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王希恩]2008:全球化浪潮中的民族主义

[王希恩]2008:全球化浪潮中的民族主义

年终系列报道——激荡在2008年的世界民族·民族主义篇
2008:全球化浪潮中的民族主义


□ 王希恩


《中国民族报》2008-12-12

2月16日,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群众游行,反对科索沃独立。
被迫撤离的南奥塞梯居民
5月2日,上万名韩国民众在首尔静坐,抗议进口美国牛肉。
6月13日,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人们庆祝《里斯本条约》被否决。
11月4日,在奥巴马已故生父的家乡——肯尼亚的科杰洛,一名黑人戴着一顶贴有奥巴马头像的帽子。
中国武警官兵解救汶川地震受困人员 (均为资料图片)
  民族主义与全球化是一对孪生子,二者相生相克又相伴而行。
  2008年的全球化突飞猛进,各种国际组织、区域性组织极为活跃。3月,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阿拉伯国家联盟首脑会议、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先后召开;5月,南美洲国家联盟特别会议举行;8月,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而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10月和11月,从北京亚欧首脑会议到阿斯塔纳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会议,从华盛顿国际金融峰会到利马APEC峰会,国际峰会接二连三地召开,各国政要频繁接触。这些重大会议和接触的背后,是各国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前所未有地交流和沟通。
  但民族主义也依然活跃,因为全球化消蚀民族主义也在激发着民族主义。从族裔民族主义到国家民族主义,从科索沃独立到韩国的“牛肉风波”,每一个民族主义事件的发生都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都渗透着国际利益的纷争。在全球化的世界里,没有可以离群索居的世外桃源;世界需要民族主义的自我固守,也需要全球主义的开放和参与。依此而言,民族主义和全球化都将是人类长久的话题——      





