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110课堂 民间文学 田盼 第二组

广东信宜-印石的传说

古时候,有个放羊老阿公,人们叫他做羊公,他天天放羊上山。当时平塘山坑垌下到处都是石头,耕种十分不便,老百姓怨声载道,羊公听多了,心里十分难过,决心搬掉这些石头。可是,这么多石头,凭自己一双手怎能搬掉呢?
一天,羊公放牧上山,他躺在一株乌榄树下歇息,朦胧间他做了个梦,梦见一位大仙,羊公便将情况—一禀报,并道出自己的决心,几经恳求,感动了大仙。大仙叫他到三叉须去找一位骑白马的大仙,助一臂之力。后来羊公把羊卖掉,得来盘缠,便上山去寻白马大仙,找呀找,涉过六六三十六条河,爬过七七四十九座山,找了八八六十四天。走得他精疲力竭,终于去到大湾村的三叉顶,找到白马大仙。
白马大仙见羊公有助民之心,便把一条马鞭交给他,并进行一番授意。羊公接过马鞭,刚要叩头道谢,白马大仙骑着一匹白马一闪使钻入一座山峰。后来,人们把这座山起名叫白马岭,流传至今。
羊公回来之后,就按白马仙人的教授进行作法三天三夜。然后挥起马鞭便满山遍野去赶石头,把所有石头赶着走了,准备赶到东海去,路过官府门前,羊公愤然而起,连抽三个响鞭,竞把官府的官印和门前石狮、石象一齐赶走。
羊公一路顺风,来到林垌河口忽然从山上飘来一团薄雾,羊公感到一阵眼花了乱,他擦了擦眼,才看清迎面走来一位妇女,羊公看不清河上石头,便问道:“大嫂,你见找赶的那群羊没有?”由于这位妇女怀孕,邪气上冲,法术没有掩住她眼。在她看来河上走的是石头而不是羊。她照直说:“那有羊,只见一河石头往下走。”
就这一句话,揭穿了羊公的“天机”。顿时天雷大响,石头聚在河里不走了。石印立在河中,石狮、石象便浮成两座山头。成为今日石印径的奇景。

TOP

金江圣母三姊妹

相传,金沙江龙王的三个女儿,到苍山洱海间游玩。她们来到凤仪县莲花山下时,山下正值闹旱灾。大姐叫两个妹妹先回龙宫,独自留下为百姓解决引水问题。大女儿化作一老妇人,深入田野、村寨查看旱情,见到处无水栽秧,连人畜饮水都感困难;村民们吃的是稗子饭。于是,她在莲花山脚化出一股水桶粗的清泉,让山下的坝子栽下了秧,永不缺水。为感激大女儿的恩泽,山下的华营、普和、班庄三村的百姓盖了本主庙,塑了她的像,尊她为本主。封号金江圣母。

龙王二女儿长得如花似玉,在大理赶三月街时,遇上海东的一公子董家罗龙。董是好色之徒,见二女儿美貌非凡,把一朵鲜花插在她的头上。二女儿觉得董家罗龙当众出了她的丑;就和三妹到海东去惩罚董家罗龙。妹妹俩到海东的石子山,正遇大旱,二女儿不忍心勤劳善良的百姓受难,下了一场透雨,让山腰涌出清泉,使山下永不干旱。姊妹俩惩罚了董公子后,回到石子山,见这里风光秀丽,就在山上的慈云溪住下。山下的几个村子知道,为她盖了本主庙;尊她为本主。封号慈云普润金鸾圣母。

二女儿尊为本主后,她怕妹妹孤单,派了身边的五仲爷陪妹妹去青龙山住。妹妹到青龙山后;为当地村民引水施雨,也被尊为本主。封号金灵圣母。后来,金江龙王来看望三个女儿;见苍洱风光迷人,三女儿又有点孤单,就留在青龙山住下。

每年农历正月初五至二十五日,是金江三姊妹的本主节。届时,她们所在的十个村要唱大本曲,耍狮、耍龙。因金江三姊妹喜欢春游,所以本主节期间,要挨村用轿子轮流接送,待游完十个村子,再将其像送回各自的本主庙。

