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诗词国度的文化遗产·2011教学版块

关于武当山建筑群

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明代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在武当山兴建了大批建筑,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治世玄岳”牌坊建成,从而形成了9宫、9观、72岩庙、36庵堂的大型建筑群,总面积达160万平方米的规模。武当山的道教音乐也是中华音乐的活化石。

   现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主要包括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四座宫殿,玉虚宫、五龙宫两座宫殿遗址,以及各类庵堂祠庙等共200余处。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占地总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规模极其庞大。被列入的主要文化遗产包括:太和宫、紫霄宫、南岩宫、复真观、“治世玄岳”牌坊等。
   
      武当山古建筑群白蚁危害防治方案研究
         1  基本情况
    据有关史料统计,宋、元、明、清时期,武当山曾有宫、观、庵、堂、祠、庙、亭、台、桥、坛等共计500多处。其中,宫23处、观37处、庵39处、庙院楼阁98处、祠25处、岩庙72处、亭26座、坊27处。时至今日,除仓、厂、桥、坛、域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群因长期风化、历经火焚和水淹等而大部分坍塌毁废外,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尚存129处,计庙房1182间,建筑面积43332平方米。而在排除新的火、水患可能性之后,这些古建筑面临的最大潜在危害是白蚁侵袭。
   2  白蚁危害调查
   2.1  武当山各景点白蚁危害情况
   根据我们的调查,白蚁(虫)对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危害在过去有三个特点:一是蚁患面积广,危害历史久远;二是白蚁(虫)谱系杂、危害种类多;三是危害程度大、防治任务重。由此表明,如果不抓紧对潜在白蚁危害的防治,武当山在今后一个时期仍存在大面积古建筑再次遭受白蚁毁损的可能。
  表l  武当山各景点白蚁危害情况调查表(略)
  2.2  现存白蚁种类
   与此同时,我们还对近年发现的白蚁危害做了回顾性调查,截至目前武当山现存白蚁主要有五种:即台湾家白蚁C.formosanus shiraki、 散白蚁R.(P.)chinensis(Snyder)、黄胸散白蚁R.(F.)flaviceps(O shima)、黑翅土白蚁O.formosanus(Shiraki)和黄翅大白蚁M.barneyi Light。
3  防治方案探讨
3.1  指导思想
   预防和灭杀古建筑群内的全部白蚁,降低周围山林白蚁的危害活动密度,保护武当山的宫观建筑免受白蚁的再次危害,从而达到防治有效、安全可靠,又不破坏古建筑的目的。
3.2  拟用防治药物
   克蚁星、40%毒死蜱乳油、木宝(高效木材保护剂)、15%万洁乳油。
3.3  古建筑群扩建与再建时的防蚁措施  
   白蚁的种类不同,活动范围也不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危害宫观建筑的白蚁是从附近古树中、山坡上或从地下土层进入的,为了杜绝这一入侵途径,在房屋扩建再建时,建筑物的抗白蚁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从建筑构造上采取通风和防潮措施,尽可能使木结构含水率常保持在20%以下并选用抗蚁标准化材料,减少木材与土壤的接触,从而控制白蚁在建筑物内滋生的环境条件,防止白蚁入侵并消除隐患。
