之术盗取敌方机密。另一个则将计就计请君入瓮。这
赤壁之战,蒋干也算为东吴立了件大功。
  本来长相有点仙风道骨的蒋干,后来在戏里成了鼻梁上贴了块白膏药的角色,人也变得鼠里鼠气的。这一切,都是让他那个老同学害的。反过来,他的老同学周瑜,在酒局中
表现出非凡的气魄、风度和智谋,这次群英会酒局,也就成为千古佳话。
  十大酒局之季军:青梅煮酒论英雄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里最为精彩的内容之一,曹操刘备二人此次双龙会,自然也足以在古代十大酒局中名列三甲。
  刘备归附曹操后,每日在许昌的府邸里种菜,以为韬晦。用张飞这个粗人的话讲,就是“行小人事”。刘备乃当时豪杰,虽手下将不过关张,兵不过三千(当时大都已被遣返)
,但一向“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里说刘备“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意思是他与刘邦类似,天生就有领袖气概。刘备和刘邦一样,都不是屈居人下的将兵之才,
而是领袖群伦的将将之才。曹操何等人物,遍识天下英雄,当然对刘备有很透彻的了解。他自然也知道,一旦羽翼丰满,刘备将是一位非常可怕的对手。
  这场酒局,远不是那种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欢聚,分明是一场政治试探和政治表态的会面。一见面曹操就问刘备:“你在家做的好事!”刘备当时已经暗受衣带诏,当即吓得
面如土色。接着曹操拉着着刘备的手走到后院,说:“玄德学圃不易。”刘备才放下心来。曹操的耳目遍布朝野,刘备每天做些什么他当然清清楚楚。这两位,一个暗地里参加了
反曹地下组织,另一个则派人每天监视对方行踪,都是权谋机变之辈。
  二人以青梅下酒,酒正酣时,天边黑云压城,忽卷忽舒,有若龙隐龙现。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
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曹操实乃不世出的绝顶人物,这一番话,看似描述龙之
变化,目的是说“人得志而纵横四海”。显然,这是他的一番自我剖白,借物咏志。当然他也下了一个套,试探在刘备眼里,什么人能纵横四海,比得上我曹操。刘备接连指出袁
术、袁绍、刘表、孙策和刘璋等地方豪强,都被曹操一一否决。刘备这个回答应该给满分,因为当时是个人都会如此回答。这样曹操也就认为刘备见识一般,和常人无异。接着曹
操给出了当世英雄的标准,他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刘备继续装傻,问:“谁能当之?”曹操指了指刘备,后指了下自
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当时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装作受了惊吓的样子,筷子掉到了地上:“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笑着说:“丈夫亦畏雷乎?”
刘备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内心的惊惶,巧妙的掩饰过去了。
  此次酒局堪称双龙聚会。从曹操的“说破英雄惊杀人”到刘备“随机应变信如神”,可谓步步玄机。曹操的睥睨群雄之态,雄霸天下之志表露无疑。而刘备随机应变,进退自
如,也表现出了一世豪杰所应有的技巧和城府。这一场政治交心,双方都是赢家。
  十大酒局之亚军:汉初鸿门宴
  话说项羽不喜刘邦先占关中,又听说刘邦欲在关中称王后,更是大怒。谋士范增识见不凡,他对项羽说,刘邦早年在山东一带时,“贪于财货,好美姬”,活脱脱一暴发户的
形象,不足为虑。而目前在关中,刘邦“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范增认为刘邦已有“天子气”,宜早下手把他除掉,否则后患无穷。
  在张良和项庄的暗地斡旋下,项羽没有立即攻打刘邦,而是摆下了一桌酒席宴请刘邦。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这是另一场双龙会,但参与者却比煮酒论英雄那场酒局要
多,发生的年代也要早三百年。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强强对话,一时风云际会,楚汉群雄龙骧虎步,聚于新丰鸿门。
  这鸿门宴简直是一部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现代电影。太史公就是这部电影的编剧。他的《史记》在细节方面的描述十分精彩,从项羽和刘邦的出场、退场,到席间各种人物
的对话、神情、动作,甚至坐位的朝向,都交代得一清二楚。整个鸿门宴的过程,跌宕起伏,险象环生,刘邦屡屡处于危局,却次次能化险为夷。历史上对鸿门宴向有三起三落之
说。
  第一起,是“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接连暗示项羽下令杀刘邦,气氛极为紧张。结果“项王默然不应”。二起是范增见原定计划无法执行,于是叫项庄舞
剑助兴,伺机刺杀刘邦,空气再一次紧张起来。三起是樊哙撞倒守门卫士而入帐,“披帷西向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樊哙简直就是一巨灵神模样,樊哙闯帐
要比戏里的春草闯堂可要生猛太多。樊哙后来说了番慷慨激昂的话,对项羽予以斥责,说的项羽“未有以应”。这时情节发展到高潮,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有三起,必有三落。刘邦的绝处逢生,全在这三落之中。一落是项庄舞剑,本来意在沛公,不想项伯出面与之对舞,救了刘邦。二落是项羽对樊哙闯帐,不仅不怒,反而称为
“壮士”,这个时候项羽还“英雄识英雄,猛将爱猛将”呢。项羽让樊哙喝酒、赐生彘肩,被他斥责一顿之后心里惭愧,还给樊哙赐了坐。三落是刘邦以“如厕”为名而逃席而远
遁。
  如果历史真是一场戏,如果大路是这场戏的导演,大路宁愿在这场酒局的结尾处安排虞姬和戚夫人二人表演双姝对舞,必然美不胜收。然而,成王败寇这种政治博弈向来凶险
无比,再美的歌舞升平也不过是假象而已。
  十大酒局之冠军:盛唐饮中八仙长安酒会
  冠军酒局让政治走开,让杀伐走开,让一切不痛快消失,让所有快乐降临。这就是大路为什么评选盛唐饮中八仙长安酒会为第一名的原因。
  当年读杜甫的诗,最喜欢的一首就是《饮中八仙歌》。为什么在杜甫那么多的诗里独独最喜欢这一首?原因只有两个字:热闹。这首诗十分热闹而有趣,把“饮中八仙”描绘
的姿态各异,活灵活现。古人说“二士共谈,必说妙法”,这“饮中八仙”齐聚,会是怎样的一种盛况?我们只能从杜甫的诗里来揣摩体会了。这“饮中八仙”分别是诗人贺知章
、汝阳王李?、左相李适之、美少年崔宗之、素食主义者苏晋、诗仙李白、书法家张旭、辩论高手焦遂等八人。
  虽然历史上没有这“饮中八仙”齐聚一堂的明确记载,但盛唐时各种酒会盛行一时,参与者甚众。这“饮中八仙”,都是当时的名人,或同朝为官,或诗文相交,或意气相投
,我们知道,名人一向喜欢扎堆,他们八个聚在一次酒局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所以,大路坚信他们必聚在一起饮过酒,而且还不只一次,当然参与者可能还有些其他人。这种聚会
,可能在白天,也可能在夜晚;可能在秋雨绵绵中举杯把盏,也可能在春雷阵阵里开怀痛饮。总之,如果你不能证明他们没在一起过,那你就要相信大路的说法,曾经有过这么一
次潇洒快活的神仙酒局,杜甫用诗把这种场面记录下来并传于后世。
  这一日,酒神酒仙,高朋满座;你来我往,举杯豪饮;觥筹交错,满座尽欢;酒色齐聚,且饮且赏;坐而论道,醉而忘忧;以文会友,以诗下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豁然
而醒,兀然再醉;醉里挑灯,灯下寻酒;酒中乾坤,杯中日月;酒清为圣,酒浊为贤;酒乱汝性,酒壮我胆;酒林高手,饮坛新秀;感情深厚,一口便蒙;感情不深,舌尖一添;
海吃海喝,牛饮驴饮;酒逢知己,千杯恨少;三巡已过,还有六圈;六圈结束,再来十坛……(以下省去三千六百字酒况描述)
  这么喝下去就是神仙也会醉倒啊,于是乎,于是乎,就有了:
  一仙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二仙汝阳王: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三仙李适之: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四仙崔宗之: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五仙苏晋: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六仙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七仙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八仙焦遂: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TOP

关于泰山的研究著述,论文(一)

韩国《南冥学研究》2009年6月号(总27期)
周郢发表
泰山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学术盛衰,当于百年前后论升降焉”(清•阮元语)。将于韩国庆尚大学召开的第一届“东亚名山文化研究国际研讨会”,确定以“各国名山文化的现况与前途”为主题,正是对各大名山文化“学术盛衰”的一次论衡与品藻。谨遵议旨,试对中国泰山文化之研究作一回顾与前瞻。
本文拟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系对二十世纪的泰山文化研究作一简略回顾,第二部分则对进入新世纪后的泰山文化研究成果进行重点评述,第三部分则是对今后泰山文化研究方向的蠡测与选题的预拟。囿于闻见,限于学识,述评难称至公,拟题未必恰切,谨请与会方家予以匡正。

泰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内涵丰厚,风格特异,在文化史上所具之影响,实已远逾一般的名山胜迹,且与民族文化的特征与民族精神的形成息息相关。然泰山之学,虽源流甚长(可追溯至战国时之《山经》与《管子》),却一直开凿欠深,范围率拘于山水与胜迹,记述多限于景观与掌故。直至清代,始有深入研究的著述出现(清初顾炎武首开其端,清中叶之《岱览》、《泰山志》集其成,两书为传统泰山研究之高峰)。随着二十世纪初叶学术新思潮的开启,独具特色的泰山文化也益发引起学界关注。一些学术名家纷纷以新的视角对泰山文化的内涵进行重新审视。散见于章太炎、王国维、梁启超、胡适、陈寅恪、钱穆诸家集中有关泰山的论述,代表了这一时期学界大师对泰山的新认识。他们或以新获之自然科学知识,或以新见之异族文字,或以新兴之学科理论诠释岱宗往迹,有的虽只言片语,然皆如精金美玉,弥足珍视。顾颉刚、王献唐、孙作云等综合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古文字学对泰山上古史事与信仰的全面研讨,皆体现了当时泰山研究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一批泰安地方学者也以极大的热忱,投入泰岱文献史料的搜求、校订、考释与研论,百卷《泰山丛书》(由王价藩、王亨豫父子积四十年之力而成)便是这一领域的集大成之作。——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泰山研究,诸多学者已自觉运用现代学术理论,筚路蓝缕,使研岱之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1949年后,大陆与港台地区的学术界对泰山文化的研究均有所开展。大陆在此后三十年中,有多种泰山著作与论文刊出,其中顾铁符、唐兰、俞剑华、张鹤云等一批文史专家分别从不同领域对泰山文化的有关内容进行揭析,深得精要;郭沫若的泰山是“中华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之说更为精辟之论。但这一时期泰山人文研究的力作相对较少,许多重要领域的探研或呈空白,或现停滞。而此时在港台地区,苏雪林、凌纯声、饶宗颐、孔德成、余英时(美籍,但学术活动多在港台)诸人精研义理,深造有得,他们从世界文化的宏大范围中,探索泰岱文明的源起和形成,这种贯通东西、纵横联系的研究方法,使泰山之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本世纪结束,随着大陆文化事业的复苏,泰山文化研究也开始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学术活动广泛开展,中老年学者在学术上日趋成熟,年轻一代崭露头角;使得这一时期研究成果大量涌现,成果质量也显著提高。举凡历史、文学、艺术、美学、文物考古、宗教、民俗、旅游诸领域,泰山文化各个层面的学术课题均被触及。一些长期困扰学界的学术难关被一一攻克(其中关于泰山封禅、宗教、石刻、文献的研讨,都在学术界深有影响),新方法、新史料迭见层出,泰山的学术影响明显扩大。新编《泰山志》、《泰山大全》等一批学术性、资料性宏篇巨制相继出版,集中展示了这一时期研究的整体水平。毋庸讳言,这一时期的研究工作仍存有诸多缺失,就人文研究而言,许多学者由于学术上储备不足,加之治学心态浮躁,导致一些研究硬伤累累,许多著述在低水平徘徊。就总体而言,这二十年仍是泰山研究最为兴盛的时期,其总体成绩不容低估。
二十世纪泰山文化研究的另一个特点,便是研究群体不复限于域内,而是愈来愈为域外学者所青目。早在世纪之初,便有沙畹(Chavannes)〔法〕、卫礼贤(RichardWilhelm)〔德〕、阿列克谢耶夫(B.M.AekceeB)〔俄〕、盖洛(WilliamEdgarGeil)〔美〕、桑原騭藏〔日〕等一干汉学家得此学术“预流”,对这一“东方之巔”的古老文明迭加考论,开启了海外泰山研究之风。由于这些汉学家多学贯东西,视野开阔,故其比勘泰山与东西文化之异同,皆能箴缕百家、冞入其阻。如沙畹所著《泰山:中国人的信仰》(LeT’aiChan:Essaidemonographied'uncultechinois),以社会学的方法解读泰山文明,这一研究被视为“开创了一条研究上古宗教的新路”(法•程艾蓝《法国的古代中国研究》,《国际汉学》第1期,商务印书馆,1995),在西方世界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反响。传播泰岱风华于欧美,沙氏实厥功甚伟。如果说世纪之初国外泰山研究先由法国沙畹执其牛耳,而此后则以东瀛为岱学重镇,酒井忠夫、泽田瑞穗、宫川尚志诸氏均为国外的研岱大家。
纵观二十世纪的泰山文化研究,在中国名山研究或是区域文化研究中都是十分突出的。这一时期的研究打破了传统的“在山言山”,只将泰山研究拘囿于方志编纂、艺文辑录与金石考订的格局,逐渐从微观走向宏观,从封闭走向开放,力求将泰山文化投置于中外文化的大背景中去审视,由此进而厘定其文化的地位与特色。一些新的方法如“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皆被广泛采用,使泰山研究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生机与活力。这些新方法、新材料的引进、挖掘及新学科的切入,无论是对泰山文化的总体评估,还是对泰山一些具体课题的考论,都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可以说,二十世纪是泰山研究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泰山学”的提法也由此得到越来越多学人之认可(关于“泰山学”之名实的论说,参看宋绍香《泰山与泰山学》,《泰安教育学院报》1988.3.1;徐北文《建立“泰山学”刍议》,《泰山研究论丛》第一集)。当然,与同是勃兴于这一世纪的甲骨学、敦煌学、红学这几门显学相比,泰山研究无论其深度和广度都相形见绌,难与争胜;与同属名山文化的五台山研究相较,也有着明显的差距。凡此种种,皆当“诚望杰构”于二十一世纪之“来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题记》语)。(关于20世纪的泰山研究状况,《泰山研究资料索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版)之《引言》,已用5万言篇幅对其发展历程、前沿与热点、成就与不足作了述评。故本文对此仅撮述大略,不再列举细目。谨此说明。)

