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诗词国度的文化遗产·2011教学版块

回复 28# 的帖子

B“宋代女性文学与酒文化”
[摘要]宋代女性文学与酒文化的联系得益于饮酒这一传统在宋代的延续与普及,以及一定的社会背景、时代风尚,男性文化也同样促使女性文学与酒交结。同时宋代女性写酒之文也承载了女性的生命、灵魂与情感,于是便呈现出悲情、真情,也突显理想和现实。

[关键词]酒女性文学宿缘悲情


宋代女性文学达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繁盛时期,蔚为大观的女性作家群,数量颇丰的诗词文佳作,使得宋代成其为文学创作的辉煌时期。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此时的女性文学与酒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据不完全统计,宋代女性文学中写酒的就有百来首,如此较大规模地与酒牵扯,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写作的主体尤以青楼艺妓、闺阁女性和宫廷妇女为多。那么是何原因促使酒走近广大女性并承载起宋代女性的美丽倾诉,是何原因使酒与宋代女性文学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开放一朵艺术奇葩?



一、宋代女性文学与酒宿缘

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宋代女性文学与酒文化的联系得益于宋代这个特殊的历史氛围,一定的时代背景、社会风尚和男性文化造就了宋代女性文学,也使酒这一华夏民族绵延不绝的饮品成其作品中一道美丽而忧愁的风景线。

众所周知,酒在中国有着相当的历史,并承载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的情感。而宋代经济的繁荣和特殊的饮酒风气,也使得酒成为上至帝王下到平民百姓的饮品。在这种机缘巧合下,女性与酒有了充分接触的机会。关于酒的历史,据载:

公元前21世纪建立的夏王朝各代统治者大都喜欢饮酒……尤其夏朝末代帝王桀,每天只知和宫女、侏儒等喝酒玩乐……周武王灭商建立了周王朝。西周的统治者以商纣王酗酒亡国之事为戒,开始实行酒禁政策……当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祭祀、会盟用酒和各阶层人们饮酒的礼仪规格与限制越来越松……两汉施行酒禁政策……虽说汉代统治者一再下令禁酒,但是远比不上秦代严格。……魏晋南北朝……人们对酒产生了特殊的兴趣。虽说时有酒禁,但是总起来看是放纵饮酒的……隋唐的统一,农业的持续发展,为酿酒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唐代各阶层人们均喜欢饮酒。

及至宋代,内忧外患,宋人不再具有唐代人的豪情壮志,他们转而在酒色之乡寻求安慰,及时行乐。于是统治者“对酒采取暗中鼓励的政策,借以多征收酒税以充实国库,所以宋代酒禁是松弛的……除了官僚士大夫外,市民饮酒之风也兴盛起来,各种酒肆在全国城乡普遍设立。”宋代人也颇懂享受,酒的品种也甚繁多,据《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的酒名就有玉练槌、思春堂等二十七种。另外,宋代又是一个文化充分发展的时代,宋代的统治者重文轻武,也客观上使得文化发展,为了避祸,人们纷纷转向案头。于是宋代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文人,如欧阳修、苏轼、柳永等,一大批优秀的作品随之出现。酒也成为士大夫所关照的对象,成为其文学中一个屡见不鲜的意象。在这样的时代,耳濡目染,女性便与酒逐渐走在了一起。女性文学与酒的结合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其次,宋代的礼教未如后世严苛,妇女的束缚尚未达到令人窒息的地步,这也从另一个方面给女性文学与酒的结合提供了客观条件。应该说有宋一代,程朱理学的压抑远没有如明清时那般严厉。尤其在婚姻上程朱理学的影响还未登峰造极,妇女也“并不完全被社会杜绝于所谓的公共领域之外。在特定的日子,她们还能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甚至在重大的节日里逛街、饮酒。《东京梦华录》卷六记载: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向晚,贵家妇女纵赏关赌,入场观看,入市店饮宴,惯习成风,不相笑讶。至寒食冬至三日亦如此。小民虽贫者,亦须新洁衣服,把酒相酬尔。
又如《历代词话》卷六记载:宣和间,上元张灯,许士女纵观,各赐酒一杯。一女子窃所饮金杯,卫士见之,押至御前。女诵《鹧鸪天》云:“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徽宗大喜,以金杯赐之,令卫士送归。

