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浙江象山开渔节

浙江象山开渔节

时间地点

  2009年9月11日至17日在浙江省象山县举行。

TOP

中国开渔节大有可为,专家给中国开渔节亲自把脉

http://www.cnxsg.cn   中国象山港  2009-8-20 16:28:07


    8月7日,三名从北京远道而来的节庆专家,专程到象山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节庆调研活动。他们通过座谈、实地走访、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以中国开渔节为案例,对其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做了深入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难点和不足给出了专业意见和建议。
    专家们一致认为深厚的渔文化、独特的渔港风情、鲜美的海鲜菜系是象山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和旅游特色,感恩海洋、保护海洋是中国开渔节应该始终坚持的宣传理念,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充满生命力的节庆活动,开渔节的前途大有可为。

    杨川:中华文化促进会节庆中心主任、节庆中华协作体副秘书长

相关链接:
    中华文化促进会成立于1993年,旨在弘扬中华文化、开发文化资源、促进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2006年3月,在中华文化促进会名誉主席许嘉璐同志的倡导下,联合全国60余家知名节庆组织,正式成立“节庆中华协作体”。成立三年多来,联络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和有关组织,逐渐形成中国节庆资源平台与运作体系,设立有全国节庆标志性奖项——“节庆中华奖”。

主要观点:
    对象山来说,要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中国开渔节是一个太有诱惑力和生命力的节庆活动,因为它充分结合了渔文化的背景和当地各种产业资源的优势,而这种完美的结合是其它类似地区无法比拟和超越的。以我的工作经验分析,中国开渔节还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突破发展。
    第一个观点:加强资源整合。象山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一年四季都有节庆活动,个人觉得这样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注意力。我建议可以把中国开渔节为主干,其它节庆活动为分支。这样,在宣传上也可以比较集中。同样,在开渔节的各项活动中,也选取一项重大活动为主体,提炼开渔节的核心价值和精神内涵。
    第二个观点:实现文化与产业对接。我们常在苦恼节庆活动市场化、产业化怎么做,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利用节庆活动这个平台来推动和促进相关产业产品的衍生开发,譬如旅游、餐饮、礼品、文艺演出等等。象山有竹根雕,有渔鼓,有剪纸等等,把这些特色通过有效方式转化成一种可消费的产品,那么,中国开渔节的产业化之路也就迈开了第一步。
    第三个观点:提炼品牌活动。象山有很多以渔文化为背景的节目,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渔鼓,曾经在中央台看到过,很精彩,最近在东方卫视又再次领略到那种豪迈粗矿又婉转低回的魅力。通过这两天的实地调研,我发现在象山18个乡镇街道,其实群众文化也同样精彩纷呈,而且都很有特点。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提炼一些带有渔文化色彩的精品节目,并且形成常态的演出,打造文化集中消费的场所,让来象山的朋友在一饱口福的同时,也能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第四个观点:学术研讨固定化。调研中国开渔节的经历让我很感动,因为象山人把保护海洋这件事做得很超前,并在这个重大节庆当中,把对海洋的研究持之以恒地做下来,我很敬佩。所以我建议还是朝着这个大主题继续办下去,把全国甚至是世界的高端学术理论,吸引到象山这个地方来,使中国开渔节的海洋论坛真正成为海洋的盛会,但是同时,我们也要在形式上不断创新。

吴祚来: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社长,北京独立学者
人物简介:
有人称他是“时政博王”:他写了1000多篇博文,用漫画式的文章风格在网络世界传播思想,遍洒火种;他惊世骇俗的思想,出人意料的观点总是让人眼前一亮、心里一惊,就一些历史上的疑难杂症给出精彩的答案;他的文章都是围绕时政展开,偶尔涉及一点娱乐八卦也不忘添上一点思想性的味精;他的思想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大胆独立而又前卫,在互联网上引发一阵阵思想大地震。

