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7民间文学1课堂第2小组研讨

家乡特色故事分享:热河泉

清朝以前,离宫一带还是一片荒滩。不远处住着个小伙子,以种梨树为生,人们都叫他梨三。一年春天,梨三在荒滩上挖梨树坑,挖了三尺来深儿,挖见一块大青石板。他踩着石板又往下挖,哎?石板咋热乎乎的呢?撬起一看,下面是个泉子,蓝汪汪的水,还冒着热气,伸手一摸,水是热的。打这,梨三就经常用这儿的水。
有一天,他又去挑水,发现一条小白蛇在水面上浮着呢,白身子,通红的冠子,黑眼睛,挺好看。打这天起,他每天挑水都碰到这条小白蛇。
这天,梨三又去挑水,老远就见一只老鹰从天上下来,把小白蛇抓起来了。梨三扔下水桶,抡起扁担,照老鹰的后身就是一下,打个正着,老鹰丢下小白蛇跑了。梨三一看,小白蛇脖子被老鹰叼了两个洞,身上挠破好几处。梨三打来泉水,给它洗净伤口,又撕下自己的褂子里襟,给它包上。包好后,他想把小白蛇再放回泉子里去,谁知小白蛇直摇头。梨三挺奇怪,这小白蛇咋还通人性呢? 他哪知道,小白蛇是东海龙王的三女儿,这泉子是海眼,一直通到东海。梨三见小白蛇不愿回去,就说:“要不,你跟我回去,等养好伤我再把你送回来。”小白蛇点点头。
梨三把小白蛇带到家里,放在炕头上,把炕烧得热乎乎的,跟前放一碗泉水。没过几天,小白蛇的伤就全好了。梨三琢磨着该把小白蛇送回去了,可他又舍不得了。自己孤单单的,一天到晚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小白蛇是个伴。可早晚也得送回去。晚上,他捧着小白蛇,一遍又一遍地瞅,很晚才睡。
梨三一觉醒来,天已大亮,咦? 炕头上坐着个大闺女。揉揉眼睛看,还在那儿。
“这位大姐,你别坐了我的小白蛇!”姑娘抿嘴一笑,突然没了。梨三上前刚要去捧小白蛇,小白蛇又变成了大姑娘。梨三被弄傻了。姑娘这才说了自己的身世,还说要报答梨三的救命之恩。梨三自然高兴,二人插草为香,搂土为炉,上拜天,下拜地,结为夫妻,过起了甜甜蜜蜜的日子。
可是,好日子不长,这天,梨三正在温泉打水,不知从哪儿冒出个怪人,长得三角脸,绿豆眼,像人又像兽,他非要跟着梨三到家里去。梨三没办法,只好把他领到了家里。
龙女正在纺线,见了这人,脸马上变了色。怪人原来是龙王手下的大将蛤蟆元帅。蛤蟆元帅恶声恶气地说:“公主,你父王让我来找你,快跟我回去吧!”龙女说:“你回去告诉父王,就说我不回去了。”俩人僵持了好一会儿,蛤蟆元帅只好回去向龙王报告。
龙王听了蛤蟆元帅的报告,大发脾气,命蛤蟆元帅水淹温泉,强迫龙女回宫。
蛤蟆元帅二次来到温泉,它几蹿蹿上了泉东面的棒槌山尖上,口冲着山下的泉眼作起法来。就见泉眼的水立刻蹿起几丈高,不大工夫,温泉就成了一片汪洋。
蛤蟆元帅走后,龙女知道父亲还会派人来,就和梨三商量离开这儿,没等动身,外面已传来水声。龙女说声不好,拽上梨三就往外跑。跑出大门口一看,大水眼见就到了门口,两人拉着手赶紧往西山上跑。蛤蟆元帅见了,加紧喷水。两人刚上到山头儿,大水也跟着到了山头,梨三一看,无路可走了,对龙女说“你快走吧,不要管我了。”龙女说。“要死咱们死在一起。”龙女变成一条龙,让梨三骑在她的身上,向西游。蛤蟆元帅一看,猛吸一口水,照着梨三的头喷去,接着又是几口。梨三被呛晕了。小龙女也经不起这猛力一击,两人一同沉到了水底。龙女回头一看,梨三虽然还紧紧地搂着自己的脖子,可早已经被水呛死了。她立刻又变成人,和梨三紧紧地搂抱在一起,也死了。
蛤蟆元帅还在一个劲儿地吸水,吐水。它怕公主把梨三救出去。所以,它不见梨三的死尸,就不停。
不知过了多少天,蛤蟆元帅吸不动了,也吐不出来了,它想把吸出来的水再送回去,找一找公主,可它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它想跳出来,回去让龙王另派人来。哪知,它只向前跳了一步,就动弹不了啦,现出了蛤膜原形。
不知过了多少年,禹王爷来治水,才把水导进东海。梨三、龙女已经化成了石头,变成了两座山峰,就是双塔山。那蛤蟆元帅就是现在的蛤蟆石。那眼温泉就是现在的“热河泉”。

TOP

家乡特色故事分享:回族迁中原

回族原来是定居在嘉峪关外的西域,他们是什么时候迁居中原的呢? 还得从唐朝说起。
说有一天,唐王李世民正在龙床睡觉,忽然梦见一个奇丑无比的妖魔闯入官中,把太宗惊醒了。第二天早朝,太宗召集群臣圆梦。军师徐茂公出班说:“臣夜观天象,西方霞光万道,瑞气千条,直冲霄汉,必出圣人。而中原上空有阴气笼罩,必是人心不正,出现妖邪。唐王问:“军师看这事该怎么办好?”徐茂公说:“臣听说西域回人,信仰伊斯兰教,人心向善,可派人去请来,宣传教义,中原邪气或者能解。”太宗准奏,立刻派使者去请。
回王见到唐王派来的使者,盛情接待,并立刻派三名教友赶赴中原。怎奈中原太远了,途中病死人,只剩嘎新一人来到中原。从此,他就在中原传教。连太宗也信了伊斯兰教,并派人二次去请回族入中原。打那,回族人大批迁居中原。因此清真教徒中流传着这样一首诗歌:
回族本是居西域,
知道中华可住居,
只因唐王一夜梦,
移来三千立根基。

TOP

民间文学课程感想

一个学期下来,除了理论知识习得和小组实践上能力的锻炼,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于家乡的民间文学有了更多的了解。在老师的引导下,我翻阅了《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的河北卷,然后从头到尾记录下了有关我家乡承德市乃至平泉县的民间故事,其中有一些故事极具地方特色,这与“热河”的特殊地位有关,热河名称来源自承德避暑山庄内的温泉,温泉水流入武烈河后,武烈河下游在承德市内的部分,在当地冬季寒冷的气候下也不结冰,蒸汽蒸腾,所以被称为“热”河。唐代时,承德是唐王朝统治下的奚民族和契丹民族活动的区域。公元九世纪初,承德地域并入了契丹国。据《辽史》记载,承德平泉是契丹族的发祥地。是神话中契丹之父诞生的地方。明代,承德大部分地域属于京师北平府地,只有南部部分地域属于京师顺天府和永平府。清朝时,承德最初直接隶属于朝廷。始建于1703年的避暑山庄时热河的重要景点,它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正是因为具备了这样的历史,承德才会产生众多关于清王朝、关于契丹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民间故事。了解家乡的民间故事,对于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有着很大帮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