TOP

五仙驾羊献穗

话说当年五谷仙接旨,赶忙下凡要到广州去送五谷。原本是要驾乘天马下凡,谁知贪玩的天马不知道跑去哪里玩耍去了。五谷仙无奈,只好找来五只仙羊,骑着它们下凡去了。

五位神仙骑着五只羊,五只羊口里分别衔着稻、黍、稷、麦、豆五谷,直奔广州城而来。刚到广州北郊上方,稻仙忽然见到一只小白马,“我们找了半天都找不到马,你们看,有一只跑到这儿玩耍来了。”众仙便降下祥云,寻找白马,那只小白马见势不妙,连忙摇身一变,变了个小山岭,这就是如今白云山麓的马仔岭。

众仙找不着,便在这里歇一下顺便“打牙祭”,闲聊中众仙发现脚下的这座山岭,形状如同一朵白云,就把这山称作“白云山”。白云山前另有一山岭,形似一条趴着的瘦狗,头、尾、身、脚,活灵活现。众仙就叫它“瘦狗岭”。

不知谁突发奇想提出,到底是白云山重还是瘦狗岭重呢?众仙争论不已,最后找一座天平来称,没想到竟然称出“瘦骨嶙峋”的瘦狗岭比白云山重。后来人们便把神仙们放天平的地方叫做“天平架”。

称完两座山的重量,众仙又接着赶路。这时候,稻仙骑的羊叫了起来,稻仙才想起仙羊肚子饿了,便让它吃草去了。闲着无事,稻仙又问:“用仙羊做坐骑好是好,只是易饱易饿。你们说有什么坐骑要比羊儿好呢?”豆仙答道,“麒麟最好。”麦仙一听说麒麟,忙掏出一把扇子,迎风一招,马上来了一只麒麟。麦仙笑嘻嘻地对稻仙说:“这是最好的坐骑,请上。”

稻仙心中有些疑惑,这么快变出一只麒麟,是不是想戏弄我?豆仙以为他是嫌地上脏,连忙掏出一方手帕,变了一块地毡,说:“仙兄,地毡都有了,试试这新坐骑吧。”

稻仙正在犹豫,那只麒麟却等得不耐烦,一溜烟跑上山去了。众仙见稻仙放跑了麒麟,都一齐嚷着要罚。稻仙说:“我认罚,就请大家吃鸡吧。”不一会他拿来一只鸡,五位仙人兴致勃勃地吃了起来,嫌鸡颈没肉,顺手扔一边去了。

玩了半天,仙羊也吃饱了,五位仙人赶紧让羊儿衔着五谷,骑上羊背,驾着祥云,又朝广州城内去了。

TOP

广州状元坊

在广州人民南路与天成路之间,太平桥对面,有一条街叫做"状元坊"。说起这条状元坊,原来与广东一位有名的状元伦文叙有关哩!

传说在明代,状元坊原来叫青云坊,这条街虽不长不短,但店铺林立,卖金银首饰的, 造檀香扇鹅毛扇的,制戏服的,绣花的,一铺紧挨一铺,顾客熙攘往来。

且说青云坊内,有一间"朱义盛"首饰店。老板朱义盛原来是广州四牌楼一间首饰铺中打金饰的匠人,他觉得寄人篱下,终非长久之计,当他略有积蓄之后,便在青云坊内开了间金饰店。朱义盛经商老实,童叟无欺,生意越做越旺,几年间赚了不少钱,便大兴土木,将原 铺面加以扩建。

新铺落成了,朱义盛便找到一个叫做先知子的择日先生,准备择个黄道吉日开张。

原来这个先知子,祖传三代都是与人择日营生,听说凡按先知子择日行事的,无不大吉大利,因此远近闻名。

朱义盛找到先知子说明来意后,先知子屈指一算,用一张红纸批道:"正月十三日午时开张。"

朱义盛连声道谢,付了酬金,高高兴兴拿了择日纸回店。邻居有个姓洪的老伯,他看了 这择日纸后,揭开一本皇历书查对,然后似懂非懂地对朱义盛说"朱老板,正月十三日是三煞日,午时又是三煞时,三煞撞三煞,一世无得发;又遇闭日,诸事不宜。自古有道,撞着 煞星,破财损丁,其实先知子是想害你的。"

朱义盛听后半信半疑,以为这洪老板,平时对择日此道虽不算很内行,但也有些一知半解,况且今天还说得有点道理呢!