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短短数年之中,泰山文化研究便出现了较大的进展,特别是在古籍文献的整理、工具书的编纂、石刻的普查辑录、非物质遗产的研究与申报、泰山文化特质的大讨论及学术活动的开展等几个方面,有突出的表现。现分别作一述评。
(1)古籍文献的系统整理:在2000年之前,泰山古籍整理极为薄弱,成书者不超过4种,且多为短帙,整理质量也不尽人意。进入新世纪后,古籍整理成果喜获丰收,代表之作为《泰山文献集成》(十卷本,泰山出版社2005年版)、《泰山志校证》(黄山书社2006年版)、《岱览点校》(泰山学院2004年版)与《岱览点校集注》(泰山出版社2007年版)。《集成》对传世的泰山著述进行汇辑,共收录明清以来专著13种,逐一予以标点校勘,总字数达400万字。其中一些古籍如《泰山图志》、《泰山述记》等传本甚稀,对其点校出版,有助于文献的传播。其中部分古籍的文字校勘,利用了馆藏旧拓,对原著多有订正,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泰山志校证》则是学术性笺证著述,校者除对原书进行标点外,并以“校证”形式,对志文进行疏解、补苴、考订,征引的各种文献几近千种,辑录了众多的珍稀资料,并提出诸多视角独到的新见解,成为此书鲜明的学术特色。车锡伦先生《〈泰山志校证〉:古籍整理新硕果》中评云:“综观《校证》之‘笺证’,言必有据;其体式,尤为古籍整理的一种新探索;其内容,则扩及古代文史研究的许多方面。”(《光明日报》2007年5月2日)《岱览点校》系首次对泰山重要著述《岱览》进行全面点校,多有精意可采。《岱览点校集注》则于点校之外,采用“集注”的形式,多家分工合作,对原著进行了纠谬、训诂、解说,内容甚丰,也是一种新体式的尝试之作。这几部著作的出版,使当代的古籍整理,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古籍之外,其他文献整理也有所开展,如《泰山百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版),便是一部大型老照片图集,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2)大型工具书的编纂:目录索引之类的工具书,对学术研究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近年泰山研究亦有工具书出版,即《泰安历代书目提要》(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4年版)及《泰山研究资料索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版)。前者共著录泰安历代地方书籍1400馀种,其中泰山著述440馀部,约占三分之一,每书均作内容提要与作者简介,为研究者提供了有用的资料线索。卷首《概述》并对泰安历代著述的发展、门类、特点、成就与缺憾作了简明精当的述评。后者则收录论文资料7890种,图书资料976种,总计8862种,内容涵盖人文与自然20多个学科门类,时段则上溯汉代,下迄2004年。全面展示了泰山学术研究的历史轨迹、学术盛衰、研究阵容,突现了研究课题的“热点”与“盲点”。同时对泰山研究的内涵、外沿及发展作了初步界定与总结,譬如:泰山研究的范围界定,泰山主体研究、边缘研究与相关研究各自的视阈,泰山研究的学术历程与发展规律,泰山研究的得失评诂,编者皆通过论说或索引自身作了体现。这些,大都是前人所未言,学界所应知,这便使这部《索引》不复局限于是一部检索工具书,而是进入了较深的学理层面,具有了一定的学术“原创性”。索引学专家张琪玉将此书称作是“学术性索引的一个范例”(张琪玉《学术性索引的一个范例——〈泰山研究资料索引〉》,《中国索引》2008年第2期),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
(3)泰山石刻的普查与辑录:泰山石刻不仅是泰山文化遗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泰山研究的一大重心。近年来,有两种大型泰山石刻专著先后推出,一种为《泰山石刻大观》(二十四册,线装书局2003年版),一种为《泰山石刻》(十卷本,中华书局2007年版)。《泰山石刻大观》选取著名石刻465方,每方石刻皆收有全拓缩印和拓本局部,名刻并收入全拓剪裱本,全书共收图照2700馀幅,均作录文及考释。其收碑之多,拓本之精,录文之全,都远远超越此前出版的《泰山石刻大全》。十卷本《泰山石刻》在普查、著录上则取得更大的进展,本书以图照为主体,共收录图版9700幅,登录石刻6300块。首卷并有概论。其书贡献之一,是对大泰山(主峰及周边地区)范围内的石刻遗存作了较为系统的普查,近半数是前人著述所未著录的。贡献之二,是用数码摄影、卫星定位等手法,对石刻详作记录,留存了石刻现状、周边环境、载体、形制、地点等重要信息。其贡献之三,是对部分石刻作了录文,共录文1600篇,是迄今录文最多的书籍。卷首概论洋洋30万言,对泰山石刻的源起、流变、分布以及史学、文学、宗教、民俗、书法、美学等多方面的价值作了初步评鉴。两部大型著述的推出,为泰山石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重要著述还有《泰山石经》(齐鲁书社2003年版)、《泰山碑刻经典》(凤凰传媒出版集团2005年版)等。
(4)非物质遗产的研究与申报:近年世界及全国性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的启动,带动了这一学术领域的研究,泰山石敢当、东岳庙会等都成为关注热点。其中石敢当文化遗存、传播、风俗调查收获较大,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的《泰山石敢当》(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从泰山石敢当的起源、传播与分布、形态分析与仪式性活动等方面对这一文化遗产作了全面解析,是一部该课题的破题之作。相关著作还有《泰山风俗》(济南出版社2001年版)、《泰山岱庙考》(中有庙会考略专章)(齐鲁书社2003年版)等。2005年以来,中国文化部开展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经过专家学者的周密论证,泰安市确定以泰山石敢当信仰和泰山东岳庙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有关学者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作了充分扎实的申报工作,受到省、部评审专家的重视,两项申报先后成功列入第一、二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这对保护挖掘和研究泰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大泰山文化研究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关于泰山文化特质的讨论:关于泰山的文化特质,讨论主要是围绕泰山“国山”性质而展开。“国山”之议自二十世纪30年代已开其先声,但其进入学术研究的层面,则是自新世纪开始。较早探讨这一课题的有王雷亭、宋体金、汤贵仁、周郢等人的文章。王雷亭先生《“泰山——国山”命题的提出过程与意义》(《泰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等文较早对泰山之“国山”内涵作了分析:认为“国山”是国家形象的符号标志,而泰山“在政治、历史、文化、精神上独一无二,是中华民族政治名山、历史名山、文化名山、精神名山,是彰显中华民族完整历史的宏大载体”。周郢则提出了国山“五分期”和“五要素”说,认为:先秦秦汉时期为泰山“国山”地位的肇始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形成期,唐宋时期为确立期,金元明清时期为延续期,民国时期则为“国山”之名的提出期。继之又从历史、地域、民族、信仰、精神等层面,论证了“国山”应具备的五大要素,认定中华山岳之中,惟有东岳泰山具有“国山”的地位。(《泰山“国山”地位的历史回顾》,《齐鲁文化研究》第三辑,2004;《泰山成为中华国山的理由》,《齐鲁晚报》2006.12.21)
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因有人大代表提出“国山”议案,进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讨论。反对者中有学者认为“国山”应属民意、文化范畴,倡议将“国山”建构还给民间,论说颇具深度。只是由于事先缺乏学术积淀,大多论者流于感情用事的口舌之争,缺乏学术含量,基本上无裨于研究推进。笔者以为:对于泰山“国山”性质的研讨,并不一定最终通过国家立法来确立其“国山”地位,而是可借助这一讨论,揭示出泰山不同于其他山岳的文化特质所在,凸现其民族文化象征的精神内涵。这也正是“国山”之议所具有的学术意义。
另外近年出版的《中华泰山(电视文学脚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1年版)、《泰山: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中华第一名山泰山》(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中华第一山:泰山》(外文出版社2005年版)、《泰山天下安》(齐鲁书社2006年版)、《泰山—中华之魂》(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版)等书对泰山文化特质问题也有较为深入的讨论。
(6)学术活动的充分展开:新世纪的泰山学术活动,呈现出三个新的特点。
其一是周边研究日渐兴起:泰山大型学术研讨活动启始于上世纪90年代,在泰安成立的泰山研究会,曾于1990年与1991年分别召开两届国际性会议。2001年又召开“第三届泰山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泰山研究会活动减少,此类研讨会未能再度举行,第三届会议论文集也终未付梓。相对于泰山(主体)文化研讨活动趋于冷落,边缘地带的文化研究却因与地方经济结合而日趋繁盛,如泰安各县市区分别以左丘明与肥城(2001)、岱岳下港与齐长城兵学文化(2004)、罗贯中与东平(2006)、柳下惠与新泰(2007)、范蠡与陶山(2008)等为主题,召开国际或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有多种会议论文集出版。使泰山文化的研讨颇有支麓压倒主峰的势头。
其二是研究地域有所扩展:过去泰山研究活动全部集中于泰安一地,至2008年初,以北京市民俗博物馆(东岳庙)为基地,召开了“东岳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以“东岳文化与大众生活”为主题,侧重探讨了以东岳泰山自然崇拜为基础,以有关东岳大帝、碧霞元君等民间信仰和中国传统生死观、价值观为核心内容,以东岳庙为物质载体的文化形态——东岳文化,在全国传播、分布的过程以及对大众生活的影响。出席会议的国内外专家40馀人,收到论文30篇,同时这也是首次在泰安地域之外举行以泰山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研究上具有拓疆之功。
其三是普及工作广泛展开:随着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热播,以“国学”为代表的文化学术涌现普及热潮,由此也推动了泰山文化的传播与普及。如山东省图书馆与齐鲁晚报社联合主办的大型公益讲座“大众讲坛”,确立以“齐鲁文化”为讲坛主体之一,首批推出的讲座中,便有泰山文化的内容。山东省政协与省社科联主办的“齐鲁文化进北大”系列活动,也列入了“中华泰山与泰山文化”的选题。泰安电视台、泰山学院联合主办的“泰山讲坛”,则专以普及泰山文化为宗旨,通过不同名家的生动讲述,展示泰山历史文化各个层面,力求学术性与普及性的有机统一。至今已成功举办讲座8场。讲坛除了现场面向学院学生外,同时由电视台录制为专题节目,借助现代传媒最大化的传播普及泰山知识。
