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乡风 武陵旧事之58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乡风 武陵旧事之58

乡风  武陵旧事之58
  
  电影院象一个夹心饼干,围墙在外面包一层,里面放映厅又包一层,最核心处才是观众排坐处。围墙在南西两而是标准的围墙,外面张贴着电影海报,南墙重以电影情节画面为主,突出电影片名演员人物情节画面,西面呢,则是电影院常常开展的活动,活动猜迷擂台赛什么的。东面沿着电影院墙留有一条通道,可以直行到后院,那是放映公司办公楼,有一片花园,同时也是电影院的北墙了。后院北有一楼,四层内走廊,现在是文化出版局文化体育局办公楼。它的大门正对着北大街,对面是县ZF大楼,左侧为北门街与北大街相接处,建国前为旧城北城门楼,城门楼1958年时拆除,其时县剧团一对夫妻居住其上。
  放映公司是哪一年变成文化局办公楼的?早些年,它可是在南较场东北角,与文化馆合署办公的。办公楼与电影厅之间那片花园,把这儿变成一个宽松轻快的天地了。有一天,一位名字叫敖景余的老师,忽然调动到这栋办公楼上班,那是他刚刚乡村老师赵昕编辑油印了一册诗集后的事,这册诗集里清新自然的诗句,在我所编辑的油印刊物以专刊的形式推出过。那份《速写》月刊,以每期一万二千字的篇幅推出过山区师生的文学作品,油印效果不算好,敖景余说,什么时候能够推出一份以校园作品为主的刊物呢?不是油印是铅印,不是薄薄的一册,而是厚厚沉沉的一本,十万字左右三十篇文章吧?它与文联刊物《晨光》不同,那是一位以文学创作为主体的刊物,而《乡风》是以校园文学为主体的。
  文化局创办刊物,推出县内文人学士诗作画册,其来有自。
  那是1962年,文化局编辑有一份《演唱材料》,发表业余作者的演唱作品。此前武陵人创作活动其实从来没有停止过,清道光年间即有木刻印刷。民国时期有“福华石印局”“泰华石印局”“恒记石印局”,1949年,县国民ZF组织几家石印局联合成立“中国文化服务社武陵分社”,总社在重庆市,承印报纸等,可两色四开八开的。武陵文人的阵地最重要的是乡民口碑与墙壁画面,是张贴的白纸黑字条幅。比如说绘画,旧社会文人墨士有精于丹青者,代有传人,作为修身养性即兴娱乐之道。提及书法,明代周清善书正楷,书写的颜大学士《碑铭》等颇有造诣,笔力严谨,端庄清秀。清代县人甘药樵书写之《六言联》以隶字著称,王瑾书写之《视听出动之箴》,以篆体取胜,但入选和遗作无考。武陵民歌内容丰富,曲调优美,流行广泛。主要有号子山歌田歌灯歌小调风俗歌宗教歌儿歌等几大类,因毗连川陕,除当地流传有大量的口头文学创作外,流入境内的民间故事传说也有相当数量。传说种类的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购物传说等,唱本57种内容涵盖古今,民乐由打击乐吹秦乐弹拨乐等乐器组成,各有不同的板式和曲牌。民谣在民国时期即有揭露国民党官吏贪污腐化现象的《走一步》等。原无曲艺的武陵,由游方艺人传入境内,有莲花落渔鼓道情河南曲子和河南坠子等,抗日战争时出现了相声快板等。1930年,邑人高镜如以北洋军阀吴心田部旅长牛育椿,盘踞武陵,勾结土匪豪绅割据的故事,创作《扭天记》戏剧。1942年,县人甘凯堂撰写《血债》,揭露日本侵略者残害中国人民的罪行,后来上海大东书局出版发行的。
  建国后发表园地多为墙壁,发挥艺术“鼓志气,善教化”的作用。土地改革时期,县文化馆美术干部陈问,张湘泉等人,绘画“土地回老家,合理又合法”等壁画,布满城乡。1956年,陈问以建国后修建的第一条般山渠为背景,创作了连环画《解放渠》,全册43个画面,32开本,1958年出版发行。1956年,文化馆干部创作的国画《偏头山》,业余绘画爱好者张湘泉,陈伯翔创作的水彩画《春》和《三春花鸟》,入选襄阳地区美术作品巡回展览。
  《演唱材料》的出现,为这些武陵文人提供了阵地,当时以演唱作品为主。次年改名为《竹溪文化》,创作的三句半《改邪归正》广泛演出,参加襄阳地区现代节目观摩汇演时获奖,表演唱《七姐夸夫》《走过十里好风光》获奖,先后在地区省级刊物上发表曲艺作品:快板书《新文化占领向阳坡》,大鼓《女石匠》《编土筐》,花鼓坐唱《》《王三火娶亲》,鼓书词《玉莲取环》等。
  1973年,《竹溪文化》改名为《竹溪文艺》。1979年再次改名为《山泉》。1980年4月,县文艺创作组成立,此刊遂与文化馆脱离关系,成为文联的机关刊物了。这一年县文化馆建立4个皮影戏班,坚持常年巡回演出。
  可惜的是,敖景余编辑《乡风》季刊两期后,工作调动离开了文化局办公室,不再是电影厅后院这栋楼的工作人员了,此刊遂停办。这算是上世纪末武陵文化局最后一声对文坛的吆喝吧!
  
  
武陵旧事之一    龙王
武陵旧事之二  绿茵
武陵旧事之三  货场
武陵旧事之四  交易所 
武陵旧事之五  筒子面
武陵旧事之六  城隍庙
武陵旧事之七  小人书
武陵旧事之八  幼儿园
武陵旧事之九  丹凤眼 
武陵旧事之10  油炸桧 
武陵旧事之11  王长店   
武陵旧事之12      叛逆
武陵旧事之13    邵子南  
武陵旧事之14  缝纫机  
武陵旧事之15  画册子
武陵旧事之16  特价书
武陵旧事之17    武衙门 
武陵旧事之18  土车站
武陵旧事之19  读书室
武陵旧事之20  菜店
武陵旧事之21   广播站 
武陵旧事之22  户房 
武陵旧事之23  药王庙 
武陵旧事之24  罪恶值
武陵旧事之25  护城堤 
武陵旧事之26  邓家巷子 
武陵旧事之27  自来水
武陵旧事之28  医校  
武陵旧事之29  卫生局 
武陵旧事之30  第二楼
武陵旧事之31  豆腐社
武陵旧事之32  三岔口 
武陵旧事之33  南较场 
武陵旧事之34  苹果园  
武陵旧事之35  灯光球场 
武陵旧事之36  竹林边  
武陵旧事之37  汽车队 
武陵旧事之38  文化馆
武陵旧事之39  戏台  
武陵旧事之40  薪传
武陵旧事之41  交通局
武陵旧事之42  汽车站
武陵旧事之43  丁字街
武陵旧事之44  南门外
武陵旧事之45  大礼堂
武陵旧事之46  山二黄  
武陵旧事之47  建筑队
武陵旧事之48  孙世武
武陵旧事之49  三元寺 
武陵旧事之50  县医院 
武陵旧事之51  观音阁
武陵旧事之52  电教队 
武陵旧事之53  人民银行 
武陵旧事之54  百货商店
武陵旧事之55  人委会 
武陵旧事之56  电烤馍 
武陵旧事之57  瓜子 
武陵旧事之58  乡风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