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博士论文被指涉嫌抄袭

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博士论文被指涉嫌抄袭

2010年07月11日05:22东方网

[导读]网友通过比对指出,上海大学教授、知名学者朱学勤早年的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存在抄袭嫌疑。仅仅几日,该文已经被各大学术网站迅速转载。而朱学勤表示,在恰当的时候会作正式详细回应。





朱学勤

不愿亮出真实身份的网友Isaiah是看着汪晖、朱学勤(左)、王铭铭等所著的“问题书籍”入门的,这是一些人无法回避的阅读历史。

“朱学勤:学术界的又一个 ‘汪晖’?”这是网友Isaiah在网上发表的系列长文题目,在6篇文章里,Isaiah通过比对指出,上海大学教授、知名学者朱学勤早年的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存在抄袭嫌疑。仅仅几日,该文已经被各大学术网站迅速转载。而朱学勤昨天表示,在恰当的时候会作正式详细回应,特别是希望Isaiah能亮出真实身份。

学术不规范?

“将间接引用伪装成直接引用”

Isaiah指出《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一书存在抄袭嫌疑,这马上会让人联系到至今依然被热议的“汪晖事件”,中央电视台甚至在前几日也就此事件作专题节目。而在Isaiah和诸多阅读了Isaiah文章的网友看来,《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存在的学术问题和汪晖《反抗绝望》有诸多相似之处,Isaiah本人也承认了这一点。但 Isaiah在系列文章的最后表示,“我们这一代做学术或思想的人,都是看着汪晖、朱学勤、王铭铭……这种问题书籍入门的,这不仅是别人的耻辱,也是我们的历史。如果我们今天走得更远了点,那也是在这些问题书籍所开拓的道路上。我们没有受到更良好的教育,是我们的遗憾,但是如果把这些问题书籍都清除掉,我们恐怕比现在还差得远。这是事实。”

Isaiah是某大学在读博士,暂时还不愿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Isaiah透露,自己指出朱学勤涉嫌抄袭的系列文章是从本周三陆续开始写的,一开始并没有完整的计划。其中,比较有说服力的部分是第二篇、第四篇和完结篇,第四篇和完结篇主要针对朱学勤当年的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Isaiah在第二篇中主要指出朱学勤《阳光与闪电》存在抄袭嫌疑。通过将《阳光与闪电》与《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比对,Isaiah指出,《阳光与闪电》一文,“抄袭了Dunn的研究成果”, “抄袭了本书译者杨小刚的译文”, “将间接引用伪装成直接引用,并抄袭了杨小刚等人的译文”。

朱学勤昨天在电话中向早报记者表示,《阳光与闪电》原先是《姊妹革命》一书的序言,后来为了保证该书出版,序言从书稿中撤了下来,后单独收入在《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一书中。朱学勤认为,《阳光与闪电》一文本来就是序言,是顺着该书内容写的,当然要大量引用书中的译文和内容。而Isaiah也提到,他也知道该文原为《姊妹革命》序言,但他同时认为朱学勤除了在文章开头部分提到了《姊妹革命》一书,“再无提过该书或该作者,没有任何地方坦承这是Dunn的观点,也从来没有在脚注中引用过。因此,读者有充分理由认为,朱学勤可能只是从该书中受到启发,而文中的资料和观点都是朱本人的。” Isaiah同时认为,《姊妹革命》出版于2003年2月,而 “朱学勤的后记是在2003年7月写的,有充分的时间看到出版了的该书”,也就是说在该文出版前完全可以根据已经出版了的书籍信息进行引用来源的注明。

涉嫌抄袭?

大量使用西方学者的研究和引用,却并未加以注明

在Isaiah系列文章中,第四篇和完结篇通过比对美国学者Carol Blum的著作《卢梭与德性共和国》,指出朱学勤的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存在抄袭嫌疑。“通过对朱学勤先生赖以成名的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与美国学者Carol Blum的著作《卢梭与德性共和国》部分内容的对勘,(指出)其在未经注明的情况下,大量或明或暗,或隐或显地抄袭、盗用后者的事实。”Isaiah在文章中说。仅比对《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一书几十页,Isaiah就指出十多处《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与《卢梭与德性共和国》相似的地方。Isaiah首先认为,“朱学勤先生在博士论文中对卢梭等人的原著缺乏第一手的熟悉,绝大多数标明法语原著,引文可能都并非出于原著,而大量利用了Blum等西方学者的研究和引用,却并未加以注明。”此外,Isaiah举出多个例子证明,《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一书直接使用了《卢梭与德性共和国》的内容,但未详细标明是引用还是自己的成果。“朱书172-182页,基本是拷贝Blum书135-142页。朱书 298-301页,基本是缩写Blum书260-277页。”