                            三
新世纪泰山研究的硕果,已略见上述。为了适应和推动未来泰山研究的发展,以及建构“泰山学”新格局的需要,建议泰山研究同仁在做好固有研讨的同时,再发掘拓展一些新的领域与课题。现就我个人的心得,仅就文献整理与专题研究方向预拟几个选题,供同好参考与讨论。
在文献整理方面,现虽已初具规模,但仍有较多的罅隙亟需填补,一些课题也有待拓展与深入:
(1)古籍新校与笺释:古籍点校方面,《泰山文献集成》虽搜访较勤,但仍存一些遗珠之憾。如传世之《岱宗纪略》、《泰山辑瑞集》、《泰山石刻记》、《泰山吟》等重要著述都未能辑入,大有订补重编的空间。又《集成》点校成于众手,体例未能画一,个别文献或底本选取不佳,似有重新整理之必要。古籍校释方面,《泰山志校证》、《岱览点校集注》等书作了有益的尝试,但其体式仍有待于改进,一些重要泰山专著,如清代《泰山志》、《泰山道里记》等,也应进行校订笺释工作。
(2)各体古文献的汇辑:相对于泰山古籍的整理来说,泰山各体文献数量繁多,分布零散,其汇辑工程更钜,难度更大。今已有学者启动《全泰山诗》、《全泰山文》、《全泰山戏曲》、《全泰山小说》的编纂。由于工作量极大,写定付梓,还需较长时日。有鉴于此,其他大型文献集如《全泰山曲艺》、《全泰山图》、《全泰山档案》、《全泰山宗教经籍》(泰山宝卷、佛道经书等)、《全泰山笔记史料》等书的编辑,应早日制定规划,组织班子,通力协作,以便更好更快的推出。
(3)论文提要与汇编:《泰山研究资料索引》的完成与出版,将泰山论著资料清理出一笔总账。但由于该书仅著录书名篇目,读者难明其论说意旨,而绝大多数篇章由于散见于文集、报刊,难以觅读。因此极有必要作以下几项工作:①将较为重要的文章,分门别类,各撰提要,明其大旨,汇为《泰山研究论文提要》出版,以便使用;②择其菁华,编纂一种带有一定系统性和代表性的文选——《泰山研究资料大系》,分卷出版,既省去研究者翻检之劳,同时集中地展示这百年之中泰山研究的进程和成绩。另外,各大师名家著述中对泰山的零星论述,虽乏体系,但碎珠散玉,多有精意可采。近年泰安市社科规划中立项的《泰山文化论述精编》,便是对此领域资料的深度挖掘。此类“采铜于山”工作,很有必要进行下去。
(4)外文资料的译介: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密切,泰山也越来越为海外汉学家所关注,刊出了大量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论文。但对其译介工作却相对滞后,一些颇有影响的泰山专著至今仍无中文译本(如沙畹的《泰山:中国人之信仰》已有日语译本,但汉译出版仍付之阙如),新刊论文的译介更是为数寥寥。长此以往,必不利于泰山学术的对外交流与沟通。只此亟需要作以下两点工作:①组织翻译20世纪外国学者(如沙畹、多类(Dore)、蒂施帕(P.A.Tschepe)、泽田瑞穗、达白安(BrianRussellDott)等人)的泰山专著,汇编成《外国学者泰山论著译丛》出版。②外国学者的单篇论文,择要翻译,汇编成《国外泰山研究文粹》出版。对国外相关研究综述、述评应随时进行,以便及时了解其学术动态与相关信息。
(5)石刻的继续搜访与著录:十卷本《泰山石刻》对泰山石刻现状作了初步摸底与普查,为日后工作奠定了基础。今后的研究重点,除了继续田野调察外,另一项内容便是石刻文字的著录与考释。《泰山石刻》对所收石刻未能全部录文(录文者仅占三分之一),大量的碑石尚待校识。从长远看,编辑一种集合拓片、照片、录文、集评、考释于一体的《泰山石刻全集》,势在必行,有待于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另外,现存石刻的搜讨著录之馀,历史上大量的佚碑佚刻亦应加以关注,通检历代金石著述,从中辑录出一部泰山石刻总目,亦是一项必需的工作。
除此之外,一些工具书——如《泰山文化大词典》的编纂应列入研究规划,泰山《书目》、《索引》的辑录也应继续下去。“泰山文献全文数据库”的建设更应是文献工作中的一项首要课题。
在专题研究方面,更有大量新领域、新课题可以开拓进行——
(6)泰山文化史的总结和研究:泰山文化历时绵长,其发展脉络,历史变迁,很值得作一总结。而其“史”的编著,确实是当今泰山研究的一大薄弱环节。如目前尚没有一部完整的全面反映泰山文化发展面貌的《泰山文化史》,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为了使这一学术工程有较充分的学术基础和成果准备,笔者建议先组织人力,对泰山文化的各个门类分头进行研究撰述,诸如泰山文学史、泰山经济史、泰山科学技术史、泰山艺术史、泰山交通史、泰山旅游史、泰山美术史、泰山戏曲史、泰山曲艺史、泰山宗教史、泰山文物史、泰山体育史、泰山与海外文化交流史等等,先各自成书,在此基础上,再整合编订成一部系统的《泰山文化通史》。
(7)泰山与其他中外文化名山的比较研究:泰山号称“五岳之首”、“天下名山第一”,在中国山岳中具有突出地位。但若考究泰山的文化地位是如何形成的?其文化有何独特之处?这一探索便离不开与其他域内名山的比较,察其同异,观其优劣。诸如:泰山与昆仑山在上古信仰中有无相通之处?其最早是一山还是两山?两者信仰有无递呈关系。又如:五岳形成过程中,中西南北四岳位置均有变动,只有东岳迄未变更,其原因何在?而北岳在北魏之初,中岳在武周一朝,西岳在盛唐之际,政治地位都几逾东岳之上,那是什么原因,“五岳之长”的尊号仍确定于东岳而非他岳?这些问题,非进行文化比较不能明其内情。再如明清以来,黄山文化地位渐次升腾,抗衡传统五岳,甚至有“黄山归来不看岳”、“岱宗逊色”之说,那么,泰山与黄山类比,其山在文化上各具哪些优势与不足?黄山文化在哪些方面超越了泰山(如形成独特的画派)?黄山文化地位后来居上的深层社会原因又是什么(明清江南文化空前发展,成为中国文化重心,黄山地位突现是否与这一社会变革相关)?则更需深入比较两山文化才能得出合理结论。(当代泰山在保护开发中,与其他名山景区相比,有何得失?这种比较,对泰山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有裨益。)
不独域内,众多的域外名山也应纳入比较的视野。世界上各大文明体系,几乎都有对名山的崇拜,也有各自尊崇的神山圣岳。众多的世界圣山,为了解中华圣山泰山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参照。很早就有学者开始将中外名山作比较审视,如清代外交家张德彝在《再述奇》中称日本富士山“国人敬之如华人之虔奉泰山”,德国学者卫礼贤《中国心灵》称泰山是“中国的奥林匹斯山”,法国总统密特朗称圣米歇尔山是“法国的泰山”,都是基于这种文化比较的视角。徐北文先生在论述泰山地位时,也曾类比世界各大圣山:“泰山的著名,其原因不在于自然方面,而在于人文方面。它是与中华文化的孕育与形成有重大关系的山,是一座遍布史迹的文化名山,与我国人民传统心态的形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如奥林匹斯山之与希腊乃至欧美文化,耆阇崛山(鹫峰)之与佛教徒,富士山之与日本国民,泰山兼有上列世界诸山的诸功能,它具有民族的、宗教的、文化的和历史的重要意义。”(《建立“泰山学”刍议》,载《泰山研究论丛》第二集)这种比较研究,对进一步把握泰山文化的个性差异是颇有帮助的。如泰山被称为是“中国的奥林匹斯山”,而在世人的心目中,而奥林匹斯山正是希腊文化的象征,与被推崇为“木本水源,同族仰镜”的华夏民族之山——泰山颇有相似之处。而且两大圣山都以体育文化而负盛名,希腊人为祭祀奥林匹斯主神宙斯而举行的盛大竞技活动,成为了后世奥运会的远源。而这种娱神的竞技,在古代的泰山也延续不绝,宋元时期的岳庙相扑,成为当时的“武林大会”。除了相扑之外,历史上骑射、击刺、举重、跳跃、马球、足球、围棋、拔河、游泳、导引等体育活动,在泰山地区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并留下了众多的文物文献,如近年在岱庙出土的捶丸刻石,据考为现存最早的捶丸图,其出土为高尔夫运动源出中国说提供了直接证据。奥林匹斯山的体育文化在近代重兴,而泰山体育文化在明清时期陷入沉寂,起伏兴衰之间,有着何种文明背景与社会心态?作这样的比较,也许能予人以较大的启迪。
(8)泰山的地位与影响研究:泰山地位的论定,是泰山研究中的一大课题。诸如:泰山“国山”说有无历史依据?除泰山之外,中国其他名山有无可以荣膺“国山”称号者?季羡林称“泰山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象征之一。欲弘扬中华文化,必先弘扬泰山文化,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是否具有学理的依据?这些,都亟需从理论上进行阐发、诠释。
泰山文化影响广泛,其影响地域,覆盖全国,远及东亚。因此,今天研论泰山,绝不能再如古人那样“在山言山”,而是应将泰山置于更广阔的视野去照观。这种影响研究可分地域——如泰山对中原、对江南、对边疆、对国外的影响,可分时段——如先秦秦汉、魏晋至宋元、明清乃至近现代泰山对社会的影响,可分种族——如泰山对汉族、对少数民族群体不同的影响,可分个案——如东岳大帝、碧霞元君、石敢当等泰山信仰的传播与影响。这种影响研究,对展示泰山文化“遍于天下”的这一特色,具有重要意义,使人能够更准确、全面地把握泰山文化的全貌。
(9)泰山文化与相关学科的联系研究:泰山文化的一些方面,与一些相关学科或学术领域有密切联系,如当代文史研究中的“显学”如易学、郦学(郦道元《水经注》研究)、甲骨学、敦煌学、四库学、龙学(《文心雕龙》研究)、红学等,或有关涉泰山之处。若能立足泰山,多方联系,触类旁通,与重大历史文化研究课题或显学“对接”,有望取得超出泰山研究领域的学术硕果。我在旧作《乡献证史——地方文献与大文史研究》中曾指出:如果研究者“根据本地资料之特点,确定目标,进击学术界之重大论题研究热点与学术前沿。凭借自己掌握的独特资料,加入学术讨论,并诠释破解以往研究中的疑点与难点,阐发他人所未发,从而实现对重要学术研究的推进。”(载《文献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版)现在看来,这种说法仅仅局限于史料考证即“文献互证”层面,未免狭隘,如能从更大的文化比较上来联系研究,即“文化互证”,无疑具有更广阔的学术空间。如李白“徂徕之隐”真实意图何在?《红楼梦》“太虚幻境”的构思有无信仰渊源?这些文学史的问题,完全可以从泰山文化的层面予以解读、揭析。关于这一研究思路,我另拟有《从“文献互证”到“文化互证”》予以解说,此不展开。泰山“文化互证”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岱学预流之果,岂在是乎?
(10)对“泰山研究”的研究:刘凌先生在十多年前发表的《泰山文化的多元深化》一文,便倡导进行“泰山研究”的研究:“最后,我还想借此呼吁,重视泰山文化学术史的研究,创建泰山文化史学科。在某种意义上,学术史也就是学科发展史。就我们论题而言,就是泰山研究之研究,其中包括史、论两部分。……学术史研究的重要意义,一是总结学科发展的经验教训,提高学科建设的自觉性;二是将学科发展置于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中,把握其与整体文化思潮的联系。由于泰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泰山学术史的研究,就有其特殊的重要性。”(《泰安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善乎斯言!远姑毋论,即就近30年的泰山研究中,一些代表性研究学者、重大的研究成果、重要的研究思路,都值得很好的总结、评价,总结往昔,反思当下,导引未来,能为今后的泰山研究的发展铺平道路。
笔者以为,上列10个研究选课的充分开展,无疑将大大有助于今后泰山文化研究的深度掘进。故试抒臆见,聊为一吷。

