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集宗教与传奇一体的西方神秘文化

集宗教与传奇一体的西方神秘文化

集宗教与传奇一体的西方神秘文化







  

西方文化史上,不知多少个恐怖的形象曾被想像出来,成为永恒的题材。吸血鬼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吸血鬼的起源说法不一



  漆黑的深夜,荒郊古堡的上空盘旋着巨大的蝙蝠,野地里飘荡着阵阵狼嚎。城堡空无一人,老鼠四处横行。突然,一道闪电滑过,棺材盖缓缓打开,吸血鬼身穿黑衣、两眼血红、龇着獠牙出现了。在通常的模式中,吸血鬼就是这么被刻画的。

  吸血鬼究竟是什么?对此,说法不一。人们普遍认为,吸血鬼和蝙蝠有着紧密的亲缘关系,他们的披风和燕尾服总是和蝙蝠的形象类似,蝙蝠中有一种著名的品种就被命名为“吸血鬼蝙蝠”。但这并不是传说的全部。有一个版本是这样的:14世纪时,德拉柯拉伯爵由于失去了爱人而诅咒上帝,从而变成了第一个吸血鬼,也就是吸血鬼之王,之后被他吸过血的人都会变成吸血鬼。而另一个类似于宗教传说的解释更详细些:当年犹大为了一袋银币出卖了耶稣,上帝就罚他变成吸血鬼,在黑夜中进行永恒的忏悔。因此,吸血鬼见不得阳光,害怕十字架,银制品也就成了他们的克星。

  抛开这些传说,从历史上考证吸血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狼人”一词。“狼人”起源于希腊的传说,指的是那些自杀或被教会开除教籍的人,死后被埋葬在未经宗教仪式祈祷过的地方,他们可以使自己的尸体不腐烂,并能够离开坟墓。17世纪末,“狼人”可以变成吸血鬼的传说开始出现。18世纪,欧洲开始出现关于吸血鬼案例的官方报告。据说,1725年,在一份关于吸血鬼的报告中,第一次出现了“吸血鬼”一词。吸血鬼的传说逐渐成为当时的一种神秘话题。

  不管怎么说,恐怖、传奇、丰富性等因素都被集中在了吸血鬼的形象中,也正因为此,有关吸血鬼的故事总是长盛不衰。吸血鬼成为西方文化中的神秘主题,19世纪英国小说家斯托克对此功不可没。斯托克的小说《德拉柯拉》(电影《惊情四百年》就是根据这本小说改编的)1897年出版,奠定了吸血鬼传说的现代神话。此后的很多吸血鬼作品都或多或少地受斯托克的启发,斯托克也因此被称为“鬼怪小说之父”。不止斯托克,就连柯勒律治、大仲马和狄更斯这样的大作家也曾写过关于吸血鬼题材的作品。



天生的恐惧心理使人类对吸血鬼的形象充满好奇



  中世纪宗教的神秘、文艺复兴的浪漫想像被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其成果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吸血鬼。有人说,浪漫主义文学是夜晚的文学,因为这些作品中总充满着对月亮的想像;恐怖文学则是深夜的艺术,读者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刺激的感觉。

  学过民俗学的人都知道,男性和女性的恐怖心理不同:男性总认为可怕的怪物正在窗外窥视,女性则感到床下藏着一些阴森恐怖的东西。按照专家的解释,这是由于原始人的生活习惯:在人刚变成人的阶段,女性会睡在树上,男性则在树下保护着她们,因此女性的恐怖想像总来自身下,男性的心理威胁则来自身边。这种说法也可以证明:对于人类来说,恐怖心理是在进化中形成的,是根深蒂固地埋藏在血液之中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讲,没有人能逃脱恐怖,尤其是在他还不成熟的时候。



电影推广了吸血鬼的形象



  进入20世纪,吸血鬼的形象被保留下来,并通过电影工业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在吸血鬼的系列电影中,吸血鬼不再以基督教传说为必要的背景,而被加入了众多新的元素。比如电影《夜访吸血鬼》和《吸血鬼女王》,都是比较成功的好莱坞式大片。现代科学的发展也给了吸血鬼新的定义:在《刀锋战士》系列电影里,吸血鬼的来源有了一种新的解释——基因变异的产物。尽管大制作、大场面层出不穷,尽管故事变得花样百出,电影观众却似乎都有了一点满足之后的遗憾:吸血鬼没有原来那么可怕了。对于德拉柯拉伯爵来说,变成吸血鬼也许不是最大的悲哀,被好莱坞的娱乐工业剥掉了恐怖的外衣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而在另一些奇怪的作品中,吸血鬼甚至变成了喜剧形象,比如漫画《怪物太郎》里,吸血鬼德拉柯拉伯爵成了一个只喝番茄汁的老好人。