主要观点:
    象山举办的中国开渔节,留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有作为、有智慧、有影响力。
    如果简单的从节庆层面来讲,开渔节应该主要承担起文化传播的功能,它本身是不能创收经济效益的。办好节庆活动的关键,就在于要尽可能地按照这个活动本身的特色和特点,也就是现在流行的“原生态”一说。复古,就要做到还原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现代,就要做到更现代,不断创新,力求创意。就像日本的动漫,它没有传统的文化根基,甚至没有任何亮点,但这本身就成了它的特点,反倒让很多现代人得到一种满足。咱们的开渔节根植于千年的渔文化,根基深厚,从古代对海的信仰发展到现在对海的感恩,人的思维和眼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祭海仪式来说,你可以把它做得很古代,也可以很现代。但总归一句话,开渔节的发展趋势,肯定是文化在民、回归民间,用老百姓喜欢的方式去过节。
    再者,作为节庆活动,无非追求的是民间、官方、文化三个层面。民间的活动没什么特别的,就是热闹,哪儿人多就是吸引人,但我的个人倾向就是,不要一味追求热闹而陷入低俗。官方的活动比较擅长铺陈,讲究大排场,这没什么不好,但一定要建立在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上,不然容易吃力不讨好。文化层面的活动属于阳春白雪,更追求品味、韵味。开渔节的所有活动,其实包含了这三项内容。
    但如何才能让盛大的节日在大家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呢?我个人有几点建议:我觉得一个有生命力的节庆活动,一定要影响青少年,让他们也能广泛地参与进来,并通过他们传承下去。第二,要塑造一个开渔节的具体形象,像奥林匹克的火炬,开渔节也可以有类似的具有鲜明标识性的标志。第三,可以创作一首歌曲,要充满冲击力,可以一下就抓住人心。第四,通过网络、寄发明信片的形式广泛宣传,大胆造势,组织一批网友开论坛、开博客、发帖子,也能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文化传播力量。

乔  然:国家旅游局丝绸之路总体规划副组长
人物简介:
国际文化交流教授,文化产业品牌项目专家,中国文化管理学会副秘书长。长期在国家文化部直属单位从事国际文化交流、艺术理论研究和教学。曾任艺术研究室主任、外事主任、国际交流教研室主任、艺术总监。曾策划、制作、操作中国艺术团赴美国演出、法国中国文化周、孔子国际文化节、国际文化产业论坛等重大项目。国际演艺协会ISPA特邀嘉宾作《民族艺术走向国际的探索》专题演讲。应邀赴夏威夷大学、路易斯维尔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进行交流讲学。具有广泛的国际合作关系、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和创新开拓思维,对当代的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有独到的见解和研究。

主要观点:
    如果要我来评价象山的中国开渔节,以我的经验来看,我只能说开渔节的主题形象不够鲜明,核心文化的凝聚力有待加强,十指出力不如一指用力。所以我的观点就是,以本地资源,强塑形象。
    象山其实有着十分独特的资源要素。我们有6000年古渔港、3000年古渔钩,这是其它地方不可复制的先天优势。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渔港这个要素,结合地方资源,促进产业发展。所以,我觉得开渔节一定要办,而且政府一定要参与。可以这么说,举办节庆活动是政府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那么政府怎么办节庆,才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呢?要抓住两个要素,一是完全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二是符合广大民众的当代需求。一个节庆活动,如果不为地方经济做贡献,那它也就毫无意义了。
    开渔节已经成功举办了11届,有一个主题是贯穿始终的,那就是保护海洋。我觉得,这就是开渔节的核心理念。象山人能够第一个站出来,高喊“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还组织了蓝色环保志愿者到各大城市去宣传保护海洋,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创举。所以,我们应该坚持“环保”这个当前人类发展的最大主题,通过开渔节这个平台,向世界展现我们象山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做足、做深渔港和环保这两大文章。我们完全可以包装一个环保型新渔村,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污水处理等等,甚至可以把它打造成一个环保村的模板。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设想。我想强调的是,一个成功的节庆,应该做到软硬结合,软的是节庆活动本身,硬的是在地面上形成标志性的建筑物,具有纪念意义的。
    石浦的实地考察给我的印象非常深,马可•波罗所写的“帆樯如林,挥汗如雨”的场面是何等壮观,而这种感受正是石浦港给我的。但是,当我不得不离开的时候,我能带走什么呢?开渔节结束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能带走什么呢?所以,我觉得开渔节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是存在一定的缺失的。借鉴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黑黑乎乎的普洱茶饼加以包装并配上精美的茶具,可以卖到上千上万,我们象山是不是也能开发一种可以带走的旅游产品?
    节庆本身不卖钱,但是通过挖掘象山当地资源和特色产业,借节庆活动的平台,从而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这应该就是开渔节的意义。

