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京城81号》:从都市传说到恐怖电影

《京城81号》:从都市传说到恐怖电影

时间:2014-07-25 03:13  来源:新快报  ■ 图宾根木匠



  所谓都市传说,英文叫Urban Legends,大致是市民间流传的一些极具传播性的小故事,以荒诞不经的恐怖故事为主,各种坊间奇谈鬼魅祟怪等等,有点现代聊斋的意思。长久以来,都市传说是恐怖电影改编的重要题材来源,不过近年来的国产恐怖片对本土都市传说的开掘并不太多,《京城81号》算是填补了一个小小的空白。

  美国民俗学家布鲁范德曾出版过《消失的搭车客》一书,专门研究美国都市传说的社会文化意义及其形成机制,以至于布鲁范德被称为“都市传说先生”。按照民俗学研究的观点,每一个广为流传的都市传说都有密切的社会文化土壤,譬如美国就满是关于开车和鬼魅乘客的都市传说,而中国则以鬼宅女鬼什么的为多,显然前者映照着美国的现代生活方式,后者则更多反映出中国的农业儒家文化色彩——《京城81号》也是一个充满冥婚、女鬼复仇、红衣小女孩以及封建宗族对女性压榨等元素的“传统”中国诡异故事。

  不过电影毕竟是当代都市文化的产物,都市传说也是现代城市文化的产物,与乡野怪谈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我们也在《京城81号》里看到一条贯穿始终的当下时间线索,一方面与银幕下坐着的观众达成契合,另一方面也是让传统“鬼”故事穿越时空有了现代都市传说的意义,而那段民国年间的女性爱情命运悲剧,也与当下的“三角恋”故事形成了呼应,从而使观众更有代入感——如若不然,一段流传日久的“鬼”源流,又并非《聊斋志异》之类的经典,很难让观众提起兴趣买票。

  《京城81号》把“朝内81号”这个北京著名的“鬼宅”传说作为了叙事基石——美国人的都市传说是充满流动性的汽车(据说渊源可以溯及中世纪的“神秘马车”传说),我们中国人还是习惯于“安土重迁”宗族意味浓厚的不动产祖宅(日韩也有类似特点,譬如著名的《咒怨》系列),所以整个电影故事就围绕着这栋充满诡异传说的宅子展开,一个女作家带着一个女儿住进一栋鬼气阴森的大宅,这几乎成为恐怖电影的“标配”。当然,“鬼宅”是恐怖电影经久不衰的空间背景,大名鼎鼎的《闪灵》也可以被看作是“鬼宅”电影的代表作,而早在黑白默片时代,《猫和金丝雀》这样的“鬼宅”电影已经大行其道(杂糅喜剧元素),《京城81号》无意间勾连起了这段世界恐怖电影史上的隐秘脉络。

  煞费苦心的民国“女鬼”故事在当代背景下不得不悄然收场,而当下的鬼魂作祟观众们也都明白,不可能有鬼,最后势必会有符合唯物主义的反转解释,这是国产恐怖片不可逃脱的宿命。不过这也对编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总的来看,《京城81号》达标。

TOP

北京第一“鬼屋”成热门旅游景点 游客排队探险

2014年07月22日 来源: 新京报


昨日,朝内81号院,一名男子在楼内参观。


近日一部以京城老宅为背景的惊悚片上映,吸引了众多“探险迷”来到真实存在的“朝内81号”探险。


    近日,一部以京城老宅为背景的惊悚电影《京城81号》上映,真实存在的朝内大街81号院吸引了大批“探险迷”参观。该院中两栋本是民国时期美国天主教会用作培训学校的老楼,因年久失修的破败感和网上流传的恐怖传言,逐渐被探险迷们冠以“京城第一凶宅”之名。

    昨日,朝内81号院管理方表示,慕名而来的参观者近期激增,木质结构的百年老楼存在安全隐患,希望游客能理性看待这座古宅。


    游客排队分批“放行”

    昨日下午,朝内81号院铁门关闭,朝里望去,两栋三层小楼楼顶爬山虎密布,灰瓦片加上古旧的窗口,让两栋楼在整条街显得与众不同。门口,聚集着10多名等待进入参观的年轻人。此前,已有好几批游客依次入园。

    在网络上,这座院落因“曾有军官太太在东楼内上吊”的传言而出名,常年吸引探险迷进去一探究竟。虽然该院的产权单位北京天主教爱国委员会多次辟谣称,这里只是民国时期美国天主教会用于培训传教士中文的学校,但仍没影响探险迷的热情,近期上映的电影更是增加了该院落的热度。