TOP

泰山的相关艺术价值

泰山文化特质及其价值
  把握泰山名山文化特质,需要首先弄清其表浅器物层,即泰山景观及其配置格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泰山景观配置格局是,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并存,人文景观突出。人文景观的主体是各种古典建筑。古典建筑的主体是形形色色的宗教建筑。宗教建筑的主体又是各色的道教建筑。碧霞祠和岱庙,上下呼应,形色显赫,成为泰山道教建筑的领衔者,主宰了泰山景观的基本格调。它们又具有浓重的宫廷建筑色彩,金壁辉煌,一派皇家气象。泰山景观线路高度集中,极少枝蔓,人文景观汇聚的东路景观,是泰山景区核心线路,除山麓普照寺、西山灵岩寺等少数景点外,山中山后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均未得到开发利用,只是近年才有所改观(参见拙作《泰山景观的再认识》,文载《旅游学刊》四卷二期)。
  如果深入泰山文化体制(风习)层,便可发现,泰山上述景观特色,来源于历史上特定的人、山关系。一是帝王朝祭泰山,二是文人入山修道,三是民众朝山请愿。史载,从三代开始,就已有帝王巡守泰山。秦、汉、唐、宋等朝,创为封禅大典。明清两代,仍有隆重大祭,其形式虽稍有异,但都对泰山敬崇有加,并视此举为“王者开务之大礼”(《历代儒臣封禅论》,《岱史》卷六)。对泰山的朝拜已成为帝王的政治和宗教大典。这是国内外其他任何名山所不具的特色。正是历代帝王大祭、封禅的路线,奠定了泰山的景观格局,确定了东路景观的核心地位。另外,“兼天神、人鬼地祇及仙真”(傅勤家《申国道教史》第七章)的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为汉以来的文人土大夫所热衷,周游名山,求仙访道,已成为某些文人的生活方式。泰山因其地缥缈海天,更易于神仙方术的滋长,大量道教宫观的兴建,就是适应了这种社会需要。又由于帝王求仙封掸的染指,遂使这些宗教建筑多了些皇家气。但是道教神谱本来就十分庞杂,加上民间信仰的不断干预,道教神就更为紊乱。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和泰山大帝(泰山神)。就是道教和民间信仰的杂交神偶。泰山,又是长期以来附近民众信仰的对象。为适应这种需求,山上山下便修建了数以百计的大小庙宇,供奉着杂七杂八的神偶,从而形成一种多教、多神并存的“神山”风貌。远近驰名的泰山庙会,更增强了它广泛的群众性。上述特定的人山关系,就使泰山成为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皇族推崇与民间信仰相统一,举国朝拜,雅俗共赏的“官山”和“神山”。
  泰山文化的上述特色,还有更为深刻的文化根源。探寻其心理层面,实乃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层心理结构。泰山的神圣性,导源于古老的泰山崇拜,古人由对辽阔、神秘之“天”的崇拜,引申出对人类生存有重大影响的天象太阳的崇拜。远古东夷族首领太昊、少昊,就是太阳神的化身。由对太阳的崇拜,又引发出对太阳升起方位东方的崇拜。由于“名山大川”为“两间(天地)物形之最巨者”(《明孝宗御制重修东岳庙碑记》),“山岳则配天”(《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泰山又为人类生息繁衍之处,因而也受到崇拜。而泰山,由于地处古代中原的东方,方位为尊,因而地位便在其他四岳之上。对此,《文献通考》有明确解释:“东岳以其处东,北居寅丑之间,万物终始之地,阴阳交泰之所,为众山之所宗主也。”正因如此,“昔王者受命,恤封禅之”(《风俗通》)。而不是如有人所说,因帝王封禅,泰山才神圣起来。(参见拙作《东方崇拜与五岳独尊》,《泰山研究论丛》第三辑)这种原始自然崇拜,到战国秦汉时期,发展为一种“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吕氏春秋·序意》),天、地、人相类、相感、相协的宇宙观。这正是秦汉封禅的世界观基础。在汉代发端的道教,也以“上知天宫,中识人间,下知地府(《林灵素传》)相标榜,也与“天人合一”世界观相勾通。正是这种深层文化心理,终于使泰山成为“天地之神,神灵之府”(《搜神记》),“七十二君封禅之山”、“三千里鬼神之宅”(陈琏《登泰山赋》)。正是这种世界观模式的制约,形成了泰山由地狱神祠,到帝王明堂,又到仙界天庭的景观格局。上面说的泰山景观格局和人山关系,又反映出中华民族务实的文化心理。“神道设教”的传统,一开始就把宗教与王权政治相结合。帝王朝祭泰山,虽然不免神学信仰成分,但主要却是“本原事业,祇诵功德”《(史记·秦始皇本记》)的政治功利。顺便指出,汉代封禅“明中兴,勒功勋,复祖统”(《后汉书》卷三十五),的动机,已明显表现出将齐文化“尚功”意识与鲁文化“尚思”意识相交融的趋势。文人的寻仙访道,主要是借虚幻的仙境,逃避或消极对抗污浊的现实。帝王求仙,则多为求长生不死。而民众朝山进香,则是为了“求愿”、“还愿”。“无所求而登泰山的,千百人中没有一个”(《东岳碧霞宫碑》)。

