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民俗文化与民俗学学科的命运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民俗文化与民俗学学科的命运

最近关注到两个信息,一是社科院有学者计划建立一个新的学科——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更有消息称有学者在酝酿“文化遗产学”),二是许多的民俗学者现在都被媒体改称呼了,都被称为“非遗专家”
    不难想象,在国家政府提倡非遗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这两个词汇很热门,一些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研究者也自然地会成为个地方文化部门非遗工作的顾问,自然媒体就会称他们为非遗专家,也自然有学者会想到是否要成立非遗学这样一个新的 学科
   其实,民俗学者被称为非遗专家并没有错,因为非遗本身就是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国家的非遗保护自然也要靠民俗学家的参与,只是,在民俗学者向非遗专家蜕变的过程中,学界应该反思,从民俗学学科的立场反思,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导田兆元先生认为:“民俗学的研究既是学科发展的百年大计,更是文化建设的理论保障”,“保护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民俗文化和民俗学学科”。
   我们需要反思:是不是我们的某些学者是出于一种跟风思维呢?非遗保护只是一项政策,如果我们按照建立非遗学的这种思维,那是不是国家的每项政策都需要建立一个学科呢,做政治理论去建立一个“三个代表学”,社会学家去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学”,哲学家甚至可以去建立一个叫科学发展观学的学科……
   在非遗保护的背景下,我们看到许多学校的民俗学研究生方向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项,这本身也是个好事情,但我们担心的是有一天,某个大学突然把民俗学专业改成非遗学专业,或者另外造出一个院系叫文化遗产学院,非遗系……
   从钟老开创民俗学算起,中国的民俗学学科历史并不长,学科本身的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希望学界能在民俗学学科本身的立场上,在民俗文化的研究上多出成果,完善发展中国的民俗学,非遗工作可能只是一个历史阶段的事,学科发展才是百年大计!   
  (需要说明,非遗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确实有其特殊性,对文化遗产,非遗做学术上的界定是有必要的,但是否有必要进行学科构建,本文只是提供一种观点,供大家讨论,我们只是不希望民俗学的研究仅仅局限在非遗保护上,民俗学民间文化的研究应该更广阔,更深刻,也不希望大家都在提非遗的时候冷落了民俗学本身)


    附:田兆元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民俗文化与民俗学学科的命运> 河南社会科学, Henan Social Sciences, 编辑部邮箱 2009年 03期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我有几个问题

非遗学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
非遗学的相关课题我们民俗学民间文学民间文艺学都有研究,建立非遗学是否属于学科重复?
单独建立非遗学对非遗的保护有什么意义?
非遗学的建立对传统的民俗学民间文学有什么影响(冲击)?

TOP

相关论文

《河南社会科学》 2009.3

2 机遇还是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民俗学发展 乌丙安;吴效群; 1
3 21世纪的民俗学开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缘 乌丙安; 1-4+218
4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民俗文化与民俗学学科的命运 田兆元; 4-7+218
5 非遗保护与民俗学研究间的理想关系及实际状况 陈金文; 7-10
6 学术运动对于常规科学的负面影响——兼谈民俗学家在非遗保护运动中的学术担当 施爱东; 10-

TOP

回复 8# 的帖子

非遗保护倒是挺乐观的,呵呵; 民俗学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不过对待这个问题,还是积极一点好,关注民俗学学科命运是一方面,深入开展非遗保护是另一方面。 因噎废食也不行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时代呼唤“文化遗产学”的建立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 ... e=2&NewsID=7633
  记者:目前“非遗”的研究队伍情况是怎么样的?

  康保成: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队伍正逐渐整合,存在“非遗学科化”的问题,就是建立一门学科,叫做“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把它学科化。最近“非遗”保护推动了整个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光是非物质,而且物质型遗产的研究也在转向,连名称都改了,例如有些原来叫“考古”或“文物研究所”,现在改为“文化遗产研究所”。这就促使我们思考一个问题,能不能把“文化遗产学”变成一级学科,其下包括两大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型的文化遗产。这样的话,研究队伍就有整合的可能,不然各说各话,虽然有些话题相同,但难免自说自话。我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是“关公战秦琼”,你根本说不到一块去。“非遗学”建立以后,学者需要调整他的研究方法、研究宗旨、研究目的,甚至研究对象也有一部分调整。现在的研究机构建立了不少,但需要整合,需要学科化。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