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诗词国度的文化遗产·2011教学版块

回复 134# 的帖子 文化遗产的类型

遗产的类型
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于1972年在巴黎举行的第十七届会议上制订的一项国际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一般称“世界遗产公约”),也是最早的国际环境公约之一。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可以是: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我国的泰山、黄山、蛾眉山——乐山大佛属此)和文化景观。
一、自然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给自然遗产的定义是符合下列规定之一者:

  ①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②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

  ③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并获得批准:

  ①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

  ②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 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

  ③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④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二、文化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①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③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④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⑥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三、文化景观及其它

  文化景观这一概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时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文化景观代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文化景观的选择应基于它们自身的突出、普遍的价值,其明确划定的地理——文化区域的代表性及其体现此类区域的基本而具有独特文化因素的能力。它通常体现持久的土地使用的现代化技术及保持或提高景观的自然价值,保护文化景现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一路来说,文化景观有以下类型:

  ①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

  ②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它又包括两种次类别:一是残遗物(或化石)景观,代表一种过去某段时间已经完结的进化过程,不管是突发的或是渐进的。它们之所以具有突出、普遍价值,还在于显著特点依然体现在实物上。二是持续性景观,它在当今与传统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作用,而且其自身演变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同时又展示了历史上其演变发展的物证。

  ③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景观还不多,庐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世界遗产”中的唯一文化景观。 此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迹遗址、自然景观一旦受到某种严重威胁,经过世界遗产委员会调查和审议,可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以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TOP

回复 66# 的帖子

毛泽东在庐山的诗词: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石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此诗为毛泽东于一九六一年所作,虽然所描写的场面较小,但却体现出了伟人从容不迫的心态。六十年代我国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内外矛盾交迫,使国内局势出现恶化,国家困难重重,这是考验国人的关键时期,而作为国家领袖的毛泽东依旧表现出在大革命最艰难时的宏伟气魄,泰然处之,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迎挑战而上。伟人以高超的写作技巧将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浓缩于此七绝之中,从中可以领略到作者“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悠闲自得的超然风度。  
松树一向就是被国人视作坚强不屈、不怕压迫、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精神象征,在暮色余辉中,更能激起人们对它的敬佩。即使是乱云飞渡而来,它仍然从从容容,若无其事,显示了“劲松”不怕被包围的坚强风格。作者将当时的形势比作“暮色”,“劲松”比作自己以及敢于坚持真理、不惧外来压力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伟大的中国,涵盖深远,蕴魅无穷,给人以无限的想像空间,甚至于激起读者汹涌澎湃之激情、临危不惧之遐想。



晋朝的庐山诗歌选
  
  265年,魏权臣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280年三国归晋,再度统一。晋朝的文化也有一定发展,当时由于战乱纷纷,很多学士选择归隐,不问世事, 典型的代表人物是陶渊明(陶潜),当时的书法艺术也十分兴盛。290年晋武帝死后不到一年,十六年的朝廷权利斗争开始,史称“八王之乱”。
  
   游庐山
  
   慧远(334年--416年)
  
  崇岩吐气清,幽岫栖神迹。
  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
  有客独冥游,迳然忘所适。
  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
  
   慧远(334年--416年)
  
  超兴非有本, 理感兴自生。
  忽闻石门游, 奇唱发幽情。
  褰裳思云驾, 望崖想曾城。
  驰步乘长岩, 不觉质自轻。
  矫首登灵阙, 眇若凌太清。
  端坐运虚轮, 转彼玄中经。
  神仙同物化, 未若两俱冥。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365年--427年)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饮酒(其五)
  
   陶渊明(365年--427年)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谢灵运(385年--433年)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淹昏旦,遂复经圆缺。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入彭蠡湖口
  
   谢灵运(385年--433年)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灵物郄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缀流温。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望石门
  
   鲍照(414年--466年)
  
  访世失隐沦,从山异灵士。
  明发振云冠,升峤远栖趾。
  高峰隔半天,长崖断千里。
  氛雾承星辰,潭壑洞江汜。
  崭绝类虎牙,巑岏象熊耳。
  埋冰或百年,韬树必千纪。
  鸡鸣清涧中,猿啸白云里。
  瑶波逐空开,霞石触峰起。
  逥互非一形,参差悉相似。
  倾听凤管宾,缅望钓龙子。
  松桂盈膝前,如何秽城市。

TOP

回复 66# 的帖子

    庐山概况
中国江西省北部名山,位于九江县以南,星子县以西。它是世界级名山。地处江西省北部,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公里,宽约15公里。东西两侧为大断裂,山体多峭壁悬崖,相对高度1,200~1,400米。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4,422尺),山势雄伟。传周代有匡氏兄弟七人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因名庐山。又称匡山、匡庐。东汉明帝(58~75年在位)时为中国佛教中心之一。6~8世纪又为道家、诗人、学者驻地,寺庙道观遍布。胜迹有白鹿洞、仙人洞、观音桥、三叠泉、含鄱口等。山中牯岭,又名牯牛岭,以有大块岩石状如牯牛得名,海拔1,056米。清光绪年间先後为英、法、美等国强行租占。1935年始收回。现兴建疗养院、休养所等多处。庐山植物园因有地形屏障,亚热带、南亚热带植物在此驯化生长良好。2009年,庐山植物园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亚热带山地植物园。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纪期间庐山有冰川发育,引起国际学术界瞩目。因而庐山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雄奇险秀,刚柔并济,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壮丽景观。“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更构成一幅充满魅力的立体天然山水画。历史造就此山,文化孕育此山,名人喜爱此山,世人赞美此山。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蕴育了庐山无比丰厚的内涵,使她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坛巨匠或名家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从慧远始建东林寺,开创“净土法门”,到集佛、道、天主、基督、伊斯兰教于一身的宗教圣地的形成;从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弘扬“理学”,  中国江西省庐山的一条步道到教育丰碑的构建;从“借得名山避世哗”的隐居之庐,到上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群的兴建;从胡先骕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从20世纪中叶,庐山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到庐山作为政治名山地位的体现。庐山的历史遗迹,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处处闪烁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光华,充分展示了庐山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美学价值。她是千古名山,得全国人民厚爱及世界的肯定,获一系列殊荣:乃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单位、中国首批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区、全国卫生山、全国安全山、中华十大名山、世界遗产——我国第一处世界文化景观、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   庐山虽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但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夏季凉爽,7月平均气温21.9℃。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年平均雾日191天,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称。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TOP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艺术价值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建筑艺术、雕刻和美术等艺术方式的纯熟运用,另外,武当山建筑中体现的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也是其艺术价值所在。下面我就和同学们分享一些关于其艺术价值的文档。(这些文档都是PDF 格式,下载前请先下载PDF阅读器。)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武当山文化遗产评析

