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在线讨论】研讨主题: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

回复 46#张贺(老师、师兄、师姐) 的帖子

先自报家门:鄙人系长江大学本科童鞋。
论坛小名;子慧
老师,不敢当哦!
请多指教!
这里好热闹,今天星期天,我就放半天假,不自习了,惦记这里好久了!

[ 本帖最后由 刘慧 于 2010-11-14 10:32 编辑 ]

TOP

回复 45# 的帖子

还记得北大歌谣学运动么?
当年的民俗学革命前辈们的拿腔热血啊,着实让吾辈们敬佩!
撇开政治因素,前辈们那时的心里,也应该是揣着一个梦的吧!

TOP

回复 50# 的帖子

与其说是“非遗进校园”,不如说是“非遗回归校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维系的是一份情感,儿时的记忆,成长的足迹,各自的家乡,共有的家园······
很多很多······
联系到当下的教育理念,我说我们是在补上一堂课!
这堂课是因为在大学以前因为升学压力而落下的。
民俗学运动首发于北大校园,再次呼唤回归校园!

TOP

回复 47#木兰师兄 的帖子

这样的事俺们也做过哦。
呵呵,剪纸展览兼展销!
原本以为可以为几个艺人老师攒点手工费,结果······
赞叹声很多,但谈到“钱”这个字眼,大家都很尴尬。
想想其实也能体谅大家的处境,无产阶级嘛。
校园销售自然是无前景可言,毕竟校园不是世博园哦。

TOP

回复 49#蜗牛老师 的帖子

关于宣传,说来还真是没少做!
记得我们长江非遗社刚成立那会,首要工作就是“宣传”。
虽然有些小活动有炒作嫌疑,但迫于发展需要,还是网罗了各路媒体朋友。
不过现在来看,我们已经从最初的热情回归到了一种理性。
宣传继续做,但必须建立在踏踏实实,实实在在的调查的基础上的。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TOP

回复 50#张贺(老师?师兄?师姐?) 的帖子

这样一个团队,我们在摸索中。
虽然已经成立一年多了,但感觉还只是完成了“从文化遗产的传承、理念主题、风格技法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市场信息、产业发展等进行系统研究,这样才能确保非遗传承人的良性发展。”这一发展模式中的很小的一个环节。
尤其感觉后备力量不足啊!
但我们还是充满了信心的。

TOP

回复 51# 齐鲁师兄的帖子

“非遗走进校园和课堂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果说非遗走进校园是为了宣传如何开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同学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这是我们的原始信念!
这应该不能算是一种无奈之举。
联想到当下社会、高校的泛娱乐,我们需要注入文化这个基因。这个文化联系到的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各类民俗事象。是我们的根!
再联想到当下教育理念,我们缺少一点“情”。家乡情,家园情。敢于担起家园发展,民族兴盛的这份责任,是这种情的集中体现。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无感情的才人。
非遗进高校的目的很明确: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情与知相结合,以非遗社团这样一个小集体为核心,联合各级文化部门,协助政府,集众人之智慧与力量,做好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和非遗的传承!
当然,这其中会有一些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现象。

TOP

回复 52# 的帖子

志愿者即是传承人了!

参与到非遗保护工作中来,我们就是传承人了!

TOP

回复 112# 的帖子

贺姐姐,长鸿也不能当你师兄哦!
呵呵。

TOP

回复 114# 的帖子

师姐一声令下,岂有不听之理!
呵呵,上午偷偷上了一下网,被木兰逮到委婉批评了一顿!说我应该去自习的!
~~~~(>_<)~~~~
我巴不得能24小时守在这哦,仿佛又回到了去年年会!
是怕一上来就下不去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