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话说年年端午节

话说年年端午节


郧县堵河口年年端午划龙舟


堵河口五个龙船会

  堵河口,堵河口,年年端午划龙舟,村村有个龙船会,吃会划船祭龙祖。

  ——这首儿歌据说在堵河口一带已经传唱了上千年。

  汉江第一大支流——堵河自南而北在郧县堵河口与汉江交汇,韩家洲正好迎着堵河的出口,堵河的名称就由此而来。韩家洲长4.5公里,为三千里汉江上的第一大岛,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上世纪,丹江口水库蓄水前,湍急的堵河水冲出堵河后撞击在韩家洲上,被韩家洲逼着顺汉江倒流,在自西而东的汉江上形成了一段向西倒流的景观。可惜的是,这一景观随着丹江口水库的第一次蓄水而消失。

  韩家洲周围,分布有许多村庄,其中属于郧县柳陂镇的有堵河口里面的乌家河村、堵河东岸汉江南岸上的堵河口村、堵河西岸汉江南岸上的西流村和汉江中央的韩家洲村,属于郧县青曲镇的有汉江北岸的店子河村、高家河村和郑家河村。自古以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里会有一场吸引四邻八乡的盛事活动,那就是堵河口的龙船会。

  在堵河口,韩家洲周围的村庄不少,但每年坚持组织和参与龙船会的村庄却只有5个,那就是乌家河村、堵河口村、西流村、韩家洲村和店子河村,其余村庄的村民只看不参与。究其原因,是这5个村庄都各有一个民间社团——龙船会,而其他村庄却没有。

  5个村庄里的龙船会是古代传承下来的。这里的龙船会没有章程,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村庄里的所有村民都是普通会员,12—59岁的男子都是精干会员。龙船会设有会首,逐年挨户由户主轮流担任,承担当年龙船会会事活动的一切组织准备工作和费用。龙船会停会期间,会首可以召集会员议事,提出如维修龙船等与龙船会有关的议题,经过大多数会员同意了的议题,会首才能组织大家去落实。

  5个村龙船会名称各有不同,是根据各自村庄崇拜的龙图腾颜色而命名的。乌家河村过去崇拜黑龙,所以叫黑龙会,近代改为崇拜黄龙,叫黄龙会;堵河口村崇拜青龙,叫青龙会;西流村崇拜黄龙,叫黄龙会;韩家洲村崇拜青花龙,叫青龙会;店子河村崇拜白龙,叫白龙会。5个村的龙船会都有财产,除了龙王庙、龙船房、龙船、木雕彩绘龙头龙尾等以外,在民国以前,各龙船会还有集体购买的土地和经济林。财产归龙船会集体所有,财产的管理和土地的播种则由当年的会首负责,当年的收入全部归会首所有,用于这一年的会事。现在,仍保留有财产的只剩下韩家洲一个村的龙船会了。

  龙船会两大会事活动

  堵河口龙船会最主要的会事活动有两项内容,一是吃会,二是龙船会赛事。

  吃会 每年端午节那天,各村的龙船会都要组织吃会活动。吃会,即全体会员中午和晚上聚集在会首家里吃酒席。上百人参加的两餐酒席,需要提前好几天准备,要准备大量的菜肴和米面,还要请十几位厨艺好的本村妇女帮厨。每年农历五月初四,不在村子里的龙船会会员都要尽可能地赶回村里吃会,实在赶不回来的要向会首说明原因并致歉意。吃会开始前,会首要逐一上门接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到自己家里坐上席,以示对老人的尊重。吃会时,每户要向会首家送2升粮食,表示祝贺,家里有60岁以上老人的可以免除。吃龙船会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龙船会以外的人不得参与和干预。每年的端午节,堵河口5个村家家户户都要邀请一些外村的亲戚、朋友来观赏龙船会,但不得带亲朋到会上吃会。会首家里也会邀请一些外村的客人,但不得在会员吃会前开设客席,更不得让客人与会员同席。端午节那天,一切以会员为重。