文化遗产价值

   武当山古建筑群历经沧桑,现存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词、岩庙。在布局、规制、风格、材料和工艺等方面都保存了原状。建筑主体以宫观为核心,主要宫观建筑在内聚型盆地或山助台地之上,庵堂神祠分布于宫观附近地带,自成体系,岩庙则占峰踞险,形成“五里一底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巨大景观。在建筑艺术、建筑美学上达到了极为完美的境界,有着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内涵,是研究明初政治和中国宗教历史以及古建筑的实物见证。武当山古建筑群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规划严密,建筑杰出

  武当山古建筑群分布在以天柱峰为中心的群山之中,总体规划严密,主次分明,大小有序,布局合理。建筑位置选择,注重环境,讲究山形水脉布疏密有致。建筑设计的规划或宏伟壮观,或小巧精致,或深藏山坳,或濒临险崖,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具有浓郁的建筑韵律和天才的创造力。

    二、高超的技术与艺术成就

    武当山古建筑群类型多样,用材广泛,各项设计、构造、装饰、陈设,不论木构宫观、铜铸殿堂、石作岩庙,以及铜铸、木雕、石雕、泥塑等各类神像都达到了高度的技术与艺术成就。

    三、道教建筑之瑰宝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始终由皇帝亲自策划营建,皇室派员管理。现存建筑其规模之大,规划之高,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神像、供器之多,在中国现存道教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

      四、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

    武当山金殿及殿内神像、供桌等全为铜铸馏金,铸件体量巨大,采用失蜡法(蜡模)翻铸,代表了中国明代初年(15世纪)科学技术和铸造工业的重大发展。

    五、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武当山建筑群的兴建,是明代皇帝朱橡在扩展外交的同时,对内大力推崇道教,灌输“皇权神授”思想,以巩固其内部统治,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思想信仰等意义。

      六、综合价值

    武当山建筑群具有历史价值、景观价值、艺术价值。

TOP

回复 53# 的帖子

传承千年的酒文化传统,积极推动中国传统的造酒术申报世界的非文化的遗产,专家们认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酿造传统技艺,在许多方面有别于世界其他地区酿酒技艺。一些经验性的特殊技艺,如酿酒技师在撒曲、摊晾操作中采用手摸脚踢;在品尝勾兑时眼观、鼻闻、口尝;判断酒度还靠手捻酒液、眼观酒花等等,仍然不可取代,将会继续使用。
这无疑都将推动着酒文化的传承雨保护。

TOP

回复 66# 的帖子

《伍子胥过岭》

--------------------------------------------------------------------------------
人们都知道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昭关究竟在哪里?据庐出的群众说:其实,历史上并不是真有一座关叫昭关了。“昭关“,是指”楚昭王的关“。也就是现在庐山的吴章岭。古时侯也叫吴楚雄关。


吴章岭,位于庐山之南。自古是吴国和楚国的通驿要塞。一名吴章岭,一名吴楚雄关,指的也就是“吴楚“分界。吴章岭地势十分险要,岭西南为鹰嘴崖,岭东南为塔尖山,中间只有一个口子,上七下八,一十五里。从南面跨岭,有铁门槛,下有铜门槛,中有铁柱天灯,照得彻夜通亮。岭上,有”吴楚雄关“四个字的石刻,是南康(今星子县)至江州(今九江)的必经之路。如果投有过关护照,任你有三头六臂,也是插翅难飞的。


话说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被楚昭王杀了以后,伍子胥恨得牙关痒痒,杀父戮兄之仇,不共戴天。此仇不报,我誓不为人!伍子胥下定了决心,投奔吴国,借兵来灭掉楚国,以雪这一奇耻大恨。


可是,楚昭王是个心狠手毒的人哪!他料到伍子胥不会善罢甘休。斩草不除根,最终留祸根。得把伍予霄也捉起来杀掉才好哇!于是事楚昭王命人画了吴子胥的图像,写明了姓名、年龄,就连个子高矮、头发乌亮等身材特征了逾写得清清楚楚,行文到各府、各州、各县,悬挂起来,有抓住要犯者,给予重赏。各个要道关口,更是把守得严严实实。


伍子胥一路之上,把心都提在手上,东躲西藏,忍饥挨饿,披星戴月,吃尽千辛万苦,一天天,终于来到庐山的吴章岭下。这是最后一道关卡,只要翻过吴章岭,混出吴楚雄关,便到了吴国,就可以死里逃生了。


伍子胥在岭下一看,不觉倒吸了一口冷气。怎么呢?太险啦!两边都是悬崖,中间一条羊肠小道,那些把关的士卒一个个吆三喝四,在盘查过往行人。他想:自己的图像必定早巳贴在关上了,如果冒冒失失走上去,岂不是自己往老虎嘴里送吗?不行,得想个办法才好。


伍子胥一边想着,一边往旁边退,不知不觉。走到了岭下的董家村。他刚刚隐藏在一片树林里,只听“啪“的一声,一只手拍在他的肩上,把伍予胥吓了一大跳。猛一回头,见身后站着一个老丈,手上拄着一根拐杖,一拱手说:

“请同,尊驾莫非姓伍?“ 伍子胥一股凉气直透背心,呀?这位老丈素不相识,怎么知道我的底细呢?忙说:

“不不!我不姓伍,老丈认错了人吧?“
老汉笑笑说:
“你不必隐瞒,寒舍就在山后,请到我家去,暂歇一时,有话商量。“

伍子胥见这位老丈面容慈祥,和蔼可亲,谅无恶意,便跟着他来到出后,经过一片竹帐走进一间土屋。宾主坐定,伍予胥忍不住问道:
“请问老丈姓什名谁”
老汉说,他叫董家公,是神医董奉的弟弟,昨日上岭,为吴楚雄关守将吴郸治病,见关上挂了伍子胥的图像,今日下岭碰巧相遇,怕伍子胥羊落虎口,特地请他到家暂避一时。

伍子胥一听,心里非常感激,就说了实话:
“我就是伍子胥,请老丈切勿泄露。”
董家公温厚、诚恳地说:
“你放心吧!老夫有救人之术,绝无害人之心。只是吴楚雄菜上把关的武将吴郡,身高力大,有万夫莫当之勇,对过关的人严如猛查,恐将军一时难于过关,请暂在寒舍宽留几天,容我想一万全之策“

