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诗词国度的文化遗产·2011教学版块

回复36#帖子

龙井茶与虎跑泉的传说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龙井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现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说,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们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将童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昏倒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老虎,小孩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们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万朵,两只老虎从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园里,前爪刨地,不一会就刨了一个深坑,突然狂风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见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为了纪念大虎和二虎,他们给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来为了顺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龙井茶,色香味绝佳,现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尝到这“双绝”佳饮

TOP

回复36#的帖子

  普洱茶作为中国茶叶的一朵奇葩,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明代已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的盛况。源于唐宋、盛于明清,从普洱起步廷伸至东南亚、南亚的茶马古道,见证了普洱茶久盛不衰、延绵不断的辉煌历史,架起了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积淀,成就了源远流长的普洱茶文化。   普洱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对茶的发现、驯化、种植、利用等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和精神的文化总和。从公元180年,帕岩冷带领先民濮人种茶和利用茶开始,普洱茶就与云南的自然、地理、民族、经济、文化紧密相连,涉及到各民族的生活习俗、生产方式、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以至藏族人民说“加霞热、加察热、加梳热”,汉语的意思就是: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普洱茶成了生活的必需,融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了生命的必需,融人了人们的生命。正是这种融人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许许多多与普洱茶有关的传说、故事、小说、诗词、曲艺、歌舞等文化艺术,普洱茶走进了《红楼梦》、《战争与和平》等文学巨著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普洱茶文化。

TOP

回复36#的帖子

普洱茶大事记
年份与入仓一直是普洱茶为人所质疑与诟病之罩门,进入湿仓一二年即能以陈年老茶的名义来卖,发霉当陈化,年份以倍数灌水,哄抬价格,而消费者在不知所以、无法求证的情形下,却只能盲从。事实上对于老茶而言,茶商根本不用惧怕普洱茶真实年份曝光,因为价格由市场决定,如果老茶质量好、供不应求,就算年份就是少了十年二十年,也无碍其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消费者与茶商应该都可以最严谨的角度、如治学的态度般,探讨普洱茶的历史,而不只是单纯以商业手法来吹嘘年份、藉以哄抬价格或取不当利益。本文针对普洱茶的年份来做探讨,尤其针对云南七子饼的部分,让普洱茶年份不再永远是个盲点。

有关普洱茶书籍
许多消费者对于茶的认知,仅只是解渴或社交功能,对于茶文化没有切身性的需求;这也是台湾虽然对于茶品的需求量那么大,但却一直无法深耕成为文化一部分的原因。普洱茶亦然,进入台湾至少五十年以上,但至今无论消费者或茶商却仍然对普洱茶不甚了解,坊间充满的不是文化,而是神话。虽然普洱茶文化非一年半载可以一窥求究,但是将普洱茶的正确知识传递给消费者,是身为茶商的责任也是义务,茶商本着职业道德,不断增进职能是必要的。

近几年坊间出现过不少介绍普洱茶的专书,但多数根据制作市场需求,以商业考虑为主;做为有历史价值的参考文献并不多,且在台湾更为少见。『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云南省下关厂志』、『中国普洱茶』、『普洱茶文化』,以及『2002年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虽仍有许多历史论断仍待深入研究,但仍较具文献参考价值。而由台湾文字工作者曾志贤所撰述的『方圆之缘』一书,虽介绍茶品不多,较少商业气息,可说是普洱茶文化传承的代表作。而其它书籍都只能当作普洱茶的初学入门,商业书籍仅供参考。

普洱茶年份断代
  在普洱茶的年份里,有几个特殊意义的年代需要去探讨与了解。笔者整理出一些数据,出现的年代意义与坊间所强调的年份多有冲突之处,可让读者加以思考。普洱茶品茗的爱好者中,多未曾参与或见过这些茶品的制作,而在战乱的年代里,文献的取得更加困难,尤其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就算是云南省国营制茶厂所留下的资料也多是在1980年以后,在这之前的文献多有缺漏,厂志的完成,许多都是依赖老制茶人的记忆所编撰。现代市场所谈及的普洱茶年份,从百年前到当年新制茶,而在1980年以前有多少茶商真正去过云南,且能了解其使用茶菁与制茶程序(1979年曾有香港茶商前往下关厂参观)?多数普洱茶人都未存在于那些老茶当时在云南制茶的时空,年份的真实性如何得知,尤其那些在1956年就已经完全消失的民间私人制茶厂?本文将只针对现存的二家国营厂的历史文化背景,摘录其厂志以及一些国营厂的老茶人的记忆,综合整理出一些较具争议的数据,让普洱茶的爱好者参考。

