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寻访非遗传承人”(16):走进寺平村:调查殡葬改革与新农村建设

“寻访非遗传承人”(16):走进寺平村:调查殡葬改革与新农村建设

(韩小娟)由我院林敏霞博士和民俗学8位研究生组成的田野小分队于7月14日早晨8时,在绵绵的细雨中拉着行李箱,踏上了去汤溪镇寺平村的汽车,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寺平村位于金衢盆地中部地区,东离金华市区30公里,始建于明代初年。近年来,这里的古建筑及其砖雕艺术吸引来了大量学者和专家,也为该村的新农村建设指明了道路——文化旅游开发。寺平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好评。

  我们这一次调研的主要内容是“殡葬改革与新农村建设”。以寺平村这样一个古村落的殡葬改革现状,探析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道路。在进入实地调查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同学们收集了有关寺平村的文献资料,并在会上进行了交流,拟定了调查提纲,为调研做好了准备工作。



修谱叔叔向我们介绍戴氏宗谱

  因为要在短短的几天内完成本次调研,必须要有团队合作精神。我们的田野小分队,分成四组,第一组负责采访村镇领导;第二组负责采访村里的退休教师和退休干部等地方精英;第三组负责入户访谈;第四组负责调查公墓和坟面。我们不仅要了解这个古村落的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社会概况、历史与文化背景,还要了解殡改前后寺平村的丧葬习俗与丧葬文化,尤其要发现其中的变化。由此,看新农村建设中殡葬改革的现状,进一步探析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道路。



首日在导游的带领下熟悉村落的情况

  入户访谈的曲折之路

  此次调研,我们访谈话题主要是围绕丧葬文化展开,前两天我们处处碰壁,因为我们在交谈过程中只要把话题引到丧葬方面,村民们就不愿意继续交谈。主要因为村民对这一话题有所忌讳,以及对我们此行目的不了解。



在老爷爷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入户访谈

  在一次次的挫败之后,同学们并没有放弃。为了让村民接纳并理解我们,同学们与村民一起劳动,真正的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两天之后村民们了解了我们此行的目的,消除了误会,终于向我们敞开了心扉。我们在入户访谈中,不仅收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也和当地的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纯朴的民风,不仅化解我们访谈的艰辛,同时也教会了我们与人为善的道理。



与风水先生的访谈

  工作总结交流会

  我们每天有一个总结交流会。林老师每次称其为“小会”,可是从来都没有在两个小时之内结束过,因为每天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多,有太多的东西想要和大家分享了。

  在林老师的主持下,各小组汇报当天的调查情况,相互交流,补充有无,检查不足之处,并拟定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就是在这一次次的总结交流会中,我们不断提炼出更为清晰的脉络和思路,调查也越来越顺利。



我们的小组讨论会

  生活虽艰辛,但我们乐在其中

  因为我们的团队规模比较大,再加上经费不是很宽裕,我们选择了自己烧饭。
清晨六点,就要派两个同学去另一个村子的菜市场把一整天的菜都买好,来回得花整整两个小时。早餐,就是买一大袋包子,自己烧一锅稀饭。早饭结束,同学们就分组出发,进行田野调查。中午十二点统一收工后,林老师和我们8位同学投入“火热”的“烧饭”工程当中,九个人的菜可不是那么容易烧的!虽然很累,但是我们个个热情高涨,我们团队合作精神在厨房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洗菜、切菜、烧菜、洗碗••••••一切井然有序。不会烧饭的只能打打下手,会烧饭的天天向我们展示精湛的厨艺。



烧菜“工程”进行中

  工作中老师的指导与关心
                 
  由于时间比较紧迫,每天半个小时的午休之后,同学们就顶着炎炎烈日开始了工作。但是我们没有怨言,因为就是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们成长了。

  在工作进行到一半时,陈华文老师专程来看望了我们。在座谈会上,陈老师听完我们的工作汇报之后,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想和新的思路。



陈华文老师专程来看望暑期社会实践的老师和同学

  19日下午,伴随着房东阿姨送别的泪水,我们踏上了返校的汽车。在叔叔阿姨们的陪伴下,我们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

  20日上午,同学们去金华市的殡仪馆进行了考察,为我们的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这一周的工作与生活,在收获中加快了我们成长的步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