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台湾人推动黄历“现代化”

台湾人推动黄历“现代化”

台湾人推动黄历“现代化”

2008-12-24 15:13:53


  本报记者/谭丽

  为了维持生活百科全书的地位,各种内容现身其中



  每年11月底,台湾各县市政府、公司、地宫庙开始给民众邮寄来年的“农民历”(或称黄历),以拉近距离。在中国大陆,“老黄历”是民间风俗中一个有贬义色彩的名词,但在台湾一直是民间最畅销的书籍,每年要印制约五六百万册,且年年翻新。近年来,黄历热现象已引发一些台湾学者关注,他们在发现其文化制约现象的同时,也在探讨黄历“现代化”的可能,试图利用黄历移风易俗。



黄一农搜罗数百年前的古老黄历,窥见古人的生活趣味



  版权税高达90亿

  住在台北的阿P说,家里的瓦斯炉最近坏了。但新炉子买来一个月也没换上,原因是他72岁的老母亲说要等到“宜安灶”的日子才行。高雄的小陈夫妇早早就选购了新家具,可就等着“定门、安床”吉日的到来而迟迟安不到位。

  在台湾,与阿P和小陈夫妇一样,许多人出远门前必翻看黄历,选“出行”吉日,旅程中转机也得选吉日、吉时。有人理发、看病还要看黄历选个避“冲煞”。

  民众的黄历热也带热了黄历书市场。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年近岁末,台湾各行各业,包括餐饮业、糕点业、房地产业、车市都提前买好了来年的黄历,并都依照上面所说好坏日子订好了计划。尤其是近年不太景气的台湾酒店业,更是不等书印出来,就提早一年买了黄历的版权安排计划。

  还有一些国华人寿、国泰人寿等大型企业和事业单位,也预先买下版权,根据各自客户的需求提前印制,然后当成礼品派送。据台湾知名黄历作者陈鹏仁介绍,目前台湾市场的黄历版本有20多种,内容大致相同,仅有极小差别。有些畅销版本还规定,起印数不得低于几十万本。据估算,每年台湾黄历的版权税就高达90亿元新台币(4元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

  与黄历有关的一项台湾民间习俗是“择日”,“择日”是一个《黄历》术语,又叫“择吉”。从广义上说,一切选择吉祥信息的行为都是“择吉”。旧时,择吉通书、黄历常置于人的床头以供百事之需。择日馆是专门给人“择日”的,自黄历传入台湾后就有。

  研究学者分门派

  黄历相传由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其内容指导农民耕种时机,所以又称农民历。其内容包括24节气表、每天的吉凶宜忌、生肖运程、神佛诞辰、流年十二生肖运气及每个节气种植渔捞的内容等。从传统上讲,黄历是一本老百姓每日生活的指导手册。

  今天在台湾流行的黄历,约2/3是从200年前福建洪潮和的“继成堂”通书传承而来。目前台湾的黄历研究者不在少数,且还分门派。研究者最能发挥的,就是黄历中的“每日宜忌”,“你搜集的神煞跟我的不见得一样,这部分各家就各显神通了”。

  现代台湾一些学者提出,黄历“准与不准”、“信与不信”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研究者可以通过黄历这一“活的传统”考察习俗的变迁。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黄一农主张把历书作为“窥视古人生活的一扇窗口”。黄一农任教于台湾清华大学历史学研究所,他原本是天文物理学家,跨界至社会天文学史,并在历法学史领域出类拔萃。曾远至荷兰、美、日、韩搜罗中国历朝历书,在家中书房恒温恒湿收藏。

  黄一农的研究有许多有趣的发现。比如,古代黄历印制者就有反盗版意识。福建洪家发行的通书卖给各地相士,一年可卖出50万本,还跨海卖到台湾及东南亚。为了确保利益,洪家很早就开始设计反盗版标识,而且发展成全世界最早的连锁店系统。

  更有趣的是,古老的择日馆有现代的“邮购”及多元化经营。在清光绪开办邮政的第二年,有择日馆就开办了“邮寄择日”服务。有的甚至打着能“健脾、温胃、祛风、避邪”的招牌卖起了药。