然后,Isaiah通过比对和研究继续认为:“从书名到中心思想,从结构到具体内容,从材料到语言,朱书都大量借鉴,沿袭了Blum的著作。Blum书的基本框架,即是对卢梭‘德性’思想的解析(第1-6章)以及对其在法国大革命中影响和作用的考察(第8-14章),这两个部分又以卢梭死后,大革命之前其形象和地位的变迁为连接(第7章)。这和朱书的三部分主体结构恰好相对应:第1-4章讲卢梭思想,第5章过渡,第6-8章讲法国大革命。Blum的书,专门讲德性概念,线索比较明晰,朱书则一会道德理想,一会先验理念,一会价值理性等纠缠不清。但中心思想都是一致的,即是讨论何以一种崇高的道德观念会演变成恐怖的意识形态的缘故。其中一些关键的概念,如‘语言转换’等也有相似点。”

在昨天简短的电话中,朱学勤表示,他在《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一书里已经说明,Blum书是其参考文献,而且在书中也给出了比较详细的注释。不过朱学勤同时表示,他会在适当的时候作出正式的回应,特别是Isaiah能表明真实身份之后,会和他做学术上的探讨。

早报对话Isaiah

“时代和学术规范的变迁问题”

早报:怎么会想到要写《朱学勤——学术界的又一个“汪晖”》?跟“汪晖事件”有多大关系?

Isaiah:写这篇文章就是因为“汪晖事件”引起的。我和朋友也经常对当时的学风、学术规范等论题做了比较激烈的讨论,然后我就想找几本其他的著作来比较一下。朱学勤的书,我以前大致看过,内容相对熟悉,当然找来看看比较方便。

早报:写这几篇文章大概花了多长时间?

Isaiah:大概断断续续从周三晚上写到周五早上,满打满算也就是一天。我写好一部分就立刻贴出,绝没有什么事先策划之类说法。所以你看,我写的第一篇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找到《姊妹革命》一书,误以为有问题的译文都是朱学勤自己翻译的,实际上后来发现都是出自该译著。如果我有深思熟虑,这部分肯定会删掉或者改写。但是后来发现,朱学勤的问题确实比我想的要严重一些。

早报:在你看来,朱学勤在《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中的许多问题是否与汪晖在《告别绝望》中的问题有相似之处?

Isaiah:朱学勤和汪晖,二者在一些规范问题上有类似问题,比如长篇大论地引用其他著作,并不完全隐瞒,但是也不一一仔细注明。又如一些注脚将间接引用写成直接引用等。这样从今天的标准来看就是抄袭,但是这种标准对当时的人来说并不公平。实际上这二十多年,我们的学术工作很大的力气就是引进西学,主要起个传声筒的作用。当然确实有完全不学无术,借此浑水摸鱼的,这些要具体分析。我觉得朱学勤应该不属于此列,至少在当时来说,他是一个真诚的思想者,写了一些言之有物的东西。

早报:你作为一名年轻学者,怎么看汪晖、朱学勤,可能还有其他学者在早期著作中的一些学术规范上的问题?

Isaiah:我文章的初衷是故意反话正说,不是为了打倒谁,写文章是为了说时代和学术规范的变迁问题。总的来说,我认为学界的态度应该是同情、理解。对这类事情,如果要批判的话,最好不要针对个人,这是历史,也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要完全划清界限是不可能的。(东方早报 记者石剑峰)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强悍---汪晖被事件的内幕<两个版本>(转自豆瓣)

发信人: xxxxxx (xxxxxxxx), 信区: xxxxxx
标 题: 据说是内幕
发信站: xxxxxx (Wed Jul 7 20:10:08 2010), 站内

朋友的信中说的:

我见X导了,聊了这个事,这个事是朱学勤策划的,准备了一年时间,组织人马,遍查汪晖著作和其他引证著作,最后由王彬彬写文章。而且在这篇文章在《文艺研究》首发之前,《文艺研究》中只有主编知道要发这个文章,所有的编辑都不知道,之前信息高度封锁。发表之前,汪晖曾请求按照学界通常惯例,写一个response一同刊发,但一直遭到拒绝。他们在一开始就剥夺了汪晖同时发言的权利,这也就是李猛那封信为什么说“以完全剥夺对方发言资格的方式”的真正背景,也同时使得汪晖一直沉默下去了。


===============================
2010-07-08 13:52:16 来自: Liar
发信人: xxxxxx (xxxxxxxx), 信区: xxxxxx
标 题: 据说这才是内幕
发信站: xxxxxx (Wed Jul 7 20:12:28 2010), 站内

