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诗词国度的文化遗产·2011教学版块

回复 66# 的帖子

庐山饮食文化
  庐山特产:到庐山后,“三石一茶”的名字就会不绝于耳,可算得上是世间罕有的美味,在庐山要吃到这些东西可不便宜。金舟大酒楼是庐山最大的酒楼,在那里可以吃到庐山的各种美味。 云雾茶——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宋代列为“贡茶”。庐山云雾茶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久负盛名。仔细品尝,其色如沱茶,却比沱茶清淡,宛若碧玉盛于碗中。 石鸡——庐山石鸡生长在阴涧岩壁洞穴中,形体与一般青蛙相似,但体大,肉肥、嫩、鲜美,一般体重三、四两,大的重约一斤左右。因其肉质鲜嫩,肥美如鸡而得名。由于庐山石鸡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系肴中佳品,“黄焖石鸡”就是庐山名菜之一,驴友们一定不要错过啊。 石鱼——庐山石鱼体色透明,无鳞,体长一般在30-40毫米左右,就是长上七至八年,长短也不超过一寸,故又名绣花针。庐山石鱼因长年生活在庐山泉水与瀑布中,故称石鱼。其肉细嫩鲜美,味道香醇。 石耳——庐山石耳与黑木耳同科,是一种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上的肢菌植物,由于它形状扁平如人耳,又附着在岩上生长,所以称之为“石耳”。石耳营养价值极高,内含很多的肝糖、胶质、铁、磷、钙及多种维生素,营养十分丰富,是一种高蛋白滋阴润肺之补品。

TOP

回复 191# 的帖子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建筑,还是人类的奇迹。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是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伟大的长城在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 (I) (II) (III) (IV) (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编号:200-001 )。万里长城因战争而生,因战争而终。它历经数千年烽火的洗礼,在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辉煌和光荣的同时,也目睹了令后世难以忘怀的灾难和伤痛。今天在废弃了军事作用之后,它成为一个文化的符号和和平非战的象征,那么长城的保护和传承就必须被提上议事日程。本文主要通过简单介绍长城的类型、内容,长城的价值与意义来阐述长城的保护与传承。

TOP

回复 66# 的帖子

《石耳》

--------------------------------------------------------------------------------
石耳是庐山一宝。明朝的大医学家李时珍,曾亲自到庐山的汉阳峰采集石耳。

相传,有一年李时珍的老母得了重病,久治不愈。李时珍心里非常焦急,他听说庐山生长一种石耳,可以治她母亲的病,就要亲自到庐山去寻找。他的弟弟知道以后,便对李时珍说:

“哥哥,你在家照应母亲,还是让我去吧!”
李时珍一想,也是呀!眼下母亲病重,自已不能离开,只好让弟弟前去。他吁嘱说:

“你要千万小心,速去速回,免得家里悬念。”

弟弟答应一声,便收拾行装,离了湖北薪春,匆匆赶路。

行了非止一日,便到了庐山,他攀上山峰,遇见一位采药的老大爷,白眉长须,却是精神抖擞,满面红光。李时珍的弟弟走上前去,问道:

“老人家,你可知道庐山什么地方有石耳吗?”

老大爷看了他一眼,见是个外地人,便告诉他说:

庐山的最高峰,名叫汉阳峰。汉阳峰的西面看个石耳峰。那儿就有石耳,不过,你要去采石耳可不容易。石耳长在悬崖的石缝中,峰陡石滑,青苔漫布,弄不好一摔下悬崖,那可就粉身碎骨啦!还有,那石耳肉厚多汁,要是让它约汁水喷在你的身上,嘿,你的耳朵可就变成石头耳朵啦!
李时珍的弟弟一听,不觉一笑,这老儿还真会吓唬人哩!能有这么险吗?我才不信哩。他告别了老大爷,不以为然地转身寻路攀登汉阳峰去了。

再说李时珍在家等了一个多月,还不见弟弟回来,心里急啊!他既为母亲的病焦虑,又牵挂着弟弟,决心亲自到庐山跑一趟。

李时珍急如星火地赶到庐山,也碰见了那个采药的老大爷。李时珍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问道:

“大爷,请问庐出的百耳产在什么地方呀?”

大爷气-看,说:
“咦!你不是一个月以前就来过吗?怎么,没找到石耳呀?”

李时珍十听,心里明白,忙说:

“犬爷,那是我的弟弟,你看见他啦?他现在在哪儿呀?”

老火爷这才知道弄错了,说:
“他呀是个冒冒失失的人,准是不听我的话,说不定都变成石头耳朵啦!”

李时珍吃了一惊,忙向老大爷作揖,恳求说:

“请大爷千万救救我的弟弟吧!”
老大爷见这位客人很懂礼貌,便拿了一把小刀和一只木瓜,交给李时珍说:
你去采石耳,万万不可贪睡了,要是瞌睡来了就用这把小刀在胳膊上划一下,再把木瓜水挤进去,这样,你就不会瞌睡了。至于你弟弟嘛你也不用着急,只要你采到了石耳,你弟弟自然有救。李时珍再三拜谢,急忙往汉阳峰而去。
李时珍来到丁汉阳峰下,抬头一看,呀!果然是庐山绝顶。险要得很!李时珍用绳子绑着身子,逐级攀登,好不容易攀上了半山悬崖。此时,日巳西沉,天渐渐暗下来了。他赶了几日路,爬了一天山,实在疲劳不堪,眼皮不由自主地打起架来了。他明白自己已经身处险境,切切不可贪睡呀!只要稍不留神,坠下悬崖,就会落得户骨难寻。他想起了老大爷的叮嘱,赶紧用小刀在胳膊上一划,划开一道小口,又把术瓜水挤进破处!哎呀!钻心似的痛啊,他咬着牙,忍着痛,头上冒出丁盎天的汗珠,这亠痛倒好,瞌睡虫全披赶跑了。