朱义盛只好又带上这张红纸,找到先知子问个底细,谁知先知子一怒,拍台便说:"你们真是一知半解,我三代择日,那有择错之理?本想不泄漏天机,见你疑疑惑惑,就讲两句给你听吧:‘三煞日,三煞时,又逢闭日是大忌,,我岂不知?但用得其法,大凶可以化为大吉,到时有文曲星相助,冲散煞星,贵店就会生意兴隆,历千百年不衰,你放心吧!"

朱义盛大喜,返回铺中,将先知子的话对众人讲了,但洪老伯直摇头,并说"朱老板,千万不要这样做,照此日开张,是要死一个伙计的,看看哪个运气不好吧!"说得伙计们心惶惶,但朱义盛不理众议,决定按日开张。

正月十三那天,亲友、贺客都来了。午时将到,忽然阴风阵阵,吹得大家头昏眼花,毛骨悚然,连朱义盛也暗暗着急,文曲星何时才到?没办法,事到如今,只好硬撑下去。午时一到,朱义盛吩咐大开店门,一面烧起一丈长的炮竹,一面叫两个伙计挂起黑底金字的大木 招牌.

招牌不过口有三十多斤,两个大个子伙计抬得龇牙咧嘴,觉得好像有千斤般重,出尽吃奶之力也举不起来。后来,又再增加三个人,仍举不上。抬招牌的五个伙计,个个都头昏眼花,面青气喘。众人见状,都大惊失色,感到大祸临头。

朱义盛心想:糟了,深悔不听洪老伯之言。但炮竹己烧过,如果此时关门的话,会笑掉 人的牙,往后的生意,就不用想了。正在进退两难时,忽然有个十七八岁的后生哥走入店来,说:"老板,你店铺新开张,等我先来光顾,打个银牌要多少钱呀?"

说来奇怪,这后生哥刚一入店,阴风便呼呼由铺中冲出,夹着几只鬼怪四散奔逃。头昏 眼花的伙计及客人立刻精神大振,那块大木牌也轻易地挂上去了。

朱义盛又惊又喜,心想,定是文曲星到了,便问那后生哥的姓名,后生哥说"我叫伦文叙。" "啊,莫非你是当年在光孝寺以文才震惊巡抚大人的那位?”“正是小子。”朱义盛久闻伦文叙神童之名,这次又喜逢他的到来,才冲散煞星,便将伦文叙待为上宾,并送几块银 牌和金器给他带走。

后来,伦文叙占了状元,由于他与青云坊"朱义盛"金饰店有过这段奇特的机缘,后人便将"青云坊"改为"状元坊"。这街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TOP

琶洲塔的传说

广州河南东部有三个高阜,地形很似琵琶,故称琵琶洲,又叫琶洲。相传古时候琶洲还没有和陆地连成一片,是由一只大海鳌背着的。随潮汐而升降,跟水流而移动。一有什么风吹草动,洲上居民总是惴惴不安。

有一天,洲上来了一个两鬓风霜,背搭行囊,手持雨伞的老人,行色匆匆,在珠江边行来踱去,像是寻找什么似的。走累了,就在江畔大青石上,盘膝而坐。

正好,当地有个郑大娘在江边大榕树下卖茶,见老人坐在青石上叹息,想这老伯一定有什么心事,不由得产生了怜悯之心。于是捧了一碗清茶送到老人跟前:"请问老伯,你从远处来此,是否有什么为难之处?" 老人却答非所问,回问郑大娘是否本地人,这个洲近来有没有出现怪事,等等。郑大娘听后,便将琶洲近来随着潮沙升降,跟着流水移动等现象一五一十讲了一遍。