朋友的信中说的,不一定靠谱,不过要是真的,那就牛逼了,整一个无间道啊:

我见X导了,聊了这个事,这个事是清华策划的,准备了一年时间,组织人马,遍查汪晖著作和其他引证著作,最后由王彬彬写文章。而且在这篇文章在《文艺研究》首发之前,《文艺研究》中只有主编和汪晖知道要发这个文章,所有的编辑都不知道,之前信息高度封锁。发表之前,有人曾要求请求按照学界通常惯例,写一个response一同刊发,但一直遭到汪晖的拒绝。汪晖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这也是为什么汪晖一直沉默下去的原因。他们的计划是让汪晖尽可能多地引挺他的人表态(主要是北大中文系),然后再主动认错,同时指责学界互相包庇的坏习惯。汪晖其实一直都站在正义的一边,他希望用自己的名声,来换取学界对此事件的关注。同时此举之所以能得到清华的支持,主要是因为他们想要顺带出北大的丑。果不其然,北大中文系许多人出来恶心地赞美汪晖,我预计不久之后汪晖就会和清华协商,一同公布他们策划的真相:汪晖认错,同时说出自己沉默之为引蛇出洞的意图,希望因此引起学界的自觉和媒体对学界的关注。汪晖之伟大,也在于这种牺牲的精神。

豆瓣网址: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2557138/

TOP

狗咬狗,一嘴毛

TOP

越来越热闹了。。。

TOP

如此下去,古今中外的学者都会成为剽窃者。

[ 本帖最后由 刘宗迪 于 2010-7-11 21:4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笛威辛亢 于 2010-7-11 11:47 发表
这篇文章在《文艺研究》首发之前,《文艺研究》中只有主编知道要发这个文章,所有的编辑都不知道,之前信息高度封锁。发表之前,汪晖曾请求按照学界通常惯例,写一个response一同刊发,但一直遭到拒绝 ...
这篇帖子的恶搞性质是明显的。
不是说连编辑都不知道吗?
那汪晖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刘宗迪 于 2010-7-11 12:34 发表
没有继承和“述”的人文学术,是不可想象的。
作而不述,或者无知妄作,那才是最可怕的。那叫不学无术。
...

TOP

是恶搞的啊。转过来不是为了澄清事实,而是看看除了当事人之外,广大看热闹的是什么心态,竟有人不嫌麻烦,写这么长的玩意出来裹乱。
现在学术圈一出此类事件,有多少人是感到一下子好振奋,又有热闹看了。我们混迹于或者准备混迹于学术圈子的人有些个是乐于见到学术名人丢丑的,因为似乎如此就能把名人的光环一层层剥掉,变得与我们一样,即使于我们并无实际的好处,我们也会有些期盼。

譬如,某知名唐诗学者曾指出某诗是“伪诗”,全国一时哗然,天涯、猫扑,众网友纷纷拍砖,我以最坏的恶意揣度一下,有很大部分的人不会认真找寻大块头的“砖”来看看是不是有道理的,而是专看网友谩骂的水准,欣赏嘲讽的艺术。我这么说,是不是心理阴暗了些?可能哦。。。。

现如今娱乐恶俗化、媒体学术化、学术娱乐化,好容易出这么个大事,当然要普天同庆、举国狂欢。这样的好处也有,我身边的可能这辈子都不喜读文史书的理工科童鞋也知道了有张三、李四,还知道他研究的科目是什么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笛威辛亢 于 2010-7-11 11:43 发表
而朱学勤昨天表示,在恰当的时候会作正式详细回应,特别是希望Isaiah能亮出真实身份。
...
真是笑话,抄了就抄了,没抄就没抄,关Isaiah亮不亮真实身份鸟事?

TOP

唉,又是一个!下一个会是谁?我们民俗学圈就这么干净吗?!

TOP

上大教授回应抄袭指责 原文作者称举报人不知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2日00:47  第一财经日报


  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早年的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被网友Isaiah指称存在“抄袭嫌疑”后,迅速成为新的学术关注事件。

  事件的核心人物朱学勤今晚8点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电话采访时称,自己已经接到很多媒体的电话,正在写正式的回应文章逐条反驳,将不日发表。朱学勤在电话里语气平静,他说:“不会像汪晖那样一言不发,不会成为第二个汪晖。”

  “非常希望启动调查机制”