皎洁的月光照着群山。李时珍睁大着眼睛,在悬崖石头缝里寻找石耳。他看着看着,忽见一只只石耳从崖石缝里慢慢长了出来,只只闪着银光,一会儿变成银白色,一会儿呈深紫色,一会儿变成谈黄色。一会儿又现出翡翠般的绿色,真是好看极了。那些石耳被晚风一吹,越长越大。突然,“噗!”喷出一股汁水,向四面溅开,把李时珍吓了一跳,赶紧往旁边躲闪,险哪!要是被汁水溅上了,自己的耳朵就变成石头耳朵啦。李时珍等了一会儿,见石耳不喷汁水了,这才小心翼翼地把石耳采了下来。

李时珍采到了石耳,又四处寻找自已的弟弟。他找啊,找啊,果然在一个地方看见一对石头耳朵。他不觉一阵心酸,莫非这就是我的弟弟吗?他对着手上的石耳说:

“石耳啊石耳!你救救我的弟弟吧!”
李时珍话一说完,那石耳突然放射出一阵阵耀眼的金光,金光直照到那对石头耳朵上。一会儿,只见那对石头耳朵动了儿动,隐隐约约似有人在地上翻了个身,发出一声痉的的呻吟:

“若煞我也!”
李时珍一听,果真是弟弟的声音,心里好不高兴,赶紧走上前去,把弟弟扶起,喊道:

“弟弟,快醒醒!”
弟弟一见哥哥在身旁,“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唉!悔不该不听老大爷的话,才有今日之苦啊!”

旭日东升,天亮了。兄弟二人吃尽千辛万苦,终于采到了庐山石耳。

李时珍和弟弟回到湖北者家,用采来的庐山石耳煎汤,配药,给母亲喝,果然药到病除,不久母亲的病就好了。
后来,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里,特地记下了他在庐山汉阳峰采石耳历险的经过,并说石耳是声脾润肺的珍贵补品,说明了它的药用价值。

TOP

回复 66# 的帖子

庐山位于中国中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大通脉,是座地垒式断块山。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由此而得名。庐山区长约25公里,宽约20公里,山体总面积3O2平方公里。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群峰间散布有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庐山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自然与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白鹿洞书院历史悠久, 以其深远的学术文化底蕴而影响着一代代的学子。

庐山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遗留着末次冰期时由古季风环流产生的独特的风沙丘群。本区地质构造复杂,形迹明显。庐山是第四纪强烈上升的断块山,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北部以扭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了一系列秀丽的岭谷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则由一系列的断层崖,形成雄伟高峻的五老峰、秀峰、石门涧等。山地中分布着宽谷和峡谷,外围则发育着阶地和谷阶。山上和山麓地带都存在着古地面。在庐山与长江的交接地带、鄱阳湖的形成与扩张、塑造出一系列独特的湖滨地貌,与之相连,长江九江河段的地貌演变,湖洲交错的鄱阳湖大平原,形成了多种地貌的汇集,表现出极高的地理地质科学价值与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众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泉岩洞等,形成了奇特瑰丽的山岳景观。现主要有12个景区、37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其景点主要包括五老峰、三叠泉、含鄱口、芦林湖、大天池、花径、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小天池等。

庐山早有“神仙之庐”的传说,水气缭绕的万顷江湖,使庐山夏日清凉,雨水充沛,云雾弥漫。庐山处于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宜人,年降水量可达1950—2000毫米,而山下的九江则为1400毫米左右,故山中温差大,云雾多,千姿百态,变幻无穷。庐山的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弥漫的云气为庐山平添了许多迷人秀色和神秘色彩。

良好适宜的自然条件,使庐山植被丰富,呈垂直地带性分布。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分别生长着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据不完全统计,庐山植物有210科、735属、1720种,分为温带、热带、亚热带、东亚、北美和我国7个类型,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

在人文方面,庐山也具有较高的价值。晋代高僧慧远(公元334~416年)在山中建立东林寺,开创了佛教中的“净土宗”,使庐山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宗教胜地。公元5世纪,南朝道士陆修静在庐山开创道教南天师派。唐代马祖道在山上开创佛叫临济宗和沩仰宗,影响极大。到宋代,庐山有寺庙多达361座。明清以后,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也在庐山建堂传教。经过1600年的发展,庐山已形成一山兼聚五教的罕见现象。

创建于公元940年的庐山白鹿洞书院,曾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是中国古代教育和理学的中心学府,是我国宋代最高学府之一,与当时的睢阳、石鼓、岳麓书院齐名,合称“天下四大书院”。宋代著名的理学大师、教育大师朱熹,曾在此提出的教育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准则,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重要影响。白鹿洞书院经历了从唐末的兴建到南宋的兴盛以及明清时期的衰败和复苏,往日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再,不过其深邃的思想内涵仍然在影响着后辈,而其浓厚的文化底蕴也使庐山成为一座举世闻名的文化名山、教育名山。

庐山上还荟萃了各种风格迥异的建筑杰作,包括罗马式与哥特式的教堂、融合东西方艺术形式的拜占庭式建筑,以及日本式建筑和伊斯兰教清真寺等,堪称庐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部分

TOP

有关庐山瀑布的资料

甲天下”之誉,而庐山之美,瀑布居首。
    庐山瀑布群的主要瀑布有: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乌龙潭瀑布、王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