伍子胥连忙拜谢说:
“老丈若能助我脱险,恩重如山,日后定当重报!“


这样,伍子胥就在董家公家里暂住下来。他心里着急,连吃饭都不香。晚上,拿了一床破絮,两领蓑衣,睡在柴房里。草草过了一夜,伍子胥就急不可待地对董家公说:
“我大仇在身,在岭下真是度日如年,老丈高义,想必知道我的苦衷啊!“

董家公说:
“老夫已有一计在胸,只是还要等一个人来。请将军放宽心吧!“

当天,董家公出门去了,整日没有回来。到了晚上,伍子胥辗转反侧,心似油煎,无法入睡。他翻身下床,步出门外,但见一天星月,皎洁似银,远处是水天茫茫的鄱阳湖。他抚着身上佩带的宝剑,想到父兄之仇。系于一身,现在,前有雄关挡道,后有追兵紧迫。好心的老丈虽说在想方设法。可又一日未归,眼看巳在岭下过丁两天,明天能不能过得关去,还不得而知。伍子奢越想越急,真是五脏俱焚啊!


鸡叫三篇,天色渐亮,伍予胥,似听见有轻微的脚步声,回头一看,见是董家公回来了。董家公一见伍子胥,顿时露出惊讶的神色,说:

“哎呀!将军,怎么一夜之间你须发全白了?“

“什么?“伍子胥简直不相信,急忙奔进屋去,取出铜镜一照,果然胡须、头发金都白了,不禁仰天叹道。
“天啊!大仇未报,须发已白,这便如何是好啊“

董家公一看,反倒安慰说:
“将军不必忧虑,我看这倒是个好兆头。“
“啊?此话怎讲?“
董家公说:
“我有一老友,是邻村八房湾的陈老八,他的相貌与将率相似,我正欲叫他扮作你的模样,你扮作他的仆人,混出关去。如今你须发皆白,不正好趁机过关吗?“

伍子胥一听,心中大喜,但又优虑地说:
“此计虽好,只是连累贵友,于心不安哪“
董家公说:
“不妨事。老夫自有解救之策,将军只管放心。“

到了黄昏时候,吴章岭的中腰点亮了天灯,把“吴楚雄关“四个字照得赫然醒目。铜门槛和铁门铁索铮铮,阴气森森。关门口站着一中员大将,头戴金盔,身穿铠甲,腰悬宝剑,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他就是楚国的守关大将吴鄣。两边厢站立着执矛横刀的武士,好不威武森严。因为天一黑就得闭关,来往行人都争先恐后地往关里挤,秩序混乱。所以大将吴鄣全身被挂,亲自巡查。凡九过关的人,都要逐一跟挂在门上的伍子胥画像仔细核对,方可放行。


此时,伍子胥和八房湾的陈老八也混在人流中,他们已经调换了衣服。陈老八在前,伍予胥扮伴老仆又紧紧眼随。后面不远的地方,站着董家公。他在察看动静,准备随时应付突然发生的事变。

伍子胥故意装出畏畏缩缩的样子,紧跟着陈老八走到关口。那守关的武士横着大刀,把陈老八挡住,对着悬挂的图像把他看了又看,突然,一名武士惊叫起来:

“伍子胥!抓往他!”

陈老八知道自己这一招奏了效,听武士一吆喝,就有意显出惊慌失措的样子,拚命往关里挤。这时侯,只见大将吴郸一个虎步跨过来,一把抓住陈老八的后肩,轻轻一提,“噗通!”往地上一丢,喝了声:

“绑起来!”

这一来可就乱套啦!听说抓住了伍子胥,爱看热闹的,用力挤上前; 胆小怕事的,赶紧夺关而走,你推我搡,你叫他嚷,闹嗡嗡一片,那些守关的武士哪里挡得住,况且伍子胥反正也已经抓住,就索性打开了关门,让他们过去了事。再说,伍子胥巳是白发白须,与画图上的黑发须也完全不同,没引起守关武士的注意,便神不知鬼不觉地混出了吴楚雄关。
吴鄣逮住了“伍子胥”,命人押到官亭审问。那陈老八却大叫冤枉,说:
“吴将军,冤枉啊!我不是伍子胥,我是八房湾的陈老八呀!今日跟友人董家公相约,到岭外的渠家山去作客饮酒,不想还未出关,就被你们当作朝廷要犯抓起来了。这实在冤枉啊!请将军明鉴!”

吴郡听他说得振振有词,不由得愣住了。过去,他曾经见过伍子胥一面,可事隔多年印象已经模糊了。眼面前这个人,究竟是真还是假呢?他一时难于判断。正在疑惑不解之际,忽有部下来报:

“董家公求见!”

真是线头掉进针眼里——太巧了。董家公来得好呀,叫他当面一认,不就能分出真假吗?忙说:

“请他进来。”
董家公进了官亭,一见吴郸就喜形于色,双手打拱说:

“恭喜将军,贺喜将军,今日逮住了朝廷要犯伍子胥,真是立了大功啊!“

陈老八见了董家公,却一连声地埋怨说“:
“哎呀!董公哪!你邀我出关会客,却怎么姗姗来迟,害得我受苦了哇”

“呀!你不是老八吗?你怎么落得这般光景?”董家公故作惊讶地又问吴鄣道”吴将军,这是怎么回事?陈老八犯了什么法呀?“

吴鄣见他俩已经相认,知道抓错了,忙亲自给陈老八松绑,说:
“小卒认错了人,请勿见怪。让我送二位过关吧“

陈老八说:
“算了,算了,吃了这场虚惊,已经打消了作客的雅兴,还是改日再去吧“

董家公也就势说:
“这也好,那就请到我家里去,备点薄酒,给陈兄压惊。”