TOP

  昨天中午12时东海开渔 石浦万人空巷送千舟竞发

  2009-09-17 05:04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王丹静 王益敏

  浙江在线09月17日讯“开渔喽……”昨天上午,第十二届中国开渔节开幕式暨开船仪式在象山石浦港举行。据了解,最快今天就会有一艘渔船回来,“东海第一网”今晚就能摆上象山石浦东门渔村的餐桌。


  千舟竞发奔东海。 本报记者 盛高 摄

  浙江在线09月17日讯“开渔喽……”昨天上午,第十二届中国开渔节开幕式暨开船仪式在象山石浦港举行。12点整,悬挂彩旗的大马力渔轮一起驶出石浦港,出海捕鱼。最快今天晚上,石浦游客就能尝到东海第一网海鲜。

  渔家做好所有准备静待出发

  昨天早上9点,“浙象渔运117”的船老大许连刚悠闲地坐在甲板上抽烟。老许说,他早就把出海所需要的物品都准备好了,就等着出发的时间。

  老许的渔船是一艘收鱼船。一到开渔的时候,他就跟着捕鱼船一起出海。捕鱼船在海上捕到鱼后,就会和他联系,他开着船过去收鱼。

  “我这辈子都是靠海吃饭的,年轻的时候跟着别人去捕鱼,5年前自己花150万元买了这艘收鱼船。”许连刚说,“现在船上总共有15个工人,都是跟了我好多年的‘小兄弟’。”

  张敬爱今年46岁了,他是安徽人,已经跟了许连刚8年多了。如今,老张已经对渔船很有感情了。

  “整条船有45米长,6.5米宽,船上有7000只冰盆,每只冰盆可以装40斤鱼。”老张说,每出一次海,如果满载而归的话,能带回来140吨鱼。收鱼船相对捕鱼船每次出海时间会短一些,一般来回只需要3到5天,“相比一般的捕鱼船,一出海就是半个月要少很多了。”

  老张告诉记者,他们出去一次,油费加上80多吨的冰块以及食物的开销需要3万元左右,收购捕鱼船上的鱼需要花50多万元,靠岸后,这些海产品能卖70-80万,一般出一趟海,能赚个10来万。

  10点30分,船员们就开饭了。菜是自己烧的,一共三个菜,分别是豆腐烧肉、茄子和冬瓜咸鱼汤。老许说,为了能准时出海,今天提早开饭了,船上还预留了5天左右的蔬菜。

  汽笛声声千舟竞发

  张丹丹是石浦镇居民,在镇上开了一家棒冰批发的小店。不过昨天她的店没有开张,她那一家子都到岸边给渔民朋友们去送行了。她说,虽然自己家里没有渔民,不过石浦是以海为生的,渔民朋友的出海、收成是每一个石浦人都所牵挂的。

  昨天上午,石浦渔港的岸上,临海房子的楼顶,海边的山上、岛上、树上,到处挤满了老人、妇女、小孩等。他们和张丹丹一样,都是来给渔民们送行的。

  “呜……”中午12点整,随着汽笛声、角号声、鞭炮声,2000多艘渔船首尾相接,向大海深处驶去。

  “这场面太壮观了。”黄牡丹说,自己虽然是石浦人,但因为在外工作,一直没有看过开船仪式,昨天的开船仪式让她十分震撼。

  东海第一网最快今天上桌

  开船仪式后,2000多艘渔船开始出海捕鱼。由于出海费用较大,一般渔船出海后都要10天半个月才能返航,不过一部分鱼虾会通过拖渔船先带回来。在附近的渔山渔场进行捕鱼的船只,经过半天或一天的捕捞就能返航。

  据了解,最快今天就会有一艘渔船回来,“东海第一网”今晚就能摆上象山石浦东门渔村的餐桌。到时,这些海产品将会由东门渔村的渔娘们主厨,烹煮出石浦老三鲜、鱼糍面、三鲜鱼胶、咸菜墨鱼、双色鱼丸、雪菜黄鱼等石浦海鲜特色菜。

  到时候,来自江浙地区近500位参加“开渔之旅”的游客,都将有幸亲临东海第一网品鲜会,真正尝到透骨新鲜的虾鱼蟹鲎。

  宁波市民也别急,3到5天后,你们也都能吃到透骨新鲜的东海海鲜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