    三叠泉瀑布
    “五老峰北磋峨巅,龙泉三迭来自天。”这里所指的便是庐山瀑布群中最为壮观的三叠泉瀑布了。三叠泉瀑布之水,自大月山流出,缓慢流淌一段后,再过五老峰背,由北崖口悬注于大盘石之上,又飞泻到第二级大盘石,再稍作停息,便又一次喷洒到第三级大盘石上,形成三叠,故得名三叠泉瀑布。三叠泉瀑布素称“庐山第一奇观”,故有“未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
    游览三叠泉,还可观赏九叠屏。九叠屏又名屏风叠,因山如屏风,九叠而成得其名,又因铁色壁立,似裂云制锦,故称之为屏风叠尽。当年李白曾隐居于此,如他所云的那样:“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的确,“匡山云锦九叠之胜神所栖,界天绝壁云为梯”。
    距三叠泉瀑布数里,有一涧名“相思涧”,相传汉武帝下长江,登匡庐,曾临涧筑“羽章馆”。此后,唐朝宰相李林甫之女李女贞来此修道,大诗人李白在宋女贞来庐山修道时,曾感慨赋诗曰:“羡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素手掬秋霭,罗衣曳紫烟,一往屏风叠,乘鸾策玉鞭。”后来,李女贞在相思涧傍的咏真洞中,修炼成仙,便骑鹤而去,至今仍流传着关于咏真洞天的神话,游人还可在深涧的一块大石头上看到“咏真洞天”四个大字。
    从三叠泉瀑布的观瀑亭处,绕道下行,可寻觅观音洞,洞旁镌有邓旭所书“竹影疑踪”四字。相传此处是仙人洞内的竹林寺后门。自从竹林寺隐去后,多少人只见其影而不见其门。其中有一个砍樵人,无意中发现了一片竹叶沿山泉逆流而上,感到非常惊奇,于是便追踪溯源而上,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刻有“竹影疑踪”四字的洞中。进入洞中,他看完和尚走了一盘棋,出洞后,便再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家,方知“洞中才一日,世上已千年”了。

    开先瀑布
    古人云:“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秀峰。”秀峰,座落在庐山南麓的星子县境内,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景色十分迷人。秀峰之美,在于瀑秀、潭秀、峡秀、水秀,诸秀汇聚,各施其妍。所谓秀峰,实际上是香炉、双剑、文殊、鹤鸣、狮子、龟背、姊妹诸峰的总称。
    著名的庐山开先瀑布就在鹤鸣、龟背二峰之间,它是同源异流的东西两瀑。东瀑自鹤鸣、龟背两峰之间奔流而出,由于受到两崖窄隘迫束,瀑布跌落过程中,水流散开,形若马尾。故名马尾瀑。西瀑自黄岩山巅倾泻下来,跌落在双剑峰顶的大龙潭中,再绕出双剑峰东,缘崖悬挂数百丈,名黄岩瀑,渐与马尾瀑合流经青玉峡狂奔至龙潭中。气势宏伟的开先两瀑中,西瀑黄岩瀑更为壮观。黄岩瀑,又名瀑布水,它在枯水季节成为涓涓细流,形如一线从崖顶垂落下来;而到洪水季节,雨水充沛,溪水水流大增,那瀑布水便如玉龙天降,银汉倒悬,奔腾而下。在阳光里,瀑布水面泛着银光点点,蔚为壮观。
    开先瀑布之上端,是秀峰簇簇,各具特色。有“日照香炉生紫烟”的香炉峰,有形如仰鹤的鹤鸣峰,至于姊妹峰,则娟娟并坐,美丽动人。开先瀑布的下面,有一峡一潭,峡名青玉峡,潭曰龙潭。龙潭之水,为开先东西两瀑跌落汇流而成,故有“劈开青玉峡,飞出双白龙”之说。青玉峡景色奇秀,其间依山临涧的漱玉亭,是游客观瀑听泉的最佳处。
    青玉峡丛林中,原有庐山五大丛林之一的秀峰寺。始建于南唐,相传南唐中主李璟曾筑台在此读书,当时秀峰寺成为开先寺,开先瀑布之名有此而得。若从秀峰寺沿西北方向的山径向上攀登5华里左右,便可抵达黄岩山。这里山深谷幽,游人罕至,景色特别美妙。登上文殊峰顶再举目环望,秀丽群峰,尽入眼底,鄱阳湖水,烟波浩淼。

    石门涧瀑布
    石门涧瀑布,位于天池山与铁船峰之间,它是庐山瀑布群中最早被录入史册的古泉。游人从山麓之文殊寺旧址处,便可抬头望见一幅雄奇图画:一边铁船峰,叠壁千仞;一边天池山,削崖万丈,两峰并峙如门,石门涧瀑布如深涧中一匹白马,奔腾破门二处,声震数里之外。然而要沿涧谷走到石门涧瀑布,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从涧谷上攀,山势渐险,一路多巨石挡道,时上时下,时走时爬,没有一定的体力,大概是难以通过。尤其是到石门坎时,那两崖之间仅存一条细细的缝隙,游客侧身方能通过。
    石门涧瀑布的奇壮景观,吸引了无数诗人来赋诗歌咏。唐朝大诗人李白曾用“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来形容石门涧瀑布。袁枚则在观瀑后,写下了“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费笙匏”、“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等诗句,来赞美石门涧瀑布。
    由于石门涧瀑布发现较早,有些人认为它可算是庐山的第一瀑,并赞之为庐山瀑布群中的最佳者。