  龙船会赛事 郧县堵河口一带龙船会的赛事活动,分赛前准备和赛事两个阶段。赛前准备包括泡船、箍船、扮船和挑选选手。每年农历五月初二或初三,会首要组织会员打开龙船房,把龙船抬到江里浸泡,等到木船浸透了水,再用铁丝打好几道箍。农历五月初四的上午,各村都要扮船,先由鼓乐手从会首家里把木雕彩绘的龙头、龙尾接上船,安装在船头、船尾处,再把龙船会的旗帜插在龙船中央,最后把锣鼓安放在龙船的适当位置。农历五月初四下午,所有的精干会员都要到江边演船 (预划),不到的会员,会首有权开罚。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凌晨,堵河两岸、汉江两岸和韩家洲上人山人海,四邻八乡的人们都会放下农活,赶来观赏龙船会盛况。人们关注的第一件事,是会首带领挑选出来的选手最早来到江边,他们登船后,在锣鼓声中把龙船划过对岸去拜码头,然后再把龙船划回自己村庄前的江边。这时,其余的龙船会会员已全部聚集在江边,等待会首带领大家祭拜龙王。祭拜过龙王后,选手再次登船,把龙船划往赛区参赛。龙船会的赛事活动,上午在乌家河与堵河口之间的堵河江面上进行,下午则在西流村与店子河之间的汉江江面上进行。比赛路线是相对固定的,与堵河水的流向一致。堵河口龙船会比赛,每个村庄只派一条船,但不规定船只的大小,也不论参赛选手的多少,更没有起跑线和终点线,一律凭鞭炮声响,去抢夺出标人手里的礼物。所谓出标,就是奖励物品。出标者可以是龙船会会员,也可以是任何一名观众。他们可以在船上出标,也可以在岸边出标。出标者以鞭炮为号,号令一响,5条船就拼命地向他靠近,先赶到的获奖多,晚赶到的获奖少。赛事过程没有裁判,更没有人宣布输赢,输与赢的判断标准,凭选手的自我感觉和观众的口碑,得到的奖品赛后先交给各自的会首,再由会首奖励给所有选手。傍晚,欲退赛的船只先鸣锣,赛事即为结束。此时,各村的龙船回到各自村庄前的江面上送龙。送龙是龙船会的最后一道程序,由龙歌手高唱《龙歌》,船上船下的观众一起唱,然后由下一任会首祭过龙王后卸下龙头、龙尾,并将它们请回家,当年的龙船会赛事就此告一段落。

龙船会龙图腾崇拜

  龙图腾崇拜是堵河口龙船会的核心内容,这种图腾崇拜不仅表现在每年龙船会会事的过程中,也表现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5个村子的村头不仅建有龙庙供人祭祀,村里还建有专门的龙船房,用来安放龙船。平日里,龙船及龙头、龙尾秘不示人。示人,尤其是示外人,被认为是对龙王的一种亵渎,是不吉利的事情。现在,虽然龙船不再回避外人观看,但龙头、龙尾依然不轻易示人,谁若能保管龙头、龙尾,则被视为是一种荣耀。

  堵河口的龙图腾崇拜,主要表现在祭龙活动上。如果说龙图腾崇拜是一种精神寄托,那么祭龙活动则是龙图腾崇拜的具体表现形式。除平时的祭龙活动外,每年龙船会过程中的祭龙活动就有6次:

  ●农历五月初,会首要到龙王庙祭拜,向龙王告知今年的龙船会即将拉开帷幕,请求龙王保佑;

  ●会首祭拜龙王庙的当日或者隔日,会首还要带领部分会员,打开龙船房祭拜龙船(这道程序现在不再严格遵守),然后才把龙船抬到江里浸泡;

  ●农历五月初四上午,会首带领乐手把供奉在家里阁楼上的龙头、龙尾接到江边祭拜,然后才把它们安装在龙船上;

  ●农历五月初四晚上至初五凌晨,全体村民都要以家庭为单位,到江边许愿、祭拜,以求得到龙王的保佑;

  ●农历五月初五早上,会首要带领全体基干会员在龙船前祭拜,以求得会事的平安;

  ●农历五月初五傍晚,会事结束,龙船被带回村里,会首要带领会员祭拜。然后下一任会首才能登船,卸下龙头龙尾并请回家,其余会员则把龙船抬进龙船房。

  祭龙活动中,最热闹的要数初四晚上以户为单位的祭祀活动,人们要闹腾一整夜,在夜色里上香、烧纸、磕头、许愿、放鞭炮、聚在一起聊家常。

  龙船会面临消失

  堵河口龙船会流传千年不衰,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但它依然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堵河口龙船会流传范围过于狭小,仅仅流传在围绕着韩家洲的5个村庄里,参会人员只有三千人左右,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龙船会有可能失传。事实上,堵河口龙船会的部分程序和内容已经或者正在逐步消失,尤其是送龙时所吟唱的《龙歌》歌词,已在5个村庄里全部失传。虽然在店子河村里还流传有《红公鸡》和《十支花》的歌词,但不仅内容有些不伦不类,而且会唱的人也寥寥无几。送龙的仪式只在店子河村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其他4个村里只是流于形式。堵河口5个村庄里都有不少青年在千里之外打工,有些人还在外面安了家。日子久了,他们也会渐渐淡忘身为家乡龙船会会员的意识。

  为此,郧县人民政府正在对堵河口龙船会进行濒危评估,并制定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龙船会起源追溯