  吸血鬼这一形象在西方文化中的繁荣,也许正是他没落的开始。在西方文化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恐怖形象,比如月圆之夜变异的狼人、英国人德里的著名形象“无头骑士”,还有专门绑架公主的恶龙。这些恐怖形象在全世界流传的过程中引发了奇特的反应,其中有一些正好说明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比如说龙的形象,在西方是一个邪恶的产物,在中国则是民族和权力的象征。

  就这样,在文化的交流和商业运作的复杂作用下,吸血鬼等一系列的西方恐怖形象已经从人们的噩梦中远去了。时至今日,恐怖的意象已经不是想像的产物,而是现实中赤裸裸的事情,比如自杀炸弹。不知道今天的恐怖事物比起几百年前,哪一个更可怕。(来源:环球时报)


来源:译林出版社>>>译林论坛>>>译林图书评论 2005-12-20 17:53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夜访吸血鬼》
  
作  者: [美国]安妮·赖斯
译  者: 姜秋霞 魏向清 张沂昀
定  价: ¥16.00 VIP会员价: ¥12.8
图书代码: YL000409 发行代码: J02040
ISBN: 7-80567-668-2/I·381
版  次: 2002年3月第2版 2002年9月第1次印刷
上架日期: 2002-05-02
图书类型: 精装本
装  帧: 大32


简介:
路易是一名年轻的法裔美国青年,在失去了亲爱的弟弟之后,于自责和绝望中被莱斯特变为吸血鬼。路易一直无法面对吸血鬼血腥杀戮的现实,莱斯特于是将年仅5岁的小姑娘克劳迪娅也变为吸血鬼,迫使路易为了照顾克劳迪娅而杀人。克劳迪娅终因无法忍受莱斯特的奴役与控制杀了莱斯特,并与路易去寻找其他的吸血鬼同伴,但最终路易失去了克劳迪娅,孤零零地永生着。


导读:


    这是一部只有安妮·赖斯才能写出的小说。奇丽动人,具有逼人的可读性。

                                                 ——《芝加哥论坛》


一部充满神秘色彩的小说

——代 序

姜秋霞


    安妮·赖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她1941年出生在美国新奥尔良,1961年与诗人斯坦·赖斯结为伉俪,1964年获旧金山州立大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加州大学硕士学位。她在成名之前做过多种工作:女招待、厨师、引座员等等,经历十分丰富,为她的写作奠定了充实的基础。

    赖斯的作品以生动描写恐怖情节而著称,小说的主题多为历史背景下人的离群索居及对自我的追求,小说中的人物总是现实社会或非现实社会中孤立的群体。如吸血鬼系列中的吸血鬼,《万圣节》中的混血儿,都是一些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个体。吸血鬼貌似人类,也渴望与人类为伍,但只能游离于人类之外;《万圣节》中的混血儿则无论多么富有,无论接受过何等的教育,都无法进入白人社会。赖斯的笔下就是这样一些苦苦追求自我、追求美好,却始终被社会排斥在外,永远游荡的孤魂野鬼。

    《夜访吸血鬼》写于1976年,是一部描写鬼魂世界的魔幻小说,通过一个男孩和吸血鬼路易的谈话向读者展现了迷幻的吸血鬼文化——吸血鬼的情感世界、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性爱情结等一切与人类相通的东西,也展现了与人类不同的方面,如他们惧怕火焰和阳光,肉体长生不老等。作者运用丰富的浪漫主义想象使故事充满了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离奇古怪的情节加上人物栩栩如生的刻画使读者置身在一个恍惚迷离,疑真疑幻的境地,不知不觉从真实的客观世界进入作者虚构的主观世界,跟随吸血鬼的自叙来到非现实的鬼魂世界。故事是从主人公路易生为人时开始的,他在因弟弟的猝死而自责难当之际,被一位名叫莱斯特的吸血鬼改变成吸血鬼,从此路易以吸血为生,晚上外出猎杀人类,白天和莱斯特睡在棺材里。后来他们又制造了一个吸血鬼,一个5岁的小女孩,这个女孩在变成吸血鬼之后,外貌一直没有变化,始终是小女孩的模样,但思想感情在不断发展。大约过了60年,这个名叫克劳迪娅的小吸血鬼想彻底摆脱莱斯特,使设计杀死了他。然而莱斯特死而复生,携同另一个由他制造的吸血鬼找路易和克劳迪娅复仇。路易和克劳迪娅便从美国新奥尔良逃到欧洲,去追根溯源,寻找其他的吸血鬼,以便了解吸血鬼的本性。他们先是在喀尔巴阡山偏僻的山村里找到一些“没有大脑的活僵尸”,到巴黎之后,发现了一个吸血鬼剧院。这是一个十分优雅的法国风格剧院,里面有众多的男性吸血鬼,也有一些女吸血鬼。克劳迪娅给自己找了一个母亲,同时也给路易找了个女伴,但路易被一个名叫阿尔芒的吸血鬼所吸引。后来莱斯特又出现了,纠集其他吸血鬼杀了克劳迪娅和她的“母亲”。路易悲恨交加,一怒之下烧死了那些吸血鬼,独自去面对他吸血鬼孤独的永生。

