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410课堂第一小组刘茜组

民间文学410课堂第一小组刘茜组

讨论选题请大家进入~

TOP

田野调查 刘茜选题

一、关于小组调查选题,我认为要注重以下几点:
1、可操作。一方面,在时间、人员、组织上要靠谱可行。
2、贴近生活。因为民间文学毕竟是走向民间的艺术,我觉得现在民间创作变少了,反倒是民间研究变多了,当研究变成了学院派的事情,那对于民间文学也是可悲的。所以,我认为我们的研究目的不是陈述现象、抽出规律,而是在研究之后指导民间文学发展。
3、选择合适高度。在理论高度上也不能过于拔高,要符合我们的知识水平。鉴于前人已经研究过的现状和我们小组时空的限制,我认为与其在别人研究过的基础上炒剩饭还不如去收集新的一手资料。所以,我认为收集、整理数据是最简单最靠谱的方式。

TOP

田野调查 刘茜建议

二、综上,我建议的课题是:以武汉市为例,研究流行在中小学校园里的顺口溜。
选题原因:
    校园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聚居地,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校园顺口溜。这些顺口溜有些是对现实的夸张反映,有些是对现实的抱怨,有些是纯属娱乐的胡诌,但无论真实与否,这些顺口溜都反映出了学生这一群体的状态:蒙昧无知在文明教育挤压下形成的原始宣泄。
研究方向:
顺口溜的形成原因、类型、修辞手法、对学生的影响、如何正确引导等

TOP

田野调查 刘茜选题

三、操作方式
    进入到武汉市各层级、各年级中,以问卷的形式进行普查,调查主要包括:熟知的顺口溜、得知顺口溜的原因、对待顺口的态度等等

TOP

田野调查 刘茜选题

四、缺点不足
1、审美价值不足
2、收集资料比较困难

TOP

回复 7# 的帖子

是编钟的声音吧,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呢

TOP

回复 10# 的帖子

我觉得庙会属于民间文化里的民俗范畴,不属于民间文学

TOP

田野调查 刘茜选题

从小到大,我们听过很多的顺口溜,有反映社会的,也有反映生活的。校园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聚居地,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校园顺口溜。下文收集了一些脍炙人口的校园顺口溜,分别反应了学生的不同心理:
1对考试和学习的厌烦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抄、抄、抄,我们的绝招,打、打、打,家长的王法。”
   “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参加黑社会。”
   “人之初,性本善,不写作业是好汉。”
2对恋爱方面认识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若有情死的早。”
3对校园环境的讽刺
“某某学校,星光璀璨。走近一看,破破烂烂。十个老师,九个笨蛋。还有一个,神经错乱。”
4对生活的戏谑
   “星期天的早上白茫茫,捡破烂的老头排成行,police一指挥,冲进垃圾堆,破鞋子破袜子满天飞……”
5反映与老师家长关系的
  “在我心中 老师对我最凶 总是把我留到七八点钟
 回到家中 老爸对我最凶 总是把我打得鼻青脸肿”
6反映逆反心理
   “一年级的强盗;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小妞没人陪;四年级的帅哥一群群;五年级的情书漫天飞;六年级的鸳鸯成双对。”
7“酸葡萄”心理,包括对女生的讽刺、对班干部的讽刺
  “大班长假积极 脑袋扣个西瓜皮西瓜皮两半儿了大班长完蛋儿了。”
  “天涯何处无荒草,为何来到我班找?
   我班女生丑又少,个个长得不大好,
   我班女生一回头,吓死田间一头牛,
   我班女生二回头,鱼儿飞在天上游
   我班女生三回头, 母猪都会用飘柔,
   我班女生四回头,全班男生齐跳楼,
   我班女生五回头,罗那尔多不进球,
   我班女生六回头, 乔丹改打乒乓球,
   我班女生七回头,长江黄河全倒流,
   我班女生八回头,哈雷彗星撞地球。”