  堵河口龙船会的具体起源不详,但根据留存的木雕彩绘龙头已经完全被虫蛀空、仅靠外面一层薄薄的木头和漆皮支撑来判断,堵河口龙船会至少已经流传了上千年。对于龙船会的起源,当地村民对两种说法深信不疑。一是为了纪念项羽自刎乌江。相信这一说法的村民认为,乌家河村前面的那一段堵河就是乌江,正是项羽自刎的地方,他们的龙船会就是为了纪念项羽。另一种说法是召开龙船会,可重现周昭王淹殁于此、当地村民抢捞金银财宝的情景。相信这一说法的村民认为,是他们的祖先为残暴的周昭王提供了胶粘的木船,把他淹死于此,然后假装划船抢救他实则抢捞他所带的金银财宝。虽然这两种说法明显与历史不符,可靠性有待考证,但当地村民却深信不疑。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韩家洲上的109户家庭都姓韩,他们认为自己是汉代韩信的直系后裔。虽然他们没有关于龙船会与韩信有关的任何证据,但他们把家族在此地居住史追溯到了汉代,不得不耐人寻味。

  端午龙舟赛不是堵河口一带所独有,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传统文化习俗,它的真正起源应该有两个因素,一是新石器时期造船技术的日趋成熟和驾船技术的熟练;二是龙图腾崇拜。人类自从掌握驾船技术后,自然产生了驾船比赛活动。我国是一个龙图腾崇拜国家,人们相信龙与水的关系十分密切,信奉水域就是龙的家园,所以,驾船下水前祭龙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程序。人们甚至不惜财力把木舟装扮成心目中龙的样子,以求得到龙的保佑。堵河口龙船会是我国端午龙舟赛的一个缩影,不过它保留了更多的原生态性,是我国远古时期端午龙舟赛的一块活化石。

  龙船会延续条件

  郧县境内有3条重要江河——汉江、堵河和丹江。汉江曾经在我国历史上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我国中东部惟一一条能够拉近长江与黄河距离的黄金水道,是我国历史上北方政治中心控制南方和南方物资进入北方的一条重要通道。千百年来,江南的物产由长江经过汉江到达西安经过郧阳,在郧西县金钱河的上津码头或者丹江上游的陕西省商州码头下船,再经陆路翻越秦岭。丹江除了是江南进入我国西北的重要通道之外,也是我国江南——中原的重要通道,货物在荆紫关码头上岸,经陆路运输到河南卢氏,再经过洛河便可以轻松到达洛阳进入黄河。堵河是一条南北流向的江河,其源头在大巴山深处,接近长江三峡,自古就是中原商贾入川的重要通道之一。因此古人称郧阳是“秦锋楚锐麇庸门户,连商洛通豫陕控荆襄之枢纽要塞”。

  韩家洲上曾经设县——堵阳,顶部曾有堵阳城。由于它能够有效地控制两江,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历史上郧阳境内重要的文化交流地之一。

  郧县境内物产十分丰富,储量较大的矿物有绿松石、大理石、脉金、白银、铜矿、铁矿等,尤其是绿松石、沙金和铜矿在春秋时期就已有大量开采。郧县的作物种类南北兼有,小麦、水稻、玉米、红薯等传统的农作物有几十种,栽培和野生的林特资源共有139种901个品种。郧县水域广阔,水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郧县连接南北东西的地理位置、发达的水陆交通以及丰富的物产资源所带来的繁荣等因素,是堵河口龙船会能够产生和延续的基础和条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走进另一个新的世界,开始一个新的征程。

TOP

回复 1# 的帖子

期待荆州地区2010年的龙舟赛啊
走进另一个新的世界,开始一个新的征程。

TOP

回复 2# 的帖子

我也很期待。弱弱的问一句,该是端午节的那一天吧?

TOP

郧县韩家洲端午赛龙舟纪念项羽独具特色受专家关注

时间:2010-6-17 14:50:29   来源:湖北新闻网   【秦楚论坛】   评论0条   【所有评论】

秦楚网讯(湖北新闻网)(袁正洪、张炳华) 昨日,地处汉冮上游的湖北郧县柳陂镇韩家洲、乌家河、堵河口等5个村以原生态的赛龙舟纪念古代名将项羽,吸引了沿冮两岸近5000多名乡村百姓观看,受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省、市非遗保护中心有关专家的关注和赞誉。


  郧县柳陂镇韩家洲自古来传为韩信葬母之地,亦是古战场,民间传说古代名将项羽在韩家洲、乌家河、堵河口交汇地的乌冮自刎投江,当地百姓自发组织龙船会,即以各自然村的黑龙潭、白龙潭、青龙潭、黄龙潭等设立5个龙船会,每年端午节举办龙舟赛,带农戶的小龙船赛龙舟,以纪念汉代名将项羽。