  科索沃独立和南奥塞梯危机:
  以分离和独立为目标的族裔民族主义的活跃

  2月17日,科索沃议会举行特别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布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共和国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科索沃是原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人口约200万,其中阿尔巴尼亚族人占90%,其余多为塞尔维亚族人。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科索沃阿族人就一直谋求实现科索沃独立。1999年3月,北约打着“防止科索沃人道主义危机”的旗号,对南联盟实施了长达78天的轰炸。同年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决议,重申南联盟对科索沃地区拥有主权,并对该地区实行托管。南联盟及其更名后的塞尔维亚和黑山,直到今天的塞尔维亚,都坚决反对科索沃成为独立国家,但该地区的阿族人始终要求实现科索沃的完全独立。科索沃宣布独立及其后的一系列活动,率先亮出了2008年世界民族主义的峥嵘面孔。
  8月8日凌晨,格鲁吉亚军队进入南奥塞梯控制区,并对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市进行炮击。当天,俄罗斯军队也开进南奥塞梯,与格军兵戎相见。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与俄罗斯的北奥塞梯接壤。从1989年起,南奥塞梯就要求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合并。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自治州一直谋求独立,不服从格中央政府的管辖,却得到了俄罗斯的支持。2006年11月,南奥塞梯再次就独立问题进行全民公决,绝大多数公民支持南奥塞梯独立,但这一结果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近年来,南奥塞梯与格中央政府的冲突不时发生。2008年8月26日,在取得军事胜利的情况下,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格鲁吉亚愤而与俄罗斯断交。
  科索沃独立和南奥塞梯危机展示了现有民族国家内以分离和独立为目标的族裔民族主义的活跃,属于上世纪晚期苏东解体引发的民族分离主义多米诺骨牌现象。而在原苏东地区之外,其他国家的族裔民族主义也并未消停。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巴以冲突仍无解套的良方,塞浦路斯的希腊和土耳其两族的和解进程任重道远,斯里兰卡的民族冲突更是激战正酣。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斯里兰卡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便同政府军交战,发誓独立。持续多年的冲突已导致6万多人丧生,180多万人流离失所。2002年2月22日,在挪威政府的斡旋下,斯政府与猛虎组织达成无限期停火协议。此后,斯政府和猛虎组织举行了8轮直接谈判,但未能达成任何有效方案。与此同时,双方之间的军事行动仍旧进行。2008年1月2日,斯里兰卡政府宣布退出与猛虎组织签署的停火协议,称将继续对猛虎组织进行军事打击。此后冲突进一步升级。
  贸易保护和争夺资源与主权:
  国家民族主义表现抢眼
  在国家民族主义方面,今年的韩国仍然表现非常抢眼。一是在独岛问题上。独岛(日本称为竹岛)面积虽仅0.18平方公里,但韩日两国都宣称对其拥有主权,近年来,双方围绕此岛多次发生争执。2008年7月14日,日本在当天公布的中学教科书指导手册中将该岛表述为日本领土。韩国外交通商部即刻发表声明反对,并召回驻日大使,同时召见日本驻韩大使,向日本政府表示强烈抗议。大批韩国人也在独岛手举国旗抗议,情绪激烈。 二是所谓的“牛肉风波”。韩国政府今年4月与美国达成了开放市场进口美国牛肉协议,但因担忧进口美国牛肉可能给韩国带来疯牛病隐患乃至损害农民的利益,国内各界强烈反对,掀起一系列抗议活动。运动高潮时有100万韩国民众同时走上街头抗议,韩国总统李明博的7名高级秘书集体提交辞呈,引发了韩国的政治危机。日本和美国均为韩国政治上的盟友,但在涉及具体利益时,韩国人总是表现出极高的民族主义情绪。
  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民族主义仍然游荡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各国的经济活动中,而在资源和领土主权问题上,各国更是锱铢必较、寸土不让。早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加拿大就首先宣布对北极地区拥有主权。虽未获国际承认,但并没有改变相关国家对北极所有权的争执。2008年5月,丹麦、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和挪威5国在格陵兰岛举行部长级会议,商讨如何解决北极领土归属争端。但8月25日加拿大在北极地区进行了军事演习;27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又宣布,加政府将把其在北冰洋的管辖范围从距海岸线100海里扩展至200海里,并将尽快推动修订有关环保和船只管理法律,使之适用新的管辖范围,这大大增加了北极之争的变数。
  受强调国家利益的各国民族主义的束缚,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步履维艰。法国和荷兰2005年先后在全民公决中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打断了欧盟的制宪进程。为了克服障碍,2007年10月19日,欧盟非正式首脑会议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通过了欧盟新条约,即《里斯本条约》;12月13日,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在里斯本签署了这个条约。该条约删去了一些争议性的内容,但仍保留了宪法条约的实质,拟待各国批准后于2009年1月生效。然而2008年6月爱尔兰就是否接受欧盟《里斯本条约》举行全民公投,结果以53.4%的反对票否决了《里斯本条约》,致使欧盟制宪进程再次遭受重挫。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
  吹响“泛民族主义”的集结号?
  美国总统大选是影响世界的大事。奥巴马当选总统首先是美国社会的历史性进步,因为他的黑人血统超越了这个社会最敏感最顽固的种族界限。美国为此而欢呼,奥巴马在获胜演讲中也籍此为美国的和解和团结而呐喊:“不管你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是富人还是穷人,是民主党人还是共和党人,是黑人还是白人,也不管你是拉丁美洲人还是亚洲人还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更无论你是否是同性恋、是否有残疾,美国人今天晚上向全世界传递了同一个声音,那就是我们的选举不分红蓝,我们永远属于一个美利坚合众国。”这里,与爱国主义相重叠的民族主义大大得到了彰显。其次,也正是奥巴马的黑人血统,他的当选被看作是全世界黑色人种或非洲人的胜利。人们看到,“奥巴马和麦凯恩的厮杀声刚刚落定,没等美国人或哭泣或兴奋时,非洲人则开始了狂欢。” 肯尼亚总统姆瓦伊·齐贝吉宣布,11月6日肯尼亚全国放假一天,以“庆祝奥巴马参议员以及我们国家历史性的成就”。齐贝吉说:“这是意义重大的一天,不仅对美国,而且对我们肯尼亚也是,奥巴马参议员的胜利是我们的胜利,因为他的根在肯尼亚。我们都为他的胜利而骄傲。” 这里的情感质朴而真切,连接它们的是基于血统、种族和文化的“根”。这是族性的张扬,它可以超越国界向“泛民族主义”集结。再次,也同样因为奥巴马的有色血统,他的当选大大激励了黑人和其他的少数人群体(不论在美国还是在其他地方)为进一步改善自己的不利境遇而奋斗的信心和勇气。当然,这种奋斗也必然伴随着族性的聚集和不同层面的民族主义。世界在为迎接这种进步而欢欣鼓舞的同时,也需为它们带来的冲击做出必要的准备。