可见,女性饮酒在当时也是很自然的事,甚至得到统治者的默认,这样酒便自然而然地走进女性的生活中,并发而为文。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女子必须有一定的学养。而宋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尚未形成,所以女子能文并不是件可耻或离经叛道的事。相反,宋代很有一些女作家及其作品传世,如魏夫人、李清照、朱淑真等。对于宋代女性,家庭熏陶、社会影响培养了作家的创作素质。一些仕宦人家的闺秀从小就有学习文化的机会,受到父母良好的文化教养与熏陶……有的女子家庭不能教以文化,便拜名家为师……一些出身贫贱的下层女子,她们从小没有学习文化的条件,长大后,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如一些青楼女子出入歌楼酒肆,与士子文人交往,学习与吟唱名家诗词,应对达官贵人,久而久之,她们亦能诗词……

由此可见,女性拥有一定受教育的权利,而这种文学素养也使得其能拿起笔,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形诸笔端,作为生活中的酒,自然也成了其笔下的表现物。

再次,男性的好尚和文学上的追捧、唱和是促使女性文学与酒结合的又一重动力。在封建社会,男性的好尚自然成为女子努力的方向。如在歌馆酒楼,青楼女子为了赚得缠头,努力使自己多才多艺,以吸引男性目光。如《能改斋漫录》云:西湖有一卒,闲唱少游《满庭芳》,误举“画角声断斜阳”。琴操在侧云:“‘谯门’,非‘斜阳’也。”卒因戏曰:“尔可改韵否?”琴操即改作“阳”字韵。东坡闻而赏之。后东坡到西湖做官,常叫琴操把酒,作诗词唱和。可见,青楼女子才能的高低对其生涯有重大的影响。同时,作为青楼这一特殊的地方,所进行的一切必在觥筹交错中进行。而在酒精的刺激下,一切就更显得美妙。于是,作为酬唱,酒便很容易作为人们应景之作的对象。而宋代男性的姬妾为了赢得夫君的宠幸也同样注意培养自己的文学造诣,而她们又往往要侍宴,与酒更是不可分割。《苕溪渔隐丛话》云:“陆敦礼藻有侍儿名美奴,善缀词,出侑樽俎,每丐韵于座客,顷刻成章。”而男性也以女子聪慧而欣喜,并与之唱和,那么酒自然在女性文学中流淌,而女性文学也因此得到不断提升。女性也借由此来表达女性的内心世界,以期得到赏识、认可与心灵相通,并得到心灵的慰藉。或者说男性和女性一起在酒的沉醉中暂时得到了解脱、沟通与心灵相吸。所有这些,使得女性诗酒人生得以成为可能观。

TOP

回复 36# 的帖子

普洱茶的现代传说

        300多年前,云南普洱贡茶进京。在云南产地上路时,它还是青涩的生茶。历经五个多月地域和不通气温下的“自然发酵”,普洱茶伴随着风声,雨声,弦子声,融入阳光,水分与自然之气,最终变成了醇浓的熟茶。而那条神奇的茶马古道上,那些“马帮运途后发酵”的故事中,却留下了马帮人酸甜苦辣的人生。
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在其著作《马帮旅行》中对马帮生活有过精彩的描述:十天以来,我就是沿着这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踏着无数马蹄印,无数草鞋印,不停的走着,趴着,滑着,时而也骑着........在根本没铺过路面的地方,路上有许多坑吭洼洼,这是因为骡子往往总是踏着同一个地方而造成的,有的窟窿偶一英尺深,这种路云南人叫做“梯子路”,意思是说,走这样的路,就仿佛“爬楼梯”一般。如今再现的滇茶进京悠远的铜铃声,更增添了独有而神秘的文化,时光流转的变迁,它的历史人文气息却因此变得丰富,芬芳浓郁起来。
这里我留下的影像虽然有限,但与马帮人通行的经历让我久久不忘。2006年10月14日,行程8000多里,历时160多天的云南“马帮茶道.瑞贡京城”大队人马徒步抵达北京八大处公园。到达公园的当天早上,问起被马帮兄弟成为帮主的马帮后勤部长蔡国华“如果 邀   您用一个词或句子来形容这趟旅途,您怎么说?”他沉默片刻后,笑了笑,转身便走向了马队。
10月6日,我从河北涞源县境内开始跟随马帮采访,与他们行程6个多月相比,短短9天的时间,我所感受到得还谈不上全面,但他们的艰辛和快乐深深地感染了我。
马队里面出来最早的是一位叫熊正详的丽江小伙,它3月11日从深山老家出发,整整7个多月的时间,走破了6双鞋,脚底走的连泡都磨出来了,能起茧的地方都已经结起茧,疼痛从最开始的皮肉慢慢转到了筋骨,关节。可是既然踏上了这条路,就没有想过回头。
53岁的田士华是队里年纪第二大的一位,从普洱出来一个月不久,脚肿得像个超级馒头,曾经打道回去过,可没几天,他又赶上了大部队。此后,老田从未搭过一节便车,每天都挎着一把长刀,牵着他那只忠实的名叫“老黑”的狗。紧跟着打部队。
还有四川的桑拿天气,陕西的河水夜袭营地,山西的煤渣飞扬........所有这一切都没能难道他们。而当一切成为历史后,所有的艰难与惊险,也仅仅只是他们闲聊时稍微炫耀几句的话题。
        陕西秦岭抓鱼,山西草垛茧围堵野兔,篝火旁欢歌,加上还有3600瓶茶马古酒和数不清的啤酒为他们的旅途助兴,真是想不狂欢到不行。这些快乐和喜悦在他们到达北京那一天,依旧写在了每一个人黑黝黝的脸上。
        从春天走到冬天,树叶也变黄了。他们自己也从组队时为争马草打架而变得和睦。见识的增多,脾气的改变,连同一路的酸甜苦辣,都在他们心里刻下了永久的烙印并将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也许这就是他们此行的最大收获。
在漫漫古道上,行进的不仅是商旅文化,中国的中原文化,外来的宗教文化,异域文化也在此交流融合,而这些文学现象在行进的马帮人身上更体现无遗。

