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学界应提倡“不做研究不发言”

学界应提倡“不做研究不发言”

学界应提倡“不做研究不发言”

日期:2010-10-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最早的女物理学家之一,清华首位女教授王明贞于2010年8月28日在京逝世。留在她身后的,除了“遗体捐献给国家,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举行追悼会”的遗嘱外,还有她“不做研究不发言”的严谨精神,为后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者留下了大师风范。

  不做研究不发言,体现的是对科学发展规律的尊重和对学者社会角色的自我要求。在全球化、网络化时代,科学研究日新月异。据科学家统计,科技进步5年,知识就落后了50年。因此,专家身份可以是终身制,但专家水平,尤其是一流专业水平却无法靠他人赋予。短期不做深入研究则可能由一名专家退化为某个领域的“门外汉”。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也概莫能外。

  然而,在学术界,“不做研究不发言”并未成为学界的普遍标尺。相反,其反面做法——“不做研究也发言”——却有大行其道的趋势。典型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其一是落后于学科前沿,靠以往研究成果不断发言。作为学者,不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创新,而是将其视为学而优则仕或学而优则商的凭借,重复的是过时理论,获取的是眼前利益。其二是在非专业领域发言。这类学者也做研究,但不是普及自身研究成果,而是顶着学者的名号,对各个时髦或热点话题指指点点,大发宏论。这种通过增加曝光率提升知名度的学者,其发言内容不是毫无裨益就是误人子弟。其三是不做研究也发言。这种做法体现的则是“无知者无畏”的精神,导致的是资源的浪费和科学进程的延误。

  缅怀王明贞这位伟大科学家,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学习她“不做研究不发言”的学者风范。在这方面,“导弹之父”钱学森钱老科学研究“Nothing is final”的名言也是一个光辉的榜样。中国学者,只有像这些优秀科学家那样真正对真理相对性进行哲学把握,真正做到追求真理永无止境并身体力行之,方为中国学界的大幸,中国人民的福祉。(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肖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