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唐代兴]灾疫伦理学的全景蓝图

[唐代兴]灾疫伦理学的全景蓝图

  
灾疫伦理学的全景蓝图

□唐代兴



  ■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的山脉,被誉为“非洲屋脊”。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山上的积雪日渐消融,据专家称,有可能在10年内彻底消失。



  工业文明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制造出源源不断的生态危机。种种生态危机以层累方式积蓄到当代,常常以灾疫方式爆发出来。20世纪60年代以来,灾疫爆发的频率日益加快,进入21世纪,频发的灾疫甚至达到首尾相连的程度。一次气候反常、一场连续不断的地震、一次SARS或者正在经历的甲型H1N1流感和高寒,几乎把各个国家都卷进去了。各种汹涌而来的灾疫之难跨越国界成为全球化的生存难题。

  频频爆发的灾疫之难,很大程度上源于人力强暴征服自然,导致自然、生命、社会的生态链条扭曲或断裂。人口无度生产已使地球不堪重负,无限膨胀的物质欲望,指向自然则掏空大地,推动地质结构加速裂变;指向社会则无止境地生产和消费,制造出全球污染。而正是唯经济增长模式和技术主义的合谋推动着人类这一双重行动,促使其违背本性,掠夺自然。

  灾疫防治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生存方式和价值观,改变人类的行动纲领、行动原则和发展模式。而创建灾疫伦理学,可以为灾疫防治提供新的知识基础、认知方式、生存智慧和新的生存准则。

  当代社会的灾疫现象以及由此生成的全部灾疫问题,涉及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交集的双重复杂性,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如何在自然法则、生命原理与市场法则、制度原理之间达成协调,其实质是人性的复原与文明的再造。由此,灾疫伦理学研究首先应理性地检讨当代灾疫频发的最终人力之因,为引导当代人类消解灾疫化的生态危机,重建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态文明,提供“自然、生命、社会、人”共生互生的价值导向系统。其次,为灾疫防治提供国际行动框架,为人类减轻或消除当代生存危机提供伦理应对良策,为灾疫后家园重建、生命康复提供伦理规训方案。

  为此,灾疫伦理学应把当代灾疫防治和灾疫后重建置于自然、生命、社会、人四者共生互生的平台上来予以伦理省察,引导全社会达成以下共识:当代灾疫防治和灾疫后重建,应是一个长期的生态文明创建过程。灾疫伦理学研究的重心是灾疫防治。灾疫防治须以生态环境重建为核心任务,以重建家园和创建生态文明为双重目标,并以生态安全为根本指标,体现生态文明的伦理诉求。而设计和实施灾疫防治伦理方案,需要制度的保障。因此,灾疫防治制度的研究,成为灾疫伦理的基本问题。

  灾疫伦理实践研究体现为两个维度:在时间维度上,灾疫伦理学应展开对灾疫预防、灾疫预警、灾疫后治理进行伦理审查和实践方案设计;在空间维度上,灾疫伦理学应该对灾疫生态环境伦理、灾疫治理伦理、灾疫生命伦理、灾疫康复伦理、灾疫教育伦理等进行系统探讨。

  从灾疫防治到灾疫教育,是灾疫伦理学的全景蓝图。当代灾疫之于人类,既是一种不幸,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种财富,应将其转化为丰富深刻的教育素材,教育当代人类善待生命、敬畏自然。在这个意义上,灾疫教育伦理构成了灾疫伦理学的自我完美形态。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0-2-9 10:04:3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