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侯廷亮]王家大院的儒教文化初探

[侯廷亮]王家大院的儒教文化初探

王家大院的儒教文化初探

作者:侯廷亮

发布时间:2008-12-15 09:16 来源: www.ccdy.cn   





鸟瞰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是山西省灵石县静升村北端大片古民居群落的综合称谓。1997年以来,以“王家大院”名义相继修复开放的高家崖堡和红门堡两组大型建筑群,是明清时北方民居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全封闭的、多重组合的城堡式建筑群。虽建筑体内融有大量的南方园林建筑艺术,但其雄浑高大的建筑气势和建筑风格,仍十分典型地反映出北派民居的属性,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究其内在所涉猎的文化种类,表现在儒、道、佛、民俗等诸多方面。本文就其相关的儒教文化表层,作一粗浅探讨,以企抛出这个议题,让更多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儒教,起源于春秋时期鲁国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创立的儒学。在政治上,孔子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是名正言顺而不可失礼乱制的。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孔子的学说与主张,为统治阶级所接受。历代王朝还将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五经”长期作为汉民族的教育范本,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教育目的。如此对儒家的重视和对孔子的极力推崇,使孔子走上神坛,随之儒学被尊为“儒教”。但儒教又不同于其他宗教,它不以“神仙鬼怪”那些虚无缥缈的形象和法力无边的迷信及神法去说教,而是始终以孔子为“至圣先师”,用焚香叩拜的方式,来继承与发扬他的世界观和哲理名言,从而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道德规范,实则儒教是儒学的“伪宗教化”。正是由于这种源于汉民族文化,且又融于汉民族的一切意识形态中的“伪宗教”,方使汉民族在唯物论和辩证法等问世之后,仍未能摆脱儒教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尤其是封闭保守的思想体系,对人们思想观念的禁锢和伦理道德的强化,为其他宗教所无法比拟的。然而,反映在建筑上,儒教文化的渗透便更为直接。因为建筑乃人之所为,加之儒家思想长达2000年的延绵和对历代人们的熏陶,因此,与人最为直接和关联的建筑物本身,必然会受到儒教文化的影响。那么,作为明清建筑的王家大院也不例外,它在诸多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儒教文化的存在。

    一、封闭的城堡和院落。王家大院的高家崖堡和红门堡两座建筑群及堡内院落,都是儒教封闭观念的产物。首先,两堡皆环周高墙壁垒,封闭严森,虽均有通向外界的门道,但大门坚厚,都上有门闩,如若关闭,可与世外隔绝,俨然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其次,两堡内的院落,不论“日”字型二进院还是“目”字型三进院,都是封闭严密的。其后墙高耸,前檐陡峭,院门一封,使盗贼望而却步。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红门堡二甲西巷的司马院。入门是一系幽长的巷道,深处有一方门,巷子两侧一前一后有两道门,这三道门都通向里面连环紧套的四幢院落,形成了“一关辖三门,三门通四院”的封锁阵势,且里面四院间的3个门都上着门闩。真是诸门一关,无懈可击。再者,院内房门与窗户亦很坚实牢靠。房门外带连架风门,可以内外上锁。窗户多用方块形或图案木棂格,内糊麻纸。出于采光原因,于清代中叶始用玻璃。在此基础上,有的窗户外加木棂格折合窗,有的内加用木板制成的折合窗扇,更有的内外同时加设,昼启夜闭,安全保温。总之,从外到内,层层设防设卡,处处体现了以守为攻的儒家风范。

    二、房屋开间的主次定位。按儒教礼制,建院时先要确立“主”,即正房为主。但正房开间必须要用奇数,即三、五、七开间,而不能为九开间,因为“九”只能用于皇宫的极数。这种奇数规制,限定以中间为主,即以正房为主,而正房又以中堂客厅为主,并且只有中堂可以有房门,其余两侧从中堂内部沟通,即为“一口主家”的意思,体现了儒教“国有君,家有主”的“三纲五常”礼制。但这种以中堂为主的一门三间格局,在王家大院众多的院落中,仅有高家崖堡的桂馨书院正房和红门堡东二甲缥缃居后院的正房等少量几处,大多数主院是三、五间的正房,均为一房一门的单独开间。这是为什么呢?依照儒教礼制的要求,如果正面主屋都是单个开间的话,处在中间主窑的上限就必须高于两边角窑的上限,这样,角窑就退出了“主”的地位而降为“佐”了。王家大院许多主院的正房之所以为单独开间,就是因为对房屋的上限做过了处理。从而不仅区分出了房屋的主次,而且亦合乎了儒教的规制。

    三、院落与房屋的布局及其相互关系。在儒教规制中,正房为“君”,上限为全院的最高,东西房为“臣”,上限必须低于正房,开间数亦不能超越正房。若开间数与正房等同时,其口面和入步等都必须小于正房。清代中后期的民居建筑,二进院外院的东西房更为矮小,一般为下人居住,称之为“奴”。南房为“宾”,高于“奴”而低于“臣”,是为“客不压主”。这些规制在王家大院表现得尤为突出。以高家崖堡的凝瑞居为例,虽为三进院落,但房屋布局和房屋之间的相互关系都非常分明。由后院到前院,处处都体现了儒教“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后院的正房是三开间,为长辈们居住,且中间主窑的上限高于两侧角窑的上限,正房顶层为供奉祖先的祭祖堂。东西厢房为二层构造,一层为一门两间窑洞,上限与开间均低于正房,由儿孙们居住,二层是绣楼,为小姐闺房。厢房虽为二层高度,但整体低于正房之上的祭祖堂。出后院是中院,面积不大,也可以说是连接前院的附属院或后院的外院。东西有小二层阁楼,但整体低于后院的厢楼,底层为下人居住,二层矮小不能入住,一般存放闲置杂物。南面是前后开门的高级客厅,顶部高于中院东西的小二层阁楼,而又矮于后院的东西厢楼,同时又是前院的主屋。前院有低于会客厅的东西厢房,为高级仆人居住,南面大门和相对应的仪门左右有两个耳房,亦为仆人居住。此外,在中轴建筑的东侧,还有相邻的厨院和书院。其中厨院分为上、中、下3个等级,并规定不同等级的人走不同等级的门,在不同等级的餐厅就餐。前述之布局及其定位,不仅合乎儒教关于院落与房屋设置的建筑规制,而且典型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大家庭在宗法礼教制度下“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的伦理道德观念。

    四、文气十足的装饰艺术。在王家大院的每一幢院落里,到处都显现着儒教文化的灵气。门里门外,墙上墙下,或木雕、或砖雕、或石雕,题材广泛,内涵丰富。不论四季花卉还是琴棋书画,也不论博古图案还是典故组画,都是儒教文化的具体体现。其次,院内举目皆是的门额牌匾和各类楹联,诗书气华,精言妙句,多反映主人的志向追求和为人处事哲学。譬如:“敦厚”“桂馨”“诗礼传家”“好善乐施”“静以修身俭以养性,入则笃行出则友贤”“持躬敬佩无隅训,守业常怀有道风”等等,无一不是儒教文化的警言名句。

    总之,王家大院从建筑的设计和院落的布局安排,以及当时主人所遵循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所信仰的处世哲学,均受到了儒教文化的极大影响,这无疑是一个很值得深度探讨和研究的学术课题。

                                          (作者系山西省灵石县王家大院民居艺术馆馆长)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人创造了文化的同时也被文化所创造。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可以再从室内家具的摆设来探讨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
比如有镜不对床,床必须靠墙等。
竹林青青,微风徐来

TOP

真大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