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放文艺青年一条生路

放文艺青年一条生路

文/坦克手贝吉塔
  若没记错,“文艺青年”这个概念在2010年前后开始广泛传播,在此之前,人们并没有找到一个恰当的词组来形容这些软弱、矫情、吝啬、事儿逼、左顾右盼、缺乏自制力、喜欢用繁体字、热衷自我感动、爱听土民谣和二手英伦摇滚、渴望“永远在路上”……一言蔽之,长着一张张丧脸的巨型婴儿们。
  他们没有创造力,道德观肤浅,缺乏消化现实的能力,崇尚狭隘的自由主义,以及暴力式的生态关怀,头脑简单,以喜欢谁或者不喜欢谁为标签来区分人群,全天候怀旧,偶尔在博客或者微博上写点莫名其妙的句子,以便让他人揣度,看似难操,实则非常好搞;他们的诗意是比喻,他们的信仰全是快消品,他们所认为的时政是美剧,他们所能理解的爱情基于娄烨的电影,他们一生阅读的顶点止于刘瑜和熊培云。
  这些新时代病理学的标本,迫切需要加入某一阵营以求正名,于是他们选择加入相对门槛较低、评判标准模糊的“文艺青年”队列,并轻而易举地篡改这个群体的本来体质。这使得一批老牌传统文艺青年陷入比较艰难的境地,有苦说不出,这些血脉正宗、在青春期常年焦虑,长期与内心中的自己搏斗,以读书写作观影为苦修的古典文艺青年们,遭受到极大冲击,面对彼岸这些快餐式速成的二手货,无计可施,很难在短时间内展现出自己真正的优势。
  这些爆款的二手货们,虽不学无术,但却深谙假装的艺术,能够很好地伪装自己,偶尔是少数民族,偶尔也可以是佛教徒,他们擅长以对文艺作品的评判来塑造自己的社会形象,虽然没有读过原著,但扫几眼相关评论,记住几个观点,也能说得头头是道;此外,“逼格歧视”也是他们一项重要技能,借此为所欲为、哄骗自己与他人,竟能屡见奇效,可谓自私无耻到没有底线的地步。
  导致的结果便是,“文艺青年”这一类别的口碑在豆瓣等点评类约炮网站上的信用值爆跌,毫无品质可言。于是,自带购物小票支持专柜验货的正品文艺青年们,已然是没有任何生存空间,他们多年的付出与积累,并不能得到有效转化,到头来落得一场空,果实被后来的投机者窃取,实在是不好接受,随时可能自暴自弃,是未来社会的主要隐患。
  所以我建议,还是要各司其职,善待这个世界。首先请大家努力练习火眼金睛,仔细分辨,不吃四十多天出栏的速成鸡,同时提高自身的文艺修养以及审美高度,不被表象所蒙蔽,该进攻的时候千万不要手软,比如当这些二手货跟你侃侃而谈《在路上》的哲学高度时,你说我觉得其主旨就是《西游记》里所唱的“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从而击溃他的想象力,折断他光荣的羽翼,使其无可辩驳;其次,也请想以文艺为名求分一杯羹的青年们,多钻研其他门路,毕竟条条大路通如家,以你们的智商不必非得挤在这个泥潭里;偶尔请放这些原单文艺青年一条生路,要知道,放生也是一种积德,让这些文艺青年们回归到大海、山林、寺庙、书房、豆瓣、微博、朋友圈里,自由游弋,畅所欲言,通透地刷存在感,尽情地享受本就应该属于他们的人文关怀。

[ 本帖最后由 朱小宝 于 2014-7-30 21:05 编辑 ]

TOP

文笔清新自然,有从容的境地,难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