两人拜别了吴郸,相视一笑,返身下了岭。

过了几天以后,吴郡才知道,伍子胥已经通过他镇守的吴楚雄关到达吴国。吴鄣一听到这个消息,当场气得口吐白沫,大叫一声,死在岭上。

TOP

TOP

回复 66# 的帖子

  历代吟咏庐山的诗词到底有多少?收录了历代庐山诗词的《庐山历代诗词全集》于今年五月已正式出版,书中共计收录了吟咏庐山的诗词多达1.6万余首。
  庐山是中国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发祥地。从2007年开始,庐山投入100余万元,对庐山历代诗词进行挖掘整理,共挖掘整理出1949年以前历代文人墨客以庐山为背景创作的诗词16293首,作者3561人。其中,诗:三国至隋代193首,唐代1035首,宋代1605首,元代571首,明代4829首,清代5094首,民国2486首;词:430首。新体诗:50首。
  《庐山历代诗词全集》将于今年12月编辑出版,在全国范围内发行,全集共收录历代诗词1.6万余首。这是庐山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编辑整理历代诗词,收录的标准是1949年以前历代历朝文人墨客以庐山为背景创作的诗词。
  庐山是中国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发祥地。长期以来,一直认定庐山的历代诗词只有4000余首,作者1500余人。
  《庐山历代诗词全集》由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组织编辑。2007年上半年起,庐山图书馆开始录入唐代等部分朝代的诗词,2009年底完成编辑整理工作,将于今年12月出版发行的《庐山历代诗词全集》分12册,有500余万字,8000余页。
  《庐山历代诗词全集》的编辑出版有助于深入挖掘庐山历史文化遗产,展示庐山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强庐山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力。


庐山:人文圣山——第三集文火

且认他乡作故乡
  1937年秋,北平。印度诗人泰戈尔推崇备至的清末同光体诗派领袖,一代宗师——陈三立,无法在乱世隐遁。不久前,日本人借陈三立的好友,另一位诗坛巨匠郑孝胥之口,传递了邀请其出任日伪政府要职的信息。陈痛骂其“背叛中华,自图功利”,与50年的好友,割袍断交。愤懑不已的陈三立开始绝食拒药。
  不忍离去的除了生命还有什么?如果是回忆,那么在庐山松林别墅“息影松林径,洗梦涧瀑流”的五年时光,无疑是老人生命里甜美的一段过往,在乱世之中,这里的一草一木,给了苍老而执著的诗人心灵极大的抚慰。
  遗憾的是,老人自1935年离开庐山便再也没有回去。
  1937年,爱国诗人陈三立于北平寓所含恨离世。
  同年岁末,陈家三公子陈寅恪离开北平辗转南迁。
  翌年,郑孝胥在伪满国都长春神秘死亡,据传,系日本人所为。
  1945年4月,抗战胜利曙光依稀可见,双目失明的陈寅恪在流亡地成都百感交集的写下了《忆故居》“……破碎山河迎胜利,残余岁月送凄凉。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山河破碎,乡关何处,那承载两代文人家园梦想的庐山,此时是那样遥不可及。
  出生于江西修水的陈氏父子,一生中只是偶尔寓居于庐山,然而,和中国历史上难以计数的先贤一样,他们都把心留在了这匡庐之山。
  几千年来,当中国的知识分子涉过历史险滩时,就像无根之草,找不到归途,也寻不见去路,有人以死持守,有人随波逐流,有人奋力挣脱重新去寻找心灵的自由。没有说明他们持守着修齐治平的理念,也怀抱着隐逸山水的梦想。
  而对于这些行走中的赤子们来说,庐山,一如千年不变,默然守候的知己,抚慰他们孤独的心,陪伴他们求索的路。
  人与山,交相辉映,给整个民族文明史挥洒出闪亮的传奇。
  
山水诗宗谢灵运
  公元383年,正在弈棋的东晋宰相谢玄,接到前方捷报,8万晋军在淝水力胜前秦80万大军,它直接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长江以南的东晋王朝得以延续,来自中原的文化体系得以保存发扬。庐山,这座已经与儒释道结下了深远渊源的大山,也因此得以继续它的文化薪火……
  公元411年,随着一串独特的木屐声响,谢氏家族的一位后人登上了庐山,和他前辈不同,这位名叫谢灵运的士族子弟并未延续位列公卿的家族传统。
  在崇山峻岭之中,谢灵运吟诵着“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把胸中无尽的丘壑化做诗歌和丹青。
  肆意遨游山水的谢灵运,在不经意间,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一大流派山水诗。
  谢灵运为庐山写下了11首诗。自那时起,江西成为中国山水诗派的主要策源地。而庐山,也因为“前有陶令,后有谢公”,渐渐成为历代诗人的磁场和诗歌的温床。
  2007年开始,庐山管理局组织各界学者,着手编纂《庐山历代诗词全集》,这是一个试图将有史以来,所有关于庐山的诗歌全部收罗殆尽的巨大工程。在繁重细致的编纂梳
  理过程中,一座诗词圣山的形象越发清晰起来。

绣口一吐半盛唐
  在浩如烟海的典籍字纸中人们发现了一位诗人伟岸的身影——从他25岁到57岁,一生中曾经五次登临庐山。这是一个痛饮狂歌、扁舟破浪、乱发当风的独行者。
  当代台湾学者余光中在一首诗中这样描述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而后世的人们对于他的称号是——诗仙。
  今天庐山脚下的秀峰瀑布,因为李白诗的缘故依然吸引着众多游客。每一个来到此处的人都在回想当年诗仙仰望它的那一刻。
  对于庐山,那次相遇也许只是恒河细沙的一瞬,然而,就在石破天惊的一刻,盛唐气度,诗人情怀和天造奇观一起把二十八个普通的汉字化成珠玑,永久地洒落在民族文明的银河中。
  
吾将此地巢云松
  很多人知道,因为有了这首诗,庐山瀑布才得以名扬天下。但人们却不知道,在李白命途多舛的一生中,庐山一直是一个神奇的坐标。
  胸怀天下的儒家入世观点,归隐山野的道家隐遁思想,仗剑天涯的侠义精神,李白的一生都在与这三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反复的羁绊纠结。
  公元725年,25岁的李白仗剑出川,开始他大济苍生的梦想。他沿长江流域,东至庐山时,被山中景色深深吸引,从那时起便萌生“吾将此地巢云松”的愿望,有心若干年功成身退终老于此。
  公元745年,45岁的李白南下漫游金陵,第二次游览庐山。就在一年前,他发誓永诀官场。这次,他看中了庐山一处名叫屏风叠的地方。
  公元750年,李白携自己的第四位夫人——清丽雅致的名门之女宗氏,第三次登上了庐山。1200多年前同样的这样一个清晨,当他远眺自己最为钟爱的五老峰时,“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的诗句横空出世。
  从那时起,庐山成为李白夫妇共同的寄居之所和精神家园。
  公元755年,大唐帝国经历了一次致命的动荡。三道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翌年便攻陷都城,国号大燕。
  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已经下定决心再也不问世事的李白偕夫人第四次登上庐山。看着清泉松石,想想山外的离愁乱世,这一次,李白真的下定决心,他在庐山九叠屏修筑草堂住了下来,起了隐逸的生活,并自我鼓励说:“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看上去,年近六旬的他似乎真的彻悟了。
  然而,几个月后,镇守东南的永王李璘派使者请李白辅政,天真率性的李白兴高采烈地奉旨出山,不过,李白又一次错误地估计了形势。随军不久,他就糊里糊涂地被卷入了宫廷的皇位之争。永王兵败,李白背上了附逆的罪名,就在流放途中,遇到天子大赦,李白绝处逢生。《早发白帝城》也正是那次返乡途中所写,经历了大难不死的狂喜,途径九江时,他再一次登上庐山。
  这一次,李白以饱经风霜的心重新审阅大山,写下著名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在诗中,几乎囊括了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所有庐山美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寻仙问道的心终究是代替不了马革裹尸的夙愿。离开庐山回到南昌家中不久,李白以62岁的老迈之躯,又一次随军东征平乱,翌年,病逝于返乡途中……
  直到辞世,李白都未尝实现自己入仕报国的庙堂之梦,然而桀骜不驯的做派,豪迈奔放的风格,摧枯拉朽的热情,浩荡山河的气势,却从未因挫折与困顿而改变。这是命运对李白的捉弄,却是历史对于中华文明的成全。
  