    “电影上映前后,慕名来的人激增了几倍,周末陆续来了上千人。”昨日,在门口值守的教会工作人员任先生称,甚至有游客拖着行李,离京上火车前还来看上一眼,由于来人太多,他们只好要求游客排队,分批进入。


    台阶断裂破损存隐患

    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让朝内81号院的管理人员“压力山大”。“毕竟是栋100多年的老楼,年久失修,安全隐患挺多。”已在此值守一天的管理员任先生说。

    在81号院的西楼东门,进门走廊上已有两个1米宽的空洞,四周被木板钉成的围栏挡住。东楼内,二楼参观者的脚步常让一楼的楼顶落灰,不时还有小石子飞下。一些木质台阶已有断裂和破损。两栋楼内虽然有“危险,请勿靠近”的提示牌,但牌子都被拆下。

    北京天主教基建办公室主任孟奇介绍,他们曾在大门上、楼内贴了禁止入内提示,有几次干脆锁了门,但仍有好奇的探险者翻墙进入,损坏了不少提示牌,反而更不安全,“上周末因为参观者太多,最终报警了才把人驱散。”

    孟奇表示,基于现在的参观压力,他们除了加派人手看护外,已向文保等相关部门申请修缮,“我们会尽快走流程。”孟奇也呼吁,市民能理性地看待这座古宅。


    ■ 探访

    在网上,关于北京“凶宅”的议论众多,昨日,记者到几处流传较广的“凶宅”一探究竟。各处的工作人员均表示,那些离奇的传说,均已被多次辟谣。


    红字随处见 地下室人气旺

    昨日,刚进大院的游客纷纷拿起手机、相机拍摄。

    东西两座西洋老楼的墙面上,墨绿色的爬山虎密布,相比东楼,同样破败的灰色调的西楼略显阴森。

    年久失修的老楼内布满灰尘,木质楼梯踩上去吱吱响,墙壁到处都有探险者们留下的红色字迹,楼顶上的短截钢筋根根指向地面,楼内不时有女游客故意制造尖叫。

    整个老楼最吸引游客的是地下室,“因为电影里有关于地下室的恐怖情节。”但参观完地下室的游客很失望,“黑乎乎一片,啥也没有。”

    管理员任先生称,出于安全考虑,他们晚上将彻底关门,禁止游人进


    正在修缮 保安笑对闹鬼传闻

    小石虎胡同33号院曾因纪晓岚描述此院落“睡后多为魅出,不知是鬼是狐,故无敢下榻其中者”被传为凶宅。

    昨日,院落四周被围上挡板,院内八九间破旧古屋坐落其中。附近值守的城管人员称,施工现场不便开放,内有专人24小时值班。

    不一会儿,有两名女士向工人询问闹鬼传闻,被否定后悻悻离去。值班的保安面对“凶宅”传闻时笑称,“怎么可能闹鬼,我们晚上都住那儿,住一个多月了。”

    据记载,此处曾为多位名人的住所,为了保护此文保单位,6月12日曾在此经营的400多家商铺已全部腾退,文物开始修缮。


    “照壁怪影”年久失修已倒塌

    恭王府被传为“凶宅”,主要与解放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搬入此,一些“学生见鬼”的流言有关。此后,还传出有保安看见王府内的“照壁怪影”。

    昨日,恭王府内游客络绎不绝,工作人员说,目前还没见过有前去探索离奇故事的游客。对于网上流传的离奇故事,恭王府的工作人员都表示质疑,“听说过一些故事,但谁都没见过,不可信。”

    巡逻人员王先生说,他夜间巡逻从未见过怪事。

    工作人员介绍,之前流传过“照壁怪影”故事的梧桐院照壁,因年久失修和腐蚀已倒塌,离奇故事早已被专家辟谣,并用科学原理解释过。


    说 法

    人们对朝内81号院的探索,从一些角度反映了普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文物古建多样性的兴趣,但这样的兴趣应该建立在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事实的研究之上。朝内81号院事实上是小说和电影的由头,故事实际上与这座真实存在的院落及其历史并无关系,院子曾是天主教会传教士的宿舍,我并不觉得有何恐怖。

    我小时候曾对西什库教堂有过恐怖心理,那个时代,教堂常常被影视剧描述成迫害孩子的地方。长大后,随着对西什库教堂拥有育婴室、图书馆、医院等历史背景的了解,恐怖感也随之消失。其实就是一种流传加心理暗示,但在得知事实后,应该适当停止猎奇。

    历史娱乐化已经成了一种倾向,满足大众娱乐需求的包装可以理解,但人们更应该对历史、对见证历史的文物古建给予事实上的尊重。

    ——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

    记者 刘珍妮 见习记者 凌晨 李婷婷

    摄影王贵彬 李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