勐海茶厂
1938~1966
1938年民国政府令中国茶业公司派专员郑鹤春与技师冯绍裘来滇,经调查,云南有发展茶叶事业之经济价值。于当年12月16日成立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1944年改名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此名称沿用至1950年。
1940年创建佛海实验茶厂,由范和钧先生担任厂长。
1941年秋,完成基础厂房,试验生产第一批滇红。『….绿茶销印度78箱,销缅甸56箱,七子饼茶销泰国462担,….』,
1942年持续建厂,因应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役爆发,中茶公司下令所有职员工撤退制昆明。职员工一周内快速完成建厂任务,但机房通电后隔日立即拆迁,所以当时佛海茶厂应并未制茶,而所生产的紧茶及圆茶并非由厂方自制。而是『扶助茶农茶工自产自销,凡自愿经营紧茶业务的,皆可由我厂出面担保,向当地富滇银行贷款,制成紧茶后,交由我厂验收,合格者由我厂统一运销…』(范和钧口述)。
1944年一度复业又立即停业,『恢复生产红茶43担收购当地私商紧茶3268驮』。
1950年『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创立,简称省茶司。
1952年佛海茶厂再次复业。『注册商标统一为中茶牌,开始是红印中茶牌,就是中茶的茶字是红色的,到了50年代末期改为绿印。』
1964年省茶司改名为『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期间也更改过多次名称。
  
1972
1972年6月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合并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才正式成立『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
1976年省公司召开全省普洱茶生产会议,要求昆明、孟力海、下关三个厂加大生产普洱茶(渥堆熟茶),并决定茶品唛号。孟力海茶厂为74、75开头,末尾为2。
1976~79年孟力海茶厂外销出口多以麻袋与纸箱包装的散茶为主,紧压茶只有7452及7572二种。
1979年以后外销出口开始出现多样化拼配的茶品唛号,如7542、7532、7582等。
1981年省茶司接受香港利安茶行订单,由孟力海茶厂制作7572青饼。
1985年香港南天贸易公司开始向省茶司订制8582青饼,由孟力海茶厂制作。
1988年孟力海茶厂大益牌商标正式开始启用,此时期只生产茶砖。
1989年6月20日大益牌正式注册为孟力海茶厂主要之外销品牌。
1994年开始生产大益牌七子饼茶。开始筹备股份制公司化。
1996年正式改制成立为西双版纳孟力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1999年省公司营运不善,茶厂自行接受茶商订单,茶品规格包装多样化。

下关茶厂
1941年(民国三十年)蒙藏委员会派任桑泽仁与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省茶司)商定,共同合资于大理下关创办康藏茶厂,也就是下关茶厂的前身。主要加工紧茶、饼茶销西藏地区,加工沱茶销四川。至目前为止,紧茶与沱茶仍然是下关茶厂主要的特色产品。1942年加工的紧茶销往西藏、四川,及云南省当地少数民族地区,注册商标为『宝焰牌』。1949年停止生产。
  1950年改名为『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分公司下关茶厂』,1952年中国茶叶公司所属系统内统一使用『中茶牌』商标,从此各国营茶厂统一沿用『中茶牌』至今。1955年,下关地区历史悠久的私人制茶商号全部纳入下关茶厂。期间,与
孟力海茶厂相同更名多次,1959年又恢复为云南省下关茶厂。
1990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宝焰牌(紧茶、饼茶、方茶)注册商标正式启用,1992年松鹤牌沱茶注册商标正式启用。1994年由云南省下关茶厂、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重庆渝中茶叶公司、云南省下关茶业综合经营公司、下关茶厂职工持股会,共同发起组成『云南下关沱茶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下关茶厂正式规范为云南下关茶厂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52~1968
1951年紧茶统一规格,每个238g,每筒七个,每担30筒。
1952年中国茶叶公司所属系统内公司统一使用『中茶牌』。下关茶厂开始生产七子饼茶。进入60年代因原料调拨计划和加工产品的分工,下关茶厂以沱茶与紧茶为主要产品,圆茶只少量生产,多数计划交由孟力海茶厂。
1953年茶厂通过试验,将饼茶揉制由布袋揉成圆型后,再用十八公斤重的铅饼加压的方法,改用铝甑直接蒸压的方法。
1955年经省公司批准,紧茶规格由心脏型改为砖型,先生产10吨到丽江等地试销并征求消费者意见。同年,省公司通知茶厂对出口紧茶进行人工后发酵试验。
下关茶厂七子饼茶形状由凹型底改为平底。

