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邓启耀:衣装上暗藏着民族“密语”

邓启耀:衣装上暗藏着民族“密语”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2011年05月23日07:39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韩文嘉)精美的民族服饰,动人的民族传说,令人大开眼界的缝纫技巧……在昨天晚上举行的市民文化大讲堂上,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邓启耀通过大量的少数民族服饰的图像展示,向深圳市民介绍了自己在多年民族服饰研究中得出的种种独到见解。

  服饰上记录的民族文化

  “我们识字吗?”邓启耀首先展示了几幅摩梭族、景颇族、纳西族等的文字图像,并抛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邓启耀介绍道,我们习惯的历史,大致是以文字为中心的历史。所以把无文字时期称为“史前”,把没有文字的民族称为“原始民族”。而对人类学与民俗学的深入研究,与多年的田野调查经验,使得邓启耀对各种民族符号的来龙去脉充满敬意。他表示,在少数民族的文化中,口述、文字、图像等都是文化的记录方式,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内涵。

  景颇族有谚语云:“筒裙上织着天下的事,那是祖先写下的字。”这不仅仅是景颇族服饰的特点。例如苗族的传统服饰上,就用蜡染和挑绣缝缀的图案记载了祖先的事迹,以及祖辈迁徙中跋山涉水的过程。

  邓启耀介绍,对于少数民族而言,服饰就是一种无字天书,是随身携带的百科全书,包括民族传说、生活方式、年龄层段,都可以在服装配饰上一览无余。例如彝族、哈尼族姑娘所戴的鸡冠帽,不同的戴法代表其婚恋状况。

  商业化开发对民俗是双刃剑

  邓启耀结合图片介绍了大量服饰上体现的各地民俗。在少数民族的穿着上,一生中每个时段都有不同的服装特点,从诞生、到成年、成婚及丧葬,都有一系列的专属服饰。

  在邓启耀的研究中,服饰象征着民族信仰,并且与各民族所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服饰也体现了有形的社会规范,包括冠服制度等方面的规格,以及礼仪方面的服饰规定,都暗藏着社会意识的潜在规范力。

  “面对城市化、现代化的浪潮,这种传统的艺术越来越少是不可避免的。”邓启耀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尤其是商业化开发,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艺术更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对民族民俗起了推广作用,但在市场化的套路之下,一些精致的民族服装,认真制作的越来越少,料子也越来越偷工减料。但是也正因此,它的价值才体现出来。”邓启耀介绍,现在一些地区也在探寻对服饰民俗的保护性传承之路,并已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

  作者:韩文嘉

TOP

符号、意义!
记忆、生活!

TOP

我只知道纳西族的衣服有个披星戴月的符号和象征的意义别的额不太晓得!

TOP

我觉得,商业性在民俗开发的弊端是开发中的功利性,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