TOP

酒文化——五粮液

※有关酒文化的历史故事
一 酒池肉林
商代晚期的帝王,多是淫暴之主,一味追求享受安乐。商代的贵族也多酗酒,据现代人分析推测,由于当时的盛酒器具和饮酒器具多为青铜器,其中含有锡,溶于酒中,使商朝的人饮后中毒,身体状况日益下降。商末帝纣,却是一个好色好酒的人,《史记•殷本纪》称:“(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商纣的暴政, 加上酗酒,最终导致商代的灭亡。周代在商人的聚集地曾发布严历的禁酒令。
  以酒误事误国的例子在古代不可胜数,楚恭王与晋国的军队战于鄢陵,楚国打了败战,楚恭王的眼睛也中了一箭,为准备下一次战斗,召大司马子反前来商量,子反却喝醉了酒,无法前来。楚恭王只得对天长叹,说“天败我也”。将因酒误了战事的子反杀了。只得班师回朝。
帝王因酒误事有时也是好事,如齐桓公因为醉酒,将帽子丢了,齐桓公为此事感到羞耻,于是三天都不上朝,恰逢粮荒,管仲只好自作主张,打开公家的粮仓,救济灾民。灾民欣喜若狂,当时流传的民谣说:(齐桓公)为什么不再丢一次帽子啊!。
二 箪醪劳师
东周春秋时代,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后,为了实现“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的复国大略,下令鼓励人民生育,并用酒作为生育的奖品:“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越王勾践率兵伐吴,出师前,越中父老献美酒于勾践,勾践将酒倒在河的上流,与将士一起迎流共饮,士卒士气大振,绍兴现在还有“投醪河”。
  类似的历史故事如《酒谱》所载,战国时,秦穆公讨伐晋国,来到河边,秦穆公打算犒劳将士,以鼓舞将士,但酒醪却仅有一钟,有人说,即使只有一粒米,投入河中酿酒,(也可使大家分享),于是秦穆公将这一钟酒倒入河中,三军饮后都醉了。
三 鲁酒薄而邯郸围
“鲁酒薄而邯郸围”的故事,说的是楚宣王会见诸候,鲁国恭公后到并且酒很淡薄,楚宣王甚怒。恭公说,我是周公之后,勋在王室,给你送酒已经是有失礼节和身份的事了,你还指责酒薄,不要太过份了。于是不辞而归。宣王于是发兵与齐国攻鲁国。齐国的梁惠王一直想进攻赵国,但却畏惧楚国会帮助赵国,这次楚国有求,便不必再担心楚国来找麻烦了,于是赵国的邯郸因为鲁国的酒薄不明不白地做了牺牲品。
四 鸿门宴
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王朝的部队,刘邦先破咸阳(秦始皇的都城),但刘邦兵力不及项羽,项羽大怒,派当阳君击关,项羽入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邦则在霸上驻军。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一场恶战在即。刘邦从项羽的季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大吃一惊,刘邦两手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祝项伯身体健康长寿,并约为亲家,刘邦的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拨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只好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樊哙立而饮之,项羽命赐猪腿后,又问能再饮酒吗,樊哙说,臣死且不避,一杯酒还有什么值得推辞的。樊哙还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项羽无言以对,刘邦乘机一走了之。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饮酒,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壁一双,并向大将军(亚父范增)献上玉斗一双,请收下。不
知深浅的项羽收下了白壁,气得范增却拨剑将玉斗撞碎。后人将鸿门宴喻指暗藏杀机。
五 汉高祖醉斩白蛇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秦始皇末期,刘邦(汉高祖)做亭长时,往郦山押送劳工,但在路上,劳工大多在路上死亡,到了丰西泽中,将劳工放走,结果只有十来个壮士愿意跟随刘邦。夜中,刘邦喝醉了酒,令一人前行,前行者回报道,前面有一条大蛇阻挡在路上。请求让我们回来。刘邦正在酒意朦胧之中,似乎什么也不怕,说:是壮师的跟我来,怕什么!由是勇往直前,刘邦挥剑将挡路的大白蛇斩为两段,路开通了,走了数里路,刘邦困了,倒头就睡着了。有一老妇人在蛇被杀死的地方哭,有人问哭的原因,老妇人说,有人将我儿子杀死了,有人又问,何以见得你儿子被杀?老妇人说,我的儿子,就是化成为蛇的白帝子, 因挡在路上被赤帝子所斩。后来有人将此事告诉刘邦,刘邦听后暗自高兴,颇为自负。
六 文君当垆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有一富家卓王孙之女文君新寡,因爱慕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和文君私奔到四川成都,因家徒四壁立,文君家开始又不予资助,两人到临邛,尽卖其车骑后,买了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司马相如也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夫妇爱情坚贞不逾的佳话。历史上临邛也成为酿酒之乡,名酒辈出。文君酒成为历史名酒,唐代罗隐的《桃花》诗曰:“数枝艳拂文君酒,”传说中还有“文君井”,陆游《文君井》诗曰:“落魄西州泥酒杯, 酒酣几度上琴台,青鞋自笑无羁束,又向文君井畔来。”
七 煮酒论英雄
这是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中所讲述的一则故事。东汉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势力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云长和张飞蒙在鼓中,说刘备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刘备只得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操。曹操不动声色对刘备说,“在家做得大好事 !”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这句话将刘备吓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转口说,你学种菜,不容易,这才使刘备稍稍放心下来。曹操说,则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见此梅,不可不赏,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听后心神方定。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问刘备,请你说说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曹操此时正想打听刘备的心里活动,看他是否想称雄于世,与是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刘备问,谁能当英雄呢?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觉地掉下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时才放心地说,大丈夫也怕雷吗?刘备说,连圣人对迅雷烈风也会失态,我还能不怕吗?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再也不疑刘备了。
八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酒谱》讲述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一人带着掘挖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之。阮咸饮
酒更是不顾廉耻,他每次与宗人共饮,总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猪群来饮酒,不但不赶,阮咸还凑上去猪一齐饮酒。刘伶曾写下《酒德颂》一首,大意是:自己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管是停下来还是行走,随时都提着酒杯饮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其它人怎么说,自己一点都不在意。别人越要评说,自己反而更加要饮酒,喝醇了就睡,酲过来也是恍恍惚惚的,于无声处,就是一个惊雷打下来,也听不见,面对泰山视而不见,不知天气冷热,也不知世间利欲感情。刘伶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晋代时期文人的心态,即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另据史料记载,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这些事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
九 清圣浊贤
三国魏初建时,曹操严厉禁酒,人们只好私下偷着饮酒,但讳言酒字,故用“ 贤人”作为“白酒”(或“浊酒”)的隐语,用“圣人”作为“清酒”的隐语。清贤浊圣演变成一个典故。还有一个“青州从事,平原督邮”的成语,也是美酒和恶酒的隐语。南朝人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记载,桓温手下的一个助手善于辩别酒的好坏,他则把好酒叫做“青州从事”,青州是一个地名,青州的辖境内有个地方叫齐郡,“齐”喻“肚脐”,好酒叫做“青州从事”,是因为好酒喝下去后,酒气可以通到脐部; 他把坏酒称做“平原督邮”,是因为平原的辖境内有个地方叫鬲县,“鬲”喻“膈”,意思是说坏酒喝下去,酒气只能通到膈部。
十 饮中八仙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作了一首著名的诗《饮中八仙歌》,对唐朝八位嗜酒如命的名人作了生动的描述。诗人写道: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十一 杯酒释兵权
这则故事说的是宋代第一个皇帝赵匡胤自从陈桥兵变,一举夺得政权之后,却耽心从此之后他的部下也效仿之,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将的兵权。于是在961年,安排酒宴,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叫他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从此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在969年, 又召集节度使王彦超待宴饮,解除了他们的藩镇兵权。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辈沿用,主要是为了防止兵变,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但却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以至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除了以上历史故事外,在历代文学作品中,还有大量脍炙人口的与酒有关的描述,如荆柯饮燕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醉服严颜,关羽温酒斩华雄,《水浒传》中的景阳岗武松醉打老虎,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偷饮长生不老酒,《红楼梦》中的万艳同杯(悲)。 
※酒的典故——古时的酒楼与酒联
唐代,胡人来我国经商开店,除做珠宝杂货生意外,经营酒肆也是主要行业。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胡人酒肆主要开设在西市和春明门到曲江一代。酒肆的服务员,即是西域的女子,被称为“胡姬”。她们是促使胡酒在唐代城市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古代青年女子当垆不多的情况下,这些“胡姬酒肆”曾为唐代长安饮食市场开创了新的局面。
胡姬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但翻开《全唐诗》,可见其中有许多描写。初唐诗人王绩曾以隋代遗老身份待诏门下省,每日得酒一斗,被称为“斗酒学士”,他在《过酒家五首》中最先描写了唐代城市里酒肆中的胡姬:“洛阳无大宅,长安乏主人。黄金销未尽,只为酒家贫。此日常昏饮,非关养性灵。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竹叶连糟翠,葡萄带曲红。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对酒但知饮,逢人莫强牵。依炉便得睡,横瓮足堪眠。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来时常道(上“世”下“贝”),惭愧酒家胡。“这里饮酒饮葡萄酒,去的又是胡人开的酒店,而且钱少了不好意思进门,很显然有为侍酒的胡姬准备“小费”的意思。为了胡姬而去酒店饮酒,在唐代城市里是一种世风,张(礻古)有一首《白鼻(马呙)》写得很清楚:“为底胡姬酒,常来马鼻(马呙)。摘莲抛水上,郎意在浮花。”“胡姬酒肆”常设在城门路边,人们送友远行,长在此饯行。岑参在《送宇文南金放后归太原郝主簿》中写道:“送君系马青门口,胡姬垆头劝君酒。”酒肆中除了美酒,还有美味佳肴和音乐歌舞。贺朝《赠酒店胡姬》诗生动描写了“胡姬酒肆”里的情景:“胡姬春酒店,弦管夜锵锵。红(毛旁,上日下羽)铺新月,貂裘坐薄霜。玉盘初(鱼会)鲤,金鼎正烹羊。上客无劳散,听歌乐世娘。”所有诗人中似乎是李白最爱与胡姬谈笑了,所以他的诗作中描写胡姬的地方甚多。他指出胡姬常在酒店门口招揽顾客:“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之一》)胡姬能招揽到顾客,一凭异国情调的美貌,二凭高超的歌舞技巧。李白在《醉后赠王历阳》中写道:“书秃千兔毫,诗裁两牛腰。笔纵起龙虎,舞曲指云霄。双歌二胡姬,更奏远清朝。举酒挑朔雪,从君不相饶。”他在另一首诗《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之二》中又写道:“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可见当时长安以歌舞侍酒为生的胡姬为数不少。
胡姬侍酒,收费一定很高,大概只有贵族少年才敢不断光顾胡姬招手的酒肆。李白在《少年行之二》写道:“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马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他在另一首《白鼻(马呙)》中也写道:“银鞍白马(马呙),绿地障泥锦。细雨春风花落时,按鞭直就胡姬饮。”胡姬来到中原,克服了大量旅途的艰辛。为此,她们在酒肆里强欢作笑时也在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如李贺《龙夜吟》所述:“卷发胡儿眼睛绿,高楼夜静吹横竹。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哭。直排七点星藏指,暗合清风调宫征。蜀道秋深云满林,湘江半夜龙惊起。玉堂美人边塞情,碧窗浩月愁中听。寒贴能捣百尺练,粉泪凝珠滴红线。胡儿莫作陇头吟,隔窗暗结愁人心。”不过,胡姬在酒肆里服务态度和收入都是不错的,这是数百年间酒肆里能保持胡姬侍酒的主要原因。
胡姬酒肆里的酒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名酒,象高昌的“葡萄酒”,波斯的“三勒浆”、“龙膏酒”等。高昌“葡萄酒”在唐太宗平定高昌后传入我国。《册府元龟》记载:“收马乳蒲桃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帝自损益,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缇益。既颁赐群臣,京师始识其味。”这是在中原仿制西域酒的开始。波斯的“三勒酒”是庵摩勒、毗梨勒、诃梨勒三种酒的合称。顺宗时,宫中还有古传乌弋山离(伊朗南路)所酿的龙膏酒。
※酒礼、酒德
早在西周时期,就设有专门掌管酒礼的官,饮酒活动被纳入礼制规定之中。周礼从饮酒的等级类别、酒具的式样质地、容量大小、至饮酒的顺序姿势,规定严格而具体,这种酒礼概括为时、序、数、令。这套酒礼、酒德被以后历代统治阶级逐渐完善,繁文缛节极其详细,目的不过是想借饮酒之礼来规苑人们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但通过历史沉淀积累下来的酒礼酒德,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是众多饮酒者文化性格的共同特征。这包括饮酒时要先长后幼、先宾后主、听从酒令官的指挥,饮酒不过量。
  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讲究’酒德’两字。
  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从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很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饮酒时不遵守酒礼,深感长辈有责任,于是从古代的书籍中采集了大量的资料,专门写了一篇《觞政》。这虽然是为饮酒行令者写的,但对于一般的饮酒者也有一定的意义。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
  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的五十六个民族中,除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一般不饮酒外,其它民族都是饮酒的。饮酒的习俗各民族的风格
※酒令
酒令也叫觞令,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方式,各地在不同时候有很多花样,下面就介绍几种。
酒监:古代专门监督饮酒仪式的酒官,最早出现于西周后期。《诗经• 宴之初筵席》:"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又立之史。"所谓酒监、酒史就是酒官。

  觞政:汉代的 “觞政”,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

  燕射:如宋编《乐府诗集》100卷,分为12类,其二即为“燕射歌辞”,用于飨宴。燕射歌辞一:"《周礼•大宗伯》之职曰:'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射",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

  投壶:投壶,源于西周时期的燕射。酒宴上设一壶,宾客依次将箭向壶内投去,以投入壶内多者为胜,负者受罚饮酒。《红楼梦》第四十回中鸳鸯吃了一钟酒,笑着说
:"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

  对诗: 文人雅士常用对诗或对对联、猜字或猜谜等方式来行酒令。对不出或猜不出要罚酒。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有生动描述。

  宝玉笑道: "听我说来:如此滥饮,易醉而无味。我先喝一大海,发一新令,有不遵者,连罚十大海,逐出席外与人斟酒。"冯紫英蒋玉菡等都道:"有理,有理。"宝玉拿起海来一气饮干,说道:"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原故。说完了,饮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
  "薛蟠未等说完,先站起来拦道:"我不来,别算我。这竟是捉弄我呢!"云儿也站起来,推他坐下,笑道:"怕什么?这还亏你天天吃酒呢,难道你连我也不如!我回来还说呢。说是了,罢,不是了,不过罚上几杯,那里就醉死了。你如今一乱令,倒喝十大海,下去斟酒不成?"众人都拍手道妙。薛蟠听说无法,只得坐了。听宝玉说道:"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众人听了,都道:"说得有理。"薛蟠独扬着脸摇头说:"不好,该罚!"众人问:"如何该罚?"薛蟠道:"他说的我通不懂,怎么不该罚?"云儿便拧他一把,笑道:"你悄悄的想你的罢。回来说不出,又该罚了。"于是拿琵琶听宝玉唱道: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唱完,大家齐声喝彩,独薛蟠说无板。宝玉饮了门杯,便拈起一片梨来,说道:"雨打梨花深闭门。"完了令。下该冯紫英, 说道:"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女儿愁,大风吹倒梳妆楼。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女儿乐,私向花园掏蟋蟀。"说毕,端起酒来,唱道: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灵精,你是个神仙也不灵。我说的话儿你全不信,只叫你去背地里细打听,才知道我疼你不疼!唱完,饮了门杯,说道:"鸡声茅店月。"令完,下该云儿。

  云儿便说道: "女儿悲,将来终身指靠谁?"薛蟠叹道:"我的儿,有你薛大爷在,你怕什么!"众人都道:"别混他,别混他!"云儿又道:"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薛蟠道:"前儿我见了你妈,还吩咐他不叫他打你呢。"众人都道:"再多言者罚酒十杯。
"薛蟠连忙自己打了一个嘴巴子,说道:"没耳性,再不许说了。"云儿又道:"女儿喜,情郎不舍还家里。女儿乐,住了箫管弄弦索。"说完,便唱道:荳蔻开花三月三,一个虫儿往里钻。钻了半日不得进去,爬到花儿网上打秋千。肉儿小心肝,我不开了你怎么钻?唱毕,饮了门杯,说道:"桃之夭夭。"令完了,下该薛蟠。

  薛蟠道:"我可要说了:女儿悲----"说了半日,不见说底下的。冯紫英笑道:"悲什么?快说来。"薛蟠登时急的眼睛铃铛一般,瞪了半日,才说道:"女儿悲----"又咳嗽了两声,说道:"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众人听了都大笑起来。薛蟠道:"笑什么,难道我说的不是?一个女儿嫁了汉子,要当忘八,他怎么不伤心呢?"众人笑的弯腰说道:"你说的很是,快说底下的。"薛蟠瞪了一瞪眼,又说道:"女儿愁----"说了这句,又不言语了。众人道:"怎么愁?"薛蟠道:"绣房撺出个大马猴。
  "众人呵呵笑道:"该罚,该罚!这句更不通,先还可恕。"说着便要筛酒。宝玉笑道:"押韵就好。"薛蟠道:"令官都准了,你们闹什么?"众人听说,方才罢了。云儿笑道: "下两句越发难说了,我替你说罢。"薛蟠道:"胡说!当真我就没好的了!听我说罢: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众人听了,都诧异道:"这句何其太韵?"薛蟠又道:"女儿乐,一根几(原字为左毛右几)巴(原字为左毛右巴)往里戳。"众人听了,都扭着脸说道:"该死,该死!快唱了罢。"薛蟠便唱道:"一个蚊子哼哼哼。"众人都怔了,说:"这是个什么曲儿?"薛蟠还唱道:"两个苍蝇嗡嗡嗡。"众人都道:"罢,罢,罢!"薛蟠道:"爱听不听!这是新鲜曲儿, 叫作哼哼韵。你们要懒待听,连酒底都免了,我就不唱。"众人都道: "免了罢,免了罢,倒别耽误了别人家。"
  于是蒋玉菡说道:"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说毕,唱道:
  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娇,恰便似活神仙离碧霄。度青春,年正小,配鸾凤,真也着。呀!看天河正高,听谯楼鼓敲,剔银灯同入鸳帏悄。
  唱毕,饮了门杯,笑道:"这诗词上我倒有限。幸而昨日见了一副对子,
  可巧只记得这句,幸而席上还有这件东西。"说毕,便干了酒,拿起一朵木樨来,念道:"花气袭人知昼暖。"