    《夜访吸血鬼》是一部寓意丰富的幻想小说,渗透着对人类心灵和思想的深刻透视。作者借非现实世界的描述表现现实世界的真实,从吸血鬼的内心去开掘人性深处的奥秘。小说通过主人公路易的吸血鬼人生来揭示现实世界中人的孤独和生的矛盾。路易是在无法忍受人生痛苦、寻求一死时被变为吸血鬼的,但吸血鬼的杀人、吸血之鬼性并没有完全取代他的人性,他不像其他吸血鬼那样杀人成性,麻木不仁,而是依然保留着人类所具有的爱与恨,有着强烈的情感,无论是对同类还是对人类,都满怀柔情与关爱。虽然吸血鬼的特性决定了他也必须和其他吸血鬼一样以人血为生,但每一次的杀人都给他带来很大的冲击。他在痛苦中思索,不断探求吸血鬼的本性,渴望了解这一魔鬼世界的本源,从而寻找一条出路,能与人类为伍,重新回到人间,去体验过去身为人时没有充分感受的美好。然而他无能为力,无法再回到现实社会。这就是路易的痛苦和矛盾,他既有鬼性,又具有人性,但与其他同类格格不入,又与人类无法相通,这种双重性便使他处于极端的孤独之中。路易的矛盾折射出现实社会中的一部分人,象征着那些游离于社会之外、努力追求自我的“边缘人”,他们无法融入身处的时代和环境。正如路易要了解吸血鬼的本性,了解那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时时制约和支配他的超自然符咒一样,人类也总是在不断地探索人类心灵深处的黑匣,那使人相互隔膜、血腥争斗的无形魔力。但个人的奋斗往往被无边的空虚和失望所包围,使他们感到无可奈何的苦闷与孤寂。故事中的吸血鬼能长生不老,但永生的生命使路易陷入生不如死的境地,对生命的迷惘与困惑使他感到灵魂的毁灭与生存意义的全部丧失。路易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现实世界中的人因找不到生活的方向、生命的意义而在不断的彷徨与等待中挣扎,那些游离于社会之外的人,如路易一般与世隔绝,因而倍感孤独,人与人之间筑起无形的墙,关系冷漠,相互疏远,缺乏共同的思想和相通的感情。作者就是通过描述吸血鬼的心态来揭示现实社会中的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深陷孤独和绝望的境地。

    另一方面,小说还突出表现了个体的渺小与无奈,吸血鬼在赋予了超自然的神力之后,依然受到死亡的威胁。故事中所描绘的另一类吸血鬼,没有情感,不具备人性,对杀人麻木不仁。莱斯特就是其中的典型,他一味杀人吸血,甚至玩弄人类的感情,“让她们迅速爱上他,然后送她们进地狱”,对一切都表现得冷漠与超然,因而没有痛苦、没有矛盾,没有挣扎。尽管如此,他们也难免孤独的一生,超自然的神力并没有使他们立于不败之地。由于缺乏群体意识,缺乏凝聚力,他们像一具具行尸走肉,最终必然导致灭亡。

    小说运用幻想的手法,呈现给读者一个非现实世界,从形而上的层面上反映了人性的困惑,人与社会的矛盾,具有超越具象的哲理意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现实的投影。但作者在对人类命运作理性思考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社会的疑惧,体现了作者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

    安妮·赖斯是个多产作家,已写有13部小说,除了吸血鬼系列之外,还有《鞭打者》,《魔法时刻》,《万圣节》,《木乃伊》,《向天哭泣》等。《夜访吸血鬼》是吸血鬼系列中的第一部,因小说前所未有地展现了一个吸血鬼世界,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原文的销售量已达150多万册。虽然评论界对之褒贬不一,然其影响之广泛,令人瞩目。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要是有更清楚的解释就更好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