    黄龙潭瀑布和乌龙潭瀑布
    在庐山三宝树风景区,有着匡庐瀑布群中以秀美纤柔为其特色的两个瀑布——黄龙潭瀑布和乌龙潭瀑布。从三宝树到黄龙潭瀑布,只有很短的距离。
    黄龙潭瀑布以秀、幽见长,大概不是正午时分,黄龙潭瀑布是不太会受到阳光照射的,因此,潭边瀑下之石块崖壁上,青苔遍布,把小涧打扮得一片绿色,衬托着飞流而下的雪白透明的瀑布,更使黄龙潭显得格外幽静、深秀和清凉。另外,黄龙潭瀑布旁边还有一些石刻。从黄龙潭瀑布向下走上几百米,然后再向西北方向溯另一小溪上行,不一会儿就可到达乌龙潭瀑布。瀑布从几块巨石中夺路冲出,分成三股,只有数米高,然而姿态十分优美,跌落乌龙潭中,潭水清澈透明。至此,不禁会体会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含意。
   
    王家坡双瀑
    游人从九江驱车上庐山,行至山北公路小天池旁,向南俯视,可见一“U”型平坦大谷地,这便是莲花谷。莲花谷之南侧便是王家坡双瀑的位置所在。王家坡双瀑不像匡庐之三叠泉瀑布、石门涧瀑布那么雄壮威风,气势磅礴,而像两只比翼双飞的恋鸟,双双跳跃在山涧之中,倾泻在碧龙潭里。碧龙潭水,晶莹洁净,环潭四周,竹影婆娑,绿树扶疏,怪石嶙峋,奇峰耸立,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天然游泳池。潭中横卧一块巨石,名太平石,石上镌刻由“碧龙潭”三字,石面平整,可容坐数十人,游人仰卧在太平石上,可饱览四周风光。

    玉帘泉瀑布
    驱车从庐山南麓栗里出发东行约5公里,抵达归宗寺遗址,抬头望见金轮峰,直插云天,石镜峰拔地而起,其上的悬崖间,便是那“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玉帘泉瀑布。
    “玉帘铺水半天垂”,玉帘泉瀑布高达数百丈,阔有八、九丈,远远望去,真如一幕玉珠水晶串成的垂帘。玉帘泉与庐山瀑布群中的其他瀑布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并不像石门涧瀑布那样水势汹涌,声响吓人,亦不像乌龙潭瀑布那样玲珑妩媚,婉转流淌,而是属于那种数尺之上尚是水,数尺之下全是烟的瀑布,相比之下,玉帘泉瀑布别有一番妩媚柔姿。
    相传在玉帘泉发源的石镜峰顶上,有枚锃亮明净的圆石,石面平滑如镜,可照见游人须发,这块圆石,便是玉真仙子用来梳妆打扮的宝鉴变来的。有一天,玉真仙子将宝鉴悬挂在石镜峰顶上对镜梳妆,那知镜中竟映出山南群峰迭嶂,清溪泉瀑,玉真仙子喜出望外,便迅速唤来其他众仙子共观赏镜中之美景,可那知一瞬间功夫,宝鉴不复存在,变成了一块圆石嵌在山崖之上。当地群众因此将这座嵌有宝鉴的山峰,取名为石镜峰。参考资料:http://www.youle114.com/xmzg/Art ... &ArticleID=3045

TOP

关于《元日》的分析

《元日 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莲花漏是宋代一种计时器,一年滴尽莲花漏,就是指一年过去了

柏叶耐寒,古人用它来泡酒,在元旦时饮用,以祝长寿,和饮屠苏酒意思差不多。椒花颂,就是节日饮酒前的祝辞。有的酒同时浸泡了柏叶、椒花。总之,柏叶、椒花代表了古人春节时饮春酒的习俗,除了庆祝新年,还有驱除恶秽,以求延年益寿的意思

东君是日神,代表光和热,也预示着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意思吧

这首诗字面上并没有提到蜜蜂,只是描写了新年贺岁和春寒料峭的初春景象。冬季是蜜蜂短暂休息的季节,冬天过去了,春天已经来了,春暖花开蜜蜂就要出来了

TOP

七夕

鹊桥七夕:广东乞巧节
储冬爱 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0-04出版
《鹊桥七夕:广东乞巧节》内容简介:一个久远的天上人间的神话传说流传千年,造就了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民间又称“乞巧节”。广东地区过七夕与中原地区的七夕节最大的区别是,广东人将一个久远的民间传说“拜七夕”演化为“摆七夕”,女子们将心愿的祈求化为具体的行动,用巧手做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摆出一台台绚丽多彩的艺术品供案,既娱神更娱己,内涵的丰富难以言说。岭南文化真是富有传统与善于创新的文化,广东的女子的确是心灵手巧的女子,广东的乞巧节是民众们打从心里喜欢的民俗节日。《鹊桥七夕:广东乞巧节》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广东乞巧节。

中国传统节日系列之我们的七夕
~ 彭国梁 (编者), 杨里昂 (编者)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节日系列之我们的七夕》内容简介:夏历七月初七日夜,俗称七夕,又称乞巧节、少女节、小儿节、双星节、双七节、香桥会、巧节会、近年又被称为情人节。凡化种种,都出自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和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故事并列,为我国古代的四大传说之一。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节日系列之我们的七夕》由湖南出版集团出版出版社: 湖南出版集团,岳麓书社; 第1版 (2009年12月1日)
丛书名: 中国传统节日系列

七夕节
~ 汪玉川 (作者), 张晓华 (丛书主编)
内容简介
《七夕节》是我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也是古代少女、闺妇最重视的节日。农历的七月初七正值夏际,天气温暖,草木茂盛,天地之间,生机盎然。晚上,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牵牛星和织女星因其特殊的位置留给人无限的遐想,于是它们有了两个朴实而动人的名字:牛郎和织女。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勤劳而多情的年轻女子,牛郎则是一个朴实而勤劳的小伙儿。这对夫妻十分恩爱,在经过一年漫长的分离后,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他们通过鹊桥相会了。在这个心情愉快的晚上,织女会赐给向她乞巧的凡间女子智慧和巧艺,更重要的是,她还能赐给她们美满姻缘。据说,如果哪个小姑娘在夜阑人静之时,在古井之旁,或是葡萄架下,听到牛郎、织女隐隐的对谈或是哭泣的声音,她就必能得巧。
编辑推荐
《七夕节》,一个象征着美好爱情的节日。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这一传诵千年的爱情佳话,是对中华民族的爱情理念的最完美的诠释。“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赞美的是不看门第出身,不重金钱权利,没有朝朝暮暮,只有忠贞不渝的爱情观。
出版社: 知识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月1日)
丛书名: 中华传统节日诗歌选