江州司马青衫湿
  盛唐的光芒伴随着巨星的陨落一同暗淡下去,但庐山的文火却依旧在延续……
  庐山脚下的这段长江,唐时被称为浔阳江,816年,正在辅佐太子的白居易因为越级上疏奏请严缉凶手,给了政治对手陷害的口实,被一贬再贬,一直贬到浔阳江边,做了一个品级低下的江州司马。
  对于才华横溢,满怀政治梦想的白居易来说,他的人生从此转折。
  九江码头所在,在遥远的古代,是黄芦苦竹绕宅生的湓江湿地。1200年前的一个秋夜,两个不曾相识的人在这里相逢,在夜色波光中为彼此的人生以及后世的汉语言文学留下凄美的夜曲。
  在那篇冠绝全唐的《琵琶行》里,白居易写出一份沦落天涯的忧伤和哀叹,从这时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成为每一个逆境中的客旅心底的咏叹。
  白居易在江洲一呆便是四年,远离朝野的他夜听江水潮起潮落,昼看庐山云卷云舒。司马是个闲官,这使得他得以有闲暇经常走进山里。以一种逍遥而闲适的态度静观世界与人生。
  在这里,白乐天的诗也变得从容优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高谷深,挡不住他的诗情。每读这样的文字,山间的春色,扑面而来。
  
庐山以灵胜待我
  对于陶渊明这位前辈,白居易一直是怀着仰慕和崇敬,在庐山日久,他也和陶公一样,有了隐居于此,终老一生的念头。有一天,他发现东林寺附近一处山凹,北傍遗爱寺,南靠香炉峰。有密林有流水,景色怡人。他当即决定,要在这里修筑一座草堂。
  1200年前的草堂主人白居易,写下了《庐山草堂记》,“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字里行间,渗透着喜悦和惬意。
  庐山的山水,让白居易受伤的内心慢慢愈合修复。对于厚待他的大山,白居易用深情的笔触写到“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座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在群山的怀抱里,从来温婉平和,惯于以长歌描绘爱情人生的白居易,把他所有令唐宋折腰的美好辞藻,聚成《庐山草堂记》篇首不容置疑,激越昂扬的八个大字——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这里的风水,洗去了他的忧伤。他渐渐地心静,也渐渐地淡定。悄然之间,诗人的人生观也得以改变。兼济天下淡出内心,独善其身渐入人生。
  公元818年冬,守得云开的白居易结束了江州的生活,前往忠州任职。行前他为草堂写下了告别诗。“山色泉声莫惆怅,三年官满却归来。”
  而此后,他只是经过草堂留宿了一晚。
  这以后,白居易再也没有机会回归庐山。
  想必,这里的山泉溪流,也时常在这个异乡游子的梦乡里叮咚吧。
  
不识庐山真面目
  自魏晋始,至唐宋,庐山已经成为中国诗人艺术生涯中必经的圣地,我们无法想象,没有了这自然的奇境,五千年的诗词殿堂该留下多大的缺憾。
  在山脚下的西林寺墙壁,苏轼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名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诗出手,即成绝唱。转瞬便家喻户晓。对于面对宦海,茫然不知前程的苏轼来说,是不识庐山真面目,还是不识人生和世界的真面目,后世莫衷一是。
  西林寺几经毁建,当初的题壁已然不在,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诗句却被永久地题写在中国人的心灵中,人生百代无穷尽,然而对于世界和生命的困惑迷茫,古人有之,今人亦然。
  
且将诗魂托青山
  蓦然回首,在人生的高峰或低谷,在生命的豪迈与困惑中投入这莽莽群山怀抱的又岂止是东坡一人。
  李贺来过,诗云“小雁过炉峰,影落楚水下”。
  欧阳修来过,大呼:庐山高哉,几万仞兮。
  黄庭坚来过,描绘“胜地东林十八公,庐山千古一清风。”
  康有为来过,高歌:“开士诛茅五老峰,手植匡山百万松。”
  徐志摩来过,慨叹:“这眼前刹那间开朗——我仿佛感悟了造化的无常!”
  郭沫若来过,吟唱:“湖山云里锁,天籁雾中鸣。”
  正是这些诗人一次次完美的登场和谢幕,庐山的诗歌才在沧海桑田中聚沙成塔,蔚为大观。
  在古籍浩繁的庐山图书馆里,有本出版于1929年、薄薄的一本诗集是这里的至宝,工作人员会告诉你,它的作者就是那位在离乱年代对庐山毕生饱含眷恋的诗人——陈三立。
  陈氏父子以及古往今来所有把心魂和诗篇交托这片青山的人们,是庐山永久的记忆与珍藏。
  2009年夏天,庐山上又迎来一批贵客——散落于世界各地的陈氏后人,来到祖辈的心灵家园和安息之地,祭奠瞻仰。
  这里,就是国学巨匠陈寅恪先生的墓地。这位特立独行的学术大师,虽然和庐山只是匆匆的邂逅,但长眠于此一直是他内心深处的愿望。
  墓碑采自庐山山谷中的冰川顽石,毫无雕琢、亘古不变。同样不变的也许还有几千年来,这座大山所见证的每一个伟大生命,付出一生去不懈追求的同一个夙愿……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TOP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岳永逸等多名专家认为,当前春节年味不浓、不少青少年热衷“洋节”却对中国传统节日态度冷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春节的庆祝活动愈发缺少民众的参与性。
“让市民‘看’春节仍然是不少地方春节文化活动的基本特征。”岳永逸说,实际上,能够让百姓积极参与的春节,才是政府组织活动的目标,各地应该想办法,将“旁观型春节”变成“参与型春节”。
岳永逸举例说,如果能够提供父亲抽陀螺、抖空竹,母亲剪纸、绣花,孩子转呼啦圈等阖家老少同台玩乐的舞台,春节庙会现场定会更加热闹非凡。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交流的增多,春节等传统节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