1956年按股合并私营茶庄或茶业公司于国营企业,从此结束私商经营茶业的历史。
1958年试验成功高温快速人工后发酵,达到缩短发酵周期、降低成本的效果。
1960年批准量产250g普洱方茶。
1962年开始生产125g沱茶。
1963年边销紧茶内包装改用牛皮纸袋、麻绳捆渣,改变长期以糯叶包装。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影响,紧茶宝焰牌改为团结牌;而心脏型不利于机械加工、包装,遂停止生产,1967年开始生产砖型紧茶,配料与加工工艺不变。
1968年为配合茶厂定量定量供应的原因,沱茶重量从原来的125g改为100g。
1972~1978
1972年经省茶叶公司批准,恢复七子饼茶的生产。同年六月,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合并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才正式成立『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经省公司批准恢复七子饼茶生产。

1973年昆明茶厂吸取下关茶厂紧茶渥堆发酵的原理,再经高温高湿人工速成的后发酵处理,制程现今的云南普洱茶(熟茶)。
1975年试制普洱沱茶(熟茶),1976年批量出口沱茶(7663)专供香港天生行,由该行转销法国市场销售。
1976年省公司召开全省普洱茶生产会议,要求昆明、孟力海、下关三个厂加大生产普洱茶(渥堆熟茶),并决定茶品唛号。下关厂为76开头,末尾为3。
1978年下关茶厂原本产量不大的圆茶(七子饼茶),因原料调拨困难,省公司将生产计划下达给孟力海茶厂加工。
1979~
1979年香港天生行到下关厂参观,1980年再偕同法国茶叶批发公司、专栏作家、医学博士等一行人到厂参观。
1983年因订单需求,向省公司申请恢复制作七子饼茶,唯量少以供应日本外销订单为主。
1985年为解决厂内的野生茶(荒野茶,又称大树茶)出路问题,经抽样送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鉴测,结果确认属茶科植物,可饮用。
1986年班禅参观下关茶厂,希望恢复心脏型紧茶的生产,并当场订购500担,由下关茶厂加工后运交青海省政协;而当时亦在省内边销茶区销售一部分,但数量不多。

1987年底台湾开放大陆探亲,1988年底台湾茶艺界一行十四人到下关茶厂参观。
1988年为解决中档原料过多,开始试制加工「丙级沱茶」。
1989年昆明茶厂开发出旅游微型沱茶。下关茶厂于1997年生产3g微型小普洱沱茶,主要出口日本。
1992年松鹤牌沱茶(内销)注册商标正式启用。
1993年开始生产「一级沱茶」。
1996年茶厂决定将厂徽图形做为产品标志,压制在甲级沱茶上,以取代原来压制在甲级沱茶上的「甲」字。

TOP

回复36#的帖子

对普洱茶文化内涵的理解

首先,从茶文化的总体构成看,中国茶文化,是与中国的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的文化特征相一致的。各民族茶文化既是中华民族茶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又是这一大的文化背景下的分支。民族茶文化是构成中华民族多元茶文化的基础,是中华民族茶文化组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普洱茶作为中国悠久历史名茶,既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有着自已独特的地方民族文化特点。对普洱茶文化的研究,必须将之放在中华民族茶文化的前题和地方民族文化的背景中,系统地加以对比研究和分析,才能在茶文化的普遍性中找出其特殊性,从而准确而全面地把握普洱茶独特而深刻文化内涵。