纤云弄巧摆七夕:广州乞巧节
曾应枫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9-07出版)
内容简介
《纤云弄巧摆七夕:广州乞巧节》内容简介:一个久远的天上人间的神话传说流传千年,造就了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民间又称“乞巧节”。广州地区过七夕与中原地区的七夕节最大的区别是,广州人将一个久远的民间传说“拜七夕”演化为“摆七夕”,女子们将心愿的祈求化为具体的行动,用巧手做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摆出一台台绚丽多彩的艺术品供案,既娱神更娱己,内涵的丰富难以言说。岭南文化真是富有传统与善于创新的文化,广州的女子的确是心灵手巧的女子,广州的乞巧节是民众们打从心里喜欢的民俗节日。《纤云弄巧摆七夕:广州乞巧节》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广州乞巧节。
编辑推荐
《纤云弄巧摆七夕:广州乞巧节》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7月1日)
丛书名: 广州民间艺术系列丛书

牛郎织女
~ 宣炳善 (作者), 刘魁立 (丛书主编), 张旭 (丛书主编)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第2版 (2009年2月1日)
丛书名: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内容简介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传承的文化传统,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巨大贡献。中国民俗学会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牛郎织女》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中国民间传说的知识,主要包括民间传说的定义、民间传说的产生途径、民间传说的种类、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民间传说的艺术特征、民间传说的文化价值等内容。
《牛郎织女》共分6章,包括:牛郎织女传说的历史与演变;牛郎织女传说与中传统民俗;从鸦桥相会到鹊桥相会的信仰演变等内容。通过各种传说故事研究了牛郎织女的传统中华民俗文化。
编辑推荐
《牛郎织女》: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名家谈牛郎织女
~ 钟敬文 (作者)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1月1日)
丛书名: 名家谈四大传说
内容简介
这是一首首关于人与神、人与妖、人与仙、人与人之间的千古爱情绝唱,干百年来以故事、歌谣、诗文、戏曲以及民间工艺美术等多种多样的文艺方式,流传和演变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这些动人的故事有着怎样的源头?这些故事中的人与事,是否曾经在真实的地点发生?故事的原型究竟是什么?在曲折的故事、神异的情节、非凡的人物背后,又蕴涵着怎样的历史文化之谜?“名家谈四大传说”系列之一,向你展示一个神奇、瑰丽而丰饶缤纷的传说世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源于远古人民对星象缺乏科学认识的想象,早在商周之时就已在山东民间流传,是我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
编辑推荐
这是一首首关于人与神、人与妖、人与仙、人与人之间的千古爱情绝唱,干百年来以故事、歌谣、诗文、戏曲以及民间工艺美术等多种多样的文艺方式,流传和演变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这些动人的故事有着怎样的源头?这些故事中的人与事,是否曾经在真实的地点发生?故事的原型究竟是什么?在曲折的故事、神异的情节、非凡的人物背后,又蕴涵着怎样的历史文化之谜?“名家谈四大传说”系列之一,向你展示一个神奇、瑰丽而丰饶缤纷的传说世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源于远古人民对星象缺乏科学认识的想象,早在商周之时就已在山东民间流传,是我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

TOP

回复 66# 的帖子

《提壶鸟》

--------------------------------------------------------------------------------
庐山到处是浮图,
若问凡家半点无。
只因渊明曾好酒,
至今有鸟号提壶。


这是元人张率写的《庐山》诗,诗中说到了提壶鸟。
在庐山的苍山翠林中,确有一种提壶鸟,嘴唇殷红,披一身金绿色的羽毛,叫起来“提壶、提壶“的,亲切而婉啭,好象是叫人提酒壶来招待客人。

这提壶鸟是怎么来的呢?有一段传说。

相传,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有一个叔伯妹妹,名叫陶阿秀,出生在庐山西南山脚下柴桑村的贫苦农家,阿秀聪明伶俐,长得也很俊俏,非常惹人疼爱。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以后,回到老家隐居。他平生最爱饮酒,阿秀就常常提着酒壶去送酒给他喝。每当陶渊明会见客人的时候,阿秀也总是提着酒壶站立一旁,不断地给他们斟酒助兴,所以陶渊明非常喜欢她。


有一次,王宏来到江州做刺史,他久慕陶渊明大名,很想拜见一下这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几次要求跟陶渊明相见,无奈,陶渊明早已看破红尘,不愿跟官场人物接触,总是谢绝不见。后来,王宏听说陶渊明最疼爱他的妹妹阿秀,就想了一个主意。一天,他特地带了一大坛好酒,送到阿秀家里,说:烦请妹妹引见一下,让我跟渊明兄会会面,不胜感激。”
阿秀一听,哟!这官儿知道我渊明哥喜欢喝酒,特意送了一坛好酒来。眼下我家里正愁投有好酒,他这酒送得可真是时侯呀,便大大方方地收了下来,说:这有何难,包在我身上就是了。“

王宏非常高兴,连声说:”那就有劳小妹妹“。

也是事有凑巧,那天陶渊明正好到东林寺去丁,过一会几就会回来。阿秀就把那坛酒搬到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静心等侯。

过不多久,阿秀远远地望见陶渊明坐着一乘竹轿过来了,便请王宏先回避一下。待陶渊明走近时,阿秀便大声喊了起来“提壶来,提壶来“,哥哥累了,要喝酒呀!”

