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40课堂孙修远小组——归元寺

回复 285# 的帖子

他们分别是宾度罗跋罗惰阇、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惰阇、苏频陀、诺讵罗、跋陀罗、迦哩迦、伐阇罗弗多罗、戍博迦、半托迦、罗怙罗、那伽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托迦。

TOP

回复 286# 的帖子

这部佛典后来由著名的玄奘法师,也就是唐三藏,在唐高宗永徽五年译成汉文,十六罗汉说开始流行中土,受到信众尊奉。

TOP

回复 287# 的帖子

直至唐朝末年,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
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不过关于十八罗汉后来补上的两位罗汉,说法不一,不过在民间工艺品中新增的这两位罗汉多为降龙罗汉、伏虎罗汉。

TOP

回复 288# 的帖子

五百罗汉之说,起源比十六罗汉说要早,在佛经中属于常见,传入中土的时间也更早。

西晋竺法护译《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说的就是迦叶与五百阿罗汉最初结集佛经。

东晋时翻译的《舍利弗问经》中也说到,弗沙秘多罗王毁灭佛法后,有五百罗汉重兴佛教

TOP

回复 289# 的帖子

五百罗汉的出身也可谓众说纷纭:
佛家有五百罗汉结集之说。说的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年,五百罗汉相聚,由迦叶为上首,将佛在世时口口相传的教法记录、整理下来,这是佛经的第一次结集。

有的则认为他们就是迦腻色迦王第四次结集时的五百罗汉。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中说他们的前身是南海滨一枯树下的五百只蝙蝠。

佛经中也有说到,佛前世为婆罗门因提耆利时,曾在盘头摩跋城教授五百童子,后者为五百罗汉前身。

TOP

回复 290# 的帖子

敦煌莫高窟285窟南壁有绘制于西魏大统四年至五年的壁画,画的是五百强盗被胜军王处酷刑,挖眼后扔弃在山林,佛祖亲临,施展法力,恢复其双眼。五百强盗皈依佛法,后修成正果,成为五百罗汉。

TOP

回复 291# 的帖子

中土历史上较有名的关于五百罗汉的传说是在浙江天台山。据说东晋高僧竺昙猷居此山,曾经度过石桥,见到一位神僧,后者告诉他十年以后当复来。后世遂有石桥寺五百罗汉之说。至迟在唐代会昌年间,当地就建有五百罗汉殿。

从五代时期开始,五百罗汉信仰逐渐流行,各地寺庙纷纷兴建五百罗汉堂。

比如吴越君主钱镠就下旨在杭州净慈寺创建了五百罗汉,唐玄宗时期,“塑圣”杨惠之在河南府广爱寺塑了五百罗汉像,宋太宗也为天台山寿昌寺造了五百罗汉像。

TOP

“数罗汉”习俗的兴起

现在大家见到的很多罗汉堂,一般供奉的就是五百罗汉,其场景可谓壮观。

数罗汉是人们游罗汉堂的一件趣事,传说人们通过数罗汉,可以知晓未来的祸福和命运,这一活动为人们参观罗汉堂增添了不少乐趣。

“数罗汉”原来是佛教徒的一种习俗。

佛教分大乘和小乘两个教派:大乘主张“普渡众生”,小乘主张“自我解脱”。

罗汉是小乘教徒所理想的最高果位。因此,有些佛教徒到罗汉堂去指指点点, 然后站到某一罗汉座前。虔诚凝视,希望自己将来也修到这样的果位。

佛教徒的这种习俗, 后来逐渐传到民间, 许多“善男信女”也跟着学了起来。

TOP

补充一则归元寺来历的传说,可以跟同学们简要介绍

TOP

明朝万历年间,浙江长兴县雉城的一户人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殷德明,一个叫殷德昆,兄弟俩同时同师出家,法号为白光、主峰。师兄弟俩经过多年的修行,得到禅宗曹洞宗三十世克归宗禅师的真传,禅师嘱咐,要他们往西边弘法。
  白光、主峰师兄弟俩按照禅师的嘱托西行弘法,准备前往广西,但由于中途遇大风雨,不得不停泊汉口,挂单汉口十方庵(现汉口佛教正信会附近)。庵内监院慈悲,与白光、主峰一见如故,留他们在庵内充任园头(种菜)之职。

TOP

白光、主峰师兄弟在十方庵住了半年。一天,师兄弟俩参访龟山脚下兴国寺(唐朝李旦所创),拜阅了藏经,见藏经破损严重,感到很可惜。于是发愿修补残藏,移住兴国寺,随时募缘,将募得的银两购买笔墨纸张,一边阅藏,一边修补残藏。经过三年的努力,把破损的残藏修补好了。

TOP

在募缘修补残藏的三年里,他们走遍了汉阳山山水水。因那时没有兴修水利,没有腰路堤,每年春夏季节洪水上涨,汉阳到处是水。长江汉水在龟山脚下汇合,形成回流,上游漂下来各种杂物填满各处水湾,其中也有遇难者的尸体,在杂物中上下浮动,有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十分痛苦,有的尸体腐烂漂在岸边,臭不可闻。白光、主峰师兄弟在化缘的路上,一遇到无人收拾的尸骨便就地掩埋,但是有些掩埋不深的尸骨,有的被水冲出,亡者尸骨仍得不到安宁。这时,师兄弟俩考虑这不是个办法,生起了慈悲心,决定修一个普同塔,安葬白骨。

TOP

普同塔修在哪里好呢?两位祖师在沉思中不自觉地走出了兴国寺,站在高处西望,见翠微峰处祥云高照,两位祖师心喜,信步来到翠微峰的一棵大树下,夜观饿殍遍野,白骨成堆,急需搭救,于是他们就选定翠微峰下的葵园。
  再说王氏葵园原本是一座小庙,他们在这里重建道场,得到四方支持,很快建起了普同塔,收拾安放无主尸骨。之后,经过多年扩建,建起殿、堂数百间,到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才使这个道场初具丛林规模。归元禅寺由此而成。

TOP

回复 298# 的帖子

芳菲的故事好像是从寺庙的官方网站上找来的吧,可见佛的一切都是从善而来,为普度众生而来

TOP

几个寺庙的其它故事

归元寺不仅是佛门圣地,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还收藏了很多古代、近代名书奇画、碑拓木刻、治印墨宝,其中血刺经书是藏经阁的宝中之宝。相传血刺经书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是荣妙和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