  “民族分裂主义”的暴行:
  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正在加速融入世界,中国的民族分裂主义也在对世界做出着回应。“藏独分子”策动了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并在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在世界各地竭尽阻挠破坏。“东突”分裂主义也利用奥运之机进行了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从3月7日的未遂空难到奥运召开之际的8月在新疆的连续暴力袭击,策划之精细、手段之残忍堪与国际大牌恐怖主义相“媲美”。这种集分裂和暴力于一身的民族主义不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所不齿,也正在世界上日益陷入孤立。
  同样是利用北京奥运会,中华民族具有的悠久历史、优秀文化和现代化成就得到了充分展现。民族分裂主义对奥运的破坏和西方反华势力的策应,从反面极大地点燃了海内外华人的爱国主义热情,从北京到拉萨、从国内到国外,从巴黎到洛杉矶,奥运圣火所到之处始终伴随着华人激昂的呐喊和兴奋的脸庞。之后,“5·12”汶川大地震又强烈地调动了海内外华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民族情感。地震造成的灾难是空前的,中国政府和人民从上到下显现出的强大行动能力也是空前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百年盛典和汶川大地震的民族灾难从不同方向考验了中国人民,共同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这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展现,也被世界舆论称之为“民族主义”的抬升。然而,这种爱国主义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需的。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TOP

■ 相关链接
民族主义的发展与演变




  一般认为,近代世界的民族主义产生于欧洲,尤以法国大革命为其形成的最主要标志。在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民族观念以及民族国家的观念传遍欧洲并随着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而传播到世界的其它地区,现代民族主义由此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具备了全球性的意义。在上述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民族主义的演变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民族主义在西欧的兴起和发展。伴随着新教运动的展开和王权势力的扩张,民族主义在此阶段彻底瓦解了教会势力,建立了各自的民族国家。各民族及其人民经历了从宗教信徒到王朝臣民到祖国公民的角色转换,从盲从教皇利益到效忠王朝利益到追求国家利益(也即民族利益)的历史进程,从迷信宗教神权到建立王朝王权到确立人民主权的斗争过程,最终确立了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这是一个创建民族国家的过程,其间反封建的积极意义无需赘言。

  民族主义扩展到欧洲的其他地区。法国大革命后的一系列对外侵略和扩张,不仅反映了民族主义功能的另一面,即“争取使每个民族有权把自己的统治扩张到相似的民族或有关的民族中去,而不管后者是否同意”,而且自然而然地唤起了欧洲其他国家和人民的民族主义意识,一大批民族国家在欧洲应运而生。从此,欧洲的民族主义更多地带有对外侵略扩张的性质。也正是在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指导下,欧洲开始了空前的殖民扩张。.

  民族主义传遍全球,成为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西方列强殖民侵略和捍卫民族独立的有力武器。这是在上世纪发生的重大的历史现象。在这一阶段,一方面民族主义在广大的亚非拉地区重新确立了它的建立民族国家和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的积极形象,而且推动着整个世界朝着民主、平等的方向前进;另一方面,对外扩张、排外型的民族主义以及狂热地崇拜、依附自己的国家的所谓“爱国主义”、仇恨和猜疑外部世界的情绪所引发的冲突和战争也使得整个世界动荡不已。因而,民族主义所遭受的谴责和批判,远远超出了它的确立和巩固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际政治体系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为主要标志,新一轮的民族主义浪潮在全球兴起。这是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兴起的民族主义,除了旧有的民族主义的作用与功能程度不等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外,还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有人把这种民族主义称之谓“新民族主义”。        (小天)

TOP

声音




  “只要塞尔维亚人还存在,科索沃就属于塞尔维亚。”

  ——2月17日,科索沃议会举行特别会议,通过了科索沃独立宣言。塞尔维亚总理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在当天发表的电视讲话中如是说。

  

  “俄罗斯无所畏惧,包括一场新冷战……我们将尽一切可能避免冷战……但这取决于西方。如果对方希望双方关系恶化,他们会达到目的。”

  ——从8月8日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军队进入南奥塞梯控制区。8月26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接受“今日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如是说。

  

  “此前,我没有充分了解国民的饮食安全要求,也未能倾听比自己更关心子女健康的母亲们的心声。6月10日晚,我在青瓦台后山上看到了在光化门一带一望无际的烛光,当独自坐在漆黑的半山腰上看到布满街头的烛光队伍的瞬间,我为未能令国民安心而深深自责。”

  ——6月19日,韩国总统李明博就韩国牛肉风波与国内重大政策问题召开特别记者会,李明博在讲话中如是说。

  

  “《里斯本条约》未能通过爱尔兰公投,意味着占欧盟总人口不到1%的爱尔兰再次让欧盟各成员国首脑的数年努力化为泡影。”

