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冯骥才:拜金主义在中国滋长 许多地方申遗是为钱

其实换个思路,申遗是为了赚钱,赚了钱也不见得全是坏事,至少这种濒临灭绝的传统还能延续下去,商品化生存也是传统的一种生存方式,比起自生自灭要好。
如果不申遗,这些遗更多是临死前的“呻吟”!
如果不申遗,在当下体制下还能有什么好法子?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有讨论了呵!置顶!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楼上讨论得热烈呵!
窃以为“非遗”本身是值得商榷的一个的概念。
西学东渐,西方话语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也发现国外殖民主义结束时,正是国内殖民的开始。西方与东方,现代与传统,中心与边缘,皆如是观。国内与国外,国内的精英与民间,也是如此。晚清以来积弱积贫,促成对传统的反思,继而把传统视为构建现代国家的阻碍,由此进行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对传统的改造、断裂、批判,从维新运动到建国初期的仿照前苏联,皆以西方价值观作为参照。
“非遗”也是我们的传统遭遇现代西方话语后面临的一种尴尬。
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强调致中和,“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是把文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非当下语境中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遗产、自然遗产等分类可以概之。
好多所谓的“非遗产”,一旦把它与其它遗产剥离,它也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在民间调查时,发现这些概念把老百姓搞得晕头转向,政府却政绩诉求中忙得不亦乐乎。
如丽江纳西族的东巴古籍,2005年列入世界记忆遗产,2008年东巴画、东巴造纸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东巴传承本身是一个系统的、有机的整体文化生态,人为地从中剥离成诸多碎片后,也出现了事与愿违的荒唐可笑的事情,好多东巴传承人也被分为造纸传承人、东巴画传承人,而没有列入其间的东巴舞蹈、东巴字、东巴音乐就成了弃婴,由此在内部制造了诸多混乱。
乌丙安先生曾有妙言: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成俗语就是:不是东西。非即不是,物质就是东西嘛!(大意)
这不是东西的东西成了当下不同社会力量的时髦话语,其后是一地鸡毛……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两位抬举了。
不需如此论资排辈了呵。都是民俗战壕里的战友。
能够认识大家,真好!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