TOP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参与面最广的一种文化活动。
春节文化,博大精深。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不断变异;在传承中变异,在变异中传承。但不管怎样的传承和变异,其核心的三个内容是变异不了的,那就是亲情团聚、迎春纳福和健身休闲。
    春节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不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且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在春节文化的传承中,使春节文化不断发展,不断丰富。而这种传承,除文字传承外,民间则大多数是口头传承。
    相传在公元前两千年多年前的尧舜时代,就开始有了庆祝岁首元旦的风俗。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历史学家司马迁创制了《太初历》,明确规定正月为岁首。以后,人们称正月初一为“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辛亥革命后,将阳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将阴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这样,就把元旦和春节严格区分开来,所以才有“元旦春节之间”的说法。
    贴春联,是最能体现春节文化档次和品味的习俗,也是春节文化传承不断的品牌。
    春联起源于“桃符”,是从律诗演化而来。据《宋史·世家·西蜀》载: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春联。但真正使贴春联之风盛行起来,还是在明代初年,这得益于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力提倡。公元1368年,明朝建都金陵,为庆祝开国立业,朱元璋“除夕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见清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他不仅颁旨天下,而且还在第二天即大年初一清早,微服出巡,漫步大街小巷,欣赏各家各户贴出的春联。当他发现城门口有一阉猪户未贴春联时,便命人取来纸笔墨砚,亲自挥毫,为这阉猪人家题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既诙谐,又贴切,一时传为佳话。自此,贴春联便传到了民间,成为民间春节文化最为普遍的民俗事象,并开始用红纸写春联了。明代还出现了《玉堂巧对》、《姝联》、《古今巧对》等对联专著。
春联不仅是春节文化传承的品牌,而且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文学艺术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可喜的是,由春联繁衍而出的对联艺术,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文艺园地的一朵奇葩。不仅在中国灿烂的文艺宝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殿堂中也大放异彩。到了清代,对联发展更快。不仅有《楹联丛话》、《对联汇海》、《分类字锦》、《楹联录存》等30多种对联专著相继问世,而且还出现了专门从事书写对联的艺人和“对摊”,成为春节期间街头一景。当时,对联不仅在国内盛行,而且还传到国外,日本下永宽次还编写了《中国春联集锦》一书。
    春节文化靠春联增加文化含量和提升文化品位,而春联靠春节文化的传承得到内涵的丰富和外延的拓展。春联的内容较为单一,而对联的内容就丰富得多了,既有宣扬爱国的,又有反映革命的;既有述志的,也有劝学的;既有祝寿的,也有哀挽的;既有新婚之庆的,也有乔迁之喜的;既有名胜古迹联,也有客堂装饰联;既有机关联,也有行业联。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对联创作和征联活动出现了几次大的高潮。全国和各省市都相继成立了楹联学会,创办了楹联刊物,举办了征联活动,出版了大量的对联专著和对联故事。国家重点工程《中国对联集成》,各省省卷,各地分卷,都已完成。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对联多达200万副,可谓洋洋大观。
春联在春节文化的传承中得到繁荣,守岁同样在春节文化的传承中得到发展。除夕守岁,始于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庾肩吾、徐君倩,都有守岁的诗文。徐君倩在《共内人夜坐守岁》诗中写道:“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灭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唐代诗人杜甫《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这两首除夕诗,表达了人们在新旧交替之际,缅怀过去,展望未来,珍惜时光,具有积极的意义。过去,守岁是一家人坐在火塘边,驱寒取暖,说说笑笑,共度良宵。新中国成立后,守岁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各个地区或举行团拜会,或举办迎春晚会。这些活动由小家的守岁,变成了大家的守岁,增强了人们的集体主义思想和集体文化活动。自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一次迎春晚会以来,人们守岁的内涵更加丰富了,不仅春节文化的氛围加浓了,而且炎黄子孙之间的感情也加深了。现在人们守岁,看春节晚会,成为一种文化时尚,春晚中的相声、小品、歌舞、戏曲、杂技、魔术,成为春节文化中的精神食粮。大陆人民也好,港澳台同胞也好,海外侨胞也好,不管什么国度,不管在地球什么地方,只要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没有人不守岁的,就没有人不看春晚的。这一天,仿佛距离拉近了,炎黄子孙一边欣赏着文化艺术,一边进行着心的交流,同时感受到春节文化的快乐与祥和。

TOP

回复#36

咏茶十二韵》(唐•齐已•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对茶》(唐•孙淑)

  小阁烹香茗, 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 钗影倒沉瓯;
  婢捧消春困, 亲尝散暮愁;吟诗因坐久, 月转晚妆楼。

  《夏日闲居》(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 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 茶过卯时煎。
  草长睛来地, 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 不觉到山边。

  和韦开州盛山茶岭 (唐•张籍)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尚书惠蜡面茶》 (唐•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峡中尝茶》 (唐•郑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己,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喜园中茶生 (唐•韦应物)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茗坡 (唐•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湖州贡焙新茶 (唐•张文规)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唐•刘言史)

  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恐乖灵草性,触事皆手亲。
  敲石取鲜火,撇泉避腥鳞。荧荧爨风铛,拾得坠巢薪。
  洁色既爽别,浮氲亦殷勤。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
  宛如摘山时,自歠指下春。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
  此游惬醒趣,可以话高人。

  《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唐•卢纶)

  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 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

  《与赵莒茶宴》(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溜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琴茶》(唐•白居易)

  亢亢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茶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 (唐•白居易)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题禅院》 唐•杜牧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西陵道士茶歌》 唐•温庭筠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茶诗 五代后晋•郑邀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唐·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百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

  《寒食》 宋•杜小山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咏 茶》 宋•苏轼

  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回文诗二首 宋•苏东坡

  之一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唾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之二
  空花落尽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红;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茶》 宋•梅尧臣