  ——6月14日,爱尔兰选举委员会官员宣布,爱尔兰以53.4% 的反对票否决了《里斯本条约》。路透社在报道中如是说。

  

  “前方就是乐土。或许我不能陪你同行。但今夜我要让你们知晓,我们就是将要抵达乐土的子民。”

  ——对奥巴马当选发表感想时,一名黑人评论员感慨万分地引述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1968年被暗杀之前所说的一句话。

  

  “任何一次重大的灾难,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震撼,相信所有中国人和千千万万关注这场特大天灾的世界各地的民众,这一刻都会感觉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也体会到生命的宝贵,更感受到人性的美好。中国的民众心系灾难中的同胞,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精诚团结的传统和意志。”

  ——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17日发表的题为《凝望地震废墟上的中国》的社论中如此表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渡难关的精神。

TOP

民族世界




  民族世界

  ◆ 卢旺达音乐家因大屠杀事件获刑15年

  据肯尼亚《民族日报》12月3日报道,位于坦桑尼亚北部城市阿鲁沙的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12月2日以煽动公众参与1994年卢旺达的大屠杀事件为由,判处一名卢旺达音乐家15年监禁。主审法官莫妮卡·罗卡在宣判时说,现年54岁的西蒙·比金迪1994年6月底在卢旺达西部的吉塞尼省煽动卢旺达人口占多数的胡图族人杀害图西族人。判决书说,直接和公开煽动大屠杀是一种严重罪行。比金迪2001年在荷兰被捕,2002年3月被转往阿鲁沙的联合国拘留所,2006年9月至2007年11月接受审判。据悉,比金迪已被关押的7年将抵免刑期。

  

  ◆ 穆加贝要求反对党尽快决定是否参加民族团结政府

  据新津通社报道,执政党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民盟)领导人、总统穆加贝12月4日在首都哈拉雷对几百名民盟支持者说,反对党民主变革运动(民革运)应尽快决定是否参加民族团结政府。“如果他们不想进入联合政府,他们应当讲出来,这样我们将自己组成我们的政府”。穆加贝说:“民族团结政府不是一个永久性的政府,而是一个过渡性的临时政府,过一段时间,津巴布韦将举行选举,选出新的政府。”他要求民盟加强团结,做好参加选举的准备,并保证获胜。

  

  ◆ 以色列释放230名在押巴勒斯坦人

  以色列看守内阁总理奥尔默特领导的内阁委员会12月7日决定释放230名在押的巴勒斯坦人员。奥尔默特11月中旬在耶路撒冷与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会晤时曾表示,将在12月初穆斯林节日宰牲节之际释放250名在押的巴勒斯坦人。但奥尔默特这一建议却遭到部分内阁委员会成员的反对。在把20名在押人员从被释放者名单中删除后,以内阁委员会7日通过了放人决定。以色列公共安全部长迪希特说,这20名从释放名单中被删除的在押人员一旦获释,“将会继续进行恐怖主义活动”,因此以方不能释放他们。以《国土报》在报道中说,将获释的230人大多为阿巴斯领导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成员。目前,仍有约1万名巴勒斯坦人被关押在以色列监狱中。

  

  ◆ 六方会谈团长会在北京举行

  新一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12月8日在北京举行团长会,据会议主席、中方团长武大伟介绍,此次会议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使命。根据各方关切,本次会议重点讨论验证、落实第二阶段剩余行动、建立东北亚和平安全机制三个议题。武大伟强调,六方会谈面临着继续向前推进的机遇,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希望各方继续按照“承诺对承诺、行动对行动”、“分阶段落实”、照顾各方关切和协商一致的原则,以灵活务实的态度参加会谈,通过共同努力,不断缩小分歧,争取早日为第二阶段行动划上圆满的句号,为推动会谈进入下一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

  

  ◆ 法警方抓获“埃塔”新任军事头目

  法国警方12月8日在该国南部抓获了西班牙巴斯克地区民族分裂组织“埃塔”新任军事头目。据法国媒体援引法国内政部的消息说,法国内政部刑警局反恐处的警察根据情报部门提供的线索,在法国南部靠近西班牙边界的比利牛斯山区的一个小城逮捕了3名“埃塔”成员嫌犯,警方在他们身上查获了武器和伪造的公文。报道说,已查明其中一人是“埃塔”组织新任军事头目,是法国警方上月刚刚抓获的一名“埃塔”军事头目的继任者。“埃塔”组织成立于1959年,企图通过暴力将巴斯克地区从西班牙分裂出去,建立一个包括法国南部一部分巴斯克语地区在内的独立国家。

  

  (以上均据新华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