TOP

武当山的道教文化存在问题及传承建议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鲁迅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它在中国文明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武当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得到历代统治者的捧持和推崇,明朝时达到鼎盛:武当山先后被明成祖封为“大岳”,被明世宗封为“治世玄岳”,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道教圣地,但该山道教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存在很多问题:   道教活动的影响还不大;武当道味不浓、道人素养不高.
    对武当道教文化资源传承开发的建议:   提高对武当道教文化资源的认识;注重道教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以武当功夫为品牌,全力打造道教文化产业.

TOP

回复 13# 的帖子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产物,如今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象征,成为国家的形象标识.长城在为人类带来极大精神和物质财富的同时,其物质遗存和发展环境正受着人类活动深刻的影响.科学地保护和合理利用长城资源,体现其应有的科考、教育和经济价值,并保证后代人有同等机会分享先辈们留下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是当代人的重要责任和义务.本文按照战略性、整体性、层次性、目标指向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出建立长城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并提出通过建立长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示范区、长城发展企业联盟和长城文明示范村等一系列措施,探索长城保护和利用协调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推动长城所在区域实现科学发展.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在文物保护与旅游利用过程中面临很多危机:利用过度引发承载力危机;法律不健全引发真实性危机;资金短缺引发完整性危机;开发无序引发环境危机;宣传教育不到位引发公众意识欠缺的危机等.长城的遗产价值受到威胁,无论其文物本体还是周边环境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针对这些岌岌可危的现状,尝试提出5项对策建立"遗产廊道"进行整体保护;建立专门的长城管理机构实现统一管理;规划先行以统筹保护与利用:均衡开发以有效分流游客:畅通公众参与渠道以促进公众保护意识的提高.。

TOP

武当山古建筑群小组成员注意:
下周就要举行诗词朗诵,希望大家在前面的诗词中找出自己认为适合朗诵的诗歌,谢谢合作!

TOP

七夕

这里《名家谈牛郎织女》是书籍:
内容简介
这是一首首关于人与神、人与妖、人与仙、人与人之间的千古爱情绝唱,干百年来以故事、歌谣、诗文、戏曲以及民间工艺美术等多种多样的文艺方式,流传和演变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这些动人的故事有着怎样的源头?这些故事中的人与事,是否曾经在真实的地点发生?故事的原型究竟是什么?在曲折的故事、神异的情节、非凡的人物背后,又蕴涵着怎样的历史文化之谜?“名家谈四大传说”系列之一,向你展示一个神奇、瑰丽而丰饶缤纷的传说世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源于远古人民对星象缺乏科学认识的想象,早在商周之时就已在山东民间流传,是我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

其他三篇是论文,内容如题,都是不错的论文,尤其是《汉画牛郎织女神话的原型分析》一文资料很翔实,内容也非常有趣,很值得一读。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七夕

这本是影印版本

TOP

七夕

这一部是影印版本,关于七夕的研究论文文集
目录如下:
总序:

民间传说与传说学  ——————陶立璠/1

追溯牛郎织女故事的起源与流变:

