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240课堂柯勇小组课题讨论区

在实际调查中的感受

我们小组以积玉桥为出发点,往余家头一站一站的走过去并询问街道上的老人家。我发现有些街道的路名确实很有意思,例如三层楼等,这些地名的背后大都有故事。这些民间故事也是民间文学,可是一路过去,跟水有关的地名很少,问了些老人也不能说清楚背后的故事。想寻找到跟武昌区民间地名跟水有关,并发掘出它背后的故事还是挺难的。

TOP

选题的理解

武汉被长江分成三大块,是个与水有很深的的渊源的地方。在很久以前,武汉没有发展的时候,应该会有很多小河经过现在已经发展成商业区或住宅区的地方。而因为人口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那些小河或许被填平了,但是因为它而生成的附近的地名或许没有变。或许有些地名跟以前的地名也是不一样的,可以通过询问老人得知背后的故事

TOP

回复 7# 的帖子

这个确实可以有,例如我们去紫阳湖公园的时候。问了好几个老人家,只能得知在他们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存在这个湖,至于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就不得而知了。我们还需要借助地方志等看一下能不能找到答案

TOP

对于调查范围的想法

因为武汉很大,那么水流支系也很多很广。水元素的可调查范围就很广很散,除了大地名之外,有些小巷子也会有跟水元素相关的。但因为小组女生居多,出于安全考虑,在实际调查时,一般选择大路上可看到的地名来调查。

TOP

调查时遇到的困惑

在每一站向老人询问关于这个地名有关的故事时,我们也会询问老人家知不知道附近跟水有关的地名。我们在往三角路走的时候,遇到一个老人,他说前面就是三角路还有一个三角塘,是武汉很出名的。可是再往前走的时候,询问另一位老人家的时候,我们被告知没有三角塘这个地方。到最后快走到四美塘的路上,询问一个老奶奶,她说三角塘就是四美塘。到四美塘公园询问当地老人的时候,又被告知没有三角塘,从很早以前就是四美塘。这是不是表现了民间文学的口头性,以及变异性呢?

TOP

现在还是要往这个方向进行下去吧,毕竟我们在这次调查中也并不是一无所获
引用:
原帖由 黄晨 于 2014-11-11 12:58 发表

我和君姐有同感。我也想过沿着地铁线的站点调查,一来便利,二来地点明确,三来,我看了看2号线,其实与水有关的是有几个的。

TOP

应该是看到个老人家就会上前询问,我们小组只选择了老年人采访,并没有分年龄。也没有询问受访者信息。
引用:
原帖由 王扶桑 于 2014-11-11 13:08 发表
我想问下大家当时的调查过程是怎么样的啊?
是随机寻访路人,然后进行问询并录音和记录的吗?
需要记录受访者信息么?需要分年龄段对同一问题进行采访的吗?

TOP

因为有些地方的地名可能在以前并不是现在这个地名,我们寻访的区域距离长江很近,或许以前用的地名就有水元素。所以想通过一站一站路的询问看能否找到是否以前是跟水有关而现在地名里面没有水元素的
引用:
原帖由 王扶桑 于 2014-11-11 13:10 发表


等等等等,那啥,不是光调查名字里有水元素的地名吗?
是沿着一条线路把所有有名的地点的名字都调查一遍吗?
我有点疑惑

TOP

作为晨姐这一小组的,我也深深有这个感受,因为有个叔叔在我们询问三角塘、四美塘的时候还扯出了五角塘。而且老爷爷、老奶奶的态度也会比较好
引用:
原帖由 黄晨 于 2014-11-11 13:14 发表

我们采用询问的方式,同时有录音。对于受访者的年龄,我们一般选择年龄偏大者,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询问过中年人,确实证明选择老年人是对的,很多地方不说中年人不知道,连80多岁的老人都不知道

TOP

老奶奶说赵家墩以前是个大荒原,然后就没了。我可以猜测,在这大荒原里住的几户人家都是赵姓吗?
引用:
原帖由 黄晨 于 2014-11-11 13:15 发表
5、        徐家棚。就是有一个人搭了一个棚
6、        赵家墩(不是很重要的一个地方,也没问出点什么)

TOP

我们确实是带着这个目标去询问和调查的,但是事实并不总能如人意。毕竟现在民间故事的传承性很薄弱,或许在询问老人家的时候我们能知道点故事梗概,但其中的故事细节就不得而知了。能知道些河湖的变迁也还是不错的,这也是这个城市的一部分。
引用:
原帖由 王燕君 于 2014-11-11 13:17 发表
我觉得,我们的第一目的还是搜集城市水元素地名背后的故事。故事性越强,便越有价值。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了解到河湖的某些变迁,那就是地理学层面的问题了,而不是我们民间文学该讨论的范围。所以,故事性太重要。有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