“是了,是了,果然不出所料,是那家伙作怪了。”老人道,"当年哪吒闹东海,曾被一条小鳌鱼捉弄过。哪吒三太子一怒之下,捉住小鳌,将它锁禁在琵琶洲下,并留下两句偈语:‘洲连成片不还家,水干水大吃鱼虾'。就是说,这个洲如果和陆地连成一片,鳌鱼就永不能回它的老家东海去了。最近它蠢蠢欲动,想趁诸洲还未和陆地相连之前,来一个大翻身,逃回东海去。"老人一口气说到这里,顿了顿,接着说:"那家伙真厉害呀,它要是一抖身,洲上的一切便沉入江底,人们便要葬身鱼腹了呀。"

郑大娘听完之后,吓得心都几乎跳了出来。

"不用忧心。"老人说"眼下至关重要的是,要及时告诉乡亲们,尽快搬到别处去。" 郑大娘听老人这么一说,便草草收拾茶档,叫儿媳分头通知众乡亲到祠堂议事。

大家听了老人所讲,都目瞪口呆了。他们知道老人所言是有来历的,于是齐声说"你老人家好心,请你拯救我乡人吧1"老人沉吟良久说:"办法倒是有一个,就怕时间短,大家办不来。" 大家喜出望外,急忙追问是什么办法。老人说:"就是要在这个洲上建一座塔,把老鳌镇住。但一要保密,二要神速。" 大家听了,就叩头发誓按老人计划行事。接着老人说: “事不过三,三天之内必须按计划办好,切记不得张扬出去,否则惊动老鳌,事情难办。"说完便叫几个主事老人附耳过来,如此这般地嘱咐一番,立即分头去办。

第二天,乡民齐出动,运来砖木灰沙;第三天,一应需用的物品都已经筹备就绪了。老人便吩咐乡民准备三牲祭品,提前建塔。老人虔诚地沐浴更衣,摆开三牲祭品,便在琶洲最高的大青石上,焚好一炉上香,奠过三杯水酒,便从背囊里取出一个墨斗线,一把金光闪闪的砖刀,右手一挥一挥,那些砖呀、灰呀就像排了队的士兵,随着老人砖刀的挥动,一个个,一行行,层层叠叠,转眼间,便从地下建到第九层。三更封顶,顶上八角玲珑,上盖碧绿琉璃瓦,髙瓴上安上金光闪闪的宝葫芦;四鼓立碑,勒碑刻铭记建塔之事;五更开光,建塔大功告成。当晨曦照到琵琶洲上的时候,一座九层宝塔放出万道金光,屹立在珠江中流上,有如一堵中流砥柱。

说来也奇怪,宝塔落成当天正好是初一,也是早上潮涨期。近来,潮涨时诸洲便会上浮,但今天诸洲却是局然不动。众老乡亲,见宝塔落成,前来祝贺观光,大家笑逐颜开,赞口不绝。老人见乡亲们已到齐,便肃整衣冠,在塔前对众人说:"此塔建成,永立洲上,镇鳌兴业,百世流芳。" 说罢,众人上前挽着老人的手,叩问姓名。老人环顾一周,微笑地对众人 说:“老拙姓鱼名日,此塔奉献与众乡亲,算是我南来的礼物。"言罢与众人揖别,飘然而去。
时间过了很久很久,琵琶洲便渐渐和陆地连成一片,从此再也没有升降、移动。后来人 这个老人就是鲁班师傅南来显圣,建了这座琵琶洲塔。因为老人自称姓鱼名日,鱼字下面加一个日字,不就是一个鲁字吗?再说,在一夜之间能建成一座九层高的宝塔,不是神仙,又谁能办得到呢?

从此,人们便把琶洲塔叫做"中流砾柱"或"琵琶砾柱"。

TOP

最初看到这电影片断是丹珠在静静的唱那段不用知道故事到底讲的是什么就有的一种悲怆气氛的歌。像来自大地母亲的呼唤,唱着唱着,没了。那段是预播。 只记得那时候还是很小,是不允许到夜深还看电视的。那歌声成了对故事的全部,还不知道电影有个名字是红河谷。红河谷在年少的印象里只是一首加拿大的民歌。 知道关于那部电影的消息的时候,已经是过了几年后,我们都长.........