作为有着独特的地方民族文化特点普洱茶,其无论在历史文化、传播和贸易文化、交通运输文化、饮茶文化、茶礼茶艺茶俗中都有着民族文化的深刻烙印,因此可以说,普洱茶文化也即云南民族茶文化,只有在云南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中去加以研究,才能使普洱茶从自然的历史中走出来并展现出其文化的真实性。普洱茶如果离开了云南的地方民族、历史性,其后果只会失去了其文化及品牌赖以产生、发展和存在的根本。

其次,从茶文化的发展看,饮茶是人们高质量的生活与休闲方式,是人类与文化密切相关的特有精神需求。茶不仅是物质的且是精神的,而精神的需要则是比物质更高一级,更无止境的,这便是人类有着对自我实现和求发展的永恒的追求。普洱茶是云南民族和地方茶文化的产物,其产品特色必须最体现其文化的本质。因此对普洱茶文化及品牌建设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现代茶饮品感性认识上,而是应对其茶文化的精神及各方面都应有充分深刻的理性认识,只有对作为以茶为契机的云南民族综合茶文化体系(包括对云南各民族以种茶、采茶、制茶,烹茶、吃茶、品茶为核心,以语言、动作、器具、装饰为体现,以饮茶过程中的茶道精神为内涵、以茶艺茶俗为表现的一定社会的整套礼仪与特有风俗和人文精神)进行全面研究,只有从云南民族茶文化对普洱茶的根本影响方面入手方能领悟其真谛。只有将普洱茶放在云南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中去加以研究,才能理性地对普洱茶茶道精神内涵、产品特色及企业文化表现的更高层次上有所突破,走出自己的市场定位及品牌推广之路。

TOP

回复36#的帖子

普洱茶的价值观及品牌文化特色

首先,要充分把握普洱茶的云南民族茶文化品牌价值观。云南少数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叶并加以利用的民族,而且创造了自己的一套加工食用、贮藏、运输方法,并发展成具有各个民族特色的茶艺、茶礼和茶俗,还将茶与宗教、祭祀相联系,进一步丰富了普洱茶的文化内函。因此普洱茶文化是产生于云南悠久地方民族历史的综合性文化,有着云南各民族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调,反映在普洱茶的品牌价值观上,最首要是追求自然、讲究质朴、向往真实的朴素价值观,并在中华各民族茶文化的影响下,同样也富含着儒家的治世机缘,隐现着佛家的淡泊节操,洋溢着道家的浪漫理想并在品茗中倡导着和敬、俭约、求真、求美的高雅精神。

其次,要充分展现普洱茶的云南民族茶文化品牌特色价值。这就是一为质朴之道,二为自然之性。普洱茶最讲究的是道法自然,崇尚简洁。道法自然,就是与自然相一致、相契合,物我两忘,发自心性。崇尚简洁即以简为德,心静如水,怡然自得,返璞归真。有自然才有普洱茶生命的体现。在云南民族茶文化中,充满了肯定自然和因之获得的生生不息的生命流动。饱受云南民族文化浸润的普洱茶,深得自然之性,一切取之自然、源于自然、归干自然的属性是无比的本真,所以凡是体现在普洱茶的采种、加工、储存、运输、饮用都须符合质朴、自然,方能为最高境界。普洱茶从生产到饮用最强调的便是在返璞归真的质朴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只有充分展现普洱茶的质朴、自然特质才有构成了普洱茶文化内涵及品牌价值之根本。

再次是普洱茶充满着云南名民族自然主义的生活气息及生命的活力。人们在饮茶用茶生活中,更关注的是茶中的味道,同时把茶的滋味感觉、心理感受和社交很好地融为一体,追求一种更具个体感觉的生活享受。所以对普洱茶来说必然追求地域品质的丰富多彩与能够“越陈越香”的品饮享受,这才是与其它茶在价值观上最根本的的区别。而不是妄想仅以一种工业化标准生产及仅追求现代速饮、保健的时尚文化价值观可以取代的。在茶艺之美方面则应表现为自由旷达,毫不造作,注重内省,不拘一格,其特点正是不僵化、无凝滞,率性而为,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富有云南各民族文化特色的茶艺,返朴归真才是其茶艺带动产品的市场推广和构筑品牌文化的实质。

TOP

回复36#的帖子

普洱茶的文化内涵延伸及品牌价值构建

有不少专家建议发展普洱茶产业,应学习国外可乐、咖啡和国内的“娃哈哈”,的确,在我国,不管是海派的城市还是充满草根气息的城市,可乐和咖啡厅早已如火蔓延,以发廊式的覆盖速度生长着。就连美式咖啡的代表作——星巴克也在中国各大城市尘埃落定。