  击鼓传花:
  在酒宴上宾客依次坐定位置。由一人击鼓,击鼓的地方与传花的地方是分开的,以示公正。开始击鼓时,花束就开始依次传递,鼓声一落,如果花束在某人手中,则该人就得罚酒。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中有生动描述。

  当下贾蓉夫妻二人捧酒一巡,凤姐儿因见贾母十分高兴,便笑道:"趁着女先儿们在这里,不如叫他们击鼓,咱们传梅,行一个'春喜上眉梢'的令如何?"贾母笑道:"这是个好令,正对时对景。"忙命人取了一面黑漆铜钉花腔令鼓来,与女先儿们击着,席上取了一枝红梅。贾母笑道:"若到谁手里住了,吃一杯,也要说个什么才好。"凤姐儿笑道:"依我说,谁象老祖宗要什么有什么呢。我们这不会的,岂不没意思。
  依我说也要雅俗共赏,不如谁输了谁说个笑话罢。"众人听了,都知道他素日善说笑话,最是他肚内有无限的新鲜趣谈。今儿如此说,不但在席的诸人喜欢,连地下伏侍的老小人等无不喜欢。那小丫头子们都忙出去,找姐唤妹的告诉他们:"快来听,二奶奶又说笑话儿了。"众丫头子们便挤了一屋子。于是戏完乐罢。贾母命将些汤点果菜与文官等吃去,便命响鼓。那女先儿们皆是惯的,或紧或慢,或如残漏之滴,或如迸豆之疾,或如惊马之乱驰,或如疾电之光而忽暗。其鼓声慢,传梅亦慢,鼓声疾,传梅亦疾。恰恰至贾母手中,鼓声忽住。

  筹令:唐代一种筹令饮酒的方式,如"论语筹令"、"安雅堂酒令"等。后者有五十种酒令筹,上面各写不同的劝酒、酌酒、饮酒方式,并与古代文人的典故相吻合,"如孔雀开樽第一";"孔融诚好事,其性更宽容"。"牙牌令",形式,它与安雅堂酒令相似,盛行于明清。

  《红楼梦》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对牙牌令作了精彩细致的描写:

  大家坐定,贾母先笑道:"咱们先吃两杯,今日也行一令才有意思。"薛姨妈等笑道:
  "老太太自然有好酒令,我们如何会呢,安心要我们醉了。我们都多吃两杯就有了。"贾母笑道:"姨太太今儿也过谦起来,想是厌我老了。"薛姨妈笑道:"不是谦,只怕行不上来倒是笑话了。"王夫人忙笑道:"便说不上来,就便多吃一杯酒,醉了睡觉去,还有谁笑话咱们不成。"薛姨妈点头笑道:"依令。老太太到底吃一杯令酒才是。"贾母笑道:"这个自然。"说着便吃了一杯。

  凤姐儿忙走至当地,笑道:"既行令,还叫鸳鸯姐姐来行更好。"众人都知贾母所行之令必得鸳鸯提着,故听了这话,都说"很是"。凤姐儿便拉了鸳鸯过来。王夫人笑道:"既在令内,没有站着的理。"回头命小丫头子:"端一张椅子,放在你二位奶奶的席上。"鸳鸯也半推半就,谢了坐,便坐下,也吃了一钟酒,笑道:"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惟我是主。
  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王夫人等都笑道:"一定如此,快些说来。"鸳鸯未开口,
  刘姥姥便下了席,摆手道:"别这样捉弄人家,我家去了。"众人都笑道:"这却使不得。"鸳鸯喝令小丫头子们:"拉上席去!"小丫头子们也笑着,果然拉入席中。刘姥姥只叫"饶了我罢!"鸳鸯道:"再多言的罚一壶。"刘姥姥方住了声。鸳鸯道:"如今我说骨牌副儿,从老太太起,顺领说下去,至刘姥姥止。比如我说一副儿,将这三张牌拆开,先说头一张,次说第二张,再说第三张,说完了,合成这一副儿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叶韵。错了的罚一杯。"众人笑道:"这个令好,就说出来。"鸳鸯道:
  "有了一副了。左边是张`天'。"贾母道:"头上有青天。"众人道:"好。"鸳鸯道:"当中是个`五与六'。"贾母道:"六桥梅花香彻骨。"鸳鸯道:"剩得一张`六与幺'。"贾母道:"一轮红日出云霄。"鸳鸯道:"凑成便是个`蓬头鬼'。"贾母道:"这鬼抱住钟馗腿。"说完,
  大家笑说:"极妙。"贾母饮了一杯。鸳鸯又道:"有了一副。左边是个`大长五'。"薛姨妈道:"梅花朵朵风前舞。"鸳鸯道:"右边还是个`大五长'。"薛姨妈道:"十月梅花岭上香。"鸳鸯道:"当中`二五'是杂七。"薛姨妈道:"织女牛郎会七夕。"鸳鸯道:"凑成`二郎游五岳'。"薛姨妈道:"世人不及神仙乐。"说完,大家称赏,饮了酒。鸳鸯又道:"有了一副。
  左边`长幺'两点明。"湘云道:"双悬日月照乾坤。"鸳鸯道:"右边`长幺'两点明。"湘云道:"闲花落地听无声。"鸳鸯道:"中间还得`幺四'来。"湘云道:"日边红杏倚云栽。
  "鸳鸯道:"凑成`樱桃九熟'。"湘云道:"御园却被鸟衔出。"说完饮了一杯。鸳鸯道:"有了一副。左边是`长三'。"宝钗道:"双双燕子语梁间。"鸳鸯道:"右边是`三长'。"宝钗道:"水荇牵风翠带长。"鸳鸯道:"当中`三六'九点在。"宝钗道:"三山半落青天外。"鸳鸯道:"凑成`铁锁练孤舟'。"宝钗道:"处处风波处处愁。"说完饮毕。鸳鸯又道:"左边一个`天'。"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听了,回头看着他。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
  鸳鸯道:"中间`锦屏'颜色俏。"黛玉道:"纱窗也没有红娘报。"鸳鸯道:"剩了`二六'八点齐。"黛玉道:"双瞻玉座引朝仪。"鸳鸯道:"凑成`篮子'好采花。"黛玉道:"仙杖香挑芍药花。"说完,饮了一口。鸳鸯道:"左边`四五'成花九。"迎春道:"桃花带雨浓。
  "众人道:"该罚!错了韵,而且又不象。"迎春笑着饮了一口。原是凤姐儿和鸳鸯都要听刘姥姥的笑话,
  故意都令说错,都罚了。至王夫人,鸳鸯代说了个,下便该刘姥姥。刘姥姥道:"我们庄家人闲了,也常会几个人弄是唐代筹令的一种变异这个,但不如说的这么好听。少不得我也试一试。"众人都笑道:"容易说的。你只管说,不相干。"鸳鸯笑道:"左边`四四'是个人。
"刘姥姥听了,想了半日,说道:"是个庄家人罢。"众人哄堂笑了。贾母笑道:"说的好,
  就是这样说。"刘姥姥也笑道:'我们庄家人,不过是现成的本色,众位别笑。"鸳鸯道:
  "中间`三四'绿配红。"刘姥姥道:"大火烧了毛毛虫。"众人笑道:"这是有的,还说你的本色。"鸳鸯道:"右边`幺四'真好看。"刘姥姥道:"一个萝卜一头蒜。"众人又笑了。鸳鸯笑道:"凑成便是一枝花。"刘姥姥两只手比着,说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划拳:用手指中的若干个手指的手姿代表某个数,两人出手后,相加后必等于某数,出手的同时,每人报一个数字,如果甲所说的数正好与加数之和相同,则算赢,输的就得喝酒。如果两人说的数相同,则不分胜负,重新再来。划拳中说吉庆语言较多。如"一定恭喜,二相好,三星高照,四喜、五金魁,六六顺,七七巧……"。
  总的说来,酒令是用来罚酒,但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
※酒的经典
周:《仪礼•饮酒礼》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唐•皇甫崧:《醉乡日月》
宋•朱肱:《北山酒经》
宋• 窦苹:《酒谱》
元•曹绍:《安雅堂酒令》
明•袁宏道:《觞政》
中国酒文化——胡小伟   相关网站:中国酒文化网
※酒的典故
绝旨酒疏仪狄
纵酒失群臣
寇准阖扉宴宾客
石延年默饮王氏楼
陆龟蒙夫妇善诗酒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张旭酒后书“狂草”
裴度举筵复得印
李白醉酒戏权贵
杜甫日与田翁饮  
欧阳修自号“醉翁”  
苏舜钦汉书下酒  
魏徵善酿美酒
王世充封酒为“大夫”
曹雪芹卖画还酒债
陈暄赞以?隆举办“千叟宴”
孟浩然嗜酒误官
贺知章金龟换酒         郑板桥烂醉作画
李适之避贤乐圣
徐文长诗画酬酒  
王绩恋酒祀焦革
洪升醉酒坠水亡
汝阳王三斗始壮胆
张灵乔装戏商  
王之涣旗亭画壁  
张翰爱酒不好名  
晏子巧谏齐景公  
钟毓兄弟偷酒饮
郑泉愿死为酒壶
扬雄识奇字而得酒
东方朔妙饮不死酒  
司马相如珍裘换酒  
灌夫骂座招大祸
刘章监酒斩吕党
吕后毒酒酖诸王  
汉高祖醉唱大风歌  
孟佗斗酒博凉州         简雍妙喻谏禁酒
师旷琴撞晋平公  
祝枝山巧联对唐寅  
元好问赋蒲桃酒  
魏元孚认酒坛为兄弟  
阴铿以酒赠行觞人
耶律楚材谏帝节酒
朱元璋的“君臣同乐”
王忱无酒形神不亲
陶渊明嗜酒酒事多
高濂自制养生酒  
颜延之疏诞好酒  
唐寅与友饮野寺  
李元忠饮酒多逸事  
谢奕与老兵饮酒  
王羲之兰亭流觞  
王徽之乘兴访友  
关云长刮骨疗毒
甘宁以酒激士气  
勾践以酒奖生育         孟嘉酒醉风落帽
石崇斩美人劝酒  
山简醉饮“高阳池”
王戎对垆忆旧友
阮孚以金貂换酒
王敦击壶抒胸臆
毕卓夜间盗酒饮  
刘伶饮酒逸事多
刘玄石一醉千日
曹操斗酒只鸡祭亡友
孔融讽曹操禁酒  
竹林七贤皆酣饮
阮籍借醉拒求婚  
曹植因酒失父宠
管仲饮酒弃半觞
失马赠酒   
绝缨尽欢   
三移夜酒
庄子论“醉者神全”
淳于饮酒讽齐王


[ 本帖最后由 王海燕 于 2011-9-30 17:21 编辑 ]

