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电教队  武陵旧事之52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电教队  武陵旧事之52

电教队  武陵旧事之52
  
  现在的武陵电影院处,北门内东侧那一片,早些年是菜园。1966年,修建18米跨度的县电影院,在放影楼结构中,最早采用混凝土现浇楼盖。1968年7月峻工,面积830平方米,安装座椅834个。那么在此以前,电影院叫什么名字?又是在哪儿安家呢?
  南门内东侧靠近城墙那一处。
  说起放电影,在武陵县城却有一个笑话流传至今。因为建国前本县无电影事业,城乡居民少有人知道观看情境的。1952年,陕西少电影教育工作队到白河县放映,这个电教队路过武陵时,歇宿于此,应遨在南教场放映国产故事片《翠岗红旗》。这是1951年3月,文化部在全国26个城市举行了“国营电影厂新片展览月”活动,映出故事片、新闻纪录片20部,检阅新中国电影事业结出的第一批硕果,其中就有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翠岗红旗》。1934年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苏区翠岗的红军战士江猛子的新婚妻子向五儿,其父亲、妹妹均遭敌团长萧镇魁迫害,自己也被迫改换名姓流落他乡。为抚养刚出生的儿子,向五儿到地主封之固家当奶妈,她多次帮助游击队免遭敌人袭击。影片临近结束已是1949年,身为解放军师长的江猛子率队剿匪重返家乡,萧镇魁企图以险死守,被抓上山的向五儿设法让儿子小鸿下山汇报情况,将敌军一举歼灭,一家人终得团聚。
  这是武陵人第一次看电影。八十余岁的老人说起当年南教场人山人海的情景,如在眼前。恬静平和的农村生活,与他们的生活背景是如此相似,普通人成为战士,观众沉浸在电影故事中。部队出发时,席地而坐的武陵身子暗暗前伸,脑袋微微扭转着,匪军侵入江西红区镜头,战马冲击迎面而来时,斜转的武陵人再也坐不住了,纷纷弹起身子,从南教场影幕布边冲出场院。那一幕慌张忙乱的情意,老年人现在提起时,微笑的眼泪湿润了皱纹密布的脸。
  其实,在此之前,武陵已经走出过一个电影大师的,那就是高梨痕先生。高梨痕出生于1890年09月25日,湖北竹溪人,我国早期的著名电影导演。他号以飞,又名汉飞,济川,犁痕是他的艺名。1923年,参加由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摄制的影片《爱国伞》的演出。1925年,成为天一影片公司创始人之一。抗战时期,高梨痕在香港参加了义演拍片爱国活动。1937年执导《最后关头》,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爱国电影",台湾的电影史学家杜云之曾将本片选为"中国百大名片之一"。逝世于1982年10月16日。留有《上海话剧的诞生及其发展》、《上海新剧和电影创造人之一—斗D振铎》、《我知道的天一影片公司》、《上海电影界旧语》、《回忆沪军北伐先锋队学生军》等回忆录。但这一切与1952年观看电影的武陵人无关,毕竟当时能够走出小山城,到外面世界玩赏的人太少。
  几十年后,戴着纸眼镜的我,看一种叫做立体电影时,一如当年的老人,纷纷弹起身子,慌张忙乱的准备跑出电量院。我们不知道,自己重复了老一辈人第一次看电影时的情景咧。
  1954年,省ZF派出电教队,巡回放映于武陵各县。1955年11月,电教队定点于武陵放映,那是全省排名第86号电教队,共3名放映员。其后编为武陵电影放映第1队。次后省调入放映员,补充为第2队第3队,组成武陵电影放映联队,共9人,屡属襄阳专署管辖。当时放映点就是南门内东侧靠近城墙那一片。
  放映点在南门内,但办公领导们却不在这儿,他们在西关河南馆驻扎。1957年时,电影联队办公室也搬家到这儿。1961年10月,放映队改名电影管理站,依然由县文化科管理,1963年4月,文化教育合并,文化科改名文教局,1968年办公地址迁址南城卫生院及人委会民政局后院。这一年,新电影院建设峻工,选址于北门内。放映点属于五金厂所有了。
  建国前,武陵小五金生产相当发达,手工锻造都有祖传工艺,铸造水平极高。1953年城关个体户成立五金修配组,批量加工小农具砌刀菜刀等生产工具和日用品。1956年,五金修配组发展成五金社,1967年左右,五金厂成立,这与下建设于北门内电影院是不是有一点关系呢?毕竟电教队要搬家了,这一片都属于五金社所有啦。这段时间,全县的小农具生产均由五金厂承担。最初使用弹簧锤和标准复合铁,推广“明钢冷锤”锻打技术,工效成倍提高,新产品质量大为改进。1969年,铁农具总产量达36万件,自制出60吨压力冲床,螺旋式分形锯床等一系列机械设备。1970年,五金厂新产品远销陕西河南各省市。
  1970年,电教队的办公室迁址到北门东侧菜园处,当时建有平方8间,管理人员6人。南门内仅仅剩下五金厂一家啦。1983年,五金厂还获得过郧阳地区优良产品二等奖呢。
  八零年代后,上学放学时路过这儿,临街一溜儿台阶,明显高出街面两尺余,残缺的石阶青苔依稀可见,陈旧的厂房窗户锈迹斑斑,机械设备隆隆声响时时运转着呢。王金厂的特色产品三把钥匙锁,那种必须用三把互不相同的钥匙,联合起来才能打开的锁啊,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呢。
  
  
武陵旧事之一    龙王
武陵旧事之二  绿茵
武陵旧事之三  货场
武陵旧事之四  交易所 
武陵旧事之五  筒子面
武陵旧事之六  城隍庙
武陵旧事之七  小人书
武陵旧事之八  幼儿园
武陵旧事之九  丹凤眼 
武陵旧事之10  油炸桧 
武陵旧事之11  王长店   
武陵旧事之12      叛逆
武陵旧事之13    邵子南  
武陵旧事之14  缝纫机  
武陵旧事之15  画册子
武陵旧事之16  特价书
武陵旧事之17    武衙门 
武陵旧事之18  土车站
武陵旧事之19  读书室
武陵旧事之20  菜店
武陵旧事之21   广播站 
武陵旧事之22  户房 
武陵旧事之23  药王庙 
武陵旧事之24  罪恶值
武陵旧事之25  护城堤 
武陵旧事之26  邓家巷子 
武陵旧事之27  自来水
武陵旧事之28  医校  
武陵旧事之29  卫生局 
武陵旧事之30  第二楼
武陵旧事之31  豆腐社
武陵旧事之32  三岔口 
武陵旧事之33  南较场 
武陵旧事之34  苹果园  
武陵旧事之35  灯光球场 
武陵旧事之36  竹林边  
武陵旧事之37  汽车队 
武陵旧事之38  文化馆
武陵旧事之39  戏台  
武陵旧事之40  薪传
武陵旧事之41  交通局
武陵旧事之42  汽车站
武陵旧事之43  丁字街
武陵旧事之44  南门外
武陵旧事之45  大礼堂
武陵旧事之46  山二黄  
武陵旧事之47  建筑队
武陵旧事之48  孙世武
武陵旧事之49  三元寺 
武陵旧事之50  县医院 
武陵旧事之51  观音阁
武陵旧事之52  电教队  
  
  
  
  
  
  
  

翠岗红旗剧照.jpg


1.jp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