在西式饮食文化的影响下,为学习国外可乐、咖啡、立顿红茶,有的企业在一些所谓“专家”指导下,将最具民族文化及草根气息的普洱茶有的也穿上洋外衣,赋予了速饮、调饮的港式、欧式的时尚风格,一时间大有没有“创新”,便没有普洱茶的发展和生存市场的歪理成了指导普洱茶发展的“正确”思想。结果使得这些企业让几千万上亿的资金打了“水飘”。

普洱茶的文化内涵延伸出的产品及市场拓展上,要牢牢把握住追求自然、讲究质朴、向往真实的根本价值观及和敬、俭约、的高雅精神,同时具追求地域品质的丰富多彩与能够“越陈越香”的收藏品饮享受及真正对人体的保健功能。由此才能与“星巴克”、立顿红茶等区别开来,走出自已的品牌及产业发展之路,而不是妄想用普洱果茶调饮、可乐与咖啡式的速溶速饮,更不是什么“愉枷”和“SP水疗”的普洱茶就可以走出市场及品牌发展之路的。

如果一定要学习国外的成功饮品,到是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法国的红酒做法,因为普洱茶与法国红酒有着极为相似的文化内涵,有着从品种、原料到生产加工、仓贮及品饮、保健、收藏、增值诸多相似的特点。学习法国菊葡萄酒产业,让普洱茶在生产工艺、品质认定、品牌塑造等等向法国红酒看齐,用地方民族传统文化突出它的特点,用自然、质朴、真实彰显它的它的灵魂,用原料、工艺和口感体现它的品质;用产地和品牌表明它的身份,用年份和“越陈越香”界定它的无限价值,这样的普洱茶才是又一个承载着悠久历史,蕴涵着深厚文化的中华瑰宝,像葡萄酒那样成为世界文化。

TOP

回复36#的帖子

普洱茶的文化内涵延伸及品牌价值构建

有不少专家建议发展普洱茶产业,应学习国外可乐、咖啡和国内的“娃哈哈”,的确,在我国,不管是海派的城市还是充满草根气息的城市,可乐和咖啡厅早已如火蔓延,以发廊式的覆盖速度生长着。就连美式咖啡的代表作——星巴克也在中国各大城市尘埃落定。

在西式饮食文化的影响下,为学习国外可乐、咖啡、立顿红茶,有的企业在一些所谓“专家”指导下,将最具民族文化及草根气息的普洱茶有的也穿上洋外衣,赋予了速饮、调饮的港式、欧式的时尚风格,一时间大有没有“创新”,便没有普洱茶的发展和生存市场的歪理成了指导普洱茶发展的“正确”思想。结果使得这些企业让几千万上亿的资金打了“水飘”。

普洱茶的文化内涵延伸出的产品及市场拓展上,要牢牢把握住追求自然、讲究质朴、向往真实的根本价值观及和敬、俭约、的高雅精神,同时具追求地域品质的丰富多彩与能够“越陈越香”的收藏品饮享受及真正对人体的保健功能。由此才能与“星巴克”、立顿红茶等区别开来,走出自已的品牌及产业发展之路,而不是妄想用普洱果茶调饮、可乐与咖啡式的速溶速饮,更不是什么“愉枷”和“SP水疗”的普洱茶就可以走出市场及品牌发展之路的。

如果一定要学习国外的成功饮品,到是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法国的红酒做法,因为普洱茶与法国红酒有着极为相似的文化内涵,有着从品种、原料到生产加工、仓贮及品饮、保健、收藏、增值诸多相似的特点。学习法国菊葡萄酒产业,让普洱茶在生产工艺、品质认定、品牌塑造等等向法国红酒看齐,用地方民族传统文化突出它的特点,用自然、质朴、真实彰显它的它的灵魂,用原料、工艺和口感体现它的品质;用产地和品牌表明它的身份,用年份和“越陈越香”界定它的无限价值,这样的普洱茶才是又一个承载着悠久历史,蕴涵着深厚文化的中华瑰宝,像葡萄酒那样成为世界文化。

TOP