陶渊明一听到阿秀的喊声,那酒虫儿就“索索”地爬到喉咙口来了。忙下得轿来,坐在那块大石头上。阿秀早巳提着洒壶在给他斟洒,此时,陶渊明早已口渴得紧,“咕噜噜”一连喝了三大碗,匝咂嘴,连声说:“好酒!好酒!”并问阿秀:”阿妹,今天的酒怎么这样好哇?哪来的?“

阿秀笑笑说:“别人送的。”

陶渊明问:“谁?”

阿秀连忙向躲在一旁的王宏示意。王宏赶紧走了出来,说:“一点小意思,不成美意,还望渊明兄笑纳。”

陶渊明一看是王宏,知道是阿秀的安排,便不好推辞啦,只好跟王宏相见,说:“有劳刺史亲临,实实敢当!”

陶渊明和王宏二人就坐在这块大石头上,一边举杯痛饮,一边侃侃而谈。阿秀呢,跟平日一样,提壶站在一旁,不断地给他们斟酒,陶渊明在东林寺已经喝得半醉,如今又一连喝了几大碗,不觉酩酊大醉,他仰卧在大石上,嘴里还不停地念着:“好酒,好酒呀!”
陶渊明躺着,一双脚高高地翘起来,王宏一看:“呀!他穿的那双鞋子竟是破的,脚趾儿都露出来啦,忙吩咐随从:快给渊明兄拿一双新鞋来。”

随从想量一下陶渊明穿鞋的尺码,那陶渊明却不理不睬,照样躺着,弄得随从不知如何是好。阿秀见状,忙说?我哥哥就是这个脾气,让我来量吧。”

阿秀量好了尺码,随从们送来了一双新鞋。陶渊明还是不理不睬,只是嚷着要喝酒,说:“阿妹,快提壶来呀!”

阿秀连忙应道:“噢!提壶,提壶!赶紧又提了一大壶酒来。

这一次陶渊明可真正喝醉了,他醉意蒙陇地躺在那块大石头上。那块大石头以后就被人们称为“醉石”。

陶渊明活到六十三岁,不幸老死在柴桑村的破茅屋里。他晚年生活极为贫困,终年之后,一时连尸首都难以收殓,实在令人心酸。阿秀,更是悲痛万分,她大声哭道?提壶,提壶L如今更是悲痛万分,她大声哭道:“提壶,提壶,如今阿妹提壶,可再也见不到哥哥来喝酒了呀!”

阿秀提着酒壶,一路哭,一路跑,来到村头的东篱下,菊丛边,面对南山,把酒洒在地上,为渊明哥哥浇酒招魂。她哭一阵,洒一阵,洒一阵,又哭一阵,真是如剜心肺,好不悲哀!

阿秀的哭声,感动了天上的一条金龙。那金龙腾云驾雾,飞到陶渊明的破茅屋里,驮起他的遗体,飞到桃花尖山畔的面阳山下,然后又呼啸一声,一道金光腾空而去。后来阿秀和乡亲们含着泪水,忍着悲伤,就把陶渊明安葬在这里。阿秀安葬了陶渊明以后,又提壶来祭奠他,可是一想到他再也不能来喝酒了,再也看不到他亲切的笑貌,再也听不到他谆谆的教诲了,又不禁扶着墓碑痛哭起来。哭呀,哭呀,许久,许久,她靠在墓碑上一动不动,好象是睡着了。

打这以后,在陶渊明安息的地方,在云雾缭绕的庐山翠林中,就出现了一种过去人们从未见过的异鸟,满山地飞着,叫着“提壶,提壶。”

这就是提壶鸟,据说就是阿秀变的。它叫着:“提壶!提壶”好象是要唤醒陶渊明起来喝酒似的。至今,人们在瞻仰面阳山下的陶渊明墓时,有幸还能看到这种异鸟,听到它的叫声:”提壶!提壶!“

TOP

长城保护的统一管理原则

统一管理原则
设置专门的长城保护机构和专职的管理人员;建立健全长城资料的收集整理机制;完善长城保护标志及介绍说明工作,加强公众宣传的力度。这也是《长城保护条例》中所强调的内容。
目前,很多不发达地区的长城既没有专门机构也没有专人管理, 基本处于放任状态,有研究表明,对于以自然状态存在的历史遗迹而言,人为的破坏力远远大于自然的破坏力,在自然中剥蚀几百年尚有迹可寻的遗址会因为战火或建设被一夜间夷为平地。可见,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破坏是抢救长城的首重要务,只有建立针对长城的专门管理机构,才能有的放矢地对长城进行统一管理,遏制生产、生活、商业开发等各种人类活动正在和即将对长城所造成的破坏。
借鉴国际上的管理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我们认为监管分立、责权清晰是解决长城管理问题的关键,因而提出如下建议,将长城的管理体系划分为3 个层次:
(1)专门的长城管理机构
成立长城综合管理局,对且仅对长城遗产廊道缓冲区范围内的资源保护与展示开发负责,接受国家相关技术职能部门的监督,同时也接受公众的监督,属于非盈利性组织。它具体负责协调整个遗产廊道的保护、展示与研究,遗产廊道的各区段合理定位、科学保护、均衡开发。缓冲区范围内的社区管理也应一并纳入管理局职能。保护管理的资金来源包括国家财政拨款、社会捐助及自身旅游业收入等。管理局应充分挖掘遗产的多方价值,依据国家法规及专业机构的规划制定更为详尽的实施细则,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 寻求多方合作,尤其应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密切协作,以保证长城保护、开发、管理、研究的先进性及科学性。
(2)监督支持机构
以文物局、旅游局、林业局等政府职能部门为代表的监督支持机构,负责为长城遗产廊道的保护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并可能参与一些具体行动和辅助计划。同时还要起到沟通地方政府及其他相关机构的桥梁作用,为长城发展协调优惠政策,如税收及贷款等。监督支持机构与长城管理局之间是“监”与“管”的关系,而非传统意义的上下级关系。
(3)多样化的辅助机构
这种机构既可以是政府机构、社会化组织,也可以是私人组织,既可以是非盈利机构, 也可以是盈利机构,可包括从政府部门、地方司法机构、历史性社区、环境组织、商业机构、运动团体到地产开发商等多种组织,形成一个合作网络。这些机构可根据各自的特点,发挥不同的作用,如法律保护、环境规划、经济投资、协助管理、历史保护、宣传教育等。
在以上3 个层面所构成的管理网络中,一个统一、专门且独立的管理机构是首要前提, 也是对目前管理体制最大的挑战。由于专业分工的不断细化,当前,无论在研究领域还是国家职能部门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条块分割问题,造成遗产管理过程中“婆婆”众多、互不衔接,尤其是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割裂日趋凸显。只有打破成规,建立有针对性的综合管理机构,才能为解决这一问题搭建高效的平台。对于长城这样一个地位崇高、面积可观且综合管理问题十分突出的特殊遗产,有条件尝试新的管理途径,成为遗产管理改革的先行者。

