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云南大学民俗学09级研究生田野调查展

拉祜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许多学者认为拉祜族的祖先应该是属于古代羌人族系的民族。历史上曾经生活在青藏高原,过着原始狩猎和采集的生活,到了秦时,由于秦国的势力扩大,秦穆公图谋霸业,军队进入河湟羌人之地,大动武力,从此生活在河湟地区的羌人族系的民族不断南迁,拉祜族的祖先也不例外。大约到公元7世纪以后,拉祜族的先民继续南迁进入了今天四川的西南部,在此生活了若干年代以后,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战火的接踵而来,只得继续南迁。到了唐代,拉祜族的先民已进入了泸沽湖、宁蒗、永胜、丽江、洱源、漾濞、巍山、南涧等地,这时候有关拉祜族族称在文献中已有记载,如《新唐书•南蛮下》中出现了“锅锉蛮”一词,后来又出现了“锅搓”一词。“锅”拉祜语是“qhaw”意思是“山”,“搓”拉祜语是“chaw”意思是“人”,合起来意思就是“山里人”,现在把“锅搓”一词定为拉祜族最早的族称。到了10世纪末11世纪初期由于历史的变迁,拉祜族的先民们又不得不南迁了,这次迁徙分为东西两路,东路以“古宗”或者“苦聪”支系为主体,顺着哀牢山西侧和无量山东侧南下,到达了景东、景谷、墨江、思茅、西双版纳、新平、镇沅、金平等地,杂居于其他民族之间;西路以“倮黑”支系为主体沿巍山、云县到达了“牡缅密缅”即今天的临沧,这就是拉祜族分为两大支系的历史原因。到了宋代也有“锅搓”、“果葱”的记载,但可以肯定是沿用唐代的“锅搓”的。到了元代就有“倮黑”、“罗黑”的记载。如元代《经世大典•招捕录》就有“罗黑加”的记载,“罗黑加”意为“倮黑寨”。到了明代也一直沿用着“倮黑”一词,到了清朝雍正《云南通志》卷二十四里载有“喇乌”临安、景东有之,这个记载更接近于今天拉祜族的称谓。在以后的史料、地方志中也出现了“古宗、小古宗、野古宗、苦聪、苦葱”等的记载。现在许多学者都认为“倮黑”应该是拉祜族支系的先民,而“古宗”或“苦聪”应该是今天拉祜族苦聪支系的先民。“倮黑”一词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以前,1953年4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成立时把“拉祜族”这一称呼,依照本民族的意愿正式作为统一的族称肯定下来。
现在国内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境内的普洱、临沧、西双版纳、玉溪、红河5个州市的22个县内,其他州市和外省也有部分拉祜族。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国内的拉祜族人口为453705人。国外的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国家,包括缅甸、越南、泰国、老挝及美国,总人口有227491人左右。
2010年的时候第一次来到酒井乡达保寨
采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祜族史诗《牡帕密帕》传承人李扎戈






他和弟弟李扎倮一起当选非遗传承人

[ 本帖最后由 th001vu 于 2011-10-12 21:24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在翻译的帮助下进行采访

采访虽然要经过翻译,但依然有很多有趣的插曲~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我住的大叔家

大叔很热情,在听到我们讲到关于做衣服的时候就去穿起了现在普遍的民族服装

[ 本帖最后由 th001vu 于 2011-10-12 22:10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村子

村里的风光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我住的大叔家,其他家也基本是这样

我住的大叔家,其他家也基本是这样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他们村子大多数人信仰基督教

教堂,礼拜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回复 17# 的帖子

这位学姐是???

TOP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回复 23# 的帖子

09级的啊!

TOP

回复 25# 的帖子

哦~~~~大师姐 哈哈

TOP

西部回族田野考察小展示——宁夏固原篇(11级)
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固原市,是宁夏回族人口最为集中,民族传统较为浓郁的地区。我选取的调查点是固原市 彭阳县 新集乡 白河村的回族家庭。时间是2010年春末。
     苏家兄弟姐妹五人,大哥已结婚分家,二姐出嫁邻村,三姐结婚在固原市工作,四弟在读大学,小弟高中毕业就到北京闯荡。叔叔阿姨看守老宅,还带孙女。
  


苏家院子的门洞是黄土筑成,黄土高原的人家就地取材,院落全是黄土夯筑。古朴的院落,让人想起古代的普通人家民居。的确,在苏家后山上,确有一座烽火台遗迹,年代已不可考,但据村子的历史推测,不会晚于清代。
  
东厢房

东厢,建筑是中国传统式样。苏家民居主要有东西两厢,但正房却是土璧窑洞。这是因地制宜的结果。回族民居大多入乡随俗。但房子内部却装饰有古兰经字画,这是回族人家的典型标志。
  
滩羊.

宁夏滩羊,驰名天下,味道鲜美,至今难忘。苏家一共养了18头滩羊,今年新产下10只羊羔。小羊羔非常可爱,跟着主人屁股后面跑,甚是听话。滩羊毛是宁夏五宝之一,有软黄金之称。
  
清真菜
宁夏清真菜和西北大部分地区一样,以羊肉为主,有别于云南回族的牛菜。油香、馓子、馍馍也是常备食品。醪糟、甜醅子、酿皮则是广受欢迎的小吃。
  

汤瓶:汤瓶,这是回族人家必备的标志性用具,苏家放着的的汤瓶是做工较差的,临夏制造的汤瓶更为普遍,可惜他家没有。汤瓶是用来洗小净、大净、日常洗漱的。
  
太阳能.

苏家有太阳聚光加热器,这是政府科技下乡的结果,宁夏甘肃回族地区使用极广泛。回族一直都有崇尚先进技术的传统。
  
苜蓿.

苜蓿地,苜蓿是西北主要的饲料,牛羊的鲜美与此密切相关。饲料不靠谱
  
清真寺

白河村的清真寺,在西北,任何一个回族村子都有一座极其精美的清真寺,白河村的也不例外。目前寺中只有一位阿訇。住在别的村子。

这是一个普通的西北回族家庭,谈不上富裕,但教门虔诚,幸福指数很高。白河村的回族习俗和其他回族地区并无不同,家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子女中出一位哈只。

[ 本帖最后由 张多 于 2011-10-14 12:51 编辑 ]

TOP

河北保定易县后山奶奶庙

后山奶奶庙位于河北保定地区易县与涞水县交界的洪崖山(洪崖山在当地又被称作凤凰山和后山)上。后山奶奶庙最初是轩辕黄帝供奉祖先的家庙,后来也被刘秀之前的朝代的皇帝作为黄帝的家庙进行供奉的。直到汉代,刘秀被王莽追杀到此,获老奶奶搭救,刘秀称帝后便将老奶奶供奉于此,当作自己的母亲来供奉。后山奶奶庙在文革时遭到了严重破坏,但是当地百姓仍然坚持供奉,并在废墟上重新建立庙宇供奉老奶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回复 22# 的帖子

咦!照片还有偶滴功劳呢!

TOP

暑假参加了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办的“云南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生‘实地研究’暑期学校”,在民族研究院李老师的带领下,和十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一起去了迪庆自治州维西县作了一个调查。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暑期田野调查(二)

暑期田野调查(二)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