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不少古树遗落乡间无人监管 网友一致呼吁保护

不少古树遗落乡间无人监管 网友一致呼吁保护

中新网 2012年01月31日 08:13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各地网友发来100多条古树消息 保护古树成一致呼声

  不少古树遗落乡间无人监管 春节回家邀您拍摄古树

  记者温中豪李岩文洪波图

  核心提示  

  针对社会各界反映的古树线索,本报记者与自然之友河南小组志愿者、林业保护专家昨日兵分两路,对省内部分尚未纳入政府保护的古树进行了实地探访。结果发现,这些遗存于乡间的古树,在城市建设、自然灾害等重重干扰下,生存状况大多令人忧心。如不能得到及时救护,诸多“疾病缠身”的古树将难以安度晚年,有可能在短时间内从我们身边彻底消失。

  老榆树

  在墙缝间倔强生长

  古树档案:榆树

  生长地点:郑州市古荥镇

  树龄:至少100年

  保护状况:尚未纳入保护

  昨日上午,记者与自然之友河南小组志愿者彭保红等人来到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古荥村,根据村民指引,在村民孙百顺家旁边见到了一棵大榆树。

  这棵榆树生长在村内池塘岸边,高大魁梧,长势还算不错,除面向池塘一侧外,其他三面都是村民院落的围墙,位置十分偏僻。在狭窄围墙的阻挡下,直径足有1米的大榆树生存空间非常有限。

  “我小时候,这棵榆树就已经很大了,到现在为止,少说也有100年了。”今年60岁的孙百顺说,在农村宅基地本就不多的情况下,村民建房时仍把这棵树的位置留了出来,“大家都知道,古树都有灵气,不能随便动。”

  由于没有挂牌,也没有纳入保护,对这棵大榆树的确切种植时间以及典故,孙百顺说他不知道。该村其他多位老人,也都说不清楚。“老榆树已经不多见了,现在看,这棵老榆树也有一些枝干枯萎,可能也有病虫害,希望能得到救治。”孙百顺说。

  老国槐

  因病虫害而出现退化

  古树档案:国槐

  生长地点:郑州市古荥镇

  树龄:200年左右

  保护状况:尚未纳入保护

  在古荥镇古荥村八组村民陈阳亮家,记者与志愿者还见到了一株国槐树。这株国槐主干需要两名成人才能合抱,主干布满孔洞,枝干只剩下了一侧,同样尚未纳入政府保护,至今也没有挂牌。

  今年82岁的郑州市31中退休教师陈阳亮说,他家的这棵古槐树,应该栽种于清代,距今至少已有200年历史。

  “这棵老槐树,在我小时候,树荫能盖住整个院子。后来因为病虫害、自然灾害,老槐树出现退化,前几年孩子建房,实在绕不过去,又把老槐树的一个枝干截去了。”陈阳亮说。

  自然之友河南小组志愿者彭保红说,国槐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落叶乔木植物,是中原地区土生土长的“当家树种”,在我省分布较广。在我省已经查实的古树总量中,国槐占有不小比例。

  两棵古槐

  陪伴小村三百年

  古树档案:国槐

  生长地点:新郑市辛店镇

  树龄:300年左右

  保护状况:尚未纳入保护

  “我很担心地面塌陷后,两棵古槐也会被埋到地层里。”昨日上午,在新郑市辛店镇颜庄,村民颜东卫望着两棵大槐树说。

  这是两棵相距约百米的国槐,它们已和这里的颜氏村民相守了300年左右,但如今,人和树要挥手道别。因村子下面已成煤矿采空区,村民们要陆续搬离这个地面上随处可见裂纹的村子。

  两棵老槐树遥遥相对,靠北的一棵树,树身高大颀长,两名村民伸手合抱,方能勉强合围这棵古树。

  村民颜景林说:“我们这个村1000多口人都姓颜,是从山东曲阜迁过来的,是孔子弟子颜回的后人。当年迁到这里时,颜氏三兄弟在此栽了三棵槐树做纪念。可惜的是,长得最大的一棵在上世纪50年代被锯掉了。”

  随行的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授董云岚说:“这两棵树太漂亮了,值得政府介入保护,应该挂个牌子。”

  老柳树

  游人热衷“到此一游”

  古树档案:柳树

  生长地点:黄河大堤黄河二桥以东

  树龄:100年左右

  保护状况:尚未纳入保护

  昨日下午,在黄河大堤黄河二桥以东的马渡村路段,记者根据村民介绍,见到了一棵百年大柳树。

  记者看到,这棵柳树目前生长在黄河大堤的一个坝头边缘,两条粗大的枝干朝向河中,根部直径足有1米。

  据附近马渡村村民李先生讲,这棵柳树属于黄河岸边树龄最大的一批。每到夏天,这棵柳树依然枝繁叶茂,不少人喜欢到此逗留观景。

  在这棵柳树的主干树皮上,不少人还用笔写下了“到此一游”的字样。

  “你看看,它的根部要是再枯下去,肯定支撑不了上边两个大树干,非歪倒不可。”李先生说,这棵柳树年代久远,就像老人一样,需要细心呵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