   屋顶:古建筑屋顶大多采用木屋架、人字架,如果是女儿墙形式,大木两端插入墙心,由于天沟排水的渗入,此处最易建巢。因此,建议屋架端头改用螺栓固定在顶层腰固上,四面留空隙,增加通风,同时墙内天沟可通过墙心排水,使檐沟在外,通畅排水,保护木屋架的干燥。避免白蚁筑巢。
   大梁:楼层木大梁、楼楞等,往往由于两端插入墙心,外用木板抹灰包裹,白蚁最易营巢。有的插墙部位的木构件被白蚁蛀断。建议采用大圈梁的两翼搁置木构件。如必须插入墙心时,建议两端垫上预制水泥块,并保持四周留有一定空隙,使其通风,同时,各房间的天棚四角要设置通风孔或装饰上通风的花纹。
   板条墙:底屋最好不设板条墙,如必须设置,建议在近地部位用条石与素混凝土垫高,将木质与地面隔离。在板条墙内、外层都不应安排给排水管和恒温设备。
   木柱、木楼梯、木门框等接近地面的木构件应用石块或混凝土块做成垫脚,使木构件高出地面与潮湿环境隔离。楼梯不应插入墙内,建议采用牛腿搁置,加螺栓固定,下端不与地面直接接触,用素混凝土或石块砌筑二、三级踏步。
   墙柱:砖木结构的墙壁、柱墩,有的内部埋存有木板块、木柱之类,极易被白蚁蛀噬,一般最好不用,必须使用则要进行药物处理。
   窗间木结构:围护构件中遇到窗台下砌砖。窗间以上采用木结构时,柱脚要采用水泥或石块垫墩,而且木柱两侧要用水泥灌筑,不要把木柱包裹其中。
   门窗框顶木过梁、木压条:建议改为水泥预制板或砖砌拱。
3.4  古建筑群建筑施工中的防蚁措施
   在古建筑群建筑施工中增加防蚁的措施,是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相结合的技术,进行专门的场地清理;按施工规范进行白蚁预防处理.提供一个能阻止白蚁侵入的化学屏障。
   场地清理:目的即清除所有的纤维素碎片,减少白蚁生存的可能性。清理范围,如树根、树桩、棺木、杂木及建筑施工中的模板等。
   墙基、地坪和土壤处理:目的即杜绝白蚁从地下侵入建筑物内部的途径,消灭基础下的残留蚁群,构筑地下防蚁药膜保护层。处理范围,如墙基内外保护圈,室内地基防蚁毒土层,踏步、台阶等辅助设施的防蚁毒土层。
   屋面处理:目的即防止古建筑的屋面发生蚁害。处理范围,如屋面。
   木构件处理:目的即切断白蚁的吸水线路,避免白蚁直接危害的可能,延长使用的年限。处理范围,如需全面涂刷的木构件有地楞木、地枕、压沿木桁条、垫木、垫板、木砖等;需两端涂刷的木构件有地板、屋架木粱、木搁栅、木桁条、楼板、屋面板等;此外,如门窗框、筒子板、木柱、装
饰板、踏脚板等靠墙部位涂刷的木构件和接地(石)木柱,涂刷重点应放在木柱的基部和离地1.5厘米以下的部位。
3.5  古建筑群白蚁防治措施的综合应用
   预防为主,综合应用灭与防措施,是我们组织实施本方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勘查现场:目的即掌握古建筑群白蚁危害情况和所处环境范围。勘查范围,如半径50米范围内生态环境中所存在的白蚁标本、土壤、植被、气象、水文等情况。
   灭杀活体:目的即利用白蚁生物学特征,采用诱杀等方式,通过白蚁的特殊习性传递给其他白蚁、使群体中部分白蚁死亡。灭杀范围,如严重受害处、分飞孔。   .
   地面处理:目的即消灭残留蚁群,杜绝白蚁侵入。处理范围,如地面沿墙四周每隔1米用电锤打洞,用15%万洁或40%毒死蜱乳油稀释后进行灌注。
   木结构处理:目的即破坏白蚁的吸水线路,防治白蚁再次危害。处理范围,如底层木柱、木门框、木窗框、木门槛、木墙板等贴墙入地部位,用15%万洁或40%毒死蜱乳油稀释后涂刷和灌注。隔离带处理:目的即建立一道白蚁保护屏障,防止白蚁再次入侵。处理范围,如在建筑物地基外侧设置一条宽深40厘米× 50厘米的施药沟,将15%万洁或40%毒死蜱乳油稀释后,以3药3土法均匀施人(或按每立方米用10千克稀释液将施药沟内土进行拌匀),逐层复土夯实,最上面复10厘米素土夯实。