中国的天鹅处女型故事  ——————钟敬文/2
牛郎织女神话形成的脉络 ——————洪淑玲/36
汉代牛女神话的世俗化演变 ——————李立/46
试论牛郎织女 ——————罗永麟/56
日本牛郎织女传说与中国原型的比较 ——————于长敏/77
牛郎织女在国外  ——————贺学军/87
探寻牛郎织女故事的发源地 

牛郎织女演变考 ——————杜汉华/92
牛郎织女故事在太仓 ——————朱自元/101

牛郎织女故事在民间的传播

中国爱情文学中的牛郎织女模式 ——————邱福庆/106
牛郎织女故事与仙女下嫁穷汉型新探  ——————田富军/116

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角 

七夕五考 ——————吴天明/128
中国牛神话传说初探 ——————傅瑛  丁爽/164
从鹊巢到鹊桥——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喜鹊形象 ——————李炳海/178
家园之龙:牛·鹊·蛛——牛郎织女故事解析  ——————张余/186

牛郎织女故事的文化意蕴 

汉水、天汉文化考——兼论《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源流  ——————杨洪林/196 
牛郎织女神话与汉代婚姻 ——————侯佩峰/207
牛郎织女的五种解读 ——————王晓渔/212
乞巧与守拙——中国女性艺术的艰难选择  ——————严明/217

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民俗民风   

织女传说与情人节考释 ——————汪玢玲/232
七夕探源 ——————张军/224
中国七夕节民俗文化考略——从华北到全国的初步考察  ——————侯杰  秦方/256 
中后唐时期七夕乞巧心理之社会考 ——————聂济冬/276
“桥”在七夕传说中的民俗意义 ——————杨振良/285
牛郎纵女传说与服务婚、成丁礼遗风 ——————贺学君/293

TOP

回复 203# 的帖子

啊啊,为什么附件总是发不上去?那有要看的我发给他吧,默默地爬走...

TOP

回复 188# 的帖子

有研究长城论文的网址:
1、中国期刊网
2、爱问共享资料
3、百度百科(百度词条长城)
4、中国长城网
5、八达岭官方网站
6、万方数据
7、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网

TOP

七夕

七夕”在天中具备丰厚文化土壤

七夕节源自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面对夜空,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带着对美好爱情的渴望,憧憬着自己的未来。关于牵牛织女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岐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睕彼牵牛,不以报箱。”
据《泌阳民俗》记载,每逢七月初七这一天,成群的喜鹊飞向天河,搭起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在桥上相会。如果这一天下雨,就是织女和孩子们的眼泪。织女即便在天上受到王母娘娘很严厉的惩罚,仍决心跟牛郎一起过日子。这是对爱情何其朴素的一种追求。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乞巧节”,是民间少女在这个夜晚向心灵手巧的织女学女工,祈望自己心灵手巧的一个节日。同样,据屈正平教授《汝南风土记》中关于董永与七仙女在天中大地上美丽的传说,汝南城西董永与七仙女相遇的“董会村”,见证着这个美丽传说中的关于爱情的点点滴滴。同样,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汝南的传说世代传唱,祝英台与梁山伯为追求完美爱情化蝶的凄美故事,感染着中外无数追求爱情的善男信女。
滚滚红尘中,随处可以看到纷纭爱恋,但许多人都找不到心中真爱,这是何其悲哀!爱情的悲哀就在于:有些人在追求“速食爱情”,乐此不疲地在玩爱情游戏,只是他们或许忘了:热衷于游戏人生之人,终有一天会被人生所戏弄。这样的“速食爱情”,我是不敢认同的。在一年一度的中国的“情人节”,谈起时下一些年轻人的“速食爱情”,真不敢想象如果董永与七仙女也有这样的爱情观,会是怎样一种场景。如果梁山伯与祝英台地下有知,不知会对此作何感想。

资料来自百度!!!!