TOP

田野调查 刘茜选题 补充

以上这些顺口溜有些是对现实的夸张反映,有些是对现实的抱怨,有些是纯属娱乐的胡诌,但无论真实与否,这些顺口溜都反映出了学生这一群体的状态:蒙昧无知在文明教育挤压下形成的原始宣泄。
   从某种程度上说,教育是文化知识的植入,也是价值观念的侵略。对儿童积极的引导的必不可少的,但作为接收方,必然产生排斥思想,特别是在中国教育的高压下,学生排斥思想更浓。这时候,顺口溜这种自然、简单的口头文学就成为了宣泄的载体。其中原因如下:
   首先,校园顺口溜必然表达集体的心声,个体学生创作能力不足,需要集体的智慧加以改造、打磨,所以口头流传便于它的再创造。
   其次,学生们创作顺口溜很大程度上也只是一种娱乐,他们也知道内容是不名副其实的、不符合思想道德要求的,所以不会严肃对待,更不会以自觉性很浓的书面形式创作。
   再次,宣泄是希望被更多人认同的,口头传达比书面的受众更广,在同学间流通更快。

TOP

田野调查 刘茜选题 补充

校园顺口溜虽然在内容上不算积极,但是创作形式反映出了儿童的创新思想,比如下面的顺口溜就分别是对古诗、歌词、名言的改编:
1.古诗词改编: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一咬三个包,三年好不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2歌词改编:
“太阳高高照,
    我要去学校,
  小鸟见了喳喳叫,
  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
  我要去世贸,
  布什不知道。
  放下炸药包我就跑,
  轰隆一声世贸不见了。”
3名言改编: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很多大人们对孩子们的“口无遮拦”却颇多担忧,一些老师担心,学生们传唱这样的顺口溜,会不会使师生关系紧张?我认为,顺口溜作为学生降压娱乐的方式,实际上是不带有攻击性的,能念出这种顺口溜的同学很大程度上是有一种包容性的,顺口溜的娱乐性大于它的煽动性。

TOP

田野调查 刘茜选题 补充

如果想要对相关的创作进行控制,我觉得,有趣、接地气的童谣创作是一大途径。
  这部分 我们可以请教儿童文学的老师

TOP

田野调查 刘茜选题建议 补充

最近在做民间谚语集成的整理工作,老师提出我们选择经典谚语的标准是:
1经典语言句式:包括朗朗上口、脱口而出、家喻户晓
2杰出的美学韵味:指诗意浓郁、清新可人
3深刻的智慧与哲理:指发人深思,寓事明理。
  
按照这个意义,似乎我选的选题有点通俗化了,似乎放在儿童文学或者教育学上面更合适

TOP

选题确定啦

我们选题就是易文婧同学的建议 研究卓刀泉相关的民间文学
选题:
武汉地区有许多充满趣味且富有历史韵味与地域特色的地名,我们可以选取一个地名,对它的由来、与它有关的传说、命名过程、名称意义等进行实地调查。
推荐的调查主题是“‘卓刀泉’传说”,理由如下:“卓刀泉传说”流传于洪山一带,距离近,便于我们调查。“卓刀泉”为武昌之胜景,西接桂子山,有现存的卓刀泉建筑—卓刀泉寺。

TOP

选题的研究内容和分工

调查过程:小组集体参观卓刀泉寺,搜集图文资料。
          采访寺内文人,询问关于“卓刀泉”的命名由来和相关历史传说。
          走访社区,采访部分市民关于对卓刀泉地名的了解及其文化意义。
          网上搜集资料,进一步完善内容。
          整理全部资料,制作文档,小组成果展示。




任务        姓名        负责人        收作业时间
研究综述
        万佳        杜春蕊        本周六中午12点
(初稿)
        杜春蕊               
        张梦莹                待定
(定稿)
        刘叶               
调查地调查人通讯        邹文珠        本周日之前
实地调研        刘茜(问询)        刘茜        本周日
(实践)
        易文婧(过程记录)               
        史建文(问询)                下周日之前
(整理记录)
        孙丽婕(拍照)               
总结材料        张宋涛        待定
屁屁踢制作        谷明达        待定

TOP

选题展开的讨论

如果大家遇到问题 可以及时联系自己的任务的负责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