  山寺碧溪头,幽人绿岩畔。
  夜火竹声乾,春瓯茗花乱。
  兹无雅趣兼,薪桂烦燃爨。

  《茶 》 宋•秦观

  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芳不愧杜蘅,清堪掩椒菊。
  上客集堂葵,圆月探奁;
  玉鼎注漫流,圆月探奁;
  侵寻发美鬯,圆月探奁;
  经时不销歇,衣袂带纷郁。
  幸蒙巾笥藏,苦厌龙兰续;
  愿君斥异类,使我全芬馥。

  《茶》 宋•林逋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咏贡茶》 元•林锡翁

  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

  《雪煎茶》 元•谢宗可

  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月圆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
  陆井有泉应近俗,陶家无酒未为贫;诗脾夺尽丰年瑞,分付蓬莱顶上人。

  《蓝素轩遗茶谢之》 明•邱云霄

  御茶园里春常早,辟谷年来喜独尝;笔阵战酣青叠甲,骚坛雄助录沉枪。
  波惊鱼眼听涛细,烟暖鸱罂坐月长;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

  《武夷茶》 明•陆廷灿

  桑苎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牍,清神雅助画论文;春雷催茁仙岩笋,雀尖龙团取次分。

TOP

“七夕”文化亟待挖掘

在2008年的东西合作会上,由汝南县选送的项目《董永遇仙处文化旅游景点》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投资人的目光。
据了解,这个项目地址在汝南县宿鸭湖东岸。汝南县是董永遇仙故事的发源地,宿鸭湖原是他路遇七仙女的地方,在汝南,董永卖身葬父的至孝故事更是妇孺皆知。这里有董会村、仙女桥、董永的衣冠冢等遗址且保存完好。在湖东岸已设立有董永遇仙处标志,景点所处地点宿鸭湖是全国最大的平原人工湖,相邻景点有万亩湿地保护区等。开发建设董永遇仙文化旅游景点——“孝园”,市场潜力较大。
汝南县旅游局的黄克锋说,如果按照规划实施,将在现董永遇仙碑亭的岸东辟一块地,以汝驻故道为中轴线,一边建二十四孝碑廊和百孝图及董永遇仙、传说故事图绘彩画展厅;一边建董永与七仙女男耕女织生活园和1958年几十万汝南人民肩挑锨挖建平原水库的展览馆。建成后可成为中小学生教育基地。在董永遇仙碑亭西边建水上游乐码头,供停靠游艇和游船。在董永遇仙女碑亭西三百米水面处,建一或隐或现的遇仙桥。在湖内情人岛上建设七仙女旅游区。塑董永、七仙女雕像,白天从大坝上能看到美丽的雕像,晚上通过实施灯光效果,更显夜景美妙。再加上梁祝故里,每年的七月初七,天中人民在享受这个传统节日的同时,也为发扬这个节日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相信真正理解这个传统节日的人们,在发挥自己想象力的同时,将会从另一层意义上理解什么样的爱情才是我们

TOP

春节期间,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可以组织一些村落文化和社区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可以体现春节文化的传承,又可以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既可以活跃春节文化,又可以提升春节文化的品位。近年来,有些社区在春节到元宵节之间,开展猜灯谜活动,既有趣又好玩,既传承传统文化,又展现时代风貌。灯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千百年来,灯谜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涌现了不少佳作,形成了许多谜格。猜灯谜是一项高雅的益智游艺活动,男女老少均可参加,猜中者还可以获得一份小小的奖励和礼品。既富有民族风格和生活情趣,又凝结着我国人民的聪明和智慧,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0世纪九十年代,洋节特别是圣诞节在中国城市悄然兴起。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在每年的12月25日。中国大中城市,在每年12月,各大中商店门口,都要摆设圣诞树,扮演圣诞老人,借圣诞节开展促销活动。中国人大都不是基督教徒,他们不到教堂去作礼拜,只在24日晚的平安夜狂欢,吃喝玩乐,交朋结友。中国人智商很高,他们利用平安之夜,进行公关活动,或交友联谊,或洽谈业务,或沟通信息。将平安夜的活动,当作一次商务活动。
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的人们回到家乡团聚,亦可借鉴圣诞节的做法,开展商务活动。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政府借春节之机,为联络感情,交流信息,招商引资,召开各种形式的迎春茶话会、团拜会,使其成为春节文化中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这样的活动,使春节文化在传统的基础上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添加了新鲜的色彩。春节文化,也只有这样不断的传承和变异,才能真正体现“一年之际在于春”的哲理,才能真正出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大好局面。

TOP

回复 75# 的帖子

蛤蟆石

很久以前,鄱阳湖畔有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村庄。村里有一位青年,名叫崔春。家境贫寒,袒祖辈辈都在鄱阳湖上打鱼为生。崔春七岁那年,父母下湖打鱼,不幸遇上了狂风,船沉人亡,撇下年幼的崔春,孤苦伶仃,没了依靠,村星的乡亲们见他可怜,就省吃俭用,轮流抚养他,还教他划船,撒网。待崔春长到多二十岁时,已是虎彪彪的一条大汉。因从小在风浪里摔打,炼就了一副结实的筋骨,那圆圆的脸膛红润润的,那黑黑的大眼更象宝石一样发光。他时刻名记乡亲们的抚育之恩,谁家有困难,他总是为相助。乡亲们很喜欢他,他也离不开乡亲们。

有一年冬天,村上流传一种疾病。染上这种病的人四肢无力,全身发软,痛苦难言,更不要说下湖捕鱼了。崔春着急呀!怎能眼看着这些抚育过自己的亲人受这般痛苦呢?崔春就每天冒着凛冽的寒风上山砍柴。一担担挑到街上去卖,积了钱给乡亲们抓药,可是,郎中开的药方,每一帖都要用活的金丝鲤鱼的胡须做药引,这三九寒天,满天大雪,湖水都结了冰,到哪里去找活的金丝鲤鱼啊!

为了救村里的乡亲,崔春扛着铁镐,拿春鱼网,独自来到湖边。湖上白茫茫的,是一片银光耀眼的厚冰,崔春便挥动铁镐,一镐,一镐地挖着,想破冰捕鱼。可是用尽了吃奶的力气,因冰层寒厚,怎么也打不开。崔春,一狠心,就脱开棉袄,扑在冰块上,他要用自己胸前的热气,来融化冰层哩!


