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210课堂第二小组明淇小组讨论

回复 22# 的帖子

这些细节说明董永“卖身葬父”的孝行确是董永传说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在封建社会,自古以来就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董永的行为虽然在当今不太容易实现,但其“卖身葬父”深层次下所表现的孝感却是至今不断被人们所研究念到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宋月 于 2014-11-12 21:55 发表
我认为研究董永的“孝”一定不能拘泥于古代的道德观点,因为封建制度要求的“孝”带有愚孝的意味,而当代社会应当奉行的孝是建立在平等和谐的民主基础上的,这二者的区别十分重要。
是的,封建社会的“愚孝”和当今平等和谐的民主关系社会的孝是要区分开的,都有孝顺、孝行、孝感之意但是对于孝道的遵从上,方式方法都不同。董永的“卖身葬父”这一孝行在当今看来多少是有“愚孝”意味的。

TOP

“卖身葬父”是董永传说的其中一个部分,既然带有“愚孝”意味,就不应一味片面的大肆宣扬。以学习孝文化的心态研究董永传说故事的起点是好的,但是学习实践的同时也必须批判反思。就像以上提到“孝”应该是人性的本能,父母亲生养儿女,儿女赡养以回报父母。”这些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尽孝是儿女的本能,如何尽孝的方式选择也不能盲目。董永作为一个健康的成年男性,用“卖身葬父”的方式体现孝实则不如在父母在世时的关心爱护。这也是当今在学习研究时需要注意的。孝行选择的方式也很重要。

TOP

引用:
原帖由 李卓璇 于 2014-11-14 15:31 发表
现在的影视剧之类对于董永行孝情节的淡化是非常明显的,而爱情、姻缘之类的主题则被放大和扩充,这其中确实反映了当代民众关注点的日趋转向,使得这些影视剧制作者学会投其所好,这种功利性的考虑在当今社会是无法避 ...
没错,一些影视文学作品的淡化亦或是民众关注点的转移是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在董永传说的流传上也体现的很明显。提到董永,人们往往了解的是那个与七仙女感天动地相爱的董永。而在封建社会那个有孝心的“卖身葬父”的董永却没有那么高的关注度,以前市民文化的兴起、世俗化的愈演愈烈,现在现代社会盛行的浮躁之气都逐渐使董永的孝被隐藏。

TOP

时代所需要的孝必定是基层的,是经过时间检验在不断生产实践中产生的,民众自己创造的必定是自己最认同也是最容易接受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宋月 于 2014-11-22 20:55 发表
我认为我们的课题应当注意到当代社会与古代社会”孝“的区别,以及如何发展新时期的孝道这些现实性问题。
新时期的现实性问题才是我们今天研究孝的意义所在
对比区别发现问题 扬长避短

TOP

在做综述的过程中 汲取现已研究出的结果发现不足分析原因 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见解 弥补不足

TOP

引用:
原帖由 宋月 于 2014-11-22 20:29 发表
另外,卖身葬父这种行为也是不可取的。虽然无论古今,死者为大的观念都没有变化,但是现代社会更关注活着的人,以人为本的观念更加强烈,既要行孝道也不能妨碍自身的发展。
死者创造过的价值需要后人继承,而活着的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自身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也是孝的表现。

TOP

引用:
原帖由 明淇 于 2014-12-6 20:39 发表

当媒体的娱乐性日益增大,影视作品势必会失去严肃性和教育性而有可能变成一种纯娱乐,我们从媒体的选择中可以看到人们的选择,而人们的选择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不参与和关注孝行宣传等活动,以及他们 ...
人们的选择,人们的行为即反映孝在他们头脑中的体现与重视程度。一部分的反感可能也并非孝本身,而是行孝方式在娱乐化、大众化的宣传中逐渐变质所致。

TOP

都知道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便是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董永故事最初只是汉代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事父至孝的孝子故事,但是历史却选择了董永作为社会孝观念宣传的典范,一直流传至今。在流传过程中董永故事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渐渐由孝子故事演变为爱情神话故事。

TOP

引用:
原帖由 宋月 于 2014-11-22 20:18 发表
所以我认为这种行孝受赏的思想在当代社会不应当提倡,而是应该将”孝“作为个人优良品质的一种加以宣传,不能让人们为了奖赏而孝顺
我也认为行孝受赏不应该提倡,但是同样需要注意的是行孝的宣传方式。既要人们能接受愿意接受又要真正发挥实效,让孝文化愈加被重视。这在我们的研究论文中也需要注意。

TOP

当代人对孝的理解多少决定了现在的研究趋向,但研究不能一味被动。

TOP

引用:
原帖由 宋月 于 2014-11-22 21:26 发表
对了,影视作品中关于董永行孝的情节很少,并且在民间传说中不同时期的具体行孝情节都是不同的,这一点应当引起重视。
整理的那本董永孝行的故事集里有些许民间传说中不同时期的具体行孝情节,故事在不同文集里有相似之处,但也随着时期变化有不同,也可作为研究流变的一个参考。

TOP

孝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依然有其值得弘扬的要素,要弘扬孝文化就必须了解孝文化,不仅是其普遍形态,还必须了解其特殊形态。

TOP

要弘扬孝感孝文化必须了解孝感孝文化的特定形态,并对其当代价值作出评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