  龙舟赛十分热闹,宽阔的江面,浩淼的江水,龙舟竞赛,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古老咚咚的锣鼓声,豪悍粗犷奋力划桨的吆喝声,交相响彻,红绸、黄绸缠裹着古老的木雕彩绘龙头、龙尾,龙船上旌旗飘扬,沿江两岸观看龙舟赛的山民达一公里多长,呈现出一派秦巴汉水地域浓郁的端午节的热闹气氛。

  中国艺术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孙建军、南京大学教授、非遗保护专家徐艺乙、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康玉岩研究员和湖北省文化厅社会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处专家黄树清、湖北省群众艺术馆副馆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晓慧、省群众艺术馆调研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部主任朱林飞等有关文化专家对这一原生态的文化予以了高度关注。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走进另一个新的世界,开始一个新的征程。

TOP

相比之下,我家乡的 龙舟赛更具民间原生态化,并非荆州所能比的。虽然观众不多,但是货真价实。
走进另一个新的世界,开始一个新的征程。

TOP

郧县原生态龙舟会被誉端午龙舟"活化石"

作者:兰昌林 来源:十堰日报 更新时间:2010-6-17 8:10:44



       6月16日,郧县汉江堵河口锣鼓喧天,彩旗飘飘,一年一度、堵河口5个自然村落自发形成沿袭数千年的堵河口原生态龙舟会在堵河与汉水交汇处举行。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在现场观摩这场别开生面的原生态龙舟会后称,可谓我国端午龙舟的“活化石”,可以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报。
  堵河口位于郧县境内汉江与堵河交汇处,围绕着该处韩家洲的两江三岸一渚上分布着许多自然村落,但只有乌家河、堵河口、西流、韩家洲和店子河5个村有龙舟会民间组织,村民们在龙舟会的组织下每年端午聚集一起开展龙舟会赛事。龙舟会组织是世代相传的一种组织,约定俗成居住在村落里的每位村民都是组织的会员,12至59岁的男性村民则是骨干会员,每年的龙舟赛自行主持。龙舟会里只设会首,逐年逐户轮流充当,如果该户没有成年男人,就自动流转到下一户。每年端午节的傍晚,都有农户到刚参加完赛事的龙船上去“接龙”,把木制龙头、龙尾捧回家,担任下一届的会首。会首的责任就是承担组织赛事的一切活动和支出,在端午节的中午和晚上要在家里摆酒席招待所有龙舟会的成员,并请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坐上席。
  据长期致力于民俗文化研究的黄忠富介绍,堵河口5个村落所敬奉的龙均有区别,乌家河村祭拜乌龙(近代改为黄龙),堵河口祭拜青龙,西流村祭拜黄龙,韩家洲村祭拜青花龙,店子河村祭拜白龙,各村的木雕龙头、龙尾上所施的彩绘和龙舟会旗帜上龙的颜色均与所信奉的龙的颜色一致。
  每年的端午节,这5个村子的龙舟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块划龙舟,世代相传,龙舟是各龙舟会公有专用。龙舟平时锁在专用的龙舟房内秘不示人,除了端午赛事,不用作其它用途,只能在端午节前后上香烧纸钱祭拜后才能进出龙舟房。每年端午前两天,会首组织会员打开龙舟房,将龙舟抬到江中浸泡,待到木船吃透水后再用铁丝打好几道箍。农历五月初四的上午,各村都要扮船,将龙舟打扮得鲜鲜亮亮,下午则组织人员到江边演船(预划)。这天,无论在外打工还是走亲戚都要风雨无阻地赶回家里,参加一年一度的龙舟会。晚饭后,家家户户到龙舟前的沙滩祭拜许愿,零点过后则要以家庭为单位正式祭龙。堵河岸边鞭炮会不绝于耳,午夜时尤盛。农历五月初五上午,龙舟会赛事活动在乌家河与堵河口之间的堵河江面上进行,下午则在西流与店子河之间的汉江江面上进行。5个村落的龙舟在锣鼓喧天的江面上激烈参与竞赛。
  在昨日的龙舟会上,5个村子共7只龙舟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竞赛,江面上锣鼓声声、吆喝阵阵。待赛至中午,各龙舟队纷纷来到各自的会首家中“吃会”。晚上,退出的龙船鸣锣结束,各自的龙舟回到各村“送龙”。
  据悉,因为南水北调工程,5个村子面临全部或部分搬迁,尤其是韩家洲村的109户438人将全部集中迁至随州,沿袭了数千年的传统将面临失传。
  6月16日下午,来自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们就郧县汉江堵河口原生态龙舟会文化发掘进行了座谈。专家们纷纷认为,该龙舟会是群众自发组织,且数千年来一直流传,完全是原汁原味,把龙图腾崇拜意识保存得非常完好,可谓我国端午龙舟的“活化石”,是研究我国端午龙舟起源、发展、传承的活体标本,可以将其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报。


新闻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走进另一个新的世界,开始一个新的征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