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起步 一张崭新的海洋文化蓝图正徐徐展开
新浪 2011年11月02日10:17
舟山晚报
打造一个集海岛生活、海洋运动等内容于一身的海洋文化创意产业链
围绕龙头项目形成产业集聚群,目标国际化
高端起步,树立文化产业的舟山品牌
最近几年,世界进入了一个文化时代,文化软实力成为城市发展新的战略着眼点。不久前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四面环海的舟山,其文化因海而生,也因海而兴。市委市政府已确立了我市“四海”发展目标之一:海洋文化名城。那么,该如何发挥自身的海洋文化优势,把舟山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名城?
在10月29日举行的“鲁家峙岛·中国海洋文化创意论坛”上,来自国内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产业链、发展条件、品牌定位、运营模式,以及文化保护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出发,共同探讨了新区海洋文化蓝图,为舟山的文化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打造海洋文化创意产业链
陈少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舟山发展文化产业,首先需要定位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我们以什么吸引外地人来消费?第二个问题就是吸引怎么样的人群来消费?
国内有海有沙有涛声的地方很多,在竞争中,拥有怎么样的资源是能否吸引外地人前来的核心问题,而资源创新则是这一问题的关键。中国传统的旅游方式是观光游玩,一刻不停地往前走往前看,这种旅游多数是一次性的,而且持续时间短,产值并不高。舟山目前的旅游方式也多是如此,海洋旅游还受季节因素限制,而且海鲜品尝、下海游泳等项目只有对喜欢的人群才有吸引力。
那么,要突破传统旅游方式的限制,就需要发展文化旅游,以文化产业和活动经济加以弥补。文化旅游是当代文化创意活动的旅游,是一种活动经济,突出体验性、多次性和密集性,包括各类会议、展览、博览、体育赛事、节庆、游学、夏令营等。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可以吸引到普通百姓,也可以吸引到商人、艺术家,甚至公司机构。
因此,舟山的目标和前景就是要从舟山的海洋文化、渔文化延伸开去,打造一个集海岛生活、海洋运动、生态养老、商业贸易、艺术创作、文化传播等内容于一身的海洋文化创意产业链。这样一个文化创意产业链,它的产值将是巨大的,而且还能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益。就像“赌城”拉斯维加斯,它的核心产业赌博业只占产值的五分之一,而它的延伸产业会展、购物、酒店等产业贡献了五分之四的产值。
规模化、创新化、国际化
王齐国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
文化产业首先是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其次是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因此它强调经济效益也要求社会效益。舟山群岛的星罗棋布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分散,产业的分散又导致单一化的运营模式,这是舟山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制约因素。
因此,舟山文化产业能否发展和繁荣,取决于能否正确选择合理、有效的优秀商业运营模式,将同一产业或者相关的产业集聚在一起,集聚效应一旦形成,就会形成一个自我积累的正反馈过程,使产业群落拥有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并不断为其进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这样能够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文化产业发展起来了,但能否具有并且长期保持生命力则取决于它的内容能否创新。舟山现有的文化内容很丰富,但是这些内容大多不是舟山所独有的。我们只有通过创新,创造新奇独特的并且有震撼力的内容,并围绕现有的普陀观音文化、沈家门渔文化等高品质的文化资源,集中相关资源打造龙头项目,再围绕龙头项目进行产业链配置,才能丰富并提高舟山文化产业的内容和内涵。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产业中,市场化视野被越来越重视,但国际化却相对显得薄弱了些,主要是因为一些企业感觉国际化门槛太高,目标太远,无从下手。舟山处于开放的前沿,如果能够做到做好国际化,不仅为中国消费者服务,也为世界消费者服务,那么舟山的文化产业无疑将具有勃勃生机。这就需要生产者和创意者有国际胸襟和气度,有国际化的视野。
高端起步树立文化产业的舟山品牌
金元浦 (人民大学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舟山,虽然目前只能算是三四线城市,但是却具有一系列高端的文化元素。普陀山观音文化、朱家尖沙雕文化、沈家门渔港文化等文化元素都独具特色,并且已经具有了较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舟山的文化产业已经具备了高起点的基础。
在当下这个经济、文化、社会以及个人生活方式转型的时期,舟山文化创意产业应在海洋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及十七届六中全会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政策支撑下,更进一步,跨越传统观光旅游的模式,走向高端新业态。具体说来,就是要站在创意、创新的高度,从高端产业入手,以数字化等高新技术促进文化的产业化,改造传统文化生产流通方式,来带动整个创意产业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舟山的文化创意产业应在转型升级中把握机会,不拘泥于传统的文化产业分类,跨越边界、因地制宜,将“海天佛国、渔都港城”的宗教文化、渔港文化、海鲜文化、武侠文化,以及休闲文化、生态文化等其它相关文化融合并且创新,从文化旅游产业走向海洋体验产业、休闲娱乐产业、生态养生产业,走向商务会展以及艺术创作等高端产业。
只有做得比别人早、比别人精,站得比别人高,眼光比别人放得长远,舟山的文化产业才能在众多的沿海城市以及周边的文化名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树立起文化产业的舟山品牌。
渔港文化的保护和建设
陶立璠(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长)
所谓海洋文化,顾名思义是和海洋相关的文化的创造和传承。它可以分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层面,物质的是指海洋的自然环境、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与海洋有关的物质文化创造和传承;精神文化,包括了渔业民俗文化,如衣食住行、渔民信仰、渔业禁忌、口头传承等。这些都是构成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海天佛国”、“印象普陀”,渔村古居、渔民习俗、渔民艺术、民间传说等等,舟山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信仰文化、渔港文化,是多姿多态的文化生态。
渔港是海洋文化的滋生地,失去渔港谈海洋文化是毫无意义的。在发展新文化的今天,舟山应该走保护与发展并重的道路。我们不反对海洋文化建设中的创意,但保护传统文化,坚守精神家园,是发展现代渔港文化的前提。
柳和勇(浙江海洋学院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近年来,舟山利用渔港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渔港文化活动,继承了宝贵的海洋渔文化遗产,弘扬了优秀的海洋文化精神,特色鲜明,成果丰硕,影响深广,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目前,舟山群岛已成为国家级新区,如何在舟山新区建设背景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我们面临的紧迫现实,也是思考渔港文化建设未来发展的现实问题。
未来的舟山新区渔港文化应是以现代渔文化为核心并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传统风貌的文化内涵构成,汇聚着具有现代性和国际性特征的多种渔港文化。可以从三个层面去解读,渔港精神性文化内涵是核心,反映渔港文化的特质,显示渔港文化的发展目标;渔港文化载体内涵是渔港文化的具体构成和表现,承担着渔港文化的具体功能;品牌形象内涵是渔港文化的精美名片,是对渔港文化个性特点的高度概括及形象展现;这三个层面内涵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
要围绕“中国渔都”这一珍贵的文化品牌精心设计渔港文化的宣传、塑造和展示。如根据渔港的环境、性质、特点及功能等进行建筑景观文化建设规划和优化设计,形成外观性的渔文化氛围。
也可以组织力量创造一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渔审美文化作品,既反映多彩的渔港文化,又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我们是否可以先做好“四个一”,使其在全国有影响:一张图画:提升渔民画的质量;一支歌曲:谱写中国渔都之歌;一个舞蹈:表现舟山渔民生活;一部游戏:开发电脑捕鱼游戏。(叶晞、罗佳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