  朱学勤表示,在回应文章里,他会指出,其一,Isaiah在网络和报纸上,一直不敢公开真实姓名,这是对学术界以及对Isaiah自己的不尊重,应该有胆量对其言论负责;其二,Isaiah很多说法属于不实之词,不能成立,他会逐条加以反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关注了“朱学勤事件”,他今日对本报称,不论是对于汪晖还是朱学勤事件,他们是否涉嫌抄袭自己并没有专业能力判断,但是解决学术争端的基本制度应该是一致的。

  熊丙奇表示,认定汪晖是否抄袭,应该由授予汪晖博士学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进行独立调查,然后进行处理,不管有多少人“挺汪”还是“倒汪”,最终解决纷争的根本途径还是取决于独立专家组的调查、听证,然后给予处理。

  而同样,授予朱学勤博士学位的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也应该启动类似的调查,这是还被质疑者一个清白的途径。“这对朱学勤本人和学校的声誉都很重要。国外大学遇到检举、质疑,依靠的就是这样的基本模式”。熊丙奇说。

  学者易中天7月9日也在《新京报》上撰文《汪晖教授请勿坐失良机》指出,没有权威机构的结论,你就永远是“涉嫌抄袭者”。

  对此,朱学勤坦言,非常希望复旦大学启动调查机制。

  另一当事人的说法

  Isaiah通过将《阳光与闪电》与《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比对,Isaiah指出,《阳光与闪电》一文,“抄袭了Dunn的研究成果”(苏珊•邓恩,Susan Dunn,美国威廉姆斯大学法国文学与思想史教授),“将间接引用伪装成直接引用,并抄袭了杨小刚等人的译文”。

  对此,《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一书译者杨小刚表示,关于朱学勤涉嫌抄袭事件,涉及到的一些事实和背景,可能Isaiah先生不太了解,所以造成抄袭的错觉。杨小刚现为第一财经员工。

  杨小刚称,其在上海大学读硕士时,学校需要一些科研成果,包括翻译学术书籍或者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才能毕业。朱学勤老师便推荐了Dunn这本书要他翻译。上海文艺出版社觉得此书还有点价值,所以要求出版,并请朱学勤写了一篇序言,这序言就是《阳光与闪电》一文,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该序言没有随书一起出版。

  “或许因为朱学勤觉得此书的一些思想跟他《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一书可以互相补充,就在这书再版时把这篇序言收录进去作为附件”。杨小刚说,如果这篇文章作为Dunn译本序言,引用一些文章内容,并无不妥,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当它作为该书的序言时,如果还在文章中注明出处,就多此一举了。何况,朱学勤的文章在开头就介绍了Dunn的这本书。

  至于是间接引语还是直接引语,杨小刚认为,直接引语要求原文原话毫无偏差地引用,但是如果作者出于不能完全保证忠于原作者意思的情况下,间接引语或许更妥当。

  学术何时自治

  最近涉嫌抄袭、造假的事件层出不穷。如何建立防止学术腐败的有效机制?熊丙奇开的药方是建立学术共同体,学术自治,摆脱行政的影响,学者贡献不由官方认定,不由媒体认定,而是遵从学术共同体认定的学术标准和规范,不看所谓的影响和江湖地位。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德峰今日对本报称,自己并不了解朱学勤事件,对事件本身无法置评。但是,他也表示,抄袭成为学术界的病症,不能因为学术体制的弊端为抄袭辩护,有些学者遗忘了对社会的责任,谋求体制下的利益,而“学术良知是知识分子的最后立足点,学者应该安贫乐道,良知不改”。

  “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不公开姓名的指控,非常不严肃,可以称得上‘懦夫’,此前,不管是指控汪晖还是为汪晖辩护的人,都是公开姓名的。”朱学勤说,真相总有大白天下的那一天,坏事会变成好事。他还希望读者不要看一面之词,可以去看书本身。

TOP

现代学术标准都是按西方的那一套模式评价的,我在想中国古代的学术著作没有这么多规范,是不是有更多抄袭呢?后人又是怎样看待古人的“抄袭”?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中国古代的学术传统是没有“注释”一说的,许多材料被引来引去,而且被引得面目全非,这在中国古籍中是非常自然的,并无任何不妥。

但要注意,我们现在谈的是现代学术,现代学术有现代学术的游戏规则,不能拿中国古代学术著作来辩护。

如果你写一个通俗小册的,像易中天的《品三国》,谁也不会说你不加注释,因为通俗读物有通俗读物的游戏规则。

现在的问题是,上面说到的这些书,都是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可没有博士论文。

如果你拿的不是博士论文,而是进士论文,那倒可以用中国古代的学术标准来说事并

TOP

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注”和“疏”,与现代学术中的“注释”是不同的概念,特此附加说明,省得一会有人来抓我的小辫子。

TOP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