TOP

斗门石婆庙会和七夕传说的保护计划

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
一、主要保护内容
    1、保护、挖掘正月十七、七月七庙会习俗,打造、光大中国传统七夕节,进一步促进牛郎织女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
    2、保护庙会祭祀仪式。
    3、保护发展传承人。
    4、保护牛郎织女石刻传承载体。
    5、配合昆明池恢复工作,修旧如旧,恢复观花楼、鹊桥等文化遗址。
二、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成立了西安市长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区长杨立为组长,常务副区长汪文展、副区长孙杏娟、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局长冯西安为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社文科;
    2、组织召开了长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及研讨会;
    3、区、乡、村已建立了三级保护网络;
    4、制定了保护工作五年、十年规划;
    5、对现有传承人进行了摸底登记;
    6、征地500亩,修通了长达2公里的公路,绿化环境50亩;
    7、彩绘了门楼、五间大殿和菩萨殿。
    三、五年保护工作计划  
    2006年  成立牛郎织女历史文化研究会。举行“双七夕”庙会活动,及时宣传报道研究成果。1、完成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完成立项工作。2、申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07年  1、举行庙会活动,保护七夕文化举办赛巧会。2、征地500亩,保护石婆庙及周围历史文化遗迹和人文环境。修路2公里,完成征地500亩工作,举行庙会活动。
    2008年  初步完成石婆庙会及七夕传说的挖掘、整理工作,成立庙会理事会。1、整理成册;2、举办庙会理事会,成立大会。
    2009年  完成石婆庙初步文化遗迹恢复工作,扩大、确立传承人,原生态规范祭祀仪式。投资30万元做好各项工作。
    2010年  制定具体方案,打造七夕民族文化节,举行大型正月和七夕庙会活动。扩大影响和宣传,形成文化品牌。
    四、五年主要保障措施  
    1、市区两级政府给予必要的重视、引导和资金支持,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由区政府牵头建立以文化部文为主组成的专门日常管理保护机构,负责监督、指导、保护和挖掘工作。成立石婆庙会理事会,开展传习活动。
    2、利用西安科教文化智力资源优势,成立“牛郎织女历史文化研究会”,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研究,适时专题研讨论证会,编纂、出版研究成果,从整体上系统研究、挖掘、升华其文化内涵。重点是建档、保存工作,以及历史文化环境保护。
    3、每年举办大型正月和七夕庙会,挖掘七巧文化,打响民族文化品牌,做到自觉保护原生态文化。
    4、利用各种媒体搞好宣传,让人们知道牛郎织女故事的起源地,形成全社会自觉参与的保护意识,推动七夕文化和地方经济协调发展。
    五、建立机制  
    1、成立西安市长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西安市长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起区、乡(街办)、村三级保护网络。
    2、是以区文化馆、乡镇、街办文化站为骨干力量,常年组织专门人员和队伍,采取现代科技术,对上述三项保护项目进行搜集、整理、挖掘,原生态入馆、站保护。
    3、是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即上级拨一点,政府筹一点,社会集一点的办法,解决上述恢复项目建设所需资金。
    4、是加大保护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类宣传活动,宣传保护知识,使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六、经费预算及依据说明
    斗门南沣村石婆庙会及“七夕”传说计需经费2100万元。
    1、搜集、整理、挖掘祭祀仪式,整理成册,及宣传保护经费约需40万元。
    2、对民间传承人进行抢救性保护,每年约需10万元。
    3、配合国家昆明池恢复工程,修建看花楼、鹊桥征地及建设费用约2000万元。
    4、每年正月十七、“七夕”组织举办大型庙会活动,经费约需20万元。

TOP

五粮液的传承

酒文化是中国的一大显著的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上,就可以说是伴随着中国一路走过来的。
就不像昆曲,古琴那样的曲高和寡,并不是那样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相反,酒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很常见。由于酒的种类很多,自然的,酒的酿造工艺也有很多,民间也有酒的酿造工艺。所以说,酒文化传承的载体存在,那么酒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下去是肯定的。
五粮液只是酒的其中的一种。我们来说说他的历史。
公元1368年的明朝初年,宜宾人陈氏继承了姚氏产业,总结出陈氏秘方,五粮液用的就是“陈氏秘方”。此酒两名,文人雅士称之为“姚子雪曲”,下层人民都叫“杂粮酒”,这就是而今五粮液的直接前身。保留至今的明朝老窖,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现仍在使用。   1909年,陈氏秘方传人邓子均将酒带到一个家宴上。晚清举人 杨惠泉品尝了以后说:“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凡俗,而姚子雪曲虽雅,但不能体现此酒的韵味。此酒是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更名为‘五粮液’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名字,而且顾名可思其义。”自此五粮液美名问世,悠悠盛名,已将达一个世纪。
而现在的五粮液的酿造已不仅仅是传统的方法,他随着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地改进,与时俱进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的条件,五粮液在传的方面保持了用曲发酵,用杂粮酿造的传统的酿造方法,而在承的方面,则是利用技术,进行优选,组合,勾兑,这样就适应了市场上的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TOP