TOP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

TOP

回复 24# 的帖子

中国酒文化
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

TOP

回复 25# 的帖子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宋人张表臣在《珊瑚钩诗话》中说:“中古之时,未知曲蘖,杜康肇造,爰作酒醴,可为酒后,秫酒名也。”杜康,作为中国的酒祖,历代受人敬仰。杜康酒,作为历史名酒,历代文人骚客畅饮着它,写下了汗牛充栋的锦绣文章、不朽诗篇。   酒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它的发明者,共推仪狄、杜康。晋人江统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仪狄,大禹时代人;杜康,据说就是夏代国王少康。而杜康之名又盛于仪狄,故仪狄之名则彰而不显。拨开尘封于酒史上的重重迷雾,最早的酒产生于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则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古人的记载,酒的发明也相当偶然。有一次,杜康把剩饭放在空桑之中,日子久了,饭自然发酵,散发出一种芬芳的气味,并流出一种液体,杜康取而饮之,感觉其味甘美。杜康受此启发,发明了酒。   所谓空桑,即树心被朽空的桑树。据古代文献记载,洛阳伊水流域有一个地名叫空桑涧,可能与空桑有关。杜康酿的酒称秫酒,即酿酒的原料以黑秫为主。黑秫是高粱的一种,它野生于洛阳山区,上古先民把它培育成一种重要的农作物。   杜康善于酿酒,其酿制工艺颇为讲究。《杜康纪闻》记载的“五齐六法”据说就是杜康酿酒的秘方。它要求造酒用的黑秫要成熟,投曲要及时,浸煮要清洁,要取用山泉之水,酿酒器物要优良,火候要适当。民间传唱的一首酒歌据称是杜康所传,歌词称:“三更装糟糟儿香,日出烧酒酒儿旺,午后投料味儿浓,日落拌粮酒味长。”这就是说,在酿酒过程中,对何时投料,何时开火,都非常讲究。   酒在河洛地区产生后,就融入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中。周公在洛阳发布禁酒令,即《酒诰》,但并未完全禁止饮酒,而是把酒与周礼紧密相连,故周代的五礼均离不开酒。现存的《诗经》据说是孔子删定的,但孔子删定之前的“诗”其实就是在洛阳收集保存的官方文献。在这些诗篇中,与酒有关的占了大部分篇幅。   杜康故里即杜康酿酒的旧址在何处?这也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   杜康故里,称杜康村,共有两处,均在洛阳。一处在洛阳老城西。民国时期李健人写的《洛阳古今谈》称,杜康村,在洛阳城西,又称杜村,即杜康故宅。一处在汝阳县,此处杜康村的最早记载见于明万历《直隶汝州全志》一书,该书称:“杜康村,(伊阳)城北五十里,杜康造酒处。”这里有杜康庙、杜康墓等遗迹。   

TOP

酒文化——五粮液

酒与诗歌——总论
用文档的形式上传,大家看看哦。。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回复 26# 的帖子

关于酒的词
酒文化—酒与诗词—关于酒的古诗词
我国酿酒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产生之日开始,就受到先民欢迎。人们在饮酒赞酒的时候,总要给所饮的酒起个饶有风趣的雅号或别名。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绎而成,或者根据酒的味道、颜色、功能、作用、浓淡及酿造方法等等而定。酒的很多绰号在民间流传甚广,所以文在诗词、小说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词。这也是中国酒俗文化的一个特色。
欢伯:因为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所以就被称之为欢伯。这个别号最早出在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他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其后,许多人便以此为典,作诗撰文。如宋代杨万里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诗之四中写道:“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又,金代元好问在《留月轩》诗中写道,“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
杯中物:因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满,樽(杯)中酒不空”。陶潜在《责子》诗中写道,“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杜甫在《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中写道,“忍断杯中物,眠看座右铭”。
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动如波而得名。张养浩在《普天乐•大明湖泛舟》中写道,“杯斟的金浓滟滟”。
鬯:这是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酿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据《诗经。大雅•江汉》记载,“?鬯一卣”。〔传〕:黑黍也。鬯,香草也,筑煮合而郁之曰“鬯”。「笺」:?鬯,黑黍酒也,谓之鬯者,芬香条畅也。王赐召虎,以鬯酒一尊,以祭其宗庙,告其先祖。
白堕:这是一个善酿者的名字。据北魏《洛阳伽蓝记•城西法云寺》中记载,“河东人刘白堕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羲,以罂贮酒,暴于日中。经一旬,其酒不动,饮之香美而醉,经月不醒。京师朝贵多出郡登藩,远相饷馈,逾于千里。以其远至,号曰鹤觞,亦曰骑驴酒。永熙中,青州刺史毛鸿宾赍酒之藩,路逢盗贼,饮之即醉,皆被擒。时人语曰,‘不畏张弓拨刀,唯畏白堕春醪’”。因此,后人便以“白堕”作为酒的代称。苏辙在《次韵子瞻病中大雪》诗中写道,“殷勤赋黄竹,自劝饮白堕”。
冻醪:即春酒。是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据《诗•豳风•七月》记载,“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传】:春酒,冻醪也。宋代朱翼中在《酒经》写道,“抱瓮冬醪,言冬月酿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杜牧在《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中写道,“雨侵寒牖梦,梅引冻醪倾”。
壶觞:本来是盛酒的器皿,后来亦用作酒的代称,陶潜在《归去来辞》中写道,“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白居易在《将至东都寄令孤留守》诗中写道,“东都添个狂宾客,先报壶觞风月知”。
壶中物:因酒大都盛于壶中而得名。张祜在《题上饶亭》诗中写道,“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醇酎这是上等酒的代称。据《文选•左思<魏都赋>》记载,“醇酎中山,流湎千日”。张载在《酃酒赋》中写道,“中山冬启,醇酎秋发”。
酌:本意为斟酒、饮酒,后引申为酒的代称;’如“便酌”“小酌”。李白在《月下独酌》一诗中写道,“花问、壶酒,独酌无相亲”
酤:据《诗•商颂•烈祖》记载,“既载清酤,赍我思成”。〔传」:酤,酒。
醑:本意为滤酒去滓,后用作美酒代称。李白在《送别》诗中写道,“借别倾壶醑,临分赠鞭”。杨万里在《小蓬莱酌酒》诗中写道,”餐菊为粮露为醑”。
醍醐:特指美酒。白居易在《将归一绝》诗中写道,“更怜家酝迎春熟,一瓮醍醐迎我归”。
黄封:这是指皇帝所赐的酒,也叫宫酒。苏轼在《与欧育等六人饮酒》诗中写道,“苦战知君便白羽,倦游怜我忆黄封”。又据《书言故事•酒类》记载,“御赐酒曰黄封”。
清酌:古代称祭祀用的酒。据《礼•曲礼》记载,“凡祭宗庙之礼,……酒曰清酌”。
昔酒:这是指久酿的酒。据《周礼•天宫酒正》记载,“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贾公彦注释说:“昔酒者,久酿乃孰,故以昔酒为名,酌无事之人饮之”。
缥酒:这是指绿色微白的酒。曹植在《七启》中写道,“乃有春清缥酒,康狄所营”。李善注:缥,绿色而微白也。
青州从事、平原督邮:“青州从事”是美酒的隐语。“平原督邮”是坏酒的隐语。据南朝宋国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术解》记载,“桓公(桓温)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上住”。“从事”、“督邮”,原为官名。宋代苏轼在《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中,写有“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的诗句。
曲生、曲秀才:这是酒的拟称。据郑?ぴ凇犊?齑?偶恰分屑窃兀?疤拼?道士叶法善,居玄真观。有朝客十余人来访,解带淹留,满座思酒。突有一少年傲睨直入,自称曲秀才,吭声谈论,一座皆惊。良久暂起,如风旋转。法善以为是妖魅,俟曲生复至,密以小剑击之,随手坠于阶下,化为瓶?},美酒盈瓶。坐客大笑饮之,其味甚佳”。后来就以“曲生”或“曲秀才”作为酒的别称。明代清雪居士有“曲生真吾友,相伴素琴前”的诗句。清代北轩主人写有“春林剩有山和尚,旅馆难忘曲秀才”的诗句。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八大王》一节中,也写有“故曲生频来,则骚客之金兰友”的词句。
曲道士、曲居士:这是对酒的戏称。宋代陆游在《初夏幽居》诗中写道,“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黄庭坚在《杂诗》之五中写道,“万事尽还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宫”。
曲蘖:本意指酒母。据《尚书•说命》记载,“著作酒醴,尔惟曲蘖”。据《礼记•月令》记载,“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蘖必时”后来也作为酒的代称。杜甫在《归来》诗中写道,“凭谁给曲蘖,细酌老江干”。苏拭在《浊醪有妙理赋》中写道,“曲蘖有毒,安能发性”。
春:在《诗经•豳风•七月》中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故人们常以“春”为酒的代称。杜甫在《拨闷》诗中写道,“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苏拭在《洞庭春色》诗中写道,“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茅柴:这本来是对劣质酒的贬称。冯时化在《酒史•酒品》中指出了,“恶酒曰茅柴”。亦是对市沽薄酒的特称。吴聿在《观林诗话》中写道,“东坡‘几思压茅柴,禁纲日夜急’,盖世号市沽为茅柴,以其易著易过”。在明代冯梦龙著的《警世通言》中,有“琉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的记载。
香蚁、浮蚁:酒的别名。因酒味芳香,浮糟如蚁而得名。韦庄在《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韵》诗中写道,“闲招好客斟香蚁,闷对琼华咏散盐”。
绿蚁、碧蚁:酒面上的绿色泡沫,也被作为酒的代称。白居易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诗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谢眺《在郡卧病呈沈尚书》中写道,“嘉鲂聊可荐,绿蚁方独持”。吴文英在《催雪》中写道,“歌丽泛碧蚁,放绣箔半钩”。
天禄:这是酒的别称。语出《汉书•食货志》下,“酒者,天子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相传,隋朝末年,王世充曾对诸臣说,“酒能辅和气,宜封天禄大夫”。因此,酒就又被称为“天禄大夫”。
椒浆:即椒酒,是用椒浸制而成的酒。因酒又名浆,故称椒酒为椒浆。《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写道,“奠桂酒兮椒浆”。李嘉**在《夜闻江南人家赛神》诗中写道,“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浆本来是指淡酒而说的,后来亦作为酒的代称。据《周礼.天官,浆人》记载,“掌共主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入于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
忘忧物:因为酒可以使人忘掉忧愁,所以就借此意而取名。晋代陶潜在《饮酒》诗之七中,就有这样的称谓,“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犹进,杯尽壶自倾”。
扫愁帚、钓诗钩:宋代大文豪苏拭在《洞庭春色》诗中写道,“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因酒能扫除忧愁,且能钩起诗兴,使人产生灵感,所以苏轼就这样称呼它。后来就以“扫愁帚”、“钓诗钩”作为酒的代称。元代乔吉在《金钱记》中也写道,“在了这扫愁帚、钓诗钩”。
狂药:因酒能乱性,饮后辄能使人狂放下羁而得名。唐代房玄龄在《晋书•裴楷传》有这样的记载,“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崇(石崇)酣宴,慢傲过度,崇欲表免之。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崇乃止”。唐代李群玉在《索曲送酒》诗中也写到了“廉外春风正落梅,须求狂药解愁回”的涉及酒的诗句。
酒兵:因酒能解愁,就象兵能克敌一样而得名。唐代李延寿撰的《南史•陈庆之传》附《陈暄与兄子秀书》有此称谓,“故江谘议有言,‘酒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唐代张彦谦在《无题》诗之八也有此称谓“忆别悠悠岁月长,酒兵无计敌愁肠”的诗句。
般若汤:这是和尚称呼酒的隐语。佛家禁止僧人饮酒,但有的僧人却偷饮,因避讳,才有这样的称谓。苏轼在《东坡志林•道释》中有,“僧谓酒为般若汤”的记载。窦革在《酒谱•异域九》中也有“天竺国谓酒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汤,盖瘦词以避法禁尔,非释典所出”的记载。



按:这是一些与有酒有关的古诗词,觉得挺有意思,有意思的是,好像只有酒才能寄情?托情?才能是情真意切,真是万千愁绪,一杯酒而己。

写“酒”的古诗名句分类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北宋-晏殊《浣溪沙》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魏晋-曹操《短歌行》
6、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北宋-苏轼《水调歌头》
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9、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曲》
10、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唐-李白《行路难》
1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北宋-范仲淹《渔家傲》
13、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北宋-李清照《如梦令》
1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17、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北宋-李清照《醉花阴》
1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
19、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北宋-苏轼《浣溪沙》
2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北宋-范仲淹《苏幕遮 》
22、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唐-王维《汉江临眺》
23、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北楼饯别校书叔云》
2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北楼饯别校书叔云》
25、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唐-李白《客中行》
26、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北宋-柳永《蝶恋花》
27、对酒当歌寻思着,月户星窗,多少旧期约。北宋-晏几道《醉落魄》
28、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29、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唐-杜甫《登高》
30、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北宋-柳永《雨霖铃》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少年行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清清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将进酒
李贺
琉璃锤,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夜别韦司士
高适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有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别故,知君到处有逢迎。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月下独酌
李白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道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毋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腥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侠客行
李白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候赢。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醉后赠张九旭

高适
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

醉吟
白居易
两鬓千茎新似雪,十分一盏欲如泥。
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血,能饮一杯无?

