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孝感汉川过年民俗图

孝感汉川过年民俗图

这是我过年期间觉得蛮代表我家乡的过年民俗图片,其中,划彩船有完整的视频,有机会大家一起看哈!

[ 本帖最后由 马倩 于 2011-2-11 16:54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不知大家回家过年都有哪些民俗,上来说说吧!

TOP

舞狮、耍龙,拜年喽,其实汉族的都差不多!
一日三颗枣,青春永不老。

TOP

吃滴呢?
呵呵呵,我最感兴趣的!

TOP

最可爱的是那精美的彩莲船了,记得小时候年年新年都会演的,演的青年男女要比今天的影视明星还惹人喜欢呢,...
爱我所爱,美人之美

TOP

热帖子,冷思考。。。

九头鸟,湖北佬。。。虽然我们常以湖北老乡相称,但就过年老说感觉没什么一致的比较出名一点的习俗,电视上报道的大多是北方的年俗,再就是少数民族的年俗。

当我们渐渐习惯并接受媒体带给我们的年味时,似乎我们与生俱来,土生土长的家乡情感在淡化,马倩是鄂东的,我是鄂西的,相同的是家里一旦老人去世了,传统习俗就不复存在,从行为和观念两个层面完全意义的消失,即使我们学民俗的学生愿意去“弄”一点传统年俗的事,但总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因为我们的父母这一代就已经对传统不是很感冒的。

当然反过来说,家乡没有了传统的年味,但也有些新的“年味”,比如现在流行的一家老小斗地主,打麻将,走到哪里都看见人们在打牌,甚至很多人家都嫌年夜饭麻烦,东西全是买的,更别说用磨子磨豆腐,磨豆皮,打糍粑了~~分析原因,表面是现代人变懒了,物资丰富,购物方便,爱玩,怕折腾。但深层次的原因是不是市场经济,商品经济意识带来的文化力量远远不及传统社会了呢?虽然春运回家可以说是一个文化现象,但是很多人因为想多得点工资,少花点路费,放弃了回家和父母孩子团聚的机会。市场经济是一体化的,而且影响是深入的,物质主义生成的背后隐藏着文化多元化消逝的危机,这样一个现代化的过程里,我们所面对的困惑可能远不止家乡年俗传承这样一个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信仰,归属感,幸福感,安全感;比如对过去的偏见,对教育的曲解,对人际关系的冷漠,对社会的失望等等。。。

民俗学者无法解决文化传承的问题,可能真正要改变是我们的社会,是社会心理,是体制,是每一个现代人浮躁不安躁动的心。如果民俗学的研究做这样一个社会学的转换,没准可以抓住问题的要害。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俗学作为社会学的二级学科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我的腊月我的年让我想起了同学回来说的一句话,年味在腊月不在正月。腊月在忙碌,在准备过年,很有劲,正月在享受成果,吃喝玩乐,很无聊,所以说意义存在与过程,年俗的意义就存在于腊月这一个月人们的活动之中

虽然经济观念改变了一些传统,但是比经济社会原因更为深层次的还是文化,文化问题最终要回到文化根源上来,文化的影响是持久的,隐形的,是固化在每个生长于传统之中的俗民心灵深处的,所以我们今天才会看到一旦文化基因被某种外力激发,便会出现强大的生命力,我想只要在政治环境宽松,经济条件转型后,民俗文化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其价值的深远,传承人的活力和创造力在当下这个社会各种矛盾的凸显时期,很多现象是不符合民俗学教材里所说的,但越是这样,我们的思考和研究就越有必要。

当我们尽力地去从民俗里挖掘美,尽力地去搜寻它的价值的时候,其实已经表明今天的民俗可能很大程度上只存在形式了,舞台性质的表演,和纯粹演绎形式的民俗是无法深入人心的,民俗一定不是“搞”出来,民俗的味不是“弄”出来的,但民俗又要搞,要弄,需要民众不自觉的参与,不自觉的传承,这种不自觉才是真正的文化自觉。。。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嘿嘿,感觉不错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