七夕文化传统面临的现状和相关的保护措施

七夕文化处于濒危状态
  采访当中,石婆庙的管理员李平总是不由自主眉飞色舞地讲起牛郎织女的各种故事来。但他担忧地说,农村大部分青年进城打工,参与七夕庙会活动机会越来越少:“年轻人的观念都变了,不像老年人对石爷、石婆感情那么深厚,能讲故事的年龄基本都在70岁到80岁了。”尽管目前口述传承人有53个,但后继乏人是现实的问题。
  长安区文物局成立“牛郎织女石刻管理所”,牌子挂在石婆庙,但没有派专职管理人员,委托周边三个村子的8个村民管理。管理经费主要是香火钱,除去人员工资和日常开支外,剩余的钱全部用于庙宇修缮。而所谓的石爷庙就是斗门棉绒厂后的一间残破的小房,石像几经风雨剥蚀,景况极差。石冠、石鞋等与传说相关的实物遗存已经丢失。
  由于社会生活的变革和发展,牛郎织女这一古老的传说面临严峻形势,处于濒危的状态。
  长安斗门地区已经纳入西安城市总体规划,5条40米宽的城市道路,已经或正在规划从石婆庙前、附近穿过,当地老百姓生活也随之城市化,长安斗门牛郎织女传说越来越缺少支持其发展的地域空间和文化背景。
  傅功振教授在带领学生进行调查时了解到,受现代文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牛郎织女传说所代表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被视为“过时”。传统的七夕节日逐渐被人淡忘,昔日轰轰烈烈的七夕民俗活动,已经出现被冷落、淡化的趋势。过去长安民间流行的乞巧、卜巧、赛巧等七夕节俗活动已经消失,仅在个别地区留有遗存;葡萄架下倾听牛郎织女悄悄话的浪漫情景,也成为老年人们的久远回忆。他担忧地说:“随着老人的故去,他们的经历连同他们的所见所闻也随之烟消云散。”
  借七夕文化节保护传统文化
  长安七夕传统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的作用,应引起高度重视。2005年以来,长安区政府已经主持召开了三次专题研讨会,明确了斗门牛郎织女传说的文化价值和保护方案。并拨出专款28万元,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昆明池、石爷庙和石婆庙遗址进行了考古钻探、试掘和测量,取得了丰富的考古收获。长安区最近正在积极筹备,在石婆庙举办首届“七夕文化节”,开展规模宏大的民间祭祀活动,戏曲晚会,而且组织妇女赛巧,借此保护七夕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带动当地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TOP

五粮液的酿造

五粮液的酿造:五粮液系列酒的生产需要150多种空气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参与发酵.要有150多种微生物共生共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如果缺了这些环境,五粮液的酒味就没有这么全面。在生态环境上,五粮液集团有自己独特的地理自然生态环境优势。
五粮液系列酒以独特的“包包曲”为糖化发酵剂,发酵的不同温度,形成不同的菌系、酶系,有利于酯化、生香和香味物质的累积,构成产品的独特风格;五粮配方,将不同粮食的香气和产酒的特点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更丰富、浓厚、全面的风格特点,在浓香型白酒中独占鳌头。
五粮液系列酒具有独特的传统工艺,采用“跑窖循环”、“固态续糟”、“双轮底发酵”等发酵技术;采用“分层起糟”、“分层蒸馏”、“按质并坛”等国内酒行业中独特的酿造工艺。
“陈酿勾兑”是按照一定原理的配置,利用物理、化学、心理学原理,利用原酒的不同风格,有针对性地实施组合和调味。其独特之处是:实现分级入库、陈酿、优选、组合、勾兑、调味的精细化控制。
五粮液系列酒在传统工艺上又升起高科技风帆。其勾兑工艺技术,已形成了以计算机勾兑专家系统和人工尝评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综合工艺技术。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五粮液集团将现代分析技术和现代分析仪器用于五粮液生产的全过程检测。对原材料采购、原酒分级、陈酿、勾兑操作等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五粮液几千年不断提升和积累起来的酿造技术、独特的工艺和微机勾兑专家系统、微机配料系统、信息管理局域网以及科学、系统的标准,使五粮液集团上空形成了独特的微生物圈。今天的酿造工艺已经越来越趋向于科技化。
五粮液,是一个商业酒的品牌,是基于我们中国的这一酒文化的基础上而打造出来的品牌。可是他的酿造工艺的确是一种遗产。是首次一杂粮酿造的酒。只是他独特的地方。在今天,他仍然保持这一传统,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又与技术相结合。而且结合得很好,使得这一技艺不断地得到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