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恩施扬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恩施扬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北省恩施市的"恩施扬琴"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被纳入"曲艺"类。"恩施扬琴",又名"恩施丝弦",清朝后期以湘剧、南剧、楚调和民间小调、器乐曲牌经文人、乐师揉合而成。最早由时任贵州遵义县令的詹凯先生从贵州引入,其子詹子范先生精通书画,酷爱曲乐,由其组成了恩施最早的扬琴班子,金如斋先生、刘楚南先生都为恩施扬琴的发展作出过贡献,孙邦固先生第一个把恩施扬琴搬上舞台。主要流行于恩施、咸丰、宣恩、来凤、利川等地,属湖北地方民间小曲中重要曲种之一。"恩施扬琴"历史上主要是文人雅士自娱自乐的雅乐说唱,无固定专业艺人和职业专班,故称恩施扬琴为"三不一友"的说唱,即不闹堂、不坐馆,不向公众公开演唱,只以琴会友,相互酬唱,有所谓作友不玩琴之说。"恩施扬琴"又往往在古庙或深宅中琴友聚会演唱。常分生、旦、净、末、丑、副等角色演唱,演唱时不得少于三人,乐师执扬琴、碗琴、月琴、胡琴、三弦、檀板等乐器伴奏,围桌而坐进行说唱。"恩施扬琴"音乐分板腔体曲牌、歌谣曲牌、民间小调、器乐曲牌等四种。整个表现形式是以唱为主,以说为辅,唱腔主要是"正宫"和"二六",以后吸收了"楚 调"和南戏中"西皮"、"二黄"部分唱腔,唱词也常由琴友中善文者自编,曲调婉转,抒情性强,表现力十分丰富,现多搬上舞台,直接面向观众演出。"恩施扬琴"曲目众多,传统曲目多取自东周列国、三国、水浒、红楼梦等传奇故事,代表曲目有《大宴》、《水漫金山》、《黛玉葬花》等不下200余出,现代新编曲目主要有《白求恩赠刀》、《脚印》等。

TOP

很好的曲艺!
只是没有认真的听过,更没有认真的学过;
记得大学时代,选了一个口琴班,然后又自修了横笛,然对于自己家乡的扬琴则仅限于听说,惭愧惭愧!
一定要向家乡作出使命性的承诺!
爱我所爱,美人之美

TOP

回复 2# 的帖子

哦哦,原来孙老师是深藏不露啊!!!口琴、横笛!!!哪天让童鞋们想想耳福啊!

TOP

是啊,还真是深藏不露呀,这个改天可要仔细听听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