劝酒
白居易
劝君一盏君莫辞,劝君两盏君莫疑,劝君三盏君始知。
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
天地迢遥自长久,白兔赤马相趁走。
身后堆金拄北斗,不如生前一樽酒。
君不见春明门外天欲明,喧喧歌哭半死生。
游人驻马出不得,白舆素车争路行。
归去来,头己白,典钱将用买酒吃。

何处难忘酒(其一)
白居易
何处难忘酒,天涯话旧情。青云俱不达,白发递相惊。
二十年前别,三千里外行。此时无一盏,何以叙平生。

汉宫词
李商隐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杜工部蜀中离席

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酒旗
皮日休
青帜阔数尺,悬于往来道。多为风所飏,时见酒名号。
拂拂野桥幽,翻困江市好。双眸复何事,终竞望君老。

酒乡
皮日休
何人置此乡,杳在天皇外。有时忘哀乐,有时忘显晦。
如寻罔象归,似与希夷会。从此共君游,可烦用冠带。

独酌
杜牧
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谁人说?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确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秋波媚
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贺新郎
史达祖
同住西山下,是天地中间,爱酒能诗之社。
船向少陵佳处放,尘世必无知者。暑不到、雪宫风榭。
楚竹忽然呼月上,被东西几叶云萦惹。云散去,笑声罢。
清尊莫为婵娟泻。为狂吟醉舞,毋失晋人风雅。
踏碎桥边杨柳影,不听渔樵闲话。更欲举、空杯相谢。
北斗以南如此机,想吾曹、便是神仙也。问今夜,是何夜。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李纲
如意始身退,此事古难谐。中年醉饮,多病闲去正当才。
长爱兰亭公子,弋钓溪山娱适,甘旨及朋蜞侪。
衰疾卧江海,鸥鸟莫惊猜。
酒初熟,招我友,共一杯。碧天云卷,高挂明月照人怀。
我醉欲眠君去,醉醒君如有意,依旧抱琴来。
尚有一壶酒,当复为君开。

水调歌头
辛弃疾
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
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
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辛弃疾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
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
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定风波
欧阳修
把酒花前欲问君,世间何计可留春。纵使青春留得住。
虚语,无情花对有情人。任是好花须落去。
自古,红颜能得几时新。暗想浮生何时好。
唯有,清歌一曲倒金樽。

菩萨蛮•酒(八首)
张抡
人间何处难忘酒,迟迟暖日群花秀。红紫斗芳菲,满园张锦机。
春光能几许,多少闲风雨。一盏此时疏,非痴即是愚。
人间何处难忘酒,中秋皓月明如昼。银汉洗晴空,清辉万古同。
凉风生玉宇,只怕云来去。一盏此时迟,阴晴未可知。
人间何处难忘酒,素秋令节逢重九。步屟绕东篱,金英烂漫时。
折来惊岁晚,心与南山远。一盏此时休,高怀何以酬。
人间何处难忘酒,六花投隙琼瑶透。火满地炉红,萧萧屋角风。
飘飖飞絮乱,浩荡银涛卷。一盏此时干,清吟可那寒。
人间何处难忘酒,闭门永日无交友。何以乐天真,云山发兴新。
听风松下坐,趁蝶花边过。一盏此时空,幽怀谁与同。
人间何处难忘酒,山村野店清明后。满路野花红,一帘杨柳风。
田家春最好,萧鼓村村闹。一盏此时辞,将何乐圣时。
人间何处难忘酒,兴来独步登岩岫。倚杖看云生,时闻流水声。
山花明照眼,更有提壶劝。一盏此时斟,都忘名利心。
人间何处难忘酒,水边石上逢山友。相约老山林,幽居不伯深。
浮名心已尽,倾倒都无隐。一盏此时无,交情何以舒。

清平乐
辛弃疾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双调•拨不断

马致远
路旁碑,不知谁,青苔绿满无人祭。
毕卓生前酒一杯,曹公身后坟三尺。不如醉了还醉。
酒杯深,故人心。且逢且莫推辞饮,
君若歌时我慢斟。屈原清死由他恁。醉还醒争甚。

中吕•阳春曲•知己
白朴
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
回头沧海又尘飞。日月疾,自发故人稀。
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
四时风月一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

红酒歌
扬维桢
杨子渴如马文园,宰官特赐桃花园。
桃花园头酿春酒,滴滴真珠红欲燃。
左官忽落东海边,渴心盐井生炎烟,
相呼西子湖上船,莲花博士饮中仙。
如银酒色未为贵,令人长忆桃花泉。
胶州判官玉牒览,忆昔同醉揉林筵。
别来南北不通问,夜梦玉树春风前。
朝来五马过陋廛,赠以同胞五色彩。
副以五凤搂头笺,何以浇我磊落抑塞之感慨。
桃花美酒斗十千,垂虹桥下水拍天,虹光散作真珠涎。
吴娃斗色樱在口,不放白雪盈人颠。
我有文园渴,苦无曲奏鸯鸳弦。
欲恐沙头双玉尽,力醉未与长瓶眠。
径当垂虹去,鲸量吸百川。
我歌君扣弦,一斗不惜诗百篇。

八日谢家池宴
汤显祖
已觉秋光满户庭,芙蓉一朵正清冷。
帘前夕照烟霞紫,座上林霏帐縸清。
袖拂暗香荷叶径,杯摇明月水心亭。
不辞烂醉黄花枕,明月登高也似醒。

饮酒
袁宏道
刘伶之酒味太浅,渊明之酒味太深。
非深非浅谪仙家,未饮陶陶先醉心。


盘山绝顶
戚继光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虏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自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与谁?故李将军舞剑台。

自遣
郑板桥
啬彼丰兹信不移,我于困顿已无辞。
束狂入世犹嫌放,学拙论文尚厌奇。
看月不妨人去尽,对花只恨酒来迟。
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

水轩主人招饮月下作
袁枚
江城秋在酒人家,酒对秋光兴倍加。
风定竹呈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
红鞭携出天山雪,紫菊排成锦帐霞。
半夜风灯送行客,满墙醉影尚欹斜。

酒旗
袁枚
客中谁劝醉如泥,赖有旗悬野店西。
望见一竿村便好,未停双辔马先嘶。
风狂似欲招人急,花落遥知取价低。
我是天涯倦游者,也曾小住唤偏提。

勉女权歌
秋瑾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对酒
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临江仙
秋瑾
把酒论文欢正好,同心况有同情。
阳关一曲暗飞声,离愁随马足,别恨绕江城。
铁画银钩两行字,岐言无限丁宁。
相逢异日可能凭?河梁携手处,千里暮云横。

TOP

回复 11# 的帖子

泰山自然文化价值
1、雄秀神奇的自然景观
    泰山突起于华北大平原,凌驾于齐鲁丘陵之上,相对高差达1300多米,与周围平原、丘陵形成高低、大小的强烈对比,在视觉效果上显得格外高大。
●群峰起伏,主峰突起。从海拔l50米的山麓泰安城,至中天门海拔847米、南天门海拔1460米、玉皇顶海拔l545米。层层叠起,形成由抑到扬的节奏感和"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
●形体巨大,厚重安稳。泰山位于山东中部,绵亘100余千米,盘卧426平方千米,基础宽阔而形体集中。明代皇帝朱元漳描述泰山的气势时写道:"根盘齐鲁兮,不知其几千百里"。基础宽阔产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上述自然特征在人们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苍松巨石的烘托。泰山多松柏,尤其古松苍劲,如"壮士披甲",对泰山的雄伟形象起着烘托的作用。泰山岩石主要由变质岩和花岗岩构成,岩性坚硬,节理发育,经球状风化,形成裸露的峭壁悬崖和浑圆厚实的巨石,突几峻拔,震撼人心。还有富于变化的泰山云烟,使人感到静中有动,气势磅礴。所谓"荡胸生层云"(杜甫诗)、"呼吸宇宙"等,都因云烟而使人浮想联翩。泰山自然美的丰富性泰山除宏观上的雄伟特征外,还蕴含着奇、险、秀、幽、奥、旷等美的形象。如斗母宫的三潭叠瀑,可谓雄中藏秀;百丈崖、瞻鲁台诸景,可谓寓险于雄;仙人桥、卧龙槐,造化入神,堪称奇观;登泰山南天门领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与"旷然小宇宙"的旷景诗趣;石坞则是探幽寻奥的所在。
   2、地质、地貌 、地层
●泰山西北麓张夏镇至长清县一带寒武纪地层,出露齐全,化石丰富,已确定为我国寒武系中、上统的标准剖面,并以该地地名命名为地层单位,成为我国区域地层和国际寒武纪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
●形成于17~20亿年前太古代的泰山杂岩,是中国东部最典型的代表,对中国东部太古代地层的划分、对比,以及太古代历史的恢复,均具重要意义。
●泰山风景地貌的成因与泰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及地质发育历史关系密切。NEE向阶梯正断层及NW向叠瓦状逆断层,使泰山玉皇山顶一带强烈抬升。此外,沿近垂直的节理崩塌与球状风化及新构造隆起等影响,造成泰山的雄伟地貌。泰山水《泰山药物志》载:"泰山玉液泉之水,性寒而沉,味甘而润,有清心明目,止烦润肠及利二便和轻身延年之功效。"古人称为"泰山神水"。经化验分析表明:水中矿物质含量极低;硬度5.44度,比平原水平均低4-5度;pH值6.3,比平原水低1.3;含氧量为6.4毫克/升,比平原水高2.6毫克/升。高氧洁净及低硬度的泰山水,有利于人身健康,也是生物生长的优质水。

TOP

回复 13# 的帖子

长城的社会价值:
长城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产物,如今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象征,成为国家的形象标识.长城在为人类带来极大精神和物质财富的同时,其物质遗存和发展环境正受着人类活动深刻的影响.科学地保护和合理利用长城资源,体现其应有的科考、教育和经济价值,并保证后代人有同等机会分享先辈们留下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是当代人的重要责任和义务.本文按照战略性、整体性、层次性、目标指向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出建立长城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并提出通过建立长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示范区、长城发展企业联盟和长城文明示范村等一系列措施,探索长城保护和利用协调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推动长城所在区域实现科学发展.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在文物保护与旅游利用过程中面临很多危机:利用过度引发承载力危机;法律不健全引发真实性危机;资金短缺引发完整性危机;开发无序引发环境危机;宣传教育不到位引发公众意识欠缺的危机等.长城的遗产价值受到威胁,无论其文物本体还是周边环境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针对这些岌岌可危的现状,尝试提出多项对策建立"遗产廊道"进行整体保护;建立专门的长城管理机构实现统一管理;规划先行以统筹保护与利用:均衡开发以有效分流游客:畅通公众参与渠道以促进公众保护意识的提高.。
长城是我国所独有的文化旅游项目,对长城的开发和保护国家有着较明确的规定,如何利用好该资源,既可以使古长城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其潜能,是摆在规划师和长城研究专家面前的一个现实和严峻的课题。 在我国有关古长城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对古长城的周边环境及其它古长城景区成功开发取得的较成功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较详尽的规划。该规划从各区区域的发展背景、基址的地理、气象、人文、生态、历史等各个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开发的形象定位、发展战略目标、旅游市场的客源市场分析、旅游功能区的划分、交通分析、基础设施规划、环境和生态保护、旅游商品设计、人力资源开发、防灾和安全规划、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评价等各个方面和角度进行了较详尽的分析和规划论证,充分论证了应该在不违反古长城保护开发等相关条例的大原则和背景下,遵循对古长城“修旧如旧”的开发和保护原则,充分挖掘自然、人文的潜在旅游资源,放眼未来,要有超前意识,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古长城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和利用,使古长城的价值得以体现,同时该项目的开发和利用对当地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能够起到一个长足的推动和拉动作用,实现迁安的旅游经济有计划可持续发展策略,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