  黄历“现代化”移风易俗

  1985年,台湾进行过惟一一次对黄历使用行为的民意调查。结果发现,每100个家庭里,竟然有120本黄历书。83.6%的家庭都使用黄历。调查显示,当年台湾百姓最需要“择吉”的是“建屋开工”,其次是“搬家入宅”、“拆灶安灶”、“开张”、“宅地风水”等。

  有学者认为,黄历千年流行,反映了华人因为生活的不确定性,而对择吉思想的笃信不疑。现代台湾黄历流行,一定程度上也是遵循了这一逻辑。台湾政治和经济格局变化迅速,普通人自然有求神问卦的心理需求。黄历大师经常现身媒体,他们对股市变化、政坛人事更迭的预测受到关注,就说明了这一点。

  台湾的黄历一直注重“现代化”。为维持其生活百科全书的地位,现代台湾黄历增加了许多传统黄历没有的内容,以如:邮政编码、急救法、公交路线图等等,内容包罗万象。由于黄历使用的话语系统远离现代生活,因此每年也会有不少黄历解读类书籍在台湾书市冒头,如《黄历101问》、《台湾黄历大解秘》等。

  不过,台湾黄历研究者也承认,台湾人对黄历的依赖,有文化制约的一面。黄一农说,黄历上写的宜和忌,如果一一计较,生活就动弹不得了。他最想做的是利用黄历移风易俗。比如,黄历上可以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说,标注上回收废旧资源的日期,也许能促进百姓的环保意识。

  新闻延伸:还历法书以本来面目

  与台湾地区相比,大陆百姓也在使用黄历。小崔是去年12月19日领的结婚证,本来还没选定未婚妻的他,是在父辈的撮合下,选了那个据黄历上说是“宜嫁娶”的日子。没承想,短短半年他就结束了那段婚姻。“特平码、三中二、二中二、特码……”这些彩民耳熟能详的术语,如今被堂而皇之地印在了日历上。这种套用黄历择日风俗的“六合彩”日历,据说在每年岁末在市场上很走俏。

  天津社科院原历史研究所所长、民俗专家罗澍伟指出,黄历本来是指导人们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安排农业生产。可黄历演变为封建迷信的附庸品时,就失去了移风易俗的积极作用。

  广东省社科联副主席、省文化学会副会长范英教授也认为,黄历中的“运程”源自古代民俗,教人向善、祈求好运应受肯定,但我们不能沉溺其中而失去主动。(谭丽)

  链接:老黄历中有科学

  黄历中列有很多农事和天文知识。它是按12个月24个节气来安排,每个节气都有丰歉歌,在没有科学仪器的年代积累的这些科学知识,凝结了古人归纳自然规律的智慧。

  比如,有关立秋处暑的歌词是这样写的:“立秋无雨最堪夏,万物从来只半收,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亦难留。”这说明,立秋这一天如果无雨,作物便会歉收,而处暑下雨,作物便不容易结实。

  再如,“黄道吉日”这4个字。一般人只知道有赤道,而什么是黄道则不太清楚。黄历中所说的黄道,是地球公转的轨道扩展到星空的投影,黄道的圆周是360度,太阳每在黄道上移行黄径15度,就定为一个节气,一年恰好是24个节气。黄道算法与现代天文学计算方法相吻合,是合乎科学的。

  由于黄历涵盖了与古代人们的意识行为、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等许多人文历史信息,黄历可被视作历史研究的重要文献。

  比如,黄历研究者郭泰发现,各个朝代的黄历内容不尽相同。清朝时,信基督教的太平天国颁行的黄历就删去所有禁忌,只注明节气与礼拜日。宣统年间颁布的黄历,则禁止刊载宜忌、冲煞、方位、流年、太岁。

  一些特殊年代的黄历还有特殊的功能。1942年由沈阳付印的壬午年历书,是一个叫长泽千代造的日本人编纂的,有一半篇幅是日本军国主义宣传的内容,是日本军国主义者文化侵略的罪证。(谭丽)


编辑:马兴  稿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