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一旦讀書“得了趨”

“从本土经验出发,从新材料出发,贴着材料很近说自己的话”说出了我的心声,但是很多时候这样的文章在现实中会遭遇很多的不理解,也许,这也是我们必须必须面对的事实之一。
    自己刚开始也是喜欢说理论的那种书籍,被他们迷死了,看那些很好描述的文章反而觉得他们的理论少不好,不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别,现在,应该是书读多了点,觉得说理论的东西多了反而没有理论了,还是那种基于忠实文献、田野材料的书籍好看,耐看,有味道。因为,这样的书籍不是没有理论,而是在作者的理念中,理论早就化作文字隐藏在字里行间。这应该是作为后学的我们可以努力的一个方向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任双霞 于 2010-9-15 19:57 发表
山间野人的经历,大概是我们每个初窥学术门径的后学的必经之路。
弯路是都要走的,但尽可能少走;并且一定要总结教训。所谓“君子不贰过”嘛。
任姐姐说得极是,但有些时候是弯路走了一大段后才发现自己是走了弯路了;有些时候,自己如果不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加以反思的时候,往往会陷入一种知识固化的危险。就以自己近来的阅读来说,读了台湾黄应贵先生主编的《时间、历史与记忆》、《空间、力与社会》后,他们对事情的细致之观察是值得好好学习的,并且他们对田野资料的掌握与分析只能让我辈五体投地。之所有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自己读多了同质性的文章与书籍,自己的视野被蒙蔽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头,也许,在空闲的时间多读读不同专业的书籍,激发我们的视野与思维是极其有用,道理虽然很简单,但这些还是要自己经历过才知道。

TOP

谢谢任姐姐举了那么多有意思的例子,野人受教了。
野人所说的固化其实除了表达这个“障”的意思外,还想表达的就是自己在学科本位的基础上,做好自己一亩三分田工作的同时,应该多读读其他相关学科的著作,才不至于让自己固步自封吧。
念书作为一个很纯粹的兴趣与爱好,自己的动机其实是很想把相关研究的所有理论一一收进阅读中,虽然是勉为其难,但自己依然是乐此不疲,有点像姐姐所说的学术痴(当然不知道是否配得上)。就自己的经历与阅读而言,其实自己的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和不同的障碍打交道的过程,虽然走过很多弯路,但所幸的是自己还是能够走在一条看似正确的路上以及方向之上。常常勉励自己的就是,弯路是用时间来克服的,所以,念书过程中一些奇思常常流淌在脑海中,虽然不见得正确,但最大的好处是激发自己的思维,滋润了自己。

[ 本帖最后由 zjhong1978 于 2010-9-16 06:40 编辑 ]

TOP

回复 21# 的帖子

,谢谢姐姐的鼓励。
野人念书的最大好处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滋润了自己,而学术上能够做到什么程度,野人常想这就得看自己的造化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