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东北风情】沈阳锡伯族家庙——太平寺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东北风情】沈阳锡伯族家庙——太平寺

沈阳太平寺,俗称“锡伯族家庙”,位于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178巷2号,是锡伯族人出资兴建的一座喇嘛庙。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始建,1752年(乾隆十七年)扩建,后又经乾隆四十一年、嘉庆八年、光绪二十八年重扩建,寺庙日臻完善。
    锡伯族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能征善战。早期的锡伯族人大都居住在海拉尔。清初,皇太极为防备锡伯人造反,把聚居在一起的锡伯人逐步分派到各地去驻防。康熙年间,为加强防务的需要,朝廷又将锡伯兵丁连同家小近8000人分三批迁入盛京。此后,盛京的锡伯人一年比一年多起来。锡伯人大都信仰喇嘛教,但盛京却没有一个他们做佛事的固定场所。康熙四十六年,盛京的锡伯人筹集60两银子,在皇寺附近买了五间房子,找来匠人塑造了佛像,又从京师(北京)请来了甘珠尔经(大藏经)108部,创立了锡伯家庙。
  在太平寺的正殿正中曾悬挂着木匾一方,上书四个烫金大字“锡伯族家庙”。现存沈阳故宫博物馆。这块匾额,也有着一段神奇的传说。
  咸丰年间,驻守在盛京城的锡伯族协领色普铿额,被派率部赴天津与入侵的法军作战。临行前,他与上百名官兵来到锡伯家庙,祭拜神祖,保佑出师大捷。一天清晨,大雾弥漫。色普铿额查哨回来,突然土山口对面枪炮声四起,喊声震天,法军借大雾开始进攻了。色普铿额随即率众迎敌,就在这一瞬间,胸前的朝珠劈里啪啦地散落在地上。他认为这是不祥之兆,立即下令停止前进,把守阵脚。接着,他跳下坐骑,寻找散落的朝珠重新串好戴上,此时天晴雾散。
  法军见清兵不肯出击,天又放晴,只好驱动山口处的伏兵强攻。色普铿额恍然大悟,原来法军是想借大雾引清兵入套。法军计谋败露,而锡伯营官兵斗志正旺,一口气打退了敌人。班师回到盛京后,为感激神佛和祖先保佑之恩,色普铿额与参加那次战斗的几员战将敬上这个匾额。从此,锡伯家庙的香火更旺了。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朝廷为增强新疆伊犁的边防力量,抽调1016名锡伯族官兵远赴伊犁戍边。当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1千多名戍边将士和他们的家属及乡亲齐聚盛京太平寺,杀羊祭祀祖先和神明,祈祷一路平安。此后锡伯族同胞便将农历四月十八日做为“西迁节”,每年的这一天都要组织庆祝活动。
1984年,沈阳市人民政府出资对太平寺进行了修缮,修复了中殿,由民委管理,并于1985年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区政府整合北市地区改造,对锡伯族家庙整体环境进行改造恢复,并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以来,家庙因消防、安防设施未达到相关标准,未面向社会开放。2006年,被国务院确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7日,和平区斥资500余万元、历时2年修缮改造的锡伯家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寺内还举行锡伯族文化展览。
来源:新浪博客http://travel.sina.com.cn/china/2013-08-05/1049205838.shtml

[ 本帖最后由 张多 于 2015-10-9 21:16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