TOP

我不知道我即将写出怎样的东西来,对于这样一个悲壮的故事。最初的宁静,最初的美好,在最后的时候消失殆尽,只有那仿佛亘古不变的还在摇摆着的转经筒。那对圣山,对西藏不变的信仰还在继续,朝圣的路上永远都那扑倒的身影。 影片开始,老阿妈背着小孙子,摇摆着去喇叭寺去乞灵。老人缓慢地讲着雪山女神珠穆朗玛的故事,声音仿佛穿过岁月,一直悠远到现在。 愚昧的民.........

TOP

除了这片,邵兵的电影电视都很单薄。 沉默,帅气,善良,勇敢,忠诚,是这片里,他的角色所赋有的特点。 沉默,他不善于表白自己。但是以沉默拒绝了公主的爱 帅气,当他以薄弱力量对抗英国的大炮时,无法不帅 善良,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女孩子,救了一个长相奇特的外国人 勇敢,他从来就没打算妥协在那些武器之下 忠诚,他永远热爱他的土地,他的民族,他的国家......

TOP

质朴的画面,闪烁在我们眼前的事那一双双澄清的眼眸,不仅年轻的英国军官迷失在那篇湛蓝的天空与广阔的草原,就连在屏幕外的我也想失了魂一样被他们纯真的笑语所吸引,被那片土地所迷惑了。然而由于战争,一切本该属于这里的宁静被打破,被那来自西方的“文明”所侵蚀,但她,傲然挺胸宣告着,西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丹珠骄傲如女神,在敌人面前放声歌唱,引起所有藏民们的.........

TOP

他们坐在草地上,雪儿剪出各种动物,然后笑着躺在草地上,多少年,我依然忘不了那么纯真的笑容,美真的发自心灵......

TOP

煽动民族仇恨 左宗棠 杀掉回民40万 科学与愚昧 人性高还是政府高 小孩太“狠”了 还是很“从容”? 那个笑容 国家强制力 毁灭一种文明的代价 民族主义 加进外国人,增加说服力 反智主义 干涉内政:自己的人自己屠杀,而不需要他人 资本主义对外矿扩张阶段 拒绝“弄死人”的文明,而不拒绝“活死人”的文明, 而这两种其实是一种文明 为什么总是一样的......

TOP

"为什么要用我们的文明破坏他们的文明?" 在我看来算是部和平主题片。前半段描写藏族风光和藏民风情,自然真朴,充满野性的自由。后半段以发生在西藏的一段历史战争作背景。而突然的和谐场景被战争打破,让我有些怵目惊心。洋人的大炮与藏民落后的武器相斗,场面壮烈而凄凉。 影片的整体设计还是很巧妙的,除了前后段间的过度欠饱满,而洛克曼和琼斯两人更是比较特殊.........

TOP

感受很强烈的一句话,头人的女儿永远是头人的女儿,恰巴的儿子永远是恰巴的儿子 。。很像GYY 总讲的那句话 地上走的永远变不了天上飞的。。就是阶级是有界限的,彼此是不能穿越的,可以穿越时空,就是不能穿越阶级。。虽然感受强烈,但是我却不想把我所有的感情都放在这句话上,喜欢这部电影,不是代表我喜欢农奴制。 我喜欢老阿妈脸上的皱纹,喜欢嘎嘎的天真,喜欢丹朱自.........

TOP

没有目的换台中看到的一部电影,电影虽然很老了,可是故事却依然那么鲜活感人。前面关于祭祀和奔逃的故事,也许只是一个铺垫,真正开始的是琼斯和洛克曼探险队在西藏遇难,被藏民就下,并且和藏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这段时间,格桑,雪儿,头人的女儿丹珠(宁静饰)他们都和琼斯成了很好的朋友,并且琼斯好像爱上了丹珠…… 雪儿的哥哥找到雪儿要把她带回中原,可是雪儿.........

TOP

 美丽的红河谷,美丽的故事。   似乎就连不灭的生命在这里也就显得那么多余。在那一块从未被 文化浸润而一切都被静止了的空间里面,故事本身的凄怆和美丽则属 于另一个主题而被永恒的阐述,当我们满盈着热泪越过那一个个真实 而又感性的场面,看见那一个粗犷的康巴汉子颤着双手点燃照亮人性 至暗的那一丝灵光。   我们以为故事累了故事乏了,故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