也真奇怪,他身上的一股股暖流,直透到水晶宫,一阵阵热浪拍击着龙王殿,惊动了东海龙王敖广。敖广塘忙下令,命巡海夜叉速去探明虚实。

“巡海夜叉出了龙宫,透过冰层,举目细看,见一青年扑在坚冰上,当即回宫禀报:

“启奏大王,人闻有位青年名叫崔春,赤胸扶在冰上,要用身上的热气,化开冰层,取金丝鲤鱼给乡亲们治病。”

“啊?竞有这等事。”

龙王和水族们一听,无来为之感动。这时,只见玉阶下走出一位年轻女子,伏俯奏道:

“大王,天下竟有这般忠诚仁义之士,着实令人钦佩,小女子不才,愿脱胎还俗,助崔春。一臂之力!”

龙王一看,是金丝鲤鱼精,便说:
“你的心肠虽好,不过,脱胎还俗之后,你将永远留在凡间,再也不能成仙了!”

金丝鲤鱼精恳切地说:
“为救生灵,我愿在凡间受苦,望大王慈悲!”
龙王见金丝鲤鱼精一片至诚,心里也很感动,只好点头答应。
金丝鲤鱼精谢了恩,游出龙宫,见崔春还伏在冰上,心里很是不忍。于是摆动身子,卷起一股巨浪,“哗啦”,冲开一块冰,把崔春掀了开来。她自己尾巴一摆,“噗”,从洞口跳到冰块上。

崔春被冰下的湖水一冲,打了两个翻滚,心里一惊,再开看。见冰上有一条金丝鲤鱼在“噗通、噗通”地跳着,不禁喜出望外,慌忙小心翼翼地把金丝鲤鱼抱在怀里!急急忙忙赶回村里去。


回到家里,崔春就拔金丝鲤售的银须做药引。这一根根银须,全都连着鱼身的呀!崔春每拔一根,金丝鲤鱼的身子就一震动。拔者拔着,鲤鱼的眼里竟滚出两串晶莹的泪珠。崔春也不觉一阵心酸,不忍心再拔下去,把鱼放进水缸里养起来。

崔春把拔下的鱼须,和药一起煎了,分送给患病的乡亲,乡亲们服下以后,果然病情大有好转。大伙儿都非常感激崔春。

崔春却因为伏冰取鱼/受了风寒,全身发烫,头晕目眩,卧床不起了,每到了夜里,更是神志不清,发出一声声痛苦的呻吟。迷糊中,只感到有一阵阵清风在脸上吹拂,又似有一般股清凉水送进自己的嘴里。渐渐地他苏醒过来,微微睁开眼睛,只见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正坐在自己身边。一调匙一调匙地喂药汤给他吃。崔春吃了一惊,忙挣扎着坐起身来,问:
“你。。。。。你是谁?”

那女子微微一笑,略带羞涩地说:
“大哥不必惊慌,我就是你捧回来的金丝鲤精,因感大哥一番忠义,自愿舍身助称解除亲们的病痛,今见大哥不幸染了风寒,特地前来相救。”

崔春一听,连声说:
“鲤妹如此情义,崔春感激不尽!”

鲤妹治好了崔春的病,又帮助崔春为乡亲们解除了痛苦。乡亲们无不高,都夸奖他俩是天生的一对。崔春是个忠厚人,对鲤妹说:

“我家境贫寒,孤苦一人,不忍连累你跟着我受苦啊!”

鲤妹说:
“春哥说哪里话,只要你我相亲相爱,再苦也觉甜呀!”
崔春见鲤妹情深义重,自然万分高兴。在乡亲们的撮合下,他俩山盟海誓,结成了美好姻缘。白天,他们,一同下湖,鲤妹划桨,崔春撒网,夜里,他们一块儿坐在灯下,鲤妹补网,崔春编篓,形影不离。日子过得甜滋滋的。

一天,崔春和鲤妹到赖财主家里去交鱼税。赖财主春见鲤妹长得象一朵出水的芙蓉,美得跟画中人似四,顿时骨头轻得没三两重。他想:这样好的美人儿要是不能弄到手,我赖家也枉有这万贯家财了。打这以后,他就绞尽脑汁,寻思毒计也是事有凑巧,正好皇上要征集贡品。赖财主眨眨眼珠子,就有了歪点子。他假意说崔春是村里最能干、捕鱼本领最高的后生,派他很远很远的湖心去打鱼扩暗地里却买通了几个打手,划着两条小船尾随在后面,伺机杀害崔春。

自崔春出湖以后,鲤妹每天都来到湖边,盼望着春哥早日归来,可是,鄱阳湖上千船发,却总也不见春哥回。

一天鲤妹,又来到湖边,没提防赖财主跟踪来了。赖财主死皮赖脸地说:

“鲤妹,你别日盼夜盼的,还是跟着我吧,高楼大厦任你住,绫锣绸缎任你穿,山珍海味任你尝,保你这吧辈子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鲤妹一听,心里叫一震,连忙追问:
“我的春哥怎么啦?你说呀!说呀!”
赖财主“嘿嘿”一笑,说:
你死了这条心吧,他再也回不来啦!走走走!快跟我回府享福去吧!“

赖财主一把抓住鲤妹的手腕,强拖硬拉,要把她抢回府去,鲤妹心痛欲裂拚命挣扎,固头望善漫无边际的鄱阳湖,呼喊着:
“春哥!春哥!“

鲤妹的呼喊声透过湖水,传到了龙宫。龙王知道是崔春和金丝鲤鱼精遇难,急忙派龟将军前去营救。龟将军得了令箭,立即带领虾兵蟹将,拨水破浪,冲向湖心。那时赖财主雇用的打手正要杀害崔春,突然浪涛翻滚,把这些打手乘坐的两条小船,卷迸了湖底。虾兵蟹将又立即推着崔春的船,如响箭一般,直向岸边飞来。崔春在船上远远望见了鲤妹,大声喊道:

“鲤妹,不要怕!你的春哥来啦!“
鲤妹一听见喊声,看见了她日等夜盼的春哥既禁不住热泪盈眶,她奋力挣脱了赖财主的手,向湖边跑去:

“春哥!春哥!“
船到人到,崔春把鲤妹一把拉上了船,一个激浪把小船推离了湖岸,直向湖心漂去。那赖财主还不死心,连鞋袜也来不及脱,”劈劈啪啪“追到水里,喊着:
“你们不能走,停住!停住!”
小船载着这一对幸福的夫妻走远了,赖财主呆呆地站在水里,气得两服直暴,连肚子也气鼓了。后来,就化成了一块怪石,鼓目挺肚的,活象一只癞蛤蟆。这就是蛤蟆石。至今仍立在江湖相连的水中,也不知引起过多少游人的耻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