3.6  源头防蚁,消灭长翅繁殖蚁
   白蚁群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产生长翅繁殖蚁,在分飞季节中创造新群体,因此必须及时消灭它们,预防新群体产生。
   扑杀分飞蚁:在白蚁分飞时,找到飞出部位,待它从纷飞孔爬出,进行灭杀。
   灯光诱杀:长翅繁殖蚁有强烈的趋光性,可以利用高压黑光灯,灯下放一盆水,将分飞蚁诱集而歼灭。
   药杀:长翅繁殖蚁分飞落地脱去四翅后,多爬向室内外墙边、墙角、门框、柱脚、窗框、树基基部等处营巢,发现白蚁分飞后可喷洒毒杀繁殖蚁,也可向上述地方喷药,使其无法生存。
   保护天敌:天敌捕食长翅繁殖蚁数量较大,对抑制白蚁群体发展有极大作用,白蚁的天敌有燕子、蝙蝠、壁虎、青蛙、蟾蜍等,我们应该保护并利用它们。
   及时报告:在无法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发现白蚁飞出,要仔细观察它从何处飞出来,并认真做好标记,及时报告和联系白蚁防治单位。
3.7 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
   心居康TM一白蚁蚁巢灭治系统(Sentricon Colony Elimination System):是美国陶氏益农(Dow AgroSciences)公司研究开发成功的建筑物白蚁蚁巢灭治系统。该系统是一个绿色环保的灭蚁系统,能有效杀灭侵害家居、古建筑等建筑物的家白蚁和散白蚁。系统安装后能连续对白蚁的危害进行监测和灭治,以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白蚁群族监测灭杀系统(The Termite Groups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结合白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应用TTR白蚁治理理念,将适量的灭白蚁活性物资采用适当的方法,在不改变其化学性质的前提下,将之均匀的分散到白蚁喜食的饵料上,将饵料定量的封装到特制的聚乙烯容器中;设法在白蚁危害点获取少量白蚁,并将白蚁投放到装有饵料的聚乙烯容器中,作为媒介白蚁释放,利用白蚁特有的社会性,招引更多的白蚁来取食饵料,以达到降低
白蚁种群数量,控制或消除整巢白蚁的目的。
4  有关建议
   近年来,我市虽然对部分景点进行过白蚁的综合防治处理,但效果仍不够理想。原因在于,白蚁防治不仅技术性强,而且还涉及如何不断完善一系列配套政策的问题。因此,要真正彻底根治白蚁(虫)危害,尚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我们的工作。
4.1  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武当古建筑群的白蚁防治工作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白蚁危害虽已被大家普遍认同,但现实中对白蚁的防治,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及心理上的侥幸。武当山名列四大道教名山,又冠有世界文化遗产之美名,其宫观建筑群是武当文明史的见证之一,是不可再生的人类共同历史财富。特别是武当山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武当的古建筑群令其焕发魅力,发扬和传承民族精神,走向世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十堰市的经济应以武当山为首开发旅游经济,从而激活带动其他经济的发展,对于推动十堰市乃至湖北省的旅游经济影响至深至远。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武当山建筑群白蚁的防治工作,将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引起全社会对武当古建筑群白蚁防治的关注。
4.2  成立防治白蚁机构,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
   根据建设部规定,各地的白蚁防治工作主要由地方政府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建议特区政府应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尽快建立防治机构并培训专业防治人员,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特别是十堰市白蚁防治所应从人员、资金、技术培训、防治药物等多方面积极支持,形成上下联动的管理网络,从而将蚁(虫)害降低至最小程度。
4.3  聘请专家顾问,增强防治技术力量
   由于武当山古建筑群的蚁患面广,危害历史久远,白蚁(虫)危害种类多,周围环境又适宜白蚁(虫)繁殖,防治难度大。必须聘请消杀行业的专家顾问,建议举办武当古建筑群的白蚁(虫)危害防治研讨会,广泛征集国内外专家关于白蚁(虫)防治的新方法、新技术,群策群力,共同攻克武当古建筑群白蚁(虫)危害的难题。
4.4 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对武当古建筑群进行大规模白蚁灭治和预防工作,需要多家管理部门相互协调、配合支持,更需要落实治理的专项经费,目前由于防治经费无法到位,所以不能实施有效的白蚁防治。武当山是目前十堰市全力打造的旅游龙头,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个世界级文化遗产,亟待解决部分维护经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