TOP

七夕

关于七夕的一些论文。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长城保护原则

规划先行原则
从大量研究实践中认识到,对于世界遗产地,旅游影响管理和规划的制定对于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制定《总体保护与管理规划》同样也是长城保护工作的第一要务, 是长城法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通过对长城整体制定保护规划,从系统的整体空间组织着手,
保护长城遗产廊道边界内所有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并提高游憩和经济发展的机会。依据不同区段长城的社会与自然环境状况,将长城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明确长城保护的核心区及缓冲区范围,明确各级别保护范围及其开发力度,彻底解决因为长城分段保护所产生的问题,达到保护与利用统筹、社区受益、公众教育与游客体验兼顾、可操作性强等目的。
    均衡开发原则
长城由于其长度及管理分散等问题造成了旅游开发强度的严重不均,像八达岭这样的著名区段正承受着巨大的承载力危机,而很多偏远地区的长城却无人问津。这种开发失衡的局面首先需要通过政策导向,加强遗产廊道重要节点的选择和建设,开发更多能够展示长城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且富于地方特色的游线,保证长城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形成新的旅游吸引物,均衡长城整体的开发强度。
首先是限制和分流过度开发区段的游客量, 以一定的规划与管理手段, 依据历史地位、保存现状、外围配套等情况,分批次扶植新的长城热点区段,力求突出主题特色,差异化发展。20 世纪80 年代初,北京市曾尝试通过开放京郊的慕田峪、金山岭长城来缓解八达岭长城的压力,但效果并不显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交通便捷度问题,一方面是宣传导向和管理控制问题。在推广新的长城旅游产品时,首先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可达性条件,以多渠道的宣传手段提高其自身影响力和竞争力;建立多主题、多途径的解说系统,完善自我导向体系,提高旅游产品品质;同时以多种管理手段限制过度开发区段的游客量也是有效分流游客的重要辅助手段。

TOP

长城保护原则

公众参与原则
长城穿越不同的地理区域,各地区在地质条件、气候特征及民俗民风等方面都迥然不同; 同时长城还跨越数个朝代,见证了古老中华文明的演进,是建筑技术史、建筑艺术史、军事史等学科的活化石。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历史地位,理应使长城成为一个集地理、历史、民俗于一身的综合性公众教育基地。
为实现公众教育的目的,除宣传解说教育等被动性方式外,在规划及管理中还应提倡主动性的公众参与原则。目前中国公众的遗产保护意识尤其是遗产环境的保护意识普遍不足, 积极的公众参与可以拉近公众与遗产的距离, 激发公众积极使用的态度, 提高其遗产保护意识,同时也有利于赢得政治支持和吸引公共投资。具体途径如:在规划及设计中增加参与性设计,增进公众与遗产地接触的深度;使社区居民及游客参与到遗产地的建设发展中, 将遗产地的保护及利用状况及时公示,保障公众知情权并获得公众的理解;通过辅助机构组织公众参与性活动,增进遗产地活力并为遗产地带来宣传及资金募集的效益等。总之,广大民众是遗产的使用者,也应是遗产的拥有者,调动公众的主动意识是解决遗产地保护与发展问题中最为事半功倍的办法。
长城所面临的问题虽然已引起了学界的重视,不少学者都提出了近期或远期的解决方案,一些重点地区也做出了相当的反应,但从整体看,我们对长城所做的工作还远不能解决长城所面临的危机。要大规模推动长城的保护工作,将旅游开发引入良性循环,尚需政府的决心与全社会的呼吁和支持。

TOP

七夕

关于七夕的一些论文。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回复 66# 的帖子

开山
    公元378年,前秦十万大军破襄阳城。一位僧侣为了避祸远走他乡,颠沛三年后机缘巧合落户庐山,并在山北建寺名为“东林”。从此,这位僧侣凭借超人的智慧与恒心,将彼时深奥晦涩的佛教改造得深受普罗大众所接受,并终成中国三大文化之一。直到今天,人们拜佛祈求平安幸福等朴素的理念莫不得益于这位僧侣对印度佛教的改造。他就是被后世尊为“净土宗”初祖的慧远大师。
    无独有偶的是,几乎与慧远同一时代,南方道教宗师陆修静也逃离 乱 世来到庐山,在山南建“太虚观”。其间,他对散落在民间的道教各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使得道教得以统一,由民间升入殿堂,道教文化得以延续兴盛。
   山南山北,释、道两教的宗师,共同拉开了庐山人文历史的大幕。

归来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家乡庐山的途中所作《归去来辞》,文中溢满对自由生活的渴望,直到今天人们仍把陶渊明奉为“千古第一大隐”。可陶渊明在13年里却有五次入仕做官又辞官的经历,是什么原因让他屡次尝试却屡次无果?他最终心满意得的田园生活,以及那个徘徊在现实与传说之间的“桃花源”又究竟是怎样的实况呢?
我们将沿着陶渊明的生活轨迹去揭开中国隐士群体神秘的“冰山一角”。
文火
   正在编纂之中的《庐山历代诗词全集》显示,从东晋开始至今,历代诗人题写庐山或者在庐山创作的诗歌总量达到了16000余首。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历史中,庐山一直是一个神奇的坐标点,几千年来,它和历代诗人形成奇妙而密集的互动,自晋陶渊明,谢灵运起,庐山成为中国山水田园诗的滥觞之地,到唐宋,随着李白,白居易,苏东坡等人庐山诗篇的广为传颂,庐山已经借着这些不世出的诗词奇才以及千古名篇成为耳熟能详的诗词圣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与庐山息息相关的千古名句成为汉语言文学中流传百代的经典。历代诗人,一如文火煮山,留下历久弥新的文明薪火。
问学
    依山林借静读书,择胜地纳徒讲学,曾是古代众多儒者的愿望。庐山多彩的人文历史之中也有着因儒兴学的一章。如果说周敦颐在庐山莲花峰下兴建濂溪书院起源于个人对庐山环境的钟爱,那么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则带有深重的个人使命感。他们共同奠定了理学思想、教学理念在中国传播至今的基石。这些儒学大家的功绩,不仅在于使庐山成为宋明理学萌芽和传承的家园,更使庐山成为中国古代不同哲学思想相互交流的学术乐土。而另一方面,陆九渊、王阳明等思想大家,也在历史的不同时候,把人生的重要足迹留在了庐山,从而丰富了宋明哲学与庐山的渊源。
诰封
    在古代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山象征着高高在上的权力,名山大川一向是皇权的表征,巍巍庐山,几千年来,一直是高僧名道,文人墨客的舞台,自明代开始,随着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在庐山周边取得了对陈友谅的关键性胜利,从而登上最高权力宝座,庐山被朱明皇室捧到前所未有的至高地位,为了表明君权神授,朱元璋以及后世明朝君主,莫须有的创造了一系列神话,役使当地民夫,在庐山上下广为修建彰显皇帝恩德的丰碑庙宇,庐山,由此成为一座政治名山,恭祭庐山的明帝国历经300年,终于由盛及衰,而庐山,依旧在云卷云舒中,永恒的俯瞰着世间沧桑。
牯岭
    在中国,有两个“牯岭”,一个在台湾,一个在庐山。这两个字究竟有什么含义呢?今天庐山上的牯岭镇俨然是一个隐藏在云中的国度,这里具备一座城市应有的一切,长住民两万多人。时光倒退到1886年,这里还只是荒无人烟的山谷,一个叫李德立的西方人,有人说他是贪婪的骗子,也有人说他是极富探险精神的商人,无论如何,因为他的到来,一场充满斗争和戏剧性,但终究是对庐山乃至中国近代文化史意义深远的土地变革发生了……
别墅
   本集以外国青年罗根在庐山寻访先辈故园为引子,牵扯出在中国二十世纪初期,庐山上显露出的世态、人情。由此进一步解读庐山千姿百态的别墅之中蕴藏的更多历史价值,以及从兴建别墅的庐山石工身上体现出的,坚韧和团结的精神价值。另一方面,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对庐山的留恋和割舍不断的中国情结,又是在外强我贫的历史背景下,另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庐山上多种多样的别墅被人津津乐道,而本集旨在通过这表象,探求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种族和不同视角下的人们和庐山的情感交织。
壮士
   时隔多年,一位退伍日本老兵在他的日记里提到庐山战斗仍然心有余悸,那场历时9个月的战役被我们称为“孤军守山”,两个地方保安团对冈村宁次亲自挂帅的一个军。对庐山的争夺已经远远超越了其战略意义,因为这里是中国的“夏都”,中国政府就是在这里向世界宣布全民抗战的开始。青山处处埋忠骨,在庐山抗战英雄纪念碑下,有三分之二的守山壮士长眠于此,在本集,让我们回到那个热血年代,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变通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毛泽东在北山公路上豪情顿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庐山人修建的第一条盘山公路,从此,庐山迎来了更多的客人。1980年,《庐山恋》这部号称“中国第一部吻戏”的*又让庐山的名字广为流传,它不再是只有文人墨客或者达官显贵才能光顾的圣山,越来越多的普罗大众来这里寻找生活情趣,大山与山民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根本改变。
完结
    这是一座独一无二的大山,从太史公司马迁的第一次登顶算起,无数群星闪耀照亮了千年时空,他们一次次完美的登场和谢幕,纷纷留下的传奇,直到今天仍然令我们唏嘘不止。《人文圣山》并不是对庐山地域文化的凭吊,这是一次对人类精神成长的温故之旅。究竟是人成全了山,还是山成全了人?

TOP

回复 82# 的帖子

在泰山浩瀚的历史文化中,泰山以其高耸雄伟的自然特征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构筑起泰山宗教信仰的基础。从史前的巡狩柴望,到封建王朝的封禅告祭;从朦胧的信仰,到各种宗教的形成与融合,无不是中华民族诸多文化特征的体现。远古时代的泰山崇拜为泰山宗教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有着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泰山封禅作为中国历史上独有的一